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4期: 22723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4.032
刘心亚1(), 陈小龙2, 冯亚克2, 刘洋3, 段卫东2, 安学强2, 陈发元3, 曹兴兵3, 赵园园1, 史宏志1(
)
Liu Xinya1(), Chen Xiaolong2, Feng Yake2, Liu Yang3, Duan Weidong2, An Xueqiang2, Chen Fayuan3, Cao Xingbing3, Zhao Yuanyuan1, Shi Hongzhi1(
)
摘要:
为探明黔西南州烟区烤烟上部叶的适宜采收期,确定最适于当地产质量提升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上6片烟叶采收期(提前4d,正常和延迟4、8、12d采收)对烤后烟叶外观品质、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烟叶的成熟度增加,烟碱含量升高,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糖碱比降低。适当延迟采收能改善上6片烟叶的品质,叶片厚度减小、疏松度提高、油分增多、香气量增加、刺激性降低,感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通过对经济性状和感官评吸模拟回归方程得出,上部烟叶延迟3.03d采收产值最高,延迟6.95d采收评吸总分最高。综合经济效益和感官质量,黔西南州烟区上部烟叶应适当延迟5~7d,在上3片烟叶SPAD值10.36~12.79、下3片SPAD值11.82~13.82的区间进行采收,且按照先下3片、后上3片分类采收后编杆装炕较适宜,可获得产量和质量均较好且可用性高的优质上部烟叶。
[1] | 朱宏强, 刘小丽, 徐志军. 不同采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8, 12(26):41-43. |
[2] | 李彦平, 阎小毛, 孟智勇, 等.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7):4-6. |
[3] | 宫长荣, 刘霞, 宋朝鹏, 等. 影响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因素及提高其可用性的措施. 中国农学通报, 2007(3):103-108. |
[4] | 樊芬, 屠乃美, 王可, 等. 改善烤烟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进展. 作物研究, 2013, 27(1):81-85. |
[5] | 朱尊权. 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是促“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措施. 烟草科技, 2010(6):5-9,31. |
[6] | 王智明, 阳显斌, 张骏, 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及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3(5):11-12. |
[7] | 章启发, 陈刚, 刘光亮, 等. 施肥技术对上部烟叶使用价值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1999(4):18-20. |
[8] | 李章海, 徐晓燕, 季学军, 等.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05(1):28-30. |
[9] | 江祥伟, 李井军, 易克, 等. 不同烘烤工艺技术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1, 35(1):61-65. |
[10] | 宋朝鹏, 李富欣, 陈少斌, 等. 烤烟烘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物杂志, 2010(1):6-8. |
[11] | 宋明军, 余平, 王发鹏. 烤烟成熟度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156-158,161. |
[12] | 朱尊权. 当前制约两烟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烟草科技, 1998(4):3-4. |
[13] | 张树堂, 杨雪彪, 王亚辉, 等. 不同成熟度烤烟鲜烟叶的组织结构比较. 烟草科技, 2005(1):38-40. |
[14] | 蔡宪杰, 王信民, 尹启生.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量化关系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 2005, 11(4):42-46. |
[15] | 崔英. 烤烟成熟度研究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30-31. |
[16] | 高卫锴, 史宏志, 刘国顺, 等. 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烟理化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烟草科技, 2010(9):57-60. |
[17] | 陈振国, 李建平, 孙光伟, 等. 烤烟上部6片叶不同采收方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6):2522-2526. |
[18] | 刘国顺, 张晓远, 毕庆文, 等. 采收时间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2):132-136. |
[19] | 国家技术监督局. 烤烟:GB/T 2635-1992.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2. |
[20] | 国家烟草专卖局. 烟草及烟草制品标准体系:YC/Z 240-2008.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21] | 赵铭钦, 于建春, 程玉渊, 等.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3):10-14. |
[22] |
杨明坤, 李建华, 刘扣珠, 等. 豫中上六片烤烟不同采收期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2):163-171.
doi: 10.13304/j.nykjdb.2019.0630 |
[23] | 童德文, 石三三, 周仰泉, 等. 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烘烤后品质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9, 9(2):59-63. |
[24] | 赵铭钦, 苏长涛, 姬小明, 等. 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3):146-150. |
[25] | 欧明毅, 刘素参, 马坤. 不同成熟度采收对浓香型烤烟上部烟叶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32(1):42-46. |
[26] | 陈刚, 周清明, 杨姣弟, 等. 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上部烟叶细胞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6, 37(5):34-39. |
[27] | 孙阳阳, 靳志伟, 黄明迪, 等. SPAD值与鲜烟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 中国烟草科学, 2016, 37(2):42-46. |
[28] | 李旭华, 扈强, 潘义宏, 等. 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SPAD值的相关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3):47-52,58. |
[29] | 张冰濯, 段卫东, 张明刚, 等. 湘南烟区烤烟上部6片叶采收期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烟草科技, 2020, 53(12):16-26. |
[30] | 邓云龙, 崔国民, 孔光辉, 等. 品种、部位和成熟度对烟叶淀粉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06(4):18-23. |
[31] | 魏光钰, 王艺焜, 胡勇, 等. 上部叶不同成熟度一次性采收对烟叶产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9, 13(15):191-193. |
[32] | 黄珍平, 邓新发, 杨杨, 等. 采收成熟度对云烟87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3):27-28,33. |
[1] |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基于能值改进模型的红米与烤烟作物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J]. 作物杂志, 2022, (4): 146153 |
[2] | 李迪秦, 彭媛媛, 王艳, 李思军, 彭田伟, 王青, 李强, 谢会雅. 烟苗生长发育对芸苔素内酯与微生物菌剂配施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2, (4): 167171 |
[3] | 周武先, 李梦歌, 谭旭辉, 汪友元, 王华, 蒋小刚, 段媛媛, 张美德. 播种密度对不同季节半夏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05213 |
[4] | 张海鹏, 陈志青, 王锐, 卢豪, 崔培媛, 杨艳菊, 张洪程. 氮肥配施纳米镁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55261 |
[5] | 简俊涛, 王清华, 杨辉, 刘骏, 朱传杰, 李玉鹏, 张彬, 张震, 全洪雷, 谢彦周, 王成社. 黄淮南部小麦新品种(系)在过渡生态区南阳盆地利用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4): 4653 |
[6] | 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陈杰, 赵立尚, 白冬, 陈亮, 朱统泉. 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4): 6976 |
[7] | 马义虎, 何贤彪, 齐文, 王旭辉, 陈剑, 周翠, 张中熙. 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减量配施对连作晚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3): 115124 |
[8] | 魏晓凯, 景延秋, 何佶弦, 顾会战, 雷强, 俞世康, 张启莉, 李俊举. 外源亚精胺对烤烟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3): 143148 |
[9] | 杨营月, 刘慧, 王龙飞, 赵喆, 冯小虎, 来苗, 赵铭钦. 不同肥料类型对植烟土壤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3): 187193 |
[10] | 高捷, 李思宇, 成大宇, 张杏雨, 顾希, 刘立军.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3): 2026 |
[11] | 王继玥, 刘政宏, 姜连, 白禹, 张婷, 刘燕, 石登红. 5个秋葵品种果实性状、质地、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性比较[J]. 作物杂志, 2022, (3): 200204 |
[12] | 张小全, 贾振宇, 李举旭, 李洪臣, 王豹祥, 汪健, 石刚, 王川, 武云杰. 不同促根措施对皖南烤烟成熟期钾素代谢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3): 205210 |
[13] | 王思宇, 左文博, 朱凯莉, 郭慧敏, 邢宝, 郭雨晴, 包玉英, 杨修仕, 任贵兴. 71份藜麦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3): 6372 |
[14] | 郝瑞煊, 孙敏, 任爱霞, 林文, 王培如, 韩旭阳, 王强, 高志强. 宽幅条播冬小麦水分利用与干物质积累、品质的关系及播种密度的调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2): 119126 |
[15] | 马瑞琦,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34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