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1期: 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1.001

• 专题综述 •    下一篇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许景钢,孙涛,李嵩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50030,黑龙江哈尔滨
  • 收稿日期:2016-01-08 出版日期:2016-02-15 发布日期:2018-08-25
  • 作者简介:许景钢,教授,从事土壤农化、土壤肥力研究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China

Xu Jinggang,Sun Tao,Li Song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Heilongjiang,China
  • Received:2016-01-08 Online:2016-02-15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概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进程、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作用机理,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及对抑制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研发进程, 机理, 效果, 问题, 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the mechanism of its effec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t also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s on crop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in addition to its impact on controlling crop deseases and pests, improving soil structure and eco-environment. 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s in China.

Key words: Microbial fertilizer, Progress, Mechanism, Effect, Problem, Development trend

[1] 葛诚 .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2] 张宪武 . 生物固氮机制研究的进展.科学通报, 1965(8):705-713.
[3] 陈文新, 汪恩涛 . 中国根瘤菌.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4] 周法永, 卢布, 顾金刚 , 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阶段及第三代产品特征探讨.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1):12-17.
[5] 樊庆笙 . 我国土壤中固氮细菌的研究及其展望. 土壤学报, 1963,11(2):220-228.
[6] 孟遥, 徐凤花, 孟庆有 , 等. 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6):276-282.
[7] 杨承栋 .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学报, 2008,45(5):881-890.
[8] 刘荣昌, 李凤汀, 郝正然 , 等 .生物钾肥( 硅酸盐菌剂)开发研究与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 1998,31(1):95-96.
[9] 许景钢和他的土壤磷素活化剂.黑龙江科技信息, 1999(1):23.
[10] 陈丽娟 . 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农村新技术, 2010(8):73-74.
[11] 汪钱龙, 张德智, 王菊芬 , 等. 不同植物促生细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长素分泌能力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0(4):494-498.
[12] 王静, 孔凡玉, 陈晓红 , 等. 短小芽胞杆菌AR03对烟草炭疽病的抑制作用. 植物保护, 2015,41(1):104-107.
[13] 陈颖潇, 何胥, 施洁君 , 等.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3):121-124.
[14] 戴以周, 韦青侠 . 几种生防菌剂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18):121-122,127.
[15] 吴秉奇, 梁永江, 丁延芹 , 等. 两株烟草根际拮抗菌的生防和促生效果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2013,34(1):66-71.
[16] 陶农锋 . 金重茬一号克服重茬病害效果好. 科技致富向导, 2014 ( 22):33.
[17] 吴建峰, 林先贵 .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土壤, 2002(2):68-72.
[18] 李明 . 微生物肥料研究. 生物学通报, 2001,36(7):5-7.
[19] 李俊, 姜昕, 李力 , 等.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与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4):1-5.
[20] 陈添昌, 钟平, 李添华 , 等. 微生物肥料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 农技服务, 2012,29(5):564– 566.
[21] 寇永磊 . 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G1菌株抗逆性研究. 郑州:郑州大学, 2012.
[22] 赵小蓉, 林启美 .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进展.土壤肥料, 2001(3):7-11.
[23] 盛荣, 肖和艾, 谭周进 . 土壤解磷微生物及其磷素有效性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10,41(6):1505-1510.
[24] 刘健, 李俊, 葛诚 .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2001,21(1):33-36,46.
[25] 赵志浩, 徐银荣, 邱龙 . 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研究和田间应用.湖南农业科学, 2004(5):34-37.
[26] 李笃仁, 黄照愿 . 实用土壤肥料手册.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89.
[27] 修芬连 . 浙粳22等浙江省晚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1.
[28] 薛泉宏, 李素俭, 张俊宏 , 等.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27(2):33-37.
[29] 占新华, 蒋延惠, 徐阳春 , 等. 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 1999,5(2):97-105.
[30] Young S E, Pharis R P, Reid D , et al. PGPR: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stimulation of plant growth or biological activity. Bulletin Oilb Scrop, 1991,14(8):182-186.
[31] Abbass Z, Okon Y . Plant growth promotion by Azotobacter paspali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3,25(8):1075-1083.
[32] 肖佳雷, 赵明, 王贵江 , 等. 微肥与化学调控剂处理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能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3(4):83-86.
[33] 白永莉 . 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的方法.现代农业, 2007(7):82-83.
[34] 蔡双虎, 程立生, 沙林华 , 等. 二斑叶螨为害与寄主植物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热带作物学报, 2003(3):54-59.
[35] 王孝涛, 李淑芹, 许景钢 , 等. 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5):96-99.
[36] 宋其岩 . 肥水管理对杨梅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态影响.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 2010.
[37] 耿士均 . 专用微生物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及机理的研究. 苏州:苏州大学, 2012.
[38] 王磊, 李淑芹, 许景钢 , 等. 普施特降解Bacillus sp. zx2和zx7生长及降解特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2):351-356.
[39] 任洪雷, 陶波 . 氯嘧磺隆降解菌F8土壤适应性的研究.作物杂志, 2012(3):71-73.
[40] 王笑庸, 牛彦波, 殷博 , 等. 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能力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科学, 2015,1(6):26-27,29.
[41] 战徊旭, 任洪雷, 蒋凌雪 , 等. 氟磺胺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作物杂志, 2011(2):40-44.
[42] Cui Z, Li S, Fu G . Isol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degrader strain M6 and cloning of the 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 gen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67):4922-4925.
[43] Hang B J, Hong Q, Xie X T , et al. SuIE,a sulfonylurea herbicide de-esterifieation esterase from Hansschlegelia zhihuaiae S11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2,78(6):1962-1968.
doi: 10.1128/AEM.07440-11
[44] 许靖, 赵栋 . 微生物肥料对枸杞土壤生态特征及病情指数的影响.甘肃农业, 2013(19):29-31.
[45] 金宏鑫, 裴占江, 李淑芹 , 等.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2(1):92-95.
[46] 刘丽, 马鸣超, 姜昕 , 等. 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3):644-654.
doi: 10.11674/zwyf.2015.0311
[47] 张爱媛, 李淑敏, 韩晓光 , 等. 根瘤菌与钼肥配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1):76-81.
[48] 谢运河, 李小红, 王同华 , 等.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1(4):54-57.
[49] 史秀宏, 孙涛, 李嵩 , 等. 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硅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5(6):121-125.
[50] 王素英, 陶光灿, 谢光辉 , 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8(1):14-18.
[51] 郭永利 .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陕西农业科学, 2012(4):134-136,147.
[52] 张武 .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作物杂志, 2010(3):54-55.
[53] 吕彦彬, 金亚征 .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作物杂志, 2009(1):40-41.
[54] 李建良 . 无公害蔬菜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技术.中国种业, 2006(7):45.
[55] 靳亚忠, 何淑平, 廉华 , 等. 有机基质培中微生物肥和有机肥对菜心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23(1):1-4.
[56] 于志强, 徐永清, 李凤兰 , 等. 腐熟秸秆覆盖及EM菌发酵肥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作物杂志, 2015(3):104-110.
[57] 褚义红 .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温室生菜生长、品质、产量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58] 李玉奇, 辛世杰, 奥岩松 . 微生物菌肥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1):259-263.
[59] 钱建民, 王晓岑, 段雪娇 , 等. 微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5(1):99-102.
[60] 刘利军, 洪坚平, 闫双堆 . 应用微生物肥料提高砀山酥梨品质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5(4):72-74.
[61] 张振铭, 胡化广, 梅竹松 . 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处理组合对龙冈茌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41(4):145-147.
[62] 张伟卫 . 三种生防菌对枯黄萎病的田间控制作用.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3] 谭兆赞, 林捷, 刘可星 .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青枯病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28(1):45-49.
[64] 凌宁, 王秋君, 杨兴明 , 等. 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5):1136-1141.
doi: 10.11674/zwyf.2009.0522
[65] 暴增海, 马桂珍, 王淑芳 , 等.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研究.作物杂志, 2013(5):94-98.
[66] Yang Y H, Chen D M, Jin Y ,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flora in rhizosphere soil under tobacco monoculture.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37(1):105-111.
[67] 荆瑞勇, 王彦杰, 王丽艳 , 等. 生物肥和氯嘧磺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21(4):20-24.
[68] 王萍, 王罡, 许景钢 , 等. 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的增产作用.作物杂志, 2005(6):22-24.
[69] 顾金凤 .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研究. 扬州:扬州大学, 2013.
[70] 刘鹏, 刘训理 . 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农学学报, 2013,3(3):26-31.
[71] 沈德龙, 李俊, 姜昕 .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微生物学杂志, 2013,33(3):1-4.
[72] 张瑞福, 颜春荣, 张楠 , 等. 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其在耕地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15(5):8-16.
[1] 王小明,覃逸明,李大成,蓝峻峰,黄鸿锦,张亮曼,韦喜. 绿色双高糖料蔗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来宾市为例[J]. 作物杂志, 2017, (5): 14–20
[2] 郭丽颖,耿艳秋,金峰,宋微,邵玺文. 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4): 7–14
[3] 李志华,景小兰,李会霞,田岗,刘鑫,穆婷婷. 谷子苗期除草剂的安全性及杂草防效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1): 150–154
[4] 王英,张国民,李景鹏,马军韬,王永力,张丽艳,邓凌伟. 寒地粳稻耐碱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 作物杂志, 2016, (6): 1–8
[5] 余永廷,高春生,李智敏,曾粮斌,陈佳,朱爱国,朱涛涛,孙凯,严准. Phytocystatin在植物抗病虫中的作用及表达调控[J]. 作物杂志, 2016, (6): 9–15
[6] 刘义明,凌钊,韩玉芬,杨桂梅,温静涛. 施用硒微肥对红衣花生硒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2): 105–106
[7] 罗宝君. 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5, (4): 157–160
[8] 李秀坤, 刘昌林, 周羽, 等. 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5, (3): 13–16
[9] 万燕, 韦爽, 贾晓凤, 等. 荞麦抗旱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5, (2): 23–26
[10] 冯成玉, 吉用栓. 几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J]. 作物杂志, 2014, (6): 135–139
[11] 姜俊凤, 丁伟, 黄岩波, 等. 飘移控制剂对草甘膦飘移及其除草效果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2): 146–150
[12] 姬卿, 王文泉, 李兆贵, 等. 木薯高效栽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 作物杂志, 2014, (1): 4–8
[13] 陈稳良, 白琪林, 梁改梅, 等. 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与田间管理[J]. 作物杂志, 2013, (6): 126–128
[14] 万建民. 农科楷模 玉米丰碑[J]. 作物杂志, 2013, (5): 4–5
[15] 王海凤, 新楠, 吴仙花, 等. 甜高粱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作物杂志, 2013, (2): 23–2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 –7 .
[2]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不同源库关系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2 –105 .
[3]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 –113 .
[4]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 –19 .
[5]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 –120 .
[6]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 –125 .
[7]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 –130 .
[8] 朱鹏锦,庞新华,梁春,谭秦亮,严霖,周全光,欧克维. 低温胁迫对甘蔗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 –137 .
[9]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 –142 .
[10]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