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助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藜麦专题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崔宏亮,邢宝,姚庆,张琴萍,杨修仕,么杨,任贵兴,秦培友
作物杂志    2019, 35 (1): 32-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5
摘要817)   HTML20)    PDF(pc) (589KB)(197)    收藏

藜麦作为早期从南美引进的特色杂粮作物,近几年已在我国18个省(区)推广应用,有望发展成为一特色的新兴产业。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可利用藜麦耐旱、耐盐碱、耐寒等特性以及可作为粮饲兼用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通过发挥产品开发和“互联网+农业”等产业优势,拓市场、引人才、建基地、强科技、抓产业,必能实现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温日宇,刘建霞,张珍华,郭耀东,代旭瑶,姜庆国,樊丽生
作物杂志    2019, 35 (1): 121-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20
摘要412)   HTML22)    PDF(pc) (743KB)(236)    收藏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藜麦产业现状
任贵兴, 杨修仕, 么杨
作物杂志    2015, 31 (5): 1-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5.001
摘要407)      PDF(pc) (765KB)(192)    收藏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我国山西、吉林、青海、甘肃、河北等地开始较大面积地种植藜麦。通过科企结合,初步形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栽培方法,获得了一批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认定了藜麦品种1个。然而,我国藜麦生产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专用生产加工设备较为缺乏,加工产品多为藜麦米,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国内藜麦产品的销售以电商为主,缺乏实体销售,藜麦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国际市场藜麦需求强劲,藜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性调减,藜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通过加快品种培育和生产加工设备研发,丰富产品种类,藜麦必将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增收”的农业政策落实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等渗NaCl和PEG胁迫及复水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紫薇,庞春花,张永清,倪瑞军,杨世芳,王璐瑗,刘丽琴
作物杂志    2017, 33 (1): 119-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1.022
摘要289)   HTML6)    PDF(pc) (2019KB)(146)    收藏

利用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胁迫和水分胁迫,比较等渗NaCl和PEG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胁迫解除后幼苗生长状况的差异,探明渗透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势<-0.6MPa时,PEG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NaCl,而在-2.3MPa NaCl与-1.0MPa PEG条件下种子均不能萌发;随着水势的降低,两种胁迫处理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均逐渐推迟,并且在同一水势条件下,PEG胁迫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较NaCl处理时间延长。(2)NaCl和PEG胁迫下幼苗根茎生长总体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但对不同生长指标影响存在差异。在≤-0.6MPa NaCl和≤-0.8MPa PEG条件下根长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在不高于-1.4MPa NaCl和-0.6MPa PEG时茎长显著降低;在不高于-1.4MPa NaCl和-0.6MPa PEG时根、茎、苗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在低于-1.8MPa NaCl或-0.8MPa PEG时,藜麦幼苗不能存活。(3)NaCl处理,根、茎、苗长分别在不低于-1.0、-1.4和-1.0MPa时复水后可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根、茎、苗重分别在不低于-1.0、-1.8和-1.4MPa时复水后可恢复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前期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复水后根茎长度与鲜重均能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4)高盐环境降低幼苗根长分配,提高茎长分配,复水后根长与根重分配比例都有所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性;干旱胁迫的加剧增加幼苗根长和根生物量的分配,但对幼苗自身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说明藜麦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旱及抗环境变化能力,适合在黄土高原引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王艳青,李勇军,李春花,卢文洁,孙道旺,尹桂芳,洪波,王莉花
作物杂志    2019, 35 (6): 156-16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25
摘要264)   HTML4)    PDF(pc) (502KB)(255)    收藏

为探究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对10个藜麦新品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分枝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7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51.6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株高(X2)和茎粗(X3)可以解释48.2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340+1.040X2+3.257X3;株高和茎粗对藜麦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将适当提高株高和茎粗作为云南昆明及周边地区高产藜麦选育的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藜麦苗生长过程中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罗秀秀,秦培友,杨修仕,梅丽,任贵兴
作物杂志    2018, 34 (2): 123-12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2.022
摘要261)   HTML4)    PDF(pc) (1762KB)(166)    收藏

为促进藜麦苗这一新型苗菜产品的开发,以筛选的高黄酮(0.72mg/g)、高多酚(1.97mg/g)藜麦种子(YY22)为材料,对藜麦苗生长14~48d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苗初期生长较为缓慢,约20d后生长加快,藜麦苗株高在第48天达37.37cm;藜麦苗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在生长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种子中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呈动态变化,在第48天时最低,各生长时期的皂苷含量均较种子的低;藜麦苗抗氧化活性随生长进程降低,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48d时,藜麦苗生物产量高,品质较为鲜嫩,总黄酮(3.19mg/g)和总多酚(4.36mg/g)较高,具备一定的DPPH和ABTS清除活性,总皂苷含量(2.28mg/g)较低,适口性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藜麦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庞春花,杨世芳,张永清,华艳宏,贺笑,杨洋
作物杂志    2017, 33 (6): 131-13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6.022
摘要236)   HTML5)    PDF(pc) (1620KB)(127)    收藏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施磷量(纯磷0、50、100和200mg/kg)接种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即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简称 Gt)对藜麦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Gm后,藜麦根系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指数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同一接种处理,藜麦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接种AM真菌后除根系平均直径外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均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接种AM真菌显著减小了根系平均直径,接种Gm的降幅大于接种Gt。同一接种真菌处理,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o)随施磷量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AM真菌后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而根系MDA含量和暗适应下Fo显著降低,且接种Gm降幅大于接种Gt。综合考虑,接种Gm和施磷量100mg/kg组合对藜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甘肃省藜麦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魏玉明,黄杰,顾娴,金茜,刘文瑜,杨发荣
作物杂志    2016, 32 (1): 12-1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3
摘要218)   HTML5)    PDF(pc) (1381KB)(175)    收藏

藜麦营养全面,其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生物学特性符合甘肃气候及生态特性,值得加大力度大范围推广。通过分析甘肃不同地区试种藜麦表现的植物学特性和藜麦所具有的营养价值,结合甘肃省自然条件优势,对甘肃省藜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旨在探讨甘肃藜麦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任永峰,王志敏,赵沛义,宋洁,栗艳芳,骆红,邓万云
作物杂志    2016, 32 (2): 79-8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2.014
摘要210)   HTML3)    PDF(pc) (1523KB)(155)    收藏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但目前尚未有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报道。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马铃薯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调整种植结构,进行了藜麦引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藜麦从播种至收获全生育期为127~135d,2015年5月3日播种处理开花至成熟时间较长,达65d,有利于子粒的物质积累;藜麦株高较高,平均为172.5cm,各处理间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5月3日播期处理单株干物质量表现最高;不同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5月3日播期处理产量最高,实测产量为5 106.3kg/hm 2。因此,藜麦适宜在阴山北麓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其最适播期为5月初。当地发展藜麦生产需要解决抗旱播种和后期倒伏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71份藜麦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王思宇, 左文博, 朱凯莉, 郭慧敏, 邢宝, 郭雨晴, 包玉英, 杨修仕, 任贵兴
作物杂志    2022, 38 (3): 63-7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09
摘要189)   HTML8)    PDF(pc) (504KB)(213)    收藏

对河北坝上地区71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5.14%~47.00%。营养品质方面,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7.22%、5.79%和16.10%,其中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3.27%),蛋白质次之(6.97%),淀粉较小(3.14%)。藜麦氨基酸总量变幅为8.35~11.30g/100g,且其氨基酸评分较传统作物更为均衡。相关性分析表明,藜麦的叶片长、叶片宽、成熟期株高、叶柄长、茎粗度、单株产量和粒径均与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0.020%;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7.5时将71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中4份材料(20HZ61B、20HZ24B、20HZ92、20HZ07)的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类群Ⅲ中有4份材料(20HZ35、20HZ68、20HZ94、20HZ14B)的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较大,具有培育为优异藜麦品种的潜质。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的早熟、大粒、粗茎、高单株产量、矮秆高产、高蛋白和高氨基酸含量的特异种质19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进展及展望
梅丽
作物杂志    2022, 38 (6): 14-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03
摘要164)   HTML5)    PDF(pc) (558KB)(125)    收藏

藜麦营养全面,植株转色后花色艳丽,观赏期长达40d左右,且耐旱、耐寒,是一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保健食粮。北京市自2015年引种藜麦,在适宜种植区、适宜品种筛选、营养品质检测、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探索、菜品开发和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表明,藜麦在海拔≥300m、年均气温≤12.5℃、年均积温≤4802.0℃·d、年均光照强度≥2268.7lx的区域可正常成熟;“陇藜1号”、“陇藜3号”、“红藜1号”和“红藜2号”4个品种表现优良;藜麦米富含蛋白质,特别是“红藜1号”和“红藜2号”蛋白含量高达19.6%~20.0%;围绕栽培、农机、植保三大关键环节集成的藜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在京郊示范应用面积为453.33hm2,应用率达100%;与一茬籽粒玉米相比,藜麦增收3.77万元/hm2。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效率低和没有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因素制约了藜麦在北京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后,应从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藜麦机械化生产水平及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制度等方面着手,做大做强北京藜麦产业,让藜麦的“小生产”能够在“大市场”中找到“微需求”,卖出好价钱。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黎麦幼苗对水氮耦合变化的可塑性响应
倪瑞军, 张永清, 庞春花, 等
作物杂志    2015, 31 (6): 91-9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6.016
摘要102)      PDF(pc) (1633KB)(78)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藜麦幼苗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各测试指标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在同一灌溉水平下,藜麦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幼苗及根系生长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施氮量相同时,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形态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水氮交互作用对各指标均有影响,对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POD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设置的水氮范围内,藜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型可塑性;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施肥均能缓解干旱对藜麦的胁迫。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施氮量为1~2g/kg的组合最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PAM施用深度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梁萍, 张永清, 张萌, 薛小娇, 李平平, 张文燕, 王丹, 赵刚
作物杂志    2023, 39 (2): 178-18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26
摘要91)   HTML6)    PDF(pc) (516KB)(92)    收藏

以陇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栽培试验,设置轻度(S1,3g/kg)、中度(S2,5g/kg)和重度盐碱胁迫(S3,7g/kg)以及土壤调理剂聚丙烯酰胺(PAM)施用深度0~10(PAM0)、10~20(PAM10)、20~30(PAM20)和0~30cm(PAM30)的完全随机试验组合,以土壤中不加盐碱和PAM为对照组(S0),共计13个处理组合,研究PAM施用深度对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藜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和PAM施用深度处理均会对藜麦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造成显著影响:在合理施用PAM的前提下,与对照相比,轻度盐胁迫反而更有利于藜麦的生长,甚至中度盐胁迫下藜麦生长也没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藜麦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当盐碱胁迫达到重度(S3)时,虽然不同PAM施用浓度对藜麦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与对照相比,盐碱胁迫均显著抑制了藜麦地上部的生长;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不同PAM施用方式对藜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PAM0处理的效果最佳。隶属函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藜麦生长状况及耐盐碱性表现为S1>S2>S3,PAM0>PAM30>PAM10>PAM20,说明在生产实践中采用表层集中施用PAM的方式最有利于缓解盐胁迫对藜麦产生的不良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藜麦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翠萍, 闫殿海, 张书苗, 左皓南, 高森, 刘洋
作物杂志    2023, 39 (3): 35-4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3.005
摘要64)   HTML3)    PDF(pc) (571KB)(94)    收藏

利用前期筛选出的18对SSR引物对96份不同来源的藜麦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指纹数据库。结果表明,筛选的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94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出3~10个等位基因基因位点;利用18对引物组合可将96份藜麦种质材料鉴定出来;96份藜麦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5~0.9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聚类结果将96份藜麦材料分为三大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藜麦对低氮胁迫的响应研究
郭红霞, 王创云, 邓妍, 赵丽, 张丽光, 郭虹霞, 秦丽霞, 高飞, 席瑞珍
作物杂志    2023, 39 (3): 221-2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3.031
摘要51)   HTML0)    PDF(pc) (1478KB)(83)    收藏

为探究藜麦对低氮环境的响应机制,筛选耐低氮藜麦种质资源,采用盆栽方式,测定了9个不同基因型藜麦在不同氮水平(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下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植株氮素利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了各品系藜麦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下,藜麦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干重呈降低趋势,主根长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参数(F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而初始荧光参数(Fo)升高;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植株全氮含量及氮积累量降低,但氮利用效率提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6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3.959%),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9个藜麦品系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并筛选出1个耐低氮品系BL2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SRAP的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恩泽, 王树彦, 刘瑞香, 石丰源, 张锦豪, 李佳娜, 李志伟, 郭占斌
作物杂志    2023, 39 (6): 79-8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6.011
摘要41)   HTML1)    PDF(pc) (523KB)(54)    收藏

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60份藜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0条特异性带,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3199;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937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53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3135;香农信息指数(I)均值为0.4711。60份藜麦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48,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和0.72处,可将60份藜麦材料分为4大类和9个亚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