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7, 第2期: 34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2.006
韩玉林,殷贵鸿,杨光宇,唐建卫,王丽娜,黄峰,张倩,李楠楠,吕永军,李顺成,邹少奎,高艳
Han Yulin,Yin Guihong,Yang Guangyu,Tang Jianwei,Wang Lina,Huang Feng,Zhang Qian,Li Nannan,Lü Yongjun,Li Shuncheng,Zou Shaokui,Gao Yan
摘要:
为明确抗倒小麦品种周麦22的茎秆生长特性,为抗倒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生育期基本一致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节间生长特性、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无明显差异。但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长相对较短,节间壁较厚,节间粗度小,同时,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鲜物质密度和干物质密度最大,均与洛麦21、新麦18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分析表明,周麦22茎秆机械强度最高,倒伏指数最低,与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对其茎秆生长特性与倒伏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对周麦22号抗倒性影响最大,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增大可以增强周麦22的抗倒能力。
[1] |
王成雨, 代兴龙, 石玉华 , 等.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38(1):121-128.
doi: 10.3724/SP.J.1006.2012.00121 |
[2] |
魏凤珍, 礼金才, 王成雨 , 等.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8,34(6):1080-1085.
doi: 10.3724/SP.J.1006.2008.01080 |
[3] |
安呈峰, 王延训, 毕建杰 , 等. 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影响茎秆生长的生理因素与抗倒性的关系.山东农业科学, 2008(7):1-4,8.
doi: 10.3969/j.issn.1001-4942.2008.07.001 |
[4] | 李金才, 尹钧, 魏凤珍 .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5,31(5):662-666. |
[5] | 林川渝, 贾跃峰 . 小麦不同播法抗倒伏性状综合分析.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1):10-14. |
[6] |
闵东红, 王辉, 孟超敏 , 等. 不同株高小麦品种抗倒伏性与其亚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1,21(4):76-79.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01.04.108 |
[7] | 董琦, 王爱萍, 梁素明 , 等. 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性的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3):188-191. |
[8] |
徐磊, 王大伟, 时荣盛 , 等. 小麦基部节间茎秆密度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9,29(4):673-679.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09.04.025 |
[9] |
朱新开, 王祥菊, 郭凯泉 , 等.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6,26(1):87-92.
doi: 10.3969/j.issn.1009-1041.2006.01.020 |
[10] | 郭玉明, 袁红梅, 阴妍 , 等.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07,23(7):14-18. |
[11] | 胡婷, 焦群英, 付志一 , 等. 小麦茎秆的拉弯复合材料力学模型. 应用力学学报, 2007,28(1):279-283. |
[12] |
王勇, 李晴祺 . 小麦品种抗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5,10(3):84-88.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5.03.018 |
[13] | 肖世和, 张秀英, 闫长生 , 等. 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35(1):7-11. |
[14] | 赵倩, 梁新明, 姜鸿明 , 等. 小麦矮化对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16(3):168-171. |
[15] |
姚金保, 任丽娟, 张平平 , 等.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39(2):140-142.
doi: 10.3969/j.issn.1002-1302.2011.02.048 |
[16] |
王健, 朱锦懋 . 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科学通报, 2006,51(6):679-685.
doi: 972005-1692 |
[17] |
陈晓光, 史春余, 尹燕枰 , 等. 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11,37(9):1616-1622.
doi: 10.3724/SP.J.1006.2011.01616 |
[1] | 王汉霞 单福华 田立平 马巧云 赵昌平 张风廷.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br# 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4044 |
[2]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3] | 王嘉楠 李小艳 魏石美 赵会杰 赵明奇 汪月霞. 5-ALA 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br# 光合作用及D1 蛋白的调节作用[J]. 作物杂志, 2018, (5): 121126 |
[4] |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9 |
[5] |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125 |
[6]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3236 |
[7] | 杨飞,马文礼,陈永伟,张战胜,王昊. 匀播、滴灌对春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8488 |
[8] |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7 |
[9] | 王君婵,高致富,李东升,朱冬梅,吴宏亚.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3): 3743 |
[10] | 张彬,李金秀,王震,冯浩,李金榜.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5760 |
[11] | 王拯,陈兆波,张胜全,任立平,高新欢,叶志杰,张风廷. BS系列杂交小麦在陕西渭南地区制种可行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174179 |
[12] | 石晓华,杨海鹰,康文钦,秦永林,樊明寿,贾立国.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108116 |
[13] | 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孙彦铭,杨军芳,贾良良. 河北省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效率差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118122 |
[14] | 宋敏,张海鹏,路兴涛,吴翠霞,张勇. 不同除草剂对冬小麦田宝盖草的防除效果[J]. 作物杂志, 2018, (2): 161165 |
[15] | 张帅,庞玉辉,王征宏,王黎明,陈春燕,曾占奎,王春平.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44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