图片丢失啦 杂粮作物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崔宏亮,邢宝,姚庆,张琴萍,杨修仕,么杨,任贵兴,秦培友
作物杂志    2019, 35 (1): 32-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5
摘要821)   HTML20)    PDF(pc) (589KB)(199)    收藏

藜麦作为早期从南美引进的特色杂粮作物,近几年已在我国18个省(区)推广应用,有望发展成为一特色的新兴产业。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可利用藜麦耐旱、耐盐碱、耐寒等特性以及可作为粮饲兼用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通过发挥产品开发和“互联网+农业”等产业优势,拓市场、引人才、建基地、强科技、抓产业,必能实现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崔娅松, 王艳, 杨丽娟, 吴朝昕, 周飘, 冉盼, 陈庆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51-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8
摘要530)   HTML79)    PDF(pc) (689KB)(595)    收藏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西农979中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的遗传成分分析
史娜溶,李静静,吴慧玉,孙道杰,冯毅,王辉,刘新伦,张玲丽
作物杂志    2019, 35 (1): 15-2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3
摘要480)   HTML7)    PDF(pc) (663KB)(218)    收藏

西农979是我国黄淮麦区优质高产、早熟耐寒兼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7E染色体携带有抗赤霉病和抗叶锈病等多种抗性基因。为明确西农979品种的遗传基础,以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小偃6号、早优504、陕229、陕213和西农881为材料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陕229、陕213、西农881均为小偃6号的衍生系;小偃6号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衍生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106个特异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在西农979和小偃6号中扩增出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特异片段,西农979和小偃6号均携带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短臂上分子标记Xwmc653-Xwmc809之间的75.10~77.46cM区段,标记Xcfd31-Xgwm350之间的86.16~87.32cM区段,以及7E染色体长臂标记Xmag1932-Xdauk144之间的147.71~149.51cM区段。结果表明,西农979携带的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源自小偃6号,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西农979提供了理论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老芒麦研究进展
王传旗, 王红梅, 魏小星, 马祥, 周青平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1
摘要452)   HTML16)    PDF(pc) (1689KB)(432)    收藏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别名西伯利亚野麦草,为优良饲用植物。老芒麦生态适应性强,是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甸草原群落中的常见草种,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文章综述了老芒麦在栽培技术、引种、产量、品质、生理生化、形态和分子等7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展望了老芒麦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老芒麦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温日宇,刘建霞,张珍华,郭耀东,代旭瑶,姜庆国,樊丽生
作物杂志    2019, 35 (1): 121-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20
摘要418)   HTML22)    PDF(pc) (743KB)(240)    收藏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田静, 程须珍, 范保杰, 王丽侠, 刘建军, 刘长友, 王素华, 曹志敏, 陈红霖, 王彦, 王珅
作物杂志    2021, 37 (6): 15-2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03
摘要396)   HTML21)    PDF(pc) (724KB)(407)    收藏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进口量连年增加、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专用和多抗品种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豆产业及品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绿豆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旨在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等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绿豆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
郝曦煜, 肖焕玉, 梁杰, 王英杰, 郭文云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27-13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19
摘要384)   HTML4)    PDF(pc) (6154KB)(268)    收藏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高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育种研究进展
张红,郑世英,梁淑霞,陈广凤,王明友
作物杂志    2019, 35 (1): 9-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2
摘要369)   HTML9)    PDF(pc) (490KB)(223)    收藏

马铃薯淀粉具有其他淀粉不能替代的独特品质和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纺织、造纸、饲料等领域。国内马铃薯淀粉的年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淀粉加工专用型新品种选育是目前我国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概述了马铃薯淀粉的特性、需求,国内外高淀粉专用马铃薯的育种现状,马铃薯淀粉产量构成及遗传特性,马铃薯淀粉合成主要相关酶及其基因表达,各种育种途径、方法在高淀粉加工专用马铃薯选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为马铃薯高淀粉加工专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荞麦品种改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杨崇庆, 常克勤, 穆兰海, 杜燕萍, 张久盘, 李耀栋, 张晓娟
作物杂志    2021, 37 (2): 28-3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4
摘要343)   HTML13)    PDF(pc) (936KB)(291)    收藏

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秋水仙素诱导蚕豆及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吴丽芳,魏晓梅,陆伟东,赵艳,吕婷
作物杂志    2018, 34 (6): 22-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04
摘要339)   HTML8)    PDF(pc) (1607KB)(372)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秋水仙素对农作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毒害效应,以地方品种敏感型绿皮小粒蚕豆和饲用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01%、0.05%、0.10%、0.15%、0.20%)及不同培养时间(24、48、72h)对2种作物染色体的畸变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发根尖膨大,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24h,蚕豆根尖膨大率100%;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72h,玉米根尖膨大率65.8%;适当浓度秋水仙素(0.01%、0.05%)可促进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当浓度≥0.10%,反而抑制蚕豆和玉米细胞分裂。在染色体畸变类型中,微核最多,其次是染色体断片,最少是染色体桥。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72h,蚕豆畸变率和玉米畸变率均最高,分别为11.92%和7.25%;秋水仙素浓度0.10%,处理时间72h,蚕豆染色体加倍指数最高为7.97%;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24h,玉米细胞加倍指数最高为4.64%。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防除甜高粱田杂草的除草剂筛选
李春宏,陆相龙,张培通,苏衍菁,王仪明,郭文琦,殷剑美,韩晓勇,王立,火恩杰
作物杂志    2018, 34 (6): 158-16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25
摘要336)   HTML11)    PDF(pc) (1633KB)(329)    收藏

大田甜高粱种植过程中往往杂草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且国内外关于甜高粱田化学除草的研究报道也很少。以苏科甜1号为材料,选用二甲戊灵、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二氯喹啉酸、乙草胺、使它隆、二氯喹啉草酮的单剂或者混剂,采用甜高粱播后苗前、苗后除草剂处理方式,以期筛选出对甜高粱安全且对杂草具有高效防除的除草剂。结果显示:在甜高粱播后苗前用33%二甲戊灵2 250mL/hm 2+38%莠去津2 250mL/hm 2防除杂草效果最好,总杂草株防效达99.7%,对甜高粱没有药害;在甜高粱出苗后4~5叶期,用20%二氯喹啉草酮2 000mL/hm 2+38%莠去津5 000mL/hm 2防除杂草效果最优,总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9.2%、99.5%,对甜高粱也没有药害。以上2种药剂处理可作为甜高粱田杂草防除的理想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硒对芸豆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史雅涵, 杜天庆, 翟红梅, 杨舒添, 龚芮, 李宇航, 路博宇, 崔福柱, 高志强
作物杂志    2021, 37 (3): 210-2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3.032
摘要312)   HTML4)    PDF(pc) (890KB)(209)    收藏

为探究硒对芸豆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芸豆品种“英国红”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及大田试验。发芽试验设7个硒浸种浓度,分别是0(J0)、7.5(J1)、15.0(J2)、22.5(J3)、30.0(J4)、37.5(J5)和45.0mg/L(J6)。大田试验设4个喷硒量,分别是0(P0)、10(P1)、20(P2)和30g/hm2(P3)。结果表明,30.0mg/L硒浸种浓度显著促进芸豆种子萌发;30g/hm2田间喷硒量较对照(不施硒)芸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5.29%、32.34%和7.92%,丙二醛含量降低了20.32%;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粗脂肪、粗蛋白、粗淀粉和硒含量分别提高了23.65%、37.23%、75.00%、62.14%、32.21%和24.11%。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周海涛, 赵孟圆, 张新军, 李天亮, 刘文婷, 刘振宁, 杨晓虹, 袁卉馥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8-19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28
摘要304)   HTML4)    PDF(pc) (761KB)(209)    收藏

为研究燕麦的抗倒伏特性,提高燕麦产量,以燕麦品种冀张莜7号为试验材料,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拔节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2.0、2.5、3.0和3.5mL/L)和矮壮素(2.0、4.0、6.0和8.0mL/L)进行化控处理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和矮壮素均能降低燕麦株高,增加茎粗,提高茎秆中全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喷施3.5mL/L缩节胺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34.94%;喷施4.0mL/L的矮壮素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20.95%,且喷施缩节胺的效果优于矮壮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施氮量对高粱产量、品质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曹晓燕,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焦晓燕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08-11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15
摘要295)   HTML7)    PDF(pc) (896KB)(218)    收藏

为了更好地对高粱进行氮素管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高粱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氮素累积及转运利用的影响。选取肥力较低的土壤,设6个氮水平:0(N0)、0.05(N1)、0.1(N2)、0.2(N3)、0.4(N4)和0.6g/kg(N5)(风干土)。结果表明,N3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叶片SPAD值、籽粒产量、穗粒数及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N0和N5处理;N3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低于N1处理,但淀粉产量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单宁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总产量以N3和N4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鞘中NO3--N含量增加,N3处理挑旗期和穗花期叶鞘中NO3--N含量明显高于N0、N1和N2,但在灌浆期N0~N3处理间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3处理从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率最高,达到76.76%。综上,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高粱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叶鞘中硝态氮累积,能协调籽粒产量和功能成分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淀粉和蛋白总产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二棱大麦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郜战宁, 王树杰, 冯辉, 薛正刚, 杨永乾, 宋晓朋, 介元芬
作物杂志    2022, 38 (1): 70-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10
摘要292)   HTML4)    PDF(pc) (652KB)(183)    收藏

为更精准筛选和选育不同用途二棱大麦品种,对38份不同来源及用途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籽粒产量和不孕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二棱大麦品种(系)有效穗数、产量、穗长、不孕粒数及蛋白质含量变异丰富,株高、千粒重及穗粒数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产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有效穗数的适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均可影响产量,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二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中秆大粒型和矮秆多穗型两类。主成分分析将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以前4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分析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结果为创制优异种质及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不同糜子品种抗倒伏性田间鉴定及抗倒评价指标的筛选分析
梁海燕, 李海, 林凤仙, 张翔宇, 张知, 宋晓强
作物杂志    2018, 34 (4): 37-4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7
摘要284)   HTML15)    PDF(pc) (1600KB)(162)    收藏

对45个糜子育成品种抗倒性进行了田间鉴定,选取其中7份不同倒伏级别的糜子品种统计分析植株农艺、力学性状与田间倒伏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45个糜子品种中有宁糜13号、陇糜7号、陇糜8号、雁黍8号等7个品种倒伏级别为0级,抗倒伏性较好。对7份不同倒伏级别糜子品种研究表明,倒伏系数与田间倒伏级别相关系数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植株机械强度、根重、株高是倒伏系数的较大影响因素,其中机械强度的影响最大,根重次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
高杰, 李晓荣,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作物杂志    2021, 37 (5): 50-5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8
摘要283)   HTML5)    PDF(pc) (646KB)(262)    收藏

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35.2%;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比平均分别为32.6%和31.2%,显著高于老品系;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平均分别为65.2%和49.6%,较老品系分别提高10.2%和12.2%;新品种的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分别较老品系增加12.1%和32.5%,其中新品种的叶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分别较老品系提高3.0%和4.1%。同时贵州糯高粱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花后氮素积累与转运能力的增强促成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贵州糯高粱新品种的产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粱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bSAD)家族鉴定及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
赵训超,徐晶宇,盖胜男,魏玉磊,许晓萱,丁冬,刘梦,张今杰,邵文静
作物杂志    2020, 36 (2): 20-2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4
摘要282)   HTML7)    PDF(pc) (3296KB)(363)    收藏

硬脂酰-ACP脱氢酶是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利用拟南芥蛋白序列作为比对序列在NCBI和Phytozome数据库进行Blastp同源比对,共鉴定11个SbSADs基因。对SbSAD基因家族进行蛋白特性、进化关系、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基因二级和三级结构、启动子区的顺式元件及种子发育阶段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bSADs基因编码区为1 134~1 290bp,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为377~449,分子量最大为48.0kDa,最小为39.8kDa,等电点为5.26~8.76;根据系统发育树,将SbSAD基因家族分为3个亚族,其中亚族I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表达量较高;11个SbSADs基因不均等地定位在高粱1、2、3、4、6、7和10号染色体上;SbSADs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预测显示,除SbSAD8外,其余SbSADs的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11个SbSADs基因的启动子区与低温胁迫相关的元件数量高度富集。SbSAD5基因在种子发育5和10d均有较高的表达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几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高粱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张建华,郭瑞峰,曹昌林,范娜,江佰阳,李光,史丽娟,彭之东,白文斌
作物杂志    2018, 34 (5): 162-16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5.026
摘要279)   HTML8)    PDF(pc) (1453KB)(192)    收藏

为筛选出高粱田除草效果好、价格适宜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在高粱苗后6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6种茎叶除草剂的药效、安全性及成本。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高粱均无明显药害;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对高粱田难防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41%和93.54%,成本为330元/hm 2;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对阔叶杂草防效显著,且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2.76%和91.52%,成本为300元/hm 2。高粱田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EMS诱变对高粱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范昕琦,王海燕,聂萌恩,赵兴奎,张一中,杨慧勇,张晓娟,梁笃,段永红,柳青山
作物杂志    2020, 36 (1): 47-5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09
摘要278)   HTML8)    PDF(pc) (1186KB)(209)    收藏

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高粱晋粱5号和V4B种子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分析EMS处理对高粱出苗及株高、叶片、穗型、育性和成熟期的影响,确定高粱EMS处理的最适条件,为高粱种质创新以及品种培育和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晋粱5号和V4B的出苗率、相对成苗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增长而升高,但是与对照相比,部分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株高变异率、育性变异率及成熟期变异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而升高,而EMS处理对两个种质的叶形变异率和穗型变异率的影响趋势不同。不同浓度EMS应用于高粱诱变育种时,0.20%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构建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0.20% EMS和0.25% EMS浸种12h可分别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矮秆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2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穗型突变体的适宜条件,以及晋粱5号筛选叶片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3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成熟期突变体的适宜条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叶面喷施锌、硼肥对晋荞麦(苦)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曹昌林, 吕慧卿, 郝志萍, 高翔, 周忠宇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35-14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19
摘要273)   HTML5)    PDF(pc) (1913KB)(190)    收藏

为探索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技术,运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现蕾期和盛花期喷施锌、硼微肥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锌、硼肥显著提高了荞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单施锌、硼肥的最高浓度为60和45mg/L,配施锌浓度为60mg/L、硼为30mg/L;适宜喷施时期为现蕾期;锌、硼肥配施对籽粒蛋白质和产量形成具有增效性,对籽粒总黄酮的形成具有拮抗性,有效减轻了总黄酮的降低程度。由此可知,适量的锌、硼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荞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差异性及形成因子解析
刘文婷, 张新军, 杨才, 白静, 杨晓虹, 周海涛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40-14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21
摘要272)   HTML1)    PDF(pc) (1136KB)(202)    收藏

对我国11个省份9个裸燕麦主栽品种进行3年的营养品质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揭示裸燕麦营养品质形成的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不同,裸燕麦粗蛋白含量变异主要因素为地点差异,占43.35%,远大于年份和品种的作用力;脂肪含量变异主要因素为品种差异,占32.60%,大于地点和年份的作用力;淀粉含量变异主要因素为环境差异,占61.29%,其中年份占39.09%,地点占22.20%。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裸燕麦粗蛋白含量与土壤中N含量、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淀粉含量与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与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脂肪含量与株高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穗长、小穗数,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最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干旱年景下芸豆生长及产量对其密度的响应
李洁, 张小宁,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海金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40-14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0
摘要272)   HTML5)    PDF(pc) (644KB)(183)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山西北部半干旱冷凉区芸豆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芸豆品种“英国红”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梯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的趋势一致。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重对实测单位面积产量贡献最大。在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拟中,密度为24万~2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山西北部干旱冷凉区,在底墒差的偏旱年份,建议芸豆品种“英国红”的种植密度为24万~26万株/hm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不同小黑麦品种在冬闲盐碱耕地的比较试验
王智华, 张凌云, 魏立兴
作物杂志    2021, 37 (4): 191-19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29
摘要263)   HTML4)    PDF(pc) (554KB)(225)    收藏

小黑麦生物产量高,适应能力强,且抗病、抗寒、耐盐碱,整个生长期内很少发生虫害,不需要喷洒农药,能实现绿色优质的饲料生产,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草作物。在我国北方冬闲盐碱耕地种植饲用小黑麦,能很好地解决粮作、经作、饲作争地问题。以6个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生育期、抗倒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比较,可知冀饲2号和小黑麦3241生育期适宜冬闲种植,在饲草产量、品质和抗倒性方面表现好,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冬闲盐碱耕地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燕麦产量形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赵宝平, 刘景辉, 任长忠
作物杂志    2021, 37 (3):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3.001
摘要254)   HTML17)    PDF(pc) (400KB)(259)    收藏

燕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低产是制约燕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燕麦小穗多花多粒特性、小穗不孕性和抗倒伏性能等角度分析了燕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特征;并从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生产性能和源库关系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燕麦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比较了皮燕麦和裸燕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差异,提出了提高燕麦产量的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赵准,李剑,宋瑞娇,郭岩,令江瑞,齐军仓
作物杂志    2020, 36 (1): 110-1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18
摘要254)   HTML8)    PDF(pc) (828KB)(206)    收藏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系)青贮大麦的影响,设置低(225万株/hm 2)、中(375万株/hm 2)、高(525万株/hm 2)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P13-3、P14-22和垦啤麦13大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会显著降低P14-22和P13-3的茎、叶比例,增加穗比例,但对垦啤麦13无显著影响。P14-22和P13-3鲜草产量在中密度下最大,大麦干物质含量随着大麦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P14-22和垦啤麦13中密度和高密度下的大麦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增加种植密度会提高P14-22和P13-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13-3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提高种植密度对大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后大麦pH以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品种(系)对大麦青贮品质影响显著,3个品种(系)中垦啤麦13青贮后品质最好。综上所述,新疆北部地区青贮用大麦在中密度条件下有着较高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NaCl、Na2SO4和Na2CO3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殷丽丽,陈晓亮,陈璐璐,房雅容,曹家绮,周凤,李凤,李朕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92-19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32
摘要254)   HTML9)    PDF(pc) (668KB)(338)    收藏

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晋绿9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NaCl、Na2SO4和Na2CO3胁迫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结果表明,3种盐胁迫均能抑制绿豆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发芽天数和相对盐害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盐分胁迫与绿豆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3种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2CO3>NaCl>Na2SO4,晋绿9号的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Na2CO3 2.062%、NaCl 2.816%、Na2SO4 7.684%。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普通菜豆根系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吴磊,王兰芬,武晶,王述民
作物杂志    2019, 35 (2): 61-7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9
摘要249)   HTML8)    PDF(pc) (597KB)(245)    收藏

幼苗期根系发育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生长袋纸培系统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的主根长、根干重、根体积、根表面积等9个根系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结合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116对SSR标记,利用MLM(Q+K)模型进行表型和标记的关联分析。表型分析表明,324份材料的9个根系相关性状表型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的变动范围是10.09%~37.03%;基因型分析表明,116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919个等位变异位点,每个标记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4,显示这些标记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两个亚群,与普通菜豆起源于两个基因库对应;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以P<0.01作为显著条件,共检测到48个显著标记位点,其中有10个位点同时与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有5个位点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普通菜豆根系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普通菜豆根系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西藏阿里19个燕麦引进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周启龙
作物杂志    2021, 37 (1): 26-3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04
摘要245)   HTML5)    PDF(pc) (643KB)(174)    收藏

针对西藏阿里人工牧草缺乏的问题,以19个燕麦(Avena sativa)引进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燕麦的14个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阿里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贝勒2号的干草产量、旗叶长和相对饲草品质最高,分别为7 086.49kg/hm2、23.87cm和243.72;青海444的叶宽和茎粗最高,分别为13.54mm和10.00mm;爱沃的叶茎比最高,为0.87;领袖的株高最高,达到99.71cm。19个燕麦品种的分蘖数、穗长、穗宽、穗重、小穗数、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2.2~3.3,10.30~30.99cm,1.83~9.99cm,0.43~1.21g,2.3~6.5,1.68%~3.20%,5.00%~7.3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贝勒2、美达、白燕7号和燕王4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阿里地区作为牧草进行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丁凯鑫, 单莹, 冯乃杰, 郑殿峰, 梁喜龙, 吴琼, 黄文婷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48-15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22
摘要242)   HTML2)    PDF(pc) (971KB)(198)    收藏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9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杨富,郑敏娜,康佳惠,梁秀芝,姜超,李荫藩
作物杂志    2019, 35 (2): 94-9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14
摘要240)   HTML6)    PDF(pc) (605KB)(243)    收藏

在晋北农牧交错区,以9个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其产草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并利用常规分析技术对3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草莜1号、牧乐思、远杂一号3个品种在孕穗期至开花期的鲜、干草产量较高,开花期草莜1号的干草产量达9 000kg/hm 2以上;草莜1号的穗长最长,为24.56cm;牧乐思的穗铃数最大,达到84.64;远杂一号的穗粒数最多,为621.00;牧乐思和坝莜18号的穗粒重最大,分别为17.16和16.28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甜燕麦的千粒重最大,为44.03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9个燕麦品种的可消化干物质为63.62%~69.05%,干物质采食量为1.91%~2.22%;白燕2号的饲料相对值较高,为114.89,与甜燕麦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GL381、牧乐思和甜燕麦适宜作为牧草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新疆及周边地区糜子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梅日·阿黑哈提,吾买尔夏提·塔汉,艾尔肯·艾林别克,王玉祥
作物杂志    2018, 34 (6): 48-5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08
摘要239)   HTML4)    PDF(pc) (1610KB)(261)    收藏

收集新疆及周边14个地区糜子种质资源,分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2.37%~91.40%;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变幅在0.410~0.80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14份糜子资源的表型性状80.020%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6.414%、20.713%、8.546%、7.476%、6.87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5时,14个地区糜子材料被聚为2类,第1类以中国新疆北部和哈萨克斯坦糜子为主,这一类为矮秆、单株产量高、叶片短而窄,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的亲本材料;第2类以中国陕西、甘肃和新疆南部糜子聚为一类,此类为高秆、茎秆干重高、叶片长而宽,可作为饲草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刘振兴, 周桂梅, 亚秀秀, 陈健, 孟庆祥, 何国庆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37-14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20
摘要238)   HTML7)    PDF(pc) (1913KB)(167)    收藏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直立型小豆品种冀红20、冀红21和唐红201602为材料,分析6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小豆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相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49.36、99.35),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F=3.91)。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小豆株高、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有效减少主茎分枝数,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作物杂志    2020, 36 (1): 41-4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08
摘要238)   HTML8)    PDF(pc) (991KB)(194)    收藏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构成以及花后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动态、光能截获量(L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性能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25.5%和23.4%;穗粒数、穗粒重平均分别显著增加44.6%和58.9%;花后LAI平均分别为3.41和2.14,新品种较老品系增加59.3%;花后37d,SPAD值降幅分别为23.8%和81.2%;新品种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较老品系分别增加16.1%和34.3%,胞间CO2浓度降低23.5%;新品种的花期Li较老品系增加8.3%,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与Pn、LAI、SPAD值、光能截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n、Li与SPAD值、LAI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花后叶片失绿变缓、光化学效率的提高以及Li的增加可能是糯高粱单产随年代更替稳步提升的原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作物杂志    2021, 37 (4): 118-1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18
摘要238)   HTML5)    PDF(pc) (837KB)(234)    收藏

为探明贵州地区糯高粱氮肥高效利用的施肥技术,以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20(N120)、240(N240)、360(N360)、480(N480)、和600kg/hm2(N600)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糯高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其中以N240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分别增加28.87%、35.83%和49.6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糯高粱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呈下降趋势。利用二次多项式和平方根模型分别拟合糯高粱产量和效益的施氮效应,当施氮量分别为294.5和252.6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分别为168.2和132.7kg/hm2时效益最大。兼顾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120~24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同异分析法在粒用高粱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曲祥春, 王鼐, 石贵山, 于淼, 李海青, 高悦, 徐宁, 陈冰嬬
作物杂志    2021, 37 (3): 46-5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3.007
摘要237)   HTML6)    PDF(pc) (415KB)(228)    收藏

采用同异分析法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18-2020年登记的11个高粱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按照联系度值排先后顺序,即吉杂225、吉杂235、吉杂236、吉杂227、吉杂224、吉杂229、吉杂228、吉杂157、吉杂149、吉杂233和吉杂237。结果表明,同异分析法能够综合、客观地评价供试杂交种,可为育种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改良品种,是开展育种工作的良好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药饲两用金荞麦中金1号的选育与效益分析
张凯旋,丁梦琦,李发良,唐宇,杨克理,杨富裕,张汉民,袁仁贵,胡永平,周美亮
作物杂志    2020, 36 (1): 29-3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06
摘要237)   HTML6)    PDF(pc) (884KB)(223)    收藏

金荞麦药饲两用,具有生物量大、种植成本低、易于繁殖的特点,是土地贫瘠和劳动力短缺的深度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作物。本研究测定了自主选育的金荞麦新品系中金1号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对肉猪饲喂效果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中金1号地下部分药用活性成分含量高,地上部分生长迅速且叶片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中金1号的地上部分年产量在99 000kg/hm 2以上,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且粗蛋白含量较高。中金1号饲料饲喂猪肉的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饲料的对照组,蛋白质、天门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B1等含量显著增加,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金荞麦的产投比达到2.57,经济效益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高粱育种资源耐瘠性鉴定及评价
王瑞, 平俊爱, 张福耀, 詹鹏杰, 楚建强
作物杂志    2020, 36 (6): 30-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5
摘要234)   HTML5)    PDF(pc) (1874KB)(289)    收藏

通过对高粱育种资源进行全生育期瘠薄胁迫,探讨瘠薄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高粱资源的耐瘠性,为高粱耐瘠材料鉴选和选育提供支持。试验在2016-2018年4月至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和瘠薄胁迫处理,运用耐瘠系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56份高粱材料的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处理相比,瘠薄胁迫下高粱材料生育期延长,株高变大,茎粗、穗长、穗宽、穗粒重和千粒重下降。供试高粱材料各农艺性状瘠薄与对照处理的变异系数为0.10~0.46,其中穗粒重变异最大。56份高粱材料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3~0.79,鉴定筛选出耐瘠材料BTx378、BSX44和A2早BTx623-5B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燕麦属植物核糖体DNA染色体定位及45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
王炳策, 刘晓娟, 程斌, 任明见, 徐如宏, 张素勤, 张立异, 何方
作物杂志    2021, 37 (4): 10-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02
摘要230)   HTML8)    PDF(pc) (1451KB)(366)    收藏

由于缺乏明确的二倍体供体信息,燕麦属植物的起源和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45S rDNA和5S rDNA在燕麦属不同倍性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点信息;并依据已公开的45S rDNA ITS区全长DNA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探讨燕麦属植物在不同基因组中45S rDNA的位点变化、进化规律以及分化机制,为探究燕麦属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谢金兰, 林丽, 李长宁, 罗霆, 莫璋红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64-16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23
摘要228)   HTML7)    PDF(pc) (1702KB)(186)    收藏

以甘蔗单作常规施氮量为对照(CK),设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A)、氮化肥减量40%+间作绿豆压青(B)和氮化肥减量60%+间作绿豆压青(C)3个处理,通过测定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甘蔗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绿豆影响新植蔗分蘖,分蘖率显著低于CK,但对甘蔗有效茎数影响不显著。新植蔗产量表现为A>B>CK>C。氮化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甘蔗茎径有促进作用。宿根蔗蔗茎产量表现为A>B>C>CK。2年的甘蔗蔗糖分含量表现为C>B>A>CK。氮化肥减少20%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综合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氮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的表现,试验以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的A处理最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