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国审小麦品种山农20高产稳产、广适性表现及遗传解析
王延训, 田纪春
作物杂志    2023, 39 (1): 46-5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1.007
摘要2084)   HTML17)    PDF(pc) (677KB)(197)    收藏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多抗、广适、高产且稳产小麦品种,先后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北片、新疆和甘肃审定。山农20含有长穗偃麦草和美国种质血缘,表现抗病、大穗和大粒等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基因功能标记或与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检测,分析了山农20含有的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得出山农20含有Pm2Pm24Pm30白粉病抗性基因,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白粉病抗性;含有Yr15Yr26抗条锈基因、Lr21抗叶锈基因和Ses1抗纹枯病基因,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条锈病、叶锈病及纹枯病抗性;聚合了控制小麦产量三因素的基因位点,即粒重位点QGw6A-29QTaGW4B.4、穗粒数位点QGns2B-2、穗长位点QS12D-3、分蘖成穗位点QMtw5D-1QMtw6A,这与其高产、稳产和广适性是一致的。以上信息为深入认识山农20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对未来小麦遗传改良中高效利用该品种的重要基因具有实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青海省春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翁华, 魏有海, 郭良芝, 郭青云
作物杂志    2013, 29 (3): 116-120.  
摘要1727)      PDF(pc) (944KB)(243)    收藏
对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春麦田杂草共有87种,隶属于25科。其中单子叶植物1科8种,双子叶植物24科79种。猪殃殃、藜、荞麦蔓、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萹蓄等6种杂草为田间的优势杂草;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野燕麦、芦苇、繁缕、苣荬菜、大刺儿菜为田间区域性优势杂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青海川水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脑山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1~2cm土层是杂草出苗的最适深度。青海春麦田杂草由过去的野燕麦和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明显向以多年生杂草和部分耐药性强的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演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婷, 张青, 张海东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1
摘要1193)   HTML78)    PDF(pc) (874KB)(787)    收藏

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作物监测,在农田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营养诊断和产量估测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无人机平台的选择和传感器类型、在作物监测上的主要应用3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无人机发展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玉米新品种荃科玉900的选育与栽培制种技术
王家保, 冀怀远, 梅家法, 陶志国, 疏志峰, 江三桥
作物杂志    2022, 38 (4): 267-27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4.038
摘要1152)   HTML14)    PDF(pc) (377KB)(190)    收藏

荃科玉900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以自育系Q900为母本、自交系Q69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2020年5月通过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1001”。荃科玉900具有高产、稳产、株型紧凑、抗倒和抗锈病等优点。该品种于2017-2019年连续3年参加神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产量均居参试品种小组第1位,平均产量9103.5kg/hm2(606.9kg/667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5%,增产点率10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李秀坤, 刘昌林, 周羽, 等
作物杂志    2015, 31 (3): 13-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3.003
摘要1142)      PDF(pc) (567KB)(108)    收藏
我国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粗缩病、条纹矮缩病、矮花叶病、红叶病和鼠耳病等。玉米病毒病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等。玉米植株感染病毒后无法治愈,培育和种植杭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病毒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危害玉米的机理主要包括消耗营养物质、破坏线粒体和叶绿体、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和激素含量等。玉米的抗病机理主要包括R基因、RNA沉默和基因敲除等。综述了玉米病毒病的危害、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机理与玉米杭病机理及杭性遗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5个木薯品种生理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罗兴录, 黄小凤, 吴美艳, 刘珊迁, 赵博伟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2-18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27
摘要1122)   HTML11)    PDF(pc) (803KB)(240)    收藏

对木薯品种西选07、桂垦09-11、辐选01、南植199和华南205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木薯品种的叶片叶绿素、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西选07块根产量最高,其次是桂垦09-11和辐选01;南植199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辐选01和西选07;西选07淀粉产量最高,其次是辐选01和桂垦09-11;西选07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和块根重最高,其次是桂垦09-11和辐选01;南植199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西选07和辐选01。叶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高淀粉木薯品种评价的生理指标。淀粉产量综合反映木薯淀粉生产能力,可作为木薯品种品质评价的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玉米品种对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
黄莉群, 马玥, 戚新蕾, 孙秋玉, 董佳玉, 李冠甲, 马占鸿
作物杂志    2021, 37 (6): 205-21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33
摘要1121)   HTML10)    PDF(pc) (863KB)(202)    收藏

为明确我国各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为品种推广和抗病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利用85个玉米品种对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和湖南邵东4个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菌株进行了田间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对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抗性水平有差异。综合各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可知,玉研505、鲁宁184、蠡玉88、太平洋99和绿海200等9个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最强,优迪598、三北63、联创839和冠玉911等19个品种次之,禾新9号、德禹M8、宁玉502、新玉27和晨强808等17个品种抗病性最弱。供试品种中,表现为高抗、中抗和感病的品种百分比分别为10.59%、22.35%和67.06%,说明我国玉米品种整体上表现为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较差,病害容易流行,需注意预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1
摘要1037)   HTML129)    PDF(pc) (3451KB)(653)    收藏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 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28个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郜战宁,冯辉,薛正刚,杨永乾,王树杰,潘正茂
作物杂志    2018, 34 (1): 77-8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1.012
摘要1031)   HTML42)    PDF(pc) (1613KB)(185)    收藏

为探索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28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8个大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7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与范围较大,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相关分析表明,大麦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影响产量,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8个大麦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6.8889%。供试材料可聚为两大类:中矮秆多粒型和高秆多穗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
刘丽华,苑少华,冯树英,庞斌双,李宏博,刘阳娜,张立平,赵昌平
作物杂志    2017, 33 (6): 30-3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6.006
摘要1020)   HTML12)    PDF(pc) (2813KB)(115)    收藏

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和SSR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21对SSR核心引物对小麦F型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差异分析,以保护其品种权,同时为杂交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21对核心SSR引物在F型不育系和442个恢复系中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变异,不同位点等位变异数的变幅为6~16,平均等位变异数为10.7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与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70和0.73,21对核心SSR引物的分辨率达100%;获得了每份材料独特的DNA指纹图谱报告,为品种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14~0.952,平均遗传距离为0.723,遗传距离大于0.500的占95%,说明恢复系间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不育系与恢复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00~0.952,平均遗传距离为0.681,遗传距离大于0.500的占93%,说明不育系材料与恢复系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可以从中选择遗传距离大的配制组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江汉平原大豆品系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刘歆, 杨芳, 邓军波, 汪嫒嫒, 何念, 陈艳
作物杂志    2021, 37 (5): 57-6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9
摘要907)   HTML19)    PDF(pc) (664KB)(268)    收藏

种质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以64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同时探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供种质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系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9%~46.95%,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067%。由农艺性状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分析可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7个农艺性状可作为大豆品系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64份大豆品系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31份,类群Ⅱ24份,类群Ⅲ 9份,类群Ⅲ大豆品系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
李灿东,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赵海红, 张振宇, 徐杰飞, 郭美玲
作物杂志    2021, 37 (2): 45-5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6
摘要870)   HTML19)    PDF(pc) (581KB)(236)    收藏

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28个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大豆产量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产量相关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79.083%;通过隶属函数计算产量综合评价值(Y),对参试品种进行产量综合评价,筛选出了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合农71、合农85、绥农26、合农75、黑农61及合农76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大豆产量评价数学模型,Y=0.122+0.736X1+0.465X2+0.168X3+2.527X4+0.326X5+0.289X6-0.313X8,平均估计精度为92.16%;筛选了7个核心产量评价性状,分别为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4粒荚数,该模型可作为大豆育种材料产量评价及品种产量鉴定的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普洱烟区氮肥运筹及株距对烤烟品种云烟116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张玺, 谢晋, 黄浩, 高仁吉, 鲁超, 周意霖, 梁增发, 王维
作物杂志    2022, 38 (5): 188-19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5.027
摘要848)   HTML1)    PDF(pc) (507KB)(127)    收藏

为探讨适宜普洱烟区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最佳施氮量、氮肥基追比例以及种植株距,采用L9(34)无交互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综合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16在行株距(1.20m×0.50m)、低氮水平(112.5kg/hm2)且氮肥基追比例为5:5时,经济性状和综合品质表现最佳。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云烟116需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比主栽品种云烟87低7.5~15.0kg/hm2为宜,氮肥基追比例可适当调整,降低基肥比例,适当增加追肥比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玉米品种京农科728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
徐田军, 吕天放, 赵久然, 王荣焕, 崔铁英, 贾晓军, 张勇, 蔡万涛, 刘月娥, 刘秀芝, 陈传永, 王元东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01-10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14
摘要846)   HTML11)    PDF(pc) (654KB)(250)    收藏

玉米机械粒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首批通过籽粒机收组国家审定的主推品种京农科728为研究材料,于2016-2018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累计50个试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机械粒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6月1-22日播种,均能在9月10日-10月8日正常成熟,出苗-生理成熟期平均天数为100.3d。在生理成熟后10d左右机械粒收,平均籽粒含水率24.3%,平均籽粒破碎率3.9%,平均机收杂质率1.6%。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平均产量10 526.0kg/hm2,其中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试点机收产量最高,为12 078.0kg/hm2,有40个试点机收产量≥10 000.0kg/hm2,占比80.0%。机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57,n=50),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京农科728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具有良好播期适应性,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最早9月中旬、最晚10月上旬均达生理成熟,机械粒收质量达国家机收籽粒标准,可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且机收产量高,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贵阳烟区云烟87不同长相中棵烟产量和质量比较分析
孟霖, 祖庆学, 聂忠扬, 冯裕洋, 仙立国, 朱国兵, 杨秀军, 孙福山
作物杂志    2023, 39 (1): 207-21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1.031
摘要822)   HTML3)    PDF(pc) (407KB)(85)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烤后烟叶品质,为贵阳烟区提供理想中棵烟株型判别标准,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成熟期3种不同长相的中棵烟(T1:小,T2:中,T3:大)烤后烟叶产量和质量。结果显示,不同长相中棵烟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差异显著,T2处理烟株的产量和质量最为协调,单位面积产值最高,达55 188.15元/hm2,烤后上等烟比例达60.23%,较T1和T3处理分别提高了12.24%和8.59%;T2处理烟叶均价最高,为27.12元/kg,较T1和T3处理分别高出2.14和1.47元/kg;T2处理烟叶油分较多,色度较强,化学协调性优于其他2种株型中棵烟,感官质量总得分比T1和T3处理分别提高2.30和1.63分。综上所述,贵阳烟区理想中棵烟株型形态参数以株高109.30cm、茎围10.70cm、节距5.70cm、留叶数17.33、腰叶长73.97cm和腰叶宽32.43cm为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崔宏亮,邢宝,姚庆,张琴萍,杨修仕,么杨,任贵兴,秦培友
作物杂志    2019, 35 (1): 32-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5
摘要817)   HTML20)    PDF(pc) (589KB)(195)    收藏

藜麦作为早期从南美引进的特色杂粮作物,近几年已在我国18个省(区)推广应用,有望发展成为一特色的新兴产业。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可利用藜麦耐旱、耐盐碱、耐寒等特性以及可作为粮饲兼用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通过发挥产品开发和“互联网+农业”等产业优势,拓市场、引人才、建基地、强科技、抓产业,必能实现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5个秋葵品种果实性状、质地、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性比较
王继玥, 刘政宏, 姜连, 白禹, 张婷, 刘燕, 石登红
作物杂志    2022, 38 (3): 200-20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29
摘要775)   HTML9)    PDF(pc) (423KB)(153)    收藏

秋葵果实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用于生产保健食品和治疗多种疾病。比较了5个不同品种秋葵(咔里巴、红秋葵、杨贵妃、绿白一号、纤指)果实的性状、质地参数(硬度、黏着性、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营养品质(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绿白一号果实的各指标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秋葵品质育种的重要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卢柏山,樊艳丽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5-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3
摘要764)   HTML88)    PDF(pc) (557KB)(599)    收藏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在糯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目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并引领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糯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糯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房裕东,韩天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1
摘要756)   HTML51)    PDF(pc) (477KB)(907)    收藏

缩短杂交后代生长周期、加快加代纯合速度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作物生长周期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总结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光温控制措施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
黎裕, 王天宇
作物杂志    2018, 34 (6):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01
摘要697)   HTML65)    PDF(pc) (1626KB)(1239)    收藏

美国不是作物起源中心,但却是世界上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美国拥有较完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种质资源交换与共享政策、资助体系等稳定而灵活,保存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等方面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均取得了很大成效,充分体现出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点。本文在全面评述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绥粳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广彬, 聂守军, 谢树鹏, 等
作物杂志    2008, 24 (4): 102-102.  
摘要694)      PDF(pc) (39KB)(81)    收藏
绥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以龙粳10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年经F5决选,代号绥02-6007。2008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08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藏区不同海拔条件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米质变化分析
郑地, 文春燕, 沈显华, 胡标林, 车菊芹, 熊运华, 王智权, 吴延寿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99-20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30
摘要692)   HTML13)    PDF(pc) (778KB)(194)    收藏

为了探明西藏不同海拔水稻产量和米质变化特征,提高藏区水稻生产水平,分别在海拔1 480、1 600和2 020m以粳稻品种WT87和WJ313开展种植试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2个品种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单株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减少显著,2个品种结实率在不同海拔上的升降趋势不同。外观品质上,海拔对粒型和糙米率的影响不大,精米率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升高,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因品种差异在不同海拔上变化趋势不一致;蒸煮品质上,胶稠度随着海拔的增加呈降低趋势,RVA谱特征值中崩解值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下降,而消减值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米饭食味品质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小麦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研究进展
石雄高, 裴雪霞, 党建友, 张定一
作物杂志    2022, 38 (1): 1-1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1
摘要669)   HTML53)    PDF(pc) (808KB)(399)    收藏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以及增产15%~30%,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0%~60%和30%~50%;同时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减少100cm以下土层NO3--N积累,降低氮肥淋失风险,以及缓解土壤中N2O气体向大气排放。本文概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及水肥运移规律、N2O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从“高端农业”走向普遍、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安,高捷,黄健,汪浩,陈云,刘立军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1
摘要602)   HTML49)    PDF(pc) (903KB)(633)    收藏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根系形态和生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许景钢,孙涛,李嵩
作物杂志    2016, 32 (1):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1
摘要601)   HTML74)    PDF(pc) (1436KB)(735)    收藏

概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进程、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作用机理,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及对抑制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
张翼飞,于崧,王玉凤,杨克军,郭庄园,李瑶,孙逸珊,贾文宝,张亚凤
作物杂志    2019, 35 (1):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1
摘要595)   HTML40)    PDF(pc) (587KB)(381)    收藏

作为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品类型,子粒用玉米收获时含水率是决定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质量、储藏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化粒收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限制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经济与技术问题。对国内外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在选用适宜子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应结合各区域不同熟期品种的精细化布局,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精准运筹方式,创新适时冠层结构调控措施,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建立生育后期子粒灌浆和脱水动力学协同关系,营造通透群体微区环境,加速子粒水分散失;收获时间调节方面,除了依据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的子粒脱水动力学进程、种植规模、市场供需格局和农机调度管理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田间倒伏、落穗、穗腐、虫害及野生动物破坏导致的产量损失;此外,应加强与关键技术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将农艺农机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技术应用,促进我国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提升玉米生产竞争力,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20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分析
崔勇,马自清,田恩平
作物杂志    2019, 35 (2): 28-3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5
摘要593)   HTML59)    PDF(pc) (1029KB)(390)    收藏

以宁夏中南部山区(以下简称为“宁南山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宁南山区粮食产量对全区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40.07%,较1998年提高了11.14个百分点;夏粮种植比重大幅下降,秋粮占比快速提升;小麦、杂粮种植面积大幅压缩,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有较大提升,作物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宁南山区粮食单产增长67.64%,小麦、玉米、马铃薯单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除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构成中,油料作物占比大幅缩减(降低46.51个百分点),中药材、蔬菜和瓜果逐渐提升(分别提高12.88、14.25个百分点),青饲料所占比重超过20%;农林牧渔业人口减少,降幅达22.55%,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地膜使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长,化肥施用量先增后趋于稳定。总之,宁南山区近20年来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作物类型趋于多样,农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介绍几个甘蔗品种
赖贵生
作物杂志    1985, 1 (4): 24-24.  
摘要591)      PDF(pc) (88KB)(64)    收藏
粤农76/169是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高糖、质优、高产的甘蔗新品种。亩产蔗量比桂糖57/624(亩产7~8吨)高10~15%,其第四季度蔗糖分比桂糖57/624高0.5%(绝对值)以上,糖分持续上升,比台糖134、粤糖57/423早熟2个月。至2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王楠,李穆,路明,高婷婷,郑淑波,张志军,刘文国
作物杂志    2019, 35 (4): 24-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4.004
摘要570)   HTML16)    PDF(pc) (718KB)(438)    收藏

美国先锋公司育成的玉米品种以其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耐密、脱水快和茎秆坚韧等优点,且具有适应机械化和玉米产业化要求的优势,自2000年起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对我国玉米种业市场造成了强力的冲击。从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审定情况、推广应用及品种间的系谱关系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明确美国先锋公司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产业中的发展历程和优势,为我国培育优良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和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贾子苗, 邱玉亮,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1
摘要555)   HTML66)    PDF(pc) (68562KB)(1114)    收藏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水稻Cd吸收、转运机理研究进展
周志波,易亚科,陈光辉
作物杂志    2017, 33 (1): 14-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1.003
摘要534)   HTML15)    PDF(pc) (1755KB)(239)    收藏

综述水稻不同营养器官Cd吸收途径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根系Cd外排、细胞壁Cd固定和液泡区室化作用、根系向地上部运输Cd等过程中参与Cd运输的各种转运蛋白功能的研究,并阐述影响水稻Cd吸收、转运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崔娅松, 王艳, 杨丽娟, 吴朝昕, 周飘, 冉盼, 陈庆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51-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8
摘要528)   HTML79)    PDF(pc) (689KB)(588)    收藏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孟莉,郑云,周晓梅,张婷婷,张晓倩,卢丙越
作物杂志    2018, 34 (5): 2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5.004
摘要521)   HTML37)    PDF(pc) (1537KB)(185)    收藏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有丰富的水稻品种,特别是红米资源。本研究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00对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分析元阳哈尼梯田60份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100对SSR引物共扩增条带477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4.770个条带;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从1.035~6.000,平均为2.518;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086~1.912,平均为1.0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064~0.838,平均为0.519;基因杂合度(H)从0到0.950,平均为0.167;聚类分析可将60个红米品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籼稻亚种,包括57个水稻品种,第二类只有3个品种,为粳稻亚种。研究表明云南哈尼梯田水稻红米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种子活力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袁俊, 郑雯, 祁亨年, 高璐, 胡晓军, 赵光武, 施俊生, 贾良权
作物杂志    2020, 36 (5): 9-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2
摘要520)   HTML31)    PDF(pc) (842KB)(418)    收藏

种子活力检测是种子检测中的重要一环,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建议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标准发芽实验法、TTC染色法、电导率测定和加速老化试验等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结果显示直观、测量准确等优点,但也存在对种子有破坏作用、检测过程复杂和耗时耗力等缺点。随着现代免耕直播技术的发展,对种子活力的检测在速度和无损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目标。基于光学技术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具有效率高、无损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光学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X光、近红外光谱、高光谱、光声光谱、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和色选技术等光学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中的研究,并对光学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管控
郭利磊,朱家林,孙世贤,闫硕
作物杂志    2019, 35 (2): 8-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2
摘要519)   HTML38)    PDF(pc) (501KB)(594)    收藏

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商业化推广的20多年间发展迅猛,在保障食品供应、拓展农业功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创造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难以准确预见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至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就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围绕基因漂移的机制及其生态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展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夏玉米新品种德利农7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郭智慧, 刘鹏, 郭良海, 吕鹏, 董国豪, 张兵
作物杂志    2012, 28 (6): 147-148.  
摘要517)      PDF(pc) (420KB)(141)    收藏
玉米新品种德利农7号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自选系98为母本,自选系G29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根据玉米鉴定、品比、区试、生产试验、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省作为夏玉米品种种植利用。在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湘烟7号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和色素降解特性
朱林, 曹想, 邓小华, 胡日生, 裴晓东, 向世鹏, 肖志君, 王卫民, 章程, 江智敏
作物杂志    2022, 38 (5): 174-17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5.025
摘要511)   HTML1)    PDF(pc) (416KB)(97)    收藏

为明确湘烟7号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和色素降解的特性,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电烤箱试验方法,探究不同部位烟叶的叶片与叶脉失水特性及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湘烟7号叶片失水高峰早于对照;湘烟7号中、下部叶易烤特性优于对照,上部叶相反;在变黄前期(24h),湘烟7号叶绿素a降解速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绿素b相反;湘烟7号与对照的叶绿素降解量差异不显著;湘烟7号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显著低于对照。可见,湘烟7号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和色素降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依据该品种烘烤特性制定适宜的烘烤工艺,以发挥其质量潜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3-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3
摘要510)   HTML142)    PDF(pc) (1436KB)(433)    收藏

由于品种选用不当、过量施肥、种植密度增大和外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倒伏已经成为农作物生产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对水稻、玉米、小麦、大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中已有的抗倒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影响作物倒伏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并综述了当前在抗倒性相关性状遗传规律、QTL定位、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抗倒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侯乾,王万兴,李广存,熊兴耀
作物杂志    2019, 35 (6):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01
摘要509)   HTML48)    PDF(pc) (544KB)(391)    收藏

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由于马铃薯大面积连年种植,造成连作障碍,导致块茎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连作障碍是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引起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主要从连作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化感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从合理轮作、间套作,施用生物有机肥等农艺措施,化学熏蒸、物理消毒等土壤消毒措施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连作障碍防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和建立克服连作障碍的技术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高产多抗大穗型小麦新品种济宁13
张龙平, 尹逊利, 王立书, 等
作物杂志    2002, 18 (1): 19-19.  
摘要507)      PDF(pc) (38KB)(86)    收藏
济宁13是由济宁市农科所于1987年以烟1934为母本,82 (4)046为父本进行杂交,同时又以聊83 -1为母本,2114为父本进行杂交,1988年以 [烟1934/82 (4)046]F1 为母本,以[聊83 -1 /2114]F1 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1988年在复交一代开始按育种目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直到1994年第六代选育出定型品系936098。后经品比试验和高肥生产试验,于2000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株高83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