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3期: 859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14
陈丹1, 普健萍2, 伍少云1(), 周国雁1, 隆文杰1, 武晓阳1, 蔡青1()
Chen Dan1, Pu Jianping2, Wu Shaoyun1(), Zhou Guoyan1, Long Wenjie1, Wu Xiaoyang1, Cai Qing1()
摘要:
云南小麦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小麦资源,在小麦进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连续2个种植季对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56份云南小麦的芒形、壳色、颖壳有无毛及粒色4种分类学特征进行变种分类及地理分布研究,以期为云南小麦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分类学特征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壳色,为1.1740;其次是芒形,为0.9664;再次是颖毛,为0.4954;最少的为粒色,只有1种红粒类型。56份材料共分属14个变种,分布于云南省的10个县境内。无芒无毛白壳红粒为最主要变种,其数量最多且地理分布最广;无芒无毛黑壳白底红粒为第二主要变种。同时发现1个前人尚未定名的变种,为短芒有毛白壳红粒。云南小麦主要分布在双江县,其次为镇康、永德和云县,而耿马、龙陵、腾冲县分布较少。
[1] | 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 等.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农学学报, 2018,8(1):99-106. |
[2] | 郑殿升 . 我国小麦的种及其变种. 作物品种资源, 1989(2):1-3. |
[3] | 曹亚萍 . 小麦的起源、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小麦研究, 2008,29(3):1-10. |
[4] | 董玉琛, 郑殿升 .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4-36. |
[5] | 董玉琛, 郑殿升, 乔丹扬 , 等. “云南小麦”(Tril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es King)的考察与研究. 作物学报, 1981(3):145-151,219. |
[6] | 陈勋儒 . “云南小麦”亚种的初步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1982(6):1-8. |
[7] | 金善宝 . 中国小麦之种类及其分布. 南京:南京农学院, 1959: 21-22. |
[8] | 王志伟, 杨金华, 程加省 , 等. 云南铁壳麦变种分类及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9):5148-5150,5190. |
[9] | 陈勋儒 . 云南小麦的现有类型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遗传, 1980,2(6):17-19. |
[10] | 曾学琦, 恩在诚, 伍绍云 . 云南省小麦品种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云南农业科技, 1989(5):3-6. |
[11] | 奉有壁, 伍绍云 . 云南省小麦资源的类型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 云南农业科技, 1998(5):12-14. |
[12] | 勾宇宏, 于亚雄, 刘丽 , 等. 云南铁壳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22(3):556-559. |
[13] | 李立会, 李秀全 .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4] | 杨金华, 于亚雄, 程耿 , 等. 云南铁壳麦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6(4):478-481. |
[1] |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J]. 作物杂志, 2001, (3):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