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0, 第3期: 69–71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的影响

刘立雄   

  • 发布日期:2018-08-25

  •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2个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与氮转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转基因棉花在花铃期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对亚硝酸还原酶影响不显著。(2)种植转基因棉花在花铃期抑制根际土壤氮氨化作用。说明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花铃期转基因棉花种植对与氮转化相关土壤酶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土壤酶, 根际土壤

[1] 梁晋刚,张正光. 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4): 1–6
[2] 邱双,闫双堆,刘利军. 不同谷子品种耐低磷能力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2): 139–144
[3] 庞荔丹,孟婷婷,张宇飞,马昱萱,周森,王福林,戴建军. 玉米秸秆配氮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1): 107–112
[4] 王润莲,张志栋,刘景辉,刘慧军,赵宝平. 免耕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134–138
[5] 马斌, 刘景辉, 张兴隆. 褐煤腐殖酸对旱作燕麦上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34–140
[6] 李娟, 林位夫, 周立军.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薯类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1): 127–132
[7] 郭小强, 毛宁, 张希彪,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6): 123–126
[8] 沈雪峰, 方越, 董朝霞, 等. 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5): 55–58
[9] 关颂娜, 吴凤芝, 姜爽.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黄瓜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1): 68–72
[10] 赵哲, 丁伟, 马有志, 李新海, 王振华, 李文滨. 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4): 62–64
[11] 徐国伟, 王贺正, 陈明灿, 等. 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1): 35–38
[12] 苏德纯. 作物根际环境及其研究方法[J]. 作物杂志, 1991, (2): 36–3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 –7 .
[2]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不同源库关系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2 –105 .
[3]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 –113 .
[4]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 –19 .
[5]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 –120 .
[6]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 –125 .
[7]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 –130 .
[8] 朱鹏锦,庞新华,梁春,谭秦亮,严霖,周全光,欧克维. 低温胁迫对甘蔗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 –137 .
[9]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 –142 .
[10]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