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4期: 10511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16
潘高峰1(), 汪本福2, 陈波1, 房振兵1, 赵沙沙1, 田永宏1()
Pan Gaofeng1(), Wang Benfu2, Chen Bo1, Fang Zhenbing1, Zhao Shasha1, Tian Yonghong1()
摘要:
为了明确鄂中北地区稻麦周年轮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常规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籼粳杂交早熟中粳和籼粳杂交中熟中粳为材料,在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团山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生育期均显著缩短,迟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大,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小。各类型粳稻营养生长阶段受温光影响较大,而生殖生长阶段相对稳定;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显著降低,日照时数利用率呈减少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中粳热量利用率高于常规中粳;各类型粳稻产量均以第Ⅰ播期最高,第Ⅴ播期最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鄂中北地区粳麦周年轮作模式下,粳稻应首选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的最佳播期为5月9日-5月15日。
[1] | 张洪程, 张军, 龚金龙, 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4):686-704. |
[2] | 王一凡, 隋国民, 王友芬, 等. 粳稻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北方水稻, 2008,38(6):8-10. |
[3] | 陈温福, 潘文博, 徐正进.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36(6):801-805. |
[4] | 屈宝香, 刘丽军, 张华. 我国粳稻优势区域布局与产业发展. 作物杂志, 2006(6):11-13. |
[5] | 张建民. “湖广熟,天下足”述论——兼及明清时期长江沿岸的米粮流通. 中国农史, 1987(4):54-61. |
[6] | 万素琴, 秦鹏程, 邓环, 等. 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象条件利弊分析. 气象, 2016,42(5):628-636. |
[7] | 汪本福, 张枝盛, 李阳, 等.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中国稻米, 2018,24(5):93-95. |
[8] | 张似松, 汤颢军, 柴婷婷, 等. 加快粳稻发展,进一步做强湖北省水稻产业. 湖北农业科学, 2012,51(3):450-453. |
[9] | 曹凑贵, 蔡明历, 张似松, 等. 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04(4):28-30. |
[10] | 尹业华. 湖北省粳稻发展的潜力及建议. 湖北农业科学, 2014,53(12):2733-2735. |
[11] | 凌启鸿.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57-60. |
[12] | 孙建军, 张洪程, 尹海庆, 等.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6):113-121. |
[13] | 艾磊.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粳稻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6. |
[14] | 许轲, 孙圳, 霍中洋, 等.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20):4222-4233. |
[15] | 王夫玉, 张洪程.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19(3):211-215. |
[16] |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等.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5):3098-3107. |
[17] | 孙圳. 里下河地区水稻品种合理利用的研究. 扬州:扬州大学, 2013. |
[1]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2] | 佟天一, 蔡健旋, 张集胜, 李林, 马林, 何柔静, 唐湘如. 香稻专用肥料类型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52158 |
[3] | 王庆彬, 聂振田, 卢洁春, 彭春娥, 张民, 孟慧, 刘治国, 耿全政.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66171 |
[4] | 吴可, 谢慧敏, 刘文奇, 莫并茂, 韦国良, 陆献, 李壮林, 邓森霞, 韦善清, 梁和, 江立庚. 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78183 |
[5] | 王智华, 张凌云, 魏立兴. 不同小黑麦品种在冬闲盐碱耕地的比较试验[J]. 作物杂志, 2021, (4): 191195 |
[6] | 刘天昊, 张翼飞,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4): 112117 |
[7] | 刘学彤, 郑春莲, 曹薇, 党红凯, 曹彩云, 李晓爽, 李科江, 马俊永.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0135 |
[8] | 梁茜, 吴清山,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6143 |
[9] | 赵宝平, 刘景辉, 任长忠. 燕麦产量形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1, (3): 17 |
[10] | 武志峰, 刘凯丽, 乐丽红, 陈忠平, 唐双勤, 李祖军, 韩瑞才, 曾研华,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吴自明. 化控措施对直播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3): 114119 |
[11] | 张杰, 陈鑫, 高芳芳, 马亚君, 刘燕燕, 武才女.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红芸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61166 |
[12] | 孟祥宇, 冉成, 刘宝龙, 赵哲萱, 白晶晶, 耿艳秋.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黑土稻区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67172 |
[13] | 赵轩微, 赵雅杰, 田振东, 胡树平, 赵榕, 任亚宁, 包海柱, 高聚林. 向日葵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对播种期和栽培密度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3): 185189 |
[14] | 楚光红, 章建新, 王聪, 赵占营. 幼苗期不同节位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95201 |
[15] | 秦海霞, 张玉顺, 张昆, 杨浩晨, 邱新强, 王艳平, 路振广, 张明智. 基于TOPSIS黄淮海平原井灌区冬小麦调亏灌溉的多目标优化[J]. 作物杂志, 2021, (3): 202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