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
黎裕, 王天宇
作物杂志    2018, 34 (6):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01
摘要712)   HTML65)    PDF(pc) (1626KB)(1257)    收藏

美国不是作物起源中心,但却是世界上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美国拥有较完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种质资源交换与共享政策、资助体系等稳定而灵活,保存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等方面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均取得了很大成效,充分体现出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点。本文在全面评述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阈值研究
张学鹏, 李腾, 王彪, 刘晴, 刘涵瑜, 陶志强, 隋鹏
作物杂志    2021, 37 (2): 62-7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9
摘要328)   HTML25)    PDF(pc) (13157KB)(1247)    收藏

为了明确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温度阈值,采用盆栽试验,利用可精准控温(模拟大气温度变化)的人工气候室,以日最高温32℃为对照,分别设置日最高温34℃、36℃和38℃ 3个处理,于玉米拔节期进行持续10d的温度控制试验,比较叶片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对不同高温的响应,以及叶片气孔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光反应阶段,38℃处理下的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胁迫解除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他3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暗反应阶段,与对照相比,36℃和38℃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升高,且38℃处理在胁迫解除后Pn未能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36℃和38℃处理下,叶绿体结构逐渐紊乱降解,脂质球体含量增加,淀粉粒合成减少。综上可知,对于玉米叶片“源”,日最高温的胁迫阈值是36℃,阈值附近的高温胁迫主要是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贾子苗, 邱玉亮,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作物杂志    2021, 37 (2): 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1
摘要570)   HTML66)    PDF(pc) (68562KB)(1152)    收藏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房裕东,韩天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1
摘要773)   HTML51)    PDF(pc) (477KB)(933)    收藏

缩短杂交后代生长周期、加快加代纯合速度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作物生长周期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总结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光温控制措施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婷, 张青, 张海东
作物杂志    2020, 36 (5):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1
摘要1223)   HTML78)    PDF(pc) (874KB)(826)    收藏

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作物监测,在农田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营养诊断和产量估测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无人机平台的选择和传感器类型、在作物监测上的主要应用3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无人机发展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许景钢,孙涛,李嵩
作物杂志    2016, 32 (1):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1
摘要607)   HTML74)    PDF(pc) (1436KB)(758)    收藏

概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进程、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作用机理,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及对抑制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近30年来我国水稻主要品种更新换代历程浅析
曾波
作物杂志    2018, 34 (3):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3.001
摘要328)   HTML27)    PDF(pc) (1547KB)(746)    收藏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品种推广及更替情况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更新速率明显放缓,主导品种经历了5~6次更新换代,其中,常规水稻品种经历了约5次更换过程,杂交水稻品种约经历了6次主要的更换过程,品种的抗病性等是主导品种更迭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时发现杂交水稻主导品种亲本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需发掘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及亲本,加强抗病性育种,更加注重主要性状的综合协调,选育、审定和推广更多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
郭笑, 王首驿, 袁天怡, 叶玉婷, 张翼夫, 金亦富, 张瑞宏, 张洪程
作物杂志    2019, 35 (2): 39-4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6
摘要442)   HTML23)    PDF(pc) (531KB)(741)    收藏

播种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的逐步推进,急需对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优化创新。在总结国内外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旋耕装置、防堵装置、排种装置和复式作业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1
摘要1086)   HTML134)    PDF(pc) (3451KB)(691)    收藏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 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
张晓艳,孙宇峰,曹焜,姜颖,韩承伟,赵越,韩喜财,王晓楠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5-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03
摘要336)   HTML20)    PDF(pc) (516KB)(665)    收藏

从工业大麻的种植状况、品种状况、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状况,明确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业大麻应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出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同时加快选育优质专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以满足工业大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安,高捷,黄健,汪浩,陈云,刘立军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1
摘要612)   HTML49)    PDF(pc) (903KB)(657)    收藏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根系形态和生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宋璟, 岑慧芳, 刘华玥, 王慧, 张蕴薇
作物杂志    2021, 37 (6): 9-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02
摘要241)   HTML14)    PDF(pc) (597KB)(656)    收藏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压强和放电方式组合下冷等离子体的性质、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归纳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变作物种皮结构,提高种子代谢水平,改善作物的表型、产量等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目前对冷等离子体处理效应的报道多集中在作物表型和生理层面,对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是一种近年开始应用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源,操作条件更为温和可控,处理效应更加稳定高效。相信今后常规冷等离子体及ARTP处理技术会在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管控
郭利磊,朱家林,孙世贤,闫硕
作物杂志    2019, 35 (2): 8-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2
摘要523)   HTML38)    PDF(pc) (501KB)(614)    收藏

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商业化推广的20多年间发展迅猛,在保障食品供应、拓展农业功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创造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难以准确预见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至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就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围绕基因漂移的机制及其生态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展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卢柏山,樊艳丽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5-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3
摘要774)   HTML88)    PDF(pc) (557KB)(612)    收藏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在糯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目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并引领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糯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糯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产吲哚乙酸(IAA)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越,李虎林,朱诗苗,闫寒,郎彬,姬文秀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76-18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27
摘要273)   HTML16)    PDF(pc) (2213KB)(604)    收藏

为获得用于烟草的优良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探讨其对烟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延边地区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研究该单一菌及混合菌剂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m-53与咸海鲜球菌属(Jeotgalicoccus sp.)m-60产IAA效果较好,m-53、m-60及二者混合菌剂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24、48和48h,其对应的IAA产量分别为98、41和141mg/L。与对照相比,单一菌和混合菌剂均能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尤以混合菌剂的效果最佳。m-53和m-60可单独施用或混合施用均作为烟草微生物肥料的备选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崔娅松, 王艳, 杨丽娟, 吴朝昕, 周飘, 冉盼, 陈庆富
作物杂志    2019, 35 (2): 51-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08
摘要531)   HTML79)    PDF(pc) (689KB)(597)    收藏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晓艳, 王晓楠, 曹焜, 孙宇峰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21-12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17
摘要415)   HTML16)    PDF(pc) (1765KB)(561)    收藏

以自主选育的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工业大麻品种(系)的单株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单株原茎重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茎粗、单株干茎重、全麻率与单株纤维产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原茎重(0.962)>全麻率(0.943)>茎粗(0.917)>单株干茎重(0.912)>株高(0.808)>干茎制成率(0.725);单株纤维产量与单株原茎重、单株干茎重、全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纤维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单株原茎重,其次是全麻率,而株高、单株干茎重、干茎制成率其对单株纤维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原茎重和全麻率的间接作用而产生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启动子的筛选
王莉, 王作平, 张中保, 白玲, 吴忠义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14-12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16
摘要449)   HTML15)    PDF(pc) (5288KB)(554)    收藏

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中,启动子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筛选在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的启动子,选取6个启动子pCaMV35SD、pUbiquitin、pZmActin1、pZmSTK2、pZm66589和pZmbHLH148,分别构建EGFP表达载体并转染玉米原生质体,快速验证载体功能构建的正确性;同时采用花粉磁转染法将6个表达载体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并对不同启动子驱动的EGFP载体在授粉后48h玉米籽粒中的荧光强度和荧光检出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构建正确;pCaMV35SD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的荧光最强,6个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由强到弱依次为pCaMV35SD>pZmSTK2>pZm66589>pZmbHLH148>pUbiquitin>pZmActin1,其荧光检出率分别为27.17%、27.17%、29.83%、23.84%、13.40%和30.57%。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小麦Fhb1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刘东军, 宋维富, 杨雪峰, 赵丽娟,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作物杂志    2020, 36 (4): 16-2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03
摘要478)   HTML16)    PDF(pc) (1784KB)(528)    收藏

赤霉病已成为小麦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抗性品种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成为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最有效途径。小麦赤霉病抗性受多种基因控制,其中,Fhb1基因抗性效应最大,且抗性稳定,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赤霉病主效抗性基因Fhb1的定位、分子标记和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选择性回交技术和矮败小麦平台将Fhb1基因导入当地小麦中可提升赤霉病抗性,进而结合化学防治方法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水稻重金属镉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马卉,焦小雨,许学,李娟,倪大虎,许蓉芳,王钰,汪秀峰
作物杂志    2020, 36 (1):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01
摘要518)   HTML56)    PDF(pc) (699KB)(512)    收藏

水稻籽粒镉污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控制镉积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和调节水稻镉积累及分配的重要功能基因被广泛研究和报道,揭示了水稻中镉积累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水稻中镉的吸收、转运、积累和外排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概述目前学者们在培育“低镉大米”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并讨论了降低籽粒中镉含量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稻田种养绿色发展技术
江洋,汪金平,曹凑贵
作物杂志    2020, 36 (2): 200-20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31
摘要278)   HTML15)    PDF(pc) (2006KB)(508)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澳大利亚农业氮肥施用概况及对我国氮肥施用的启示
许宁, 钟大森, 吴长付
作物杂志    2021, 37 (1):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01
摘要471)   HTML21)    PDF(pc) (520KB)(504)    收藏

澳大利亚是全球优质农牧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出口农牧产品品质均享誉世界,而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却明显低于我国。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施用氮肥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在降低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方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管理等典型做法,以期为我国氮肥施用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发展与展望
齐华,李从锋,赵明,姜英
作物杂志    2020, 36 (2): 16-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3
摘要317)   HTML17)    PDF(pc) (2601KB)(503)    收藏

保护性耕作是旱地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及秸秆还田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对我国北方旱作农田土壤耕作发展历程、保护性耕作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展望,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旱作农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进展
周燕芝,王文霞,陈丽明,曾勇军,谭雪明,胡水秀,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
作物杂志    2019, 35 (4):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4.001
摘要351)   HTML35)    PDF(pc) (592KB)(503)    收藏

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稻田出现杂草发生严重、除草剂用量加大等问题,而杂草发生种类、优势种群出现多样化,增加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导致杂草防除困难,影响了直播稻的丰产与稳产;同时直播稻田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带来的生产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从杂草发生种类、数量及成灾时期、发生差异性(稻作区域、种植方式、直播方式与播种期)、生态学效应及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性,分析了不同种类杂草的防除途径(化学除草、耕种制度与栽培措施),提出我国目前在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直播稻田杂草防治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旨在提高我国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促进直播稻生产的轻简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玉米ZmGS5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分析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刘晓丽, 韩利涛, 魏楠, 申飞, 蔡一林
作物杂志    2021, 37 (1): 16-2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03
摘要320)   HTML15)    PDF(pc) (68799KB)(497)    收藏

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子。基于水稻中控制籽粒大小的OsGS5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玉米ZmGS5基因,其cDNA全长为1 695bp,开放阅读框1 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含有Peptidase-S10结构域、1个信号肽和1个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SCP)类蛋白所特有的催化活性中心,这些都与SCP家族结构特点相符,也与OsGS5相关研究结果相同;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ZmGS5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蛋白激酶识别位点。qRT-PCR分析显示ZmGS5在雄穗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胚及胚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得到纯合转基因株系,T3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千粒重为0.0169g,较野生型千粒重(0.0139g)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磊, 宋娜娜, 齐晓丽, 崔克辉
作物杂志    2022, 38 (1): 11-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2
摘要371)   HTML19)    PDF(pc) (715KB)(497)    收藏

植物根系是活跃的物质代谢和吸收器官,对植株生物量积累、养分和水分高效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解剖、生理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关系以及不同氮效率品种根系特征的差异,并综述了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氮吸收利用效率的栽培调控措施,展望了未来水稻根系的研究方向,为水稻氮肥减施、氮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优化和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119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婉君, 潘香逾, 王秀华, 王璐, 赵岩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7-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3
摘要435)   HTML17)    PDF(pc) (2021KB)(483)    收藏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我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减排途径
严圣吉, 尚子吟, 邓艾兴, 张卫建
作物杂志    2022, 38 (3): 1-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01
摘要432)   HTML29)    PDF(pc) (1119KB)(481)    收藏

氧化亚氮(N2O)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农田生态系统是人为N2O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人为排放的30%。明确我国农田N2O的排放特征、关键过程与影响因子,有助于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技术途径及行动方案。氮肥施用是农田N2O排放的关键因子,国家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农田氮肥用量在2001-2007年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稳定,2014年开始下降,其中华东地区用量最高;农田N2O排放总量也于2015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出现下降态势,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文献综合表明,农田N2O排放主要由土壤反硝化过程主导,人为氮素添加是决定排放高低的首要影响因子。基于上述结果,在选用氮高效作物品种降低土壤N2O排放的前提下,华东等施肥量高的地区可采取优化施肥比例、增施缓控释肥等途径,实现氮肥增效减量减排;在设施农地和果园等田间设施条件较好的农田,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增效减排措施;在作物多熟种植地区,除了氮肥减量减排外,还可增加豆科作物布局,采用禾豆轮作等减排措施。最后,对农田N2O减排的科技创新和政策创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完善农田N2O减排理论、创新智慧农业及高效施肥技术、健全碳监测评价体系以及碳减排激励政策与机制等,助力尽早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荞麦栽培研究进展
向达兵, 彭镰心, 赵钢, 邹亮, 赵江林, 万静, 陈艳,
作物杂志    2013, 29 (3): 1-6.  
摘要224)      PDF(pc) (243KB)(480)    收藏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及食疗作物的普遍重视,荞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荞麦生产体系成为荞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介绍了我国荞麦目前的生产概况,重点综述了荞麦在播期、密度调节,施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的栽培技术,阐述了荞麦在逆境胁迫和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荞麦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不同水稻品种幼苗期耐盐性评价
张治振, 李稳, 周起先, 孙伟, 郑崇珂, 谢先芝
作物杂志    2020, 36 (3): 92-10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15
摘要399)   HTML15)    PDF(pc) (242880KB)(475)    收藏

水稻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重要作物。水稻幼苗期对盐胁迫敏感,筛选幼苗期高耐盐水稻品种是利用水稻进行盐碱地改良的关键。通过分析收集的15个粳稻品种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幼苗期的耐盐性。形态分析结果表明: 150mmol/L NaCl处理下,所有试验材料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出现植株变矮、根长变短和叶片枯萎等表型,其中盐胁迫对宁粳44、南粳46和盐丰47(对照)生长抑制相对最弱,死叶率最低;200mmol/L NaCl处理下,宁粳44、南粳46和盐丰47的存活率最高。耐盐指数结果表明,盐丰47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南粳46和宁粳44。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150mmol/L NaCl处理下所有试验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南粳46的SOD活性较其他参试材料高;南粳46、盐丰47和宁粳44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其他参试材料。推测南粳46、盐丰47和宁粳44具有较强的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这可能是其幼苗期具有较强盐胁迫耐性的生理机制。综上所述,筛选到的幼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水稻品种为南粳46和宁粳44。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对热带玉米种质群体控制双亲混合选择适应性的评价
张艳茹, 杨子和, 杨荣, 韩建, 焦金龙, 赵丽, 吴元奇
作物杂志    2021, 37 (5): 14-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3
摘要164)   HTML7)    PDF(pc) (599KB)(474)    收藏

为评价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1份非洲玉米种质合成基础群体AC0主要性状适应性改良效果,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群体间性状变异程度。结果表明,改良群体AC1和AC2的株高分别比AC0提高了8.60%和11.6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位分别比AC0提高了11.34%和16.1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改良群体AC1和AC2的穗长与AC0相比分别降低2.60%和提高1.57%,AC1与AC2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穗行数分别提高了2.44%和1.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AC0相比,AC1和AC2的秃尖长分别提高了0.75%和13.1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虽然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热带种质产量性状早期改良进展较小,但随着改良的进行,群体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小或有所增大,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较好地保持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苗期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娟, 姜阳明, 周芳, 张军, 罗海登, 田山君
作物杂志    2021, 37 (1): 82-8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12
摘要427)   HTML13)    PDF(pc) (770KB)(473)    收藏

为探讨玉米(Zea mays L.)苗期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对逆境中玉米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成单30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重呈上升趋势,抗旱性弱的金玉306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使成单30的地上部干重、根重和干物重等生物产量增加,而金玉306的各生物产量逐渐下降;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的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成单30的变化幅度比金玉306小;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叶绿素a/b比值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成单30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变化不显著,而金玉306在后期才出现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后,成单30与金玉306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使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
张俊, 邓艾兴, 尚子吟, 唐志伟, 严圣吉, 张卫建
作物杂志    2021, 37 (6): 230-23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37
摘要409)   HTML30)    PDF(pc) (765KB)(466)    收藏

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和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稻田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倒防衰性能,提高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30.2%~36.0%、稻作节本增收8.3%~9.7%和甲烷减排31.7%~75.7%的显著效果。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于纪珍,王瑞,詹鹏杰,平俊爱,张福耀
作物杂志    2017, 33 (5): 49-5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09
摘要166)   HTML3)    PDF(pc) (1728KB)(460)    收藏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变迁,对1970年以来的60份高粱主推杂交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4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单宁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分来源和年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种农艺、品质性状差异明显。不同年份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差异,品质性状中粗淀粉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农艺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陈天鑫,王艳杰,张燕,常旭虹,陶志强,王德梅,杨玉双,朱英杰,刘阿康,石书兵,赵广才
作物杂志    2020, 36 (2): 88-9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14
摘要384)   HTML15)    PDF(pc) (3707KB)(459)    收藏

为了探索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以3个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C1)、师栾02-1(C2)、石优20(C3)和1个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C4)为试验材料,设置0、180、210、240、270kg/hm 2 5个氮肥处理,分别用N0、N180、N210、N240、N270表示。结果表明:N240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叶面积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均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但与N27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光合生理、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施氮量240kg/hm 2是充分发挥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潜力的适宜施氮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水稻旱直播栽培发展现状、问题及应用前景
轧宗杰,卢树昌,侯琨
作物杂志    2020, 36 (2): 9-1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2
摘要413)   HTML26)    PDF(pc) (775KB)(459)    收藏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水稻种植与水资源紧缺、劳动成本高等矛盾日益突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越来越得到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稻旱直播栽培的发展研究现状,表明水稻旱直播栽培具有省工、节水、便于机械化种植,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及降低劳动成本等特点与优势,同时也指出该种栽培方式存在杂草和倒伏问题较难控制、对田间管理要求较高及稻米品质较差等不足,提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情况,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王楠,李穆,路明,高婷婷,郑淑波,张志军,刘文国
作物杂志    2019, 35 (4): 24-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4.004
摘要584)   HTML16)    PDF(pc) (718KB)(454)    收藏

美国先锋公司育成的玉米品种以其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耐密、脱水快和茎秆坚韧等优点,且具有适应机械化和玉米产业化要求的优势,自2000年起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对我国玉米种业市场造成了强力的冲击。从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审定情况、推广应用及品种间的系谱关系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明确美国先锋公司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产业中的发展历程和优势,为我国培育优良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和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药用作物栽培特点与建议
田丰, 李永平, 俞科贤, 李福安, 王友庆,
作物杂志    2013, 29 (3): 12-16.  
摘要94)      PDF(pc) (337KB)(449)    收藏
从药用作物的市场需求、分布特性、对栽培条件的要求、涉及的相关学科、药用作物的地道性、产品质量性状要求、种子特点、间作套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机械应用等方面,对药用作物的栽培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药用作物的栽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除草剂抗性农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李燕敏,祁显涛,刘昌林,刘方,谢传晓
作物杂志    2017, 33 (2):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2.001
摘要509)   HTML32)    PDF(pc) (1345KB)(447)    收藏

概述了我国农作物田间杂草的主要类型、除草剂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农作物除草剂抗性主要机制,综述了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方式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的优缺点,总结了转基因育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介绍了转基因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中常用的抗性基因以及基因转入受体的方式,展望了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作物杂志    2018, 34 (4): 13-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3
摘要512)   HTML142)    PDF(pc) (1436KB)(438)    收藏

由于品种选用不当、过量施肥、种植密度增大和外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倒伏已经成为农作物生产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对水稻、玉米、小麦、大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中已有的抗倒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影响作物倒伏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并综述了当前在抗倒性相关性状遗传规律、QTL定位、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抗倒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