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ps ›› 2024, Vol. 40 ›› Issue (4): 164-171.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4.021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n Liang1,2(), Fang Mengying1(
), Wu Zhihai2, Dong Xuerui1, Lu Lin1, Yan Peng1(
), Dong Zhiqiang1(
)
[1] | 白文斌, 张福跃, 焦晓燕, 等. 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107-110. |
[2] | 曹晓风, 孙波, 陈化榜, 等. 我国边际土地产能扩增和生态效益提升的途径与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3):336-348. |
[3] |
王劲松, 樊芳芳, 郭珺, 等. 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7):2283-2291.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07.036 |
[4] | 关望辉, 白文斌. “镰刀弯”地区发展高粱种植的建议.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45(1):143-145. |
[5] | 卢庆善, 邹剑秋, 朱凯, 等. 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 杂粮作物, 2009, 29(2):78-80. |
[6] |
徐晓, 任根增, 赵欣蕊, 等.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穗部表型性状精准鉴定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1):2092-210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2.11.002 |
[7] |
屈洋, 张飞, 王可珍, 等. 黄淮西部高粱籽粒产量与品质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8):3242-325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18.016 |
[8] |
范娜, 白文斌, 董良利, 等. 2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农学学报, 2015, 5(10):6-1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10029 |
[9] | 范娜, 白文斌, 李振海, 等. 4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矮化效果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42(5):443-444. |
[10] | 崔凤娟, 王振国, 李岩, 等. 高粱茎秆性状及倒伏系数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14(2):61-64. |
[11] |
Wang Q, Xue J, Chen J L, et al. Key indicators affecting maize stalk lodgin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0, 19(10):2419-2428.
doi: 10.1016/S2095-3119(20)63259-2 |
[12] |
赵雪, 周顺利. 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2022, 48(1):15-26.
doi: 10.3724/SP.J.1006.2022.03055 |
[13] | 郭兴强, 于永静, 谢光辉, 等. 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对甜高粱株高和倒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1):73-76. |
[14] |
王夏青, 宋伟, 张如养, 等. 玉米茎秆抗倒伏遗传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1):2261-227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11.002 |
[15] | 曹庆军, 杨粉团, 姜晓莉, 等. 玉米抗茎倒能力评价及理想株型. 东北农业科学, 2017, 42(2):17-21. |
[16] | 魏世林.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节剂筛选.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17] | 王桂青. 高粱喷施乙烯利的矮化增产效应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0, 28(3):32-34. |
[18] | 薛丁丁, 王官, 张阳, 等. 烯效唑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0, 48(9):1402-1405. |
[19] | 张钰石. 乙烯利对玉米氮素利用和茎秆质量的调控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9. |
[20] | 王佳旭, 张飞, 王艳秋, 等.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40(2):78-86. |
[21] | 李玲, 赵明, 李连禄, 等.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7(5):51-54. |
[22] |
卢霖, 董志强, 董学瑞, 等.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叶片氮素同化与早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41(12):1870-1879.
doi: 10.3724/SP.J.1006.2015.01870 |
[23] | 卢霖, 董志强, 董学瑞, 等.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2):70-77. |
[24] | 卢霖, 董志强, 董学瑞, 等.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6, 42(4):561-573. |
[25] | 董学会, 段留生, 孟繁林, 等. 30%已·乙水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 14(1):138-140,143. |
[26] | 段留生, 李召虎, 何钟佩, 等. 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2, 4(4):33-39. |
[27] | 薛金涛, 张保明, 董志强, 等. 化学调控玉米抗倒及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 作物杂志, 2008(4):72-76. |
[28] | 刘振宇, 于肖, 秦岭, 等. 乙烯利和矮壮素螯合生长调节剂对谷子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3):29-35. |
[29] | 李瑞杰, 唐会会, 王庆燕, 等.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2):125-133. |
[30] | 李瑞杰, 闫鹏, 王庆燕, 等.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功能叶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1):135-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