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5期: 485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7
郭琦1,2(), 于明彦1, 任军1, 代玉仙1, 李淑华1, 刘小丹1, 徐国良1(), 才卓1()
Guo Qi1,2(), Yu Mingyan1, Ren Jun1, Dai Yuxian1, Li Shuhua1, Liu Xiaodan1, Xu Guoliang1(), Cai Zhuo1()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该诱导系兼具籽粒标记、幼苗标记和成株标记,可在幼苗期通过黄绿苗性状鉴别出杂合二倍体植株,可在早期加倍(EDH)、高自然加倍、单倍体回交和单倍体轮回选等技术方面应用,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1] | 才卓, 徐国良, 郭琦, 等. 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DH双轮回选择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思. 玉米科学, 2018,26(1):1-7. |
[2] | 吴鹏昊. 玉米单倍体中产生的BH,DH和EH群体性状比较.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作物学会, 2012: 89. |
[3] |
Wu P H, Ren J J, Li L, et al. Early spontaneous diploidization of maternal maize haploids generated by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 Euphytica, 2014,200(1):127-138.
doi: 10.1007/s10681-014-1166-5 |
[4] | 吴鹏昊. 玉米生物诱导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4. |
[5] | 任军, 郭琦, 刘小丹, 等.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生殖育种工具材料——单倍体诱导系. 玉米科学, 2020,28(1):9-16,24. |
[6] | 刘志增, 宋同明. 玉米高频率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与鉴定. 作物学报, 2000,26(5):570-574. |
[7] |
Vijay C, Leocadio M, Albrecht E. M,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red root marker-based haploid inducers in maize. Crop Science, 2016,56(4):1678-1688.
doi: 10.2135/cropsci2015.10.0653 |
[8] |
Melchinger A E, Schipprack W, Mi X F, et al. Oil content is superior to oil mass for identification of haploid seeds in maize produced with high-oil inducers. Crop Science, 2015,55(1):188-195.
doi: 10.2135/cropsci2014.06.0432 |
[9] | 王向峰, 才卓. 中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智能时代——“玉米育种4.0”. 玉米科学, 2019,27(1):1-9. |
[10] | 董占山, 卢洪, 柴宇超, 等. 中国特色的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 玉米科学, 2015,23(1):1-9. |
[1] | 李忠南,王越人,邬生辉,曲海涛,许正学,李光发. 玉米红白轴单倍体育种选择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5): 6165 |
[2] | 岳尧海,路明,张建新,马英杰,周旭东,赵万庆,王绍平,张志军,刘文国. 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7, (3): 3538 |
[3] | 赵翠荣, 刘莹, 唐清, 等. Dicamba和2,4-D处理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得胚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4649 |
[4] | 姜龙, 王薪淇, 李向永, 等. 爆裂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15, (3): 5256 |
[5] | 魏昌松, 许贵明, 田甫焕. 玉米单倍体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4, (6): 1720 |
[6] | 岳尧海, 张建新, 周旭东, 等. 玉米单倍体田间自然杂交诱导效率初析[J]. 作物杂志, 2013, (6): 3941 |
[7] | 张如养, 段民孝, 赵久然, 刘新香, 邢锦丰, 王元东.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方向[J]. 作物杂志, 2012, (5): 48 |
[8] | 岳尧海, 张志军, 路明, 王绍平, 刘文国. 东北生态区玉米单倍体浸芽加倍效果的初探[J]. 作物杂志, 2012, (5): 114117 |
[9] | 邢锦丰, 张如养, 段民孝, 等.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其问题探讨[J]. 作物杂志, 2012, (2): 1517 |
[10] | 段民孝, 赵久然, 刘新香, 等. 不同种植地点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2): 6870 |
[11] | 蔡华, 马传喜, 陆维忠. 不同小麦组合与不同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05, (3): 6769 |
[12] | 任志强, 牛伟, 杨慧珍, 等. 棉花单倍体育种新技术──半配合生殖育种介绍[J]. 作物杂志, 2003, (4): 4546 |
[13] | 杨才, 王秀英, 赵云云, 等. 极早熟高产莜麦新品种花早2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01, (5): 4848 |
[14] | 李志武, 徐惠君, 叶兴国. 小麦花药培养中染色体加倍技术[J]. 作物杂志, 1996, (4): 2426 |
[15] | 王成社, 杨建设, 刘平社. 无融合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 1996, (3): 1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