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0, 第6期: 83–8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超高产小麦周麦16号生理生化特性和灌浆规律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唐建卫, 于海飞, 陈龙, 杨光宇, 李新平   

  • 发布日期:2018-08-25

  •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以豫麦49号和豫麦18号为对照,对超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6号灌浆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麦16号与对照品种豫麦49号和豫麦18号相比,在株高显著降低及生物学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9.3%和16.2%,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株粒重分别提高17.2%和14.3%,均达显著水平;后期光合速率分别提高70.8%和34.2%,达极显著水平;气冠温差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较对照豫麦49号和豫麦18号分别低62.5%和85.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中后期,一直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可溶性蛋白与叶绿素含量降解速度较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说明周麦16号具有良好的光、热利用能力,光合持续期长,中后期植株衰老较慢,源、库、流较为协调均衡,有利于子粒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子粒饱满度,子粒产量有"超越性"增加。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周麦16号, 生理生化特性, 灌浆规律

[1] 覃鹏, 孔治有, 赵旭, 杨燕飞, 刘芯, 翟旭明. 低温和扑草净处理对大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6): 101–104
[2] 陈剑, 杨振中, 谢甫绨, 陈振武. 施磷酸二铵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5): 76–81
[3] 黄峰, 李新平, 殷贵鸿, 等. 豫东潮土区不同氮肥用量和基追比对周麦2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作物杂志, 2011, (2): 75–78
[4] 于军香. 盐胁迫对红小豆种子萌发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 (4): 47–48
[5] 赵广才, 田奇卓, 许轲, 等. 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J]. 作物杂志, 2001, (3): 20–21
[6] 刘生荣, 刘党培. 小麦应用PLTPA浸种的效果[J]. 作物杂志, 1998, (3): 24–24
[7] . 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再展辉煌[J]. 作物杂志, 1997, (4): 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 –7 .
[2]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不同源库关系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2 –105 .
[3]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 –113 .
[4]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 –19 .
[5]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 –120 .
[6]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 –125 .
[7]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 –130 .
[8] 朱鹏锦,庞新华,梁春,谭秦亮,严霖,周全光,欧克维. 低温胁迫对甘蔗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 –137 .
[9]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 –142 .
[10]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