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2022, 38(6): 214-2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31

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

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姜树坤,1,2, 王立志1,2, 杨贤莉1,2, 张喜娟1,2, 刘凯1, 迟力勇1,2, 李锐1,2, 来永才,1,2

1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150086,黑龙江哈尔滨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086,黑龙江哈尔滨

Spatio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Growth Climate Resources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from 1961 to 2019

Jiang Shukun,1,2, Wang Lizhi1,2, Yang Xianli1,2, Zhang Xijuan1,2, Liu Kai1, Chi Liyong1,2, Li Rui1,2, Lai Yongcai,1,2

1Northeast Branch of National Salt-Alkali Tolerant Ri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Harbin 150086, Heilongjiang, China

2Institute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Tillag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 in Cold Region/Heilongjia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rop Cold Damage, Harbin 150086, Heilongjiang, China

通讯作者: 来永才,主要从事作物耕作与栽培研究,E-mail:yame0451@163.com

收稿日期: 2021-07-28   修回日期: 2021-09-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6-16

基金资助: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CZKYF2021B009)
黑龙江省农业创新工程(2020FJZX049)
黑龙江省农业创新工程(2021CQJC003)

Received: 2021-07-28   Revised: 2021-09-18   Online: 2022-06-16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姜树坤,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农业气象研究,E-mail:shukunjiang@haas.cn

摘要

基于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全年及水稻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第Ⅰ阶段(1961-1990年)相比,第Ⅱ阶段(199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年均气温升高了1.1℃,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布在0.23℃/10a~0.41℃/10a,5℃等值线向北推移了约2.2°。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4℃和0.7℃。水稻生长季内≥10℃的活动积温增加了248.7℃·d,活动积温3000℃·d等值线北移了约2.6°,昼夜温差降低了0.6℃。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均呈降低趋势,分别降低了184.0和17.4h。以松花江为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略增加。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变化特征表现为暖湿趋势,这必然会对该区域的盐碱地水稻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地; 水稻生长季;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特征

Abstrac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precipitation, sunshine hour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Songnen Plain as well as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were examined using weather data from 1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saline-alkali area of the Songnen Plain from 1960 to 201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tage Ⅰ (1961-1990), the heat resources of stage Ⅱ (1991-2019) increase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1.1℃, an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climatic tendency rate ranged from 0.23℃/10a to 0.41℃/10a, with the contour line at 5℃ moving 2.2° to the north.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and the hottest month increased by 1.4℃ and 0.7℃,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the ≥10℃ accumul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248.7℃·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3000℃·d moved about 2.6° to the north,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decreased by 0.6℃. The annual sunshine hours and the growing season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 by 184.0 and 17.4h, respectively. Taking the Songhua River as the boundary, precipitation i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decreased, while precipitation in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creased. The overall change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warm and humid trend, which will inevitabl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of rice in saline-alkali land in this region.

Keywords: Songnen Plain; Saline-alkali land; Rice growing season; Agroclimatic resource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PDF (435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姜树坤, 王立志, 杨贤莉, 张喜娟, 刘凯, 迟力勇, 李锐, 来永才. 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38(6): 214-219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31

Jiang Shukun, Wang Lizhi, Yang Xianli, Zhang Xijuan, Liu Kai, Chi Liyong, Li Rui, Lai Yongcai. Spatio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Growth Climate Resources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from 1961 to 2019. Crops, 2022, 38(6): 214-219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31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但其西部区域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种稻是改良这些盐碱地的重要技术手段[1]。据统计[2],松嫩平原还有开发41.33万hm2(620万亩)盐碱地水稻面积的潜力,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区域,对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潜在战略价值。农业生产是一个对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依赖程度很强的过程,气候资源变化必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目前,对全国及东北三省的温度[3]、降水[4]、热量[5]及其他气候要素变化规律[6]等相关领域已进行很多研究,但针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基于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13个气象站(吉林省7个,黑龙江省6个)的地面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改良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松嫩平原盐碱化地区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面积约300万hm2,被嫩江和松花江分割成南北两大区,包括以吉林省镇赉、大安、乾安、前郭、长岭和通榆等县市为集中的南部区域和以黑龙江省泰来、杜蒙、大庆、安达、肇源、肇东、兰西和林甸等市县为集中的北部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丰富,水热资源优越,只是土壤盐碱化,有害盐分主要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pH多在8.5~10.5,现阶段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水稻。

1.2 研究资料

本研究所用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包括研究区1961-2019年13个气象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蒸发量等逐日气象资料。

1.3 研究方法

1.3.1 温度生长期的确定

松嫩平原水稻生产以优质粳稻为主,在移栽插秧为主的水稻生产中,粳稻秧苗移栽后返青的下限温度可达10℃,而粳稻灌浆顺利完成的下限温度也可达10℃[7]。因此,本文将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界限温度的持续日数定义为水稻的温度生长期(潜在生长季)。

1.3.2 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计算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起止日期[8]。在此基础上计算水稻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温度、日较差、活动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指标。东北地区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11]。为了更好地反映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变化,本研究以1990年为界,重点分析了1961-1990年(第Ⅰ阶段)和1991-2019年(第Ⅱ阶段)2个时间段的平均状况及气候倾向率的变化特征。

1.3.3 气候倾向率

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气候要素变化趋势,计算气候要素(x)与时间(t)的线性回归系数a,气候要素变化采用一次线性方程x=at+b(t=1,2,3,…,n)表示,以回归系数的10倍作为气候倾向率[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2.1.1 年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变化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年均气温呈现出由南至北的带状递减分布,而且2个时间段表现出温度升高趋势。第Ⅰ阶段本区域的年均气温为2.3℃~5.3℃(均值为4.1℃);第Ⅱ阶段的年均气温升高到3.6℃~ 6.6℃(均值为5.2℃),第Ⅱ阶段的年均气温比第Ⅰ阶段提升了1.1℃(表1)。5℃等值线向北推移了约2.2°。本区域近60年的年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布在0.23℃/10a~0.41℃/10a,升温最明显的区域分别是黑龙江富裕县和吉林乾安县。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明显升高,从第Ⅰ阶段的-21.3℃~-16.1℃(均值-18.4℃)升高到第Ⅱ阶段的-19.3℃~-15.1℃(均值-17.0℃)(表1),第Ⅱ阶段比第Ⅰ阶段平均温度升高了1.4℃,-17℃等值线北移了约1.5°。本区域近60年的最冷月平均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布在0.08℃/10a~0.55℃/10a,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升温最明显,升温最高的区域是富裕县。与此类似,松嫩平原盐碱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也表现出升高趋势。第Ⅰ阶段本区域的平均气温为22.0℃~23.7℃(均值为23.0℃);第Ⅱ阶段的平均气温为22.8℃~24.5℃(均值为23.7℃),第Ⅱ阶段的平均气温比第Ⅰ阶段提升了0.7℃(表1)。21℃等值线从吉林通榆县北移到了黑龙江龙江县,北移了约2.5°。升温区域集中在吉林扶余、乾安一带以及黑龙江富裕县。

表1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年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变化

Table 1  Change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coldest month and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hottest month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站点
Station
年均气温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
最冷月平均气温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coldest month (℃)
最热月平均气温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hottest month (℃)
1961-19901991-20191961-19901991-20191961-19901991-2019
黑龙江龙江Longjiang, Heilongjiang3.74.8-18.2-16.722.022.8
黑龙江富裕Fuyu, Heilongjiang2.33.6-21.3-19.322.023.0
黑龙江齐齐哈尔Qiqihar, Heilongjiang3.54.7-19.2-17.922.723.7
黑龙江泰来Tailai, Heilongjiang4.55.3-17.4-16.723.323.9
黑龙江安达Anda, Heilongjiang3.54.6-19.8-18.322.823.5
吉林白城Baicheng, Jilin4.75.8-17.0-15.723.224.0
吉林大安Daan, Jilin4.55.5-18.1-16.823.424.0
吉林乾安Qian’an, Jilin5.06.2-16.9-15.423.524.2
吉林前郭Qianguo, Jilin5.06.1-17.1-15.823.524.1
黑龙江肇州Zhaozhou, Heilongjiang3.95.0-19.2-17.722.923.5
吉林通榆Tongyu, Jilin5.36.3-16.1-15.123.724.5
吉林长岭Changling, Jilin3.54.7-19.2-17.923.224.0
吉林扶余Fuyu, Jilin4.15.0-18.4-17.322.523.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1.2 生长季内活动积温和日较差的变化

≥10℃活动积温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参数,也是农业气候区划的关键指标之一。本区域水稻生长季≥10℃活动积温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与年均温变化规律相似,也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纬向带状分布。第Ⅰ阶段本区域的活动积温为2585.7℃·d~3025.7℃·d(均值为2843.5℃·d);第Ⅱ阶段本区域的活动积温升高到2849.2℃·d~3256.8℃·d(均值为3092.2℃·d),第Ⅱ阶段活动积温比第Ⅰ阶段平均提升了248.7℃·d(表2)。本区域近60年的年均温气候倾向率分布在60.98℃·d/10a~78.78℃·d/10a,≥10℃活动积温3000℃·d等值线从吉林通榆县北移到了黑龙江龙江县和林甸县一带,北移了约2.6°。升温区域集中在吉林的扶余和乾安一带以及黑龙江富裕县。

表2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生长季内≥10℃的活动积温和日较差变化

Table 2  Change of ≥10℃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站点
Station
≥10℃活动积温
≥10℃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
昼夜温差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1961-19901991-20191961-19901991-2019
黑龙江龙江Longjiang, Heilongjiang2683.22943.212.111.3
黑龙江富裕Fuyu, Heilongjiang2585.72849.212.011.1
黑龙江齐齐哈尔Qiqihar, Heilongjiang2723.13001.811.310.5
黑龙江泰来Tailai, Heilongjiang2868.13108.811.811.3
黑龙江安达Anda, Heilongjiang2754.72985.011.711.1
吉林白城Baicheng, Jilin2909.03159.812.612.2
吉林大安Daan, Jilin2914.23151.311.410.8
吉林乾安Qian’an, Jilin2974.13240.211.610.8
吉林前郭Qianguo, Jilin2944.13219.511.110.6
黑龙江肇州Zhaozhou, Heilongjiang2816.23054.511.711.2
吉林通榆Tongyu, Jilin3025.73256.812.111.8
吉林长岭Changling, Jilin2964.23216.511.310.8
吉林扶余Fuyu, Jilin2803.13012.111.511.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昼夜温差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气象指标,尤其是对稻米品质影响更大。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本区域昼夜温差呈明显减少趋势。第Ⅰ阶段本区域的昼夜温差为11.1℃~12.6℃(均值为11.7℃);第Ⅱ阶段昼夜温差降低到10.5℃~12.2℃(均值为11.1℃),第Ⅱ阶段昼夜温差比第Ⅰ阶段降低了0.6℃(表2)。昼夜温差11℃等值线从吉林前郭县扩大到了整个区域的中部。

2.2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日照资源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
2.2.1 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的变化

研究区域年日照时数总体呈由西向东递减的分布特征。第Ⅰ阶段本区域的年日照时数为2727.3~3002.9h(均值为2856.0h),第Ⅱ阶段的年日照时数降低到2345.6~2890.1h(均值为2672.0h),第Ⅱ阶段的年日照时数比第Ⅰ阶段的降低了184.0h(表3)。年日照时数的高值区域集中在黑龙江泰来县至吉林白城市一带,年日照时数减少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黑龙江肇州县和龙江县年日照时数减少较轻。与年日照时数不同,水稻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减少较弱。第Ⅰ阶段本区域的生长季内日照时数为1164.6~1376.2h(均值为1288.5h);第Ⅱ阶段的生长季内日照时数为1118.7~1377.4h(均值为1271.1h);第Ⅱ阶段的生长季内日照时数仅比第Ⅰ阶段降低了17.4h(表3)。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的高值区域集中在松花江南部的吉林省部分地区,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减少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和东北部,黑龙江肇州县和龙江县的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略有增加。

表3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的变化 h

Table 3  Change of annual sunshine hours and sunshine hours in growth season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h

站点
Station
年日照时数Annual sunshine hours生长季内日照时数Growth season sunshine hours
1961-19901991-20191961-19901991-2019
黑龙江龙江Longjiang, Heilongjiang2848.22720.01186.21237.5
黑龙江富裕Fuyu, Heilongjiang2727.32549.71164.61139.5
黑龙江齐齐哈尔Qiqihar, Heilongjiang2848.22720.01272.41301.9
黑龙江泰来Tailai, Heilongjiang2908.82725.11324.21318.1
黑龙江安达Anda, Heilongjiang2808.42578.71259.31207.4
吉林白城Baicheng, Jilin2942.42825.31331.41307.3
吉林大安Daan, Jilin3002.92815.11376.21377.4
吉林乾安Qian’an, Jilin2863.62635.31331.01291.3
吉林前郭Qianguo, Jilin2778.82649.81292.11320.5
黑龙江肇州Zhaozhou, Heilongjiang2861.92890.11275.51332.3
吉林通榆Tongyu, Jilin2903.22690.91362.41311.1
吉林长岭Changling, Jilin2856.22590.91319.31260.7
吉林扶余Fuyu, Jilin2778.22345.61256.01118.7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2 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变化

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第Ⅰ阶段本区域的年降水量为385.2~509.3mm,第Ⅱ阶段的年降水量为357.4~521.2mm(表4)。第Ⅱ阶段的降水量呈现少量增加的趋势。本区域近60年的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布在-10~20mm/10a。以松花江为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略有增加。水稻生长季内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的区域集中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第Ⅰ阶段本区域的降水量为332.9~428.7mm,第Ⅱ阶段的降水量为315.9~ 432.9mm(表4)。本区域近60年的生长季内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布在-8.8~15mm/10a。以松花江为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增加。

表4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变化 mm

Table 4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in growth season in saline-alkaline area of Songnen Plain mm

站点
Station
年降水量Annual precipitation生长季内降水量Growth precipitation
1961-19901991-20191961-19901991-2019
黑龙江龙江Longjiang, Heilongjiang439.2472.6390.0423.4
黑龙江富裕Fuyu, Heilongjiang420.5458.8363.5390.7
黑龙江齐齐哈尔Qiqihar, Heilongjiang420.0440.7350.9377.2
黑龙江泰来Tailai, Heilongjiang385.2403.0332.9355.0
黑龙江安达Anda, Heilongjiang421.1456.3364.0398.5
吉林白城Baicheng, Jilin403.0370.9359.9326.8
吉林大安Daan, Jilin413.4432.6360.8382.1
吉林乾安Qian’an, Jilin419.2409.4367.8361.6
吉林前郭Qianguo, Jilin435.2434.1376.6375.2
黑龙江肇州Zhaozhou, Heilongjiang456.5452.8396.1394.6
吉林通榆Tongyu, Jilin406.0357.4360.4315.9
吉林长岭Changling, Jilin450.8417.9390.5357.7
吉林扶余Fuyu, Jilin509.3521.2428.7432.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讨论

在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冬季和夜间升温的背景下,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活动积温和年均气温等热量资源增加,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略微增加。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13],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变化特征表现为暖湿趋势,这必然会对该区域的盐碱地水稻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中北部,由于纬度较高,热量资源始终是限制这一地区水稻发展的关键因素。热量资源的增加对纬度相对较高的松嫩平原北部益处明显,不仅可以延长水稻生长期,还可以保障水稻灌浆期间的热量条件,使得该区域可以种植更加晚熟的优质水稻品种。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19年的≥10℃活动积温超过3000℃·d的区域从吉林通榆县周边北移到了黑龙江龙江县、林甸县一带,北移了约2.6°;超过3000℃·d的区域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了80%以上。

气候变暖为该区域耐盐碱水稻的开发提供了热量资源保障,主要表现为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的增加。根据中国水稻信息网的审定品种数据(https://www.ricedata.cn/variety),1990年以来,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可种植的审定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平均延长了7~9d,这一趋势与侯雯嘉等[14]的报道一致。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这一区域改良种稻的主要限制因素由热量资源转变为盐碱土。此外,热量资源的变化还引起了水稻病害发生变化,比如过去主要发生在南方稻区和辽宁稻区的稻曲病,在松嫩平原的发生频率和发生面积都不断攀升[15-16]

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属于典型的内陆盐碱地,盐碱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春季爆发积盐期(4-6月)、夏季淋溶脱盐期(7-9月)、秋季短暂积盐期(10-11月)和冬季隐蔽积盐期(12-次年3月)[17]。可以看出,夏季降水对本区域的盐碱变化有重要影响,1961-2019年生长季降水量基本都集中在夏季,主要表现为以松花江为界,黑龙江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吉林部分地区降水减少。这种降水特点将导致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盐碱化发展趋势低于吉林部分地区,这与张树文等[18]的盐碱重心从大庆转移至大安的报道一致。

除了气候变暖以外,生长季内的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关键气候指标也有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略有减少、降水量略有增加,整体上有利于水稻生长。昼夜温差缩小是该区域未来将要面对的主要气候不利因素,昼夜温差减少将导致水稻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灌浆速率减缓。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气候变暖不仅使水稻生产所需的活动积温增加,还可能引起风速、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等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因素的变化,气温升高可能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很有可能加剧这一区域的盐碱化程度。气候变暖也可能引发极端性天气,如强降雨和台风的北上登陆,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东北地区连续遭受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的连续登陆,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强风雨天气及灾害叠加效应给松嫩平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19-20]。因此,松嫩平原水稻生产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上,要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品种选育上应选择多抗和适当晚熟品种,以利于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抵御不利的气象条件。同时,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稻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实现水稻单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4 结论

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整体表现为暖湿趋势。与第Ⅰ阶段相比,第Ⅱ阶段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年均气温升高了1.1℃,5℃等值线向北推移了约2.2°。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4℃和0.7℃。水稻生长季内≥10℃的活动积温增加了248.7℃·d,活动积温3000℃·d等值线北移了约2.6°,昼夜温差降低了0.6℃。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别降低了184.0和17.4h。以松花江为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略增加。

参考文献

赵国臣, 齐春艳, 侯立刚.

吉林省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历史进程与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3(6):673-680.

[本文引用: 1]

姜树坤, 刘凯, 李柱刚, . 气候变化对寒地盐碱地种稻改良的影响.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本文引用: 1]

贾建英, 郭建平.

东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10):109-115.

[本文引用: 1]

赵俊芳, 穆佳, 郭建平.

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3):190-198.

[本文引用: 1]

李彩侠, 李俏, 王雅珍, .

近52年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6):187-192.

[本文引用: 1]

周晓宇, 张新宜, 崔妍, .

1961-2009年东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112-120.

[本文引用: 1]

石延英, 郭尔静, 张镇涛, .

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及障碍型冷害的时空分布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1625-1635.

DOI:10.13287/j.1001-9332.202005.030      [本文引用: 1]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生育期资料,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分析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特别是孕穗-开花期光、温、降水资源以及障碍型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981—2017年,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呈暖干变暗趋势,≥10 ℃活动积温和日照时数增幅分别为73.5 ℃·d·(10 a)<sup>-1</sup>和17.7 h·(10 a)<sup>-1</sup>,降水量减幅为8.9 mm·(10 a)<sup>-1</sup>。水稻孕穗期,农业气候资源呈暖干变暗趋势,日平均温度升幅为0.27 ℃·(10 a)<sup>-1</sup>,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降幅分别为2.06 h·(10 a)<sup>-1</sup>和1.90 mm·(10 a)<sup>-1</sup>;水稻开花期,农业气候资源呈暖湿变暗趋势,日平均温度增幅为0.12 ℃·(10 a)<sup>-1</sup>,日照时数减幅为0.83 h·(10 a)<sup>-1</sup>,与孕穗期相反,水稻开花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35 mm·(10 a)<sup>-1</sup>。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发生频率和强度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期间,黑龙江省孕穗开花期发生障碍型冷害次数最多,强度最高,吉林省次之,辽宁省最少。

韩湘玲. 农业气候学.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本文引用: 1]

王艳秋, 高煜中, 潘华盛, .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6):373-378.

[本文引用: 1]

翟盘茂, 邹旭恺.

1951-2003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1(1):16-18.

[本文引用: 1]

丁一汇, 任国玉, 石广玉,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1):3-8.

[本文引用: 1]

曲曼丽. 农业气候实习指导.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本文引用: 1]

凌霄霞, 张作林, 翟景秋, .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2019, 45(3):323-334.

DOI:10.3724/SP.J.1006.2019.82044      [本文引用: 1]

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 本文综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 我国水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增多, 辐射资源减少, 降水不均一性加大。高温热害、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更频繁, 这可能降低水、热资源的有效性。气候变化使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潜在种植边界显著北移, 导致单季稻、早稻和晚稻的主要生育期缩短。基于统计模型和水稻生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不考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 气候变化使单季稻、早稻和晚稻产量下降, 但不同稻作区和方法间存在差异。我国水稻生产重心北移、实测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反映了水稻生产系统通过种植分布调整、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 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减小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其系统性, 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侯雯嘉, 耿婷, 陈群, .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249-259.

[本文引用: 1]

为探究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利用东北三省近20年水稻生育期、产量数据和气候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9&mdash;2009年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水稻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14、4.5和5.1 d.东北地区5、6和9月温度升高可延长水稻全生育期,而7月温度升高则缩短生育期.除黑龙江省外,东北地区的审定品种和观测站点水稻生育期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审定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观测站点水稻生育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日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变化均会影响水稻产量,温度上升对黑龙江省的增产效应较明显,尤其是三江平原以西地区.除辽宁省南部以外,其他地区升温均表现为增产.东北地区可以采取育种、栽培和耕作等措施充分挖掘水稻适应气候变暖的能力.&nbsp;

陈旭, 邱结华, 熊萌, .

稻曲病研究进展

中国稻米, 2019, 25(5):30-36.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19.05.007      [本文引用: 1]

近年来,稻曲病已由次级病害上升为水稻三大主要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对稻曲病菌研究的深入,对稻曲病致病机理的了解日益加深,防控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通过综述稻曲病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致病机理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稻曲病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稻曲病防治新方法提供参考。

黄成亮.

黑龙江省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0):99-101.

[本文引用: 1]

王遵亲, 祝寿泉, 俞仁培, . 中国盐渍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本文引用: 1]

张树文, 杨久春, 李颖, .

1950S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盐碱地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3):435-442.

[本文引用: 1]

蔡柠泽, 于文立, 王太然.

2009号台风“美莎克”登陆后长时间维持及给吉林省带来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气象灾害防御, 2021, 28(1):33-38.

[本文引用: 1]

赵慧霞, 向欣, 王维国, .

接连三台风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及决策气象服务分析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1, 23(2):54-6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