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2018, 34(5): 150-15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5.024

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雄, 张静

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719000,陕西榆林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Foxtail Millet in the Dry Land of Loess Plateau

Wang Xiaolin, Ji Xiaoling, Zhang Panpan, Zhang Xiong, Zhang J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 Shaanxi, China

通讯作者: 张雄为通信作者,教授,主要从事旱区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3-7   修回日期: 2018-04-12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0-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75100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  17JK0904
陕西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  2013KCT-29

Received: 2018-03-7   Revised: 2018-04-12   Online: 2018-10-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小林,讲师,从事水分生理生态和高产高效生物学基础研究; 。

纪晓玲为共同第一作者,副教授,主要从事旱区农业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

摘要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谷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品种适应性与形态可塑性的高效发挥。以晋谷21号(G21)、晋谷29号(G29)、长生07号(G07)和汾选03号(G03)4个黄土高原旱地主栽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收获期G03单株地上生物量较G07、G21、G29分别高出9.0%、4.9%和74.4%;收获指数较G07、G21与G29分别提高23.5%、29.4%和44.6%。(2)收获期G03单穗生物量最大,茎生物量较高,而叶生物量显著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生物量与单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3)G03子粒产量较G07、G21、G29分别增加了11.4%、27.3%和18.1%;水分利用效率较G07、G21、G29分别提高了11.0%,33.0%和14.2%。综上所述,紧凑株型、叶片同化物转移率较高的汾选03号在黄土高原旱地雨养农业区生物量分配更有利于实现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关键词: 谷子 ; 器官生物量分配 ; 收获指数 ; 子粒产量 ; 水分利用效率

Abstract

The key to improving millet yield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dry 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 is the efficient use of cultivar adaptability and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omass allocation and grain yield of different millet cultivars under film border mulching tillage, four major cultivars: Jingu 21 (G21), Jingu 29 (G29), Changsheng 07 (G07) and Fenxuan 03 (G03) were selected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Aboveground biomass, harvest index,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ere measured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G03 had the highest total biomass which was 9.0%, 4.9% and 74.4% higher than that of G07, G21 and G29 at harvested stage; The harvest index of G03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23.5%, 29.4% and 44.6% compared with that of G07, G21 and G29. (2) G03 showed the highest spike and stems biomass accumulation, while leaf bioma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tem and leaf biomass revealed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leaf and panicle biomass showed negative effect. (3) The yield of G03 was 11.4%, 27.3% and 18.1% higher than that of G07, G21 and G29.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G03 was 11.0%, 33.0% and 14.2% higher than that of G07, G21 and G29. Under the drought environment, G03 was suitable for the high grain yield and better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 perhaps due to its compact plant architecture and flexible leaf photosynthate transfer.

Keywords: Foxtail millet ; Organ biomass allocation ; Harvest index ; Grain yield ; Water use efficiency

PDF (160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雄, 张静.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4(5): 150-155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5.024

Wang Xiaolin, Ji Xiaoling, Zhang Panpan, Zhang Xiong, Zhang J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Foxtail Millet in the Dry Land of Loess Plateau[J]. Crops, 2018, 34(5): 150-155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5.024

谷子[Setaria italica (L.) Beauv.]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1],具有抗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传统的环境友好型旱地作物[2]。区域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谷子形态发育各异、抗逆性多样的地区品种[1,2]。榆林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带[3]。受该气候的影响,区域谷子品种产量呈现出低而不稳,年际间波动性较大的现象[2,3]。有研究指出:2005-2015年间谷子品种产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株高、单穗重、穗粒重等形态发育及出谷率也逐年增加[1],而穗粒重、单穗重和出谷率是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因素[4]。秦岭等[5]研究认为谷子品种的单株穗重、穗粗与产量的相关性更大。作物生产是群体生产的累积过程,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不同作物品种的资源分配规律是影响群体生产力的关键[6]。明确不同谷子品种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提升干物质积累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谷子高产高效的形态学基础[7]

作物个体生物量的积累和器官生物量分配主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制约[8]。不同作物品种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储藏和同化存在很大差异[9]。李玉欣等[10]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升高,谷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也随之升高,从而实现水分的高效转化和利用,增加器官生物量的有效积累[8]。在干旱半干旱区,谷子对水分的竞争决定其器官生物量的分配额度,水分格局能够显著改变谷子各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11]。光照、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从而显著影响植物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12]。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增长模式是植物生长和资源利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植物通过调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达到最大化利用光、营养和水资源的目的[13]。同时,植株器官生物量分配还与植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格局水平息息相关[14]。谷子品种的最终产量是由内在种质特性、外在自然环境及栽培措施共同决定的,虽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是造成不同谷子品种最终生物量和产量差异性的根本原因[15]。国内有关谷子品种特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局限于个别代表性品种,关于谷子品种区域环境适应性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机制及其与产量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较少[16]

本试验通过谷子品种器官生物量分配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对比研究,旨在明确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成熟期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揭示谷子品种营养器官生物量积累与谷子产量形成的相关性,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选谷子品种包括:中熟品种晋谷21号(G21)、中晚熟品种晋谷29号(G29)、晚熟品种长生07号(G07)和中早熟品种汾选03号(G03),生育期与产量性状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4个谷子品种形态发育的差异性

Table 1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among four foxtail millet cultivars

品种Variety生育期Growth period (d)株高Plant height (cm)单穗重Panicle weight (g)穗粒重Grain weight per panicle (g)出谷率Grain rate (%)
G21130152.023.819.775.0
G29120130.020.516.877.8
G03100130.019.816.080.0
G07125125.024.220.383.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6年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田试验站进行。试验站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 250m,年均气温8.6℃,年均降雨量400.0mm,年降雨天数76d,大多集中在7、8和9月份,无霜期约146d,年均光辐射总量139.23kJ/(cm2·year),年均日照时数2 815h。2016年,谷子的生育期内降雨总量422.2mm(图1)。

图1

图1   谷子生育期内降雨量和气温变化

Fig.1   Dynamic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uring millet growing period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3m(宽)×6m(长)=18m2;2016年5月初雨后整地深翻,底施N肥225kg/hm2、P2O5 75kg/hm2、K2O 75kg/hm2和有机肥45t/hm2;修浅垄覆地膜,垄高8cm,垄宽40cm,选择宽60cm白色塑料地膜,膜侧5cm处均匀播种,播种行距均为50cm,出苗后根据密度间苗、定苗,株距13cm,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7月中旬谷子抽穗期追施N肥150kg/hm2;并于10月初穗部金黄时,统一收获。

1.4 指标测定

生物量测定:谷子收获期选取小区中间2行,去除边际效应,小区中心区域3m长度即3m2为测产样方,谷子地上部全部取样,依处理分别装袋;室内选取形态相似、株高茎粗相近的代表性植株5棵,进行茎、叶、穗分离,并分装备测;全部小样105℃杀青1h,75℃烘干至恒重,称量计数;其余植株取全部有效穗,测定单穗重和总子粒重。结合生育期耗水量,计算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HI=Y/BM (1)

式中:Y为子粒产量(kg/hm2),BM为地上部干物质总量(kg/hm2

产量测定:当谷子的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死时进行收获,收获时对每个小区所有植株总产量分别风干考种,称取谷重。

ET(Evapor transpiration)=WSB-WSH+P (2)

式中:ET为全生育期的谷子耗水量,WSB为播前0~100cm土壤贮水量,WSH为谷子收获后0~100cm土壤贮水量,P为谷子生育期降雨量。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

WUE=Y/ET (3)

式中:Y为作物单位面积子粒产量,ET同前。

1.5 数据分析

本试验数据用平均值±SE表示,用SPSS 17.0进行品种间和指标间单因素A-NOVA分析,SPSS-Duncan进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利用Sigmaplot 12.5进行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子品种间地上部生物量分配的差异

汾选03号(G03)茎秆生物量最大,晋谷21号(G21)次之,晋谷29号(G29)最小;单穗生物量G03和G29较大,长生07(G07)和G21较低,收获期叶生物量G21最大,G07次之,G29最小(表2)。品种G07和G21的茎秆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均高于G29,但单穗生物量却小于G29,说明其营养器官干物质转化率比G29低。G03的单穗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最高,叶生物量较小,说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化率影响单穗生物量的积累。不同品种间器官生物量分配和转移的差异性是导致最终产量差异的关键。

Table 2   Organs biomass distribution of single millet plant g/株 g/plant

品种Variety茎秆生物量Stem biomass叶生物量Leaf biomass单穗生物量Panicle biomass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G0369.5±3.11a59.3±3.99a29.8±1.92a158.6±9.64a
G0760.4±3.43a61.2±2.86a23.3±2.80b144.9±15.16b
G2163.8±2.17a64.2±3.54a23.2±1.75b151.2±13.46ab
G2936.9±0.55b28.3±1.45b25.6±1.33ab90.9±2.77c

Note: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

注:同一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不同谷子品种间收获指数的差异性分析

收获指数是子粒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之比,反应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子粒产量的能力。由表3可见,G03的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分别较G07、G21和G29提高了23.5%、29.4%、44.6%,且G07、G21、G29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谷子品种收获指数的差异

Table 3  The difference of harvest index among four millet cultivars

品种VarietyG03G07G21G29
收获指数(%)
Harvest index
29.5±3.11a23.9±3.43b22.8±2.17b20.4±2.55b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the same below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 谷子品种间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

谷子茎秆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G21相关性最强,G29相关性最弱;多数品种叶生物量和单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G21和G03穗、叶相关性都较高(表4)。收获期茎秆生物量较高和叶生物量较小,说明光合产物从叶片向穗部转运的可能性较大。G07的茎秆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穗、叶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推断G07叶片生物量迁移率较低。

表4   收获期茎秆、叶、单穗生物量相关系数的品种差异

Table 4  The different correlation index among stem, leaf and panicle biomass

品种
Variety
茎秆生物量(SB)
Stem biomass
叶生物量(LB)
Leaf biomass
单穗生物量(PB)
Panicle biomass
G03SB1
LB0.54**1
PB0.33-0.51**1
G07SB1
LB0.68**1
PB0.33-0.331
G21SB1
LB0.83**1
PB0.41-0.52**1
G29SB1
LB0.53**1
PB0.43-0.45*1

Note: *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P=0.05 and P=0.01

注:*为显著相关(P<0.05),**为极显著相关(P<0.0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G03的产量和茎秆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图2)。G07和G21在茎秆生物量极小差距的情况下单株产量相差1.13g,G07产量比G21提高了4.6%,说明G07茎秆的干物质量的转化率高于G21。而G29在茎秆生物量最低的情况下,单株产量比G21高。说明茎秆中光合产物有向穗部转化的可能,且G29的茎干物质向穗部的转化率较G21强。

图2

图2   谷子单株茎秆生物量与产量关系的品种差异

Fig.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em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in a single plant


G03叶生物量比G07和G21的低,其叶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化占比最大(图3)。G07和G21在叶生物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G07的产量明显高于G21,说明G07叶部的光合产物转化能力强于G21。G29在叶生物量很低的情况下,产量超过了品种G21,说明G21的叶部光合产物转化能力不及G29。

图3

图3   谷子单株叶生物量与产量的相关性

Fig.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in a single plant


4个品种的单穗生物量和产量呈线性分布,单穗生物量越大,产量越高。图4中G03单穗生物量和产量最大,G21最小。可以推断出谷子的单穗生物量和单株产量可能存在极大正相关。

图4

图4   谷子单穗生物量与产量的相关性

Fig.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ngle panicle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2.4 谷子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性分析

4个谷子品种产量由小到大依次为G21<G29<G07<G03;G03产量比G07、G21和G29显著高出11.4%、27.3%和18.1%(表5)。4个谷子品种的WUE以G03最大为12.1kg/(mm·hm2),G21最小为9.1kg/(mm·hm2),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32.3%,G03比G07、G21和G29的WUE显著高出11.0%、33.0%和14.2%。

表5   不同谷子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Table 5  Grain yield and WUE of four millet cultivars

品种VarietyG03G07G21G29
产量Yield (kg/hm2)5 472.7±0.7a4 912.5±0.8b4 300.2±0.1b4 632.3±1.1b
耗水量ET (mm)452.2b449.6b470.5a438.8b
WUE [kg/(mm·hm2)]12.1±0.9a10.9±1.0b9.1±0.5b10.6±0.5b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讨论

茎、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对作物干物质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是植物吸收光能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重要器官,茎是植物运输水分、养分的重要通道;茎、叶相对生物量的大小是植物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形态体现[17]。器官生物量分配随植物发育阶段、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品种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1]。深入研究不同作物品种间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变化,有助于筛选出优质高产的、适宜区域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品种[1,4]。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因素会对谷子的资源需求进行重新调配,致使不同谷子品种器官生物量的积累、分配与转移发生适应性变化,最终影响谷子的子粒产量[18]。本试验结果显示,在黄土旱区,4个谷子品种收获期器官生物量分配表现为G07茎叶干物质量转化率略高于G21;G29茎、叶生物量最低,单株产量高于G21而低于G07,说明其较G21具有更强的茎、叶干物质量转化率;G03、G07和G21叶生物量相近,单株产量G03>G07>G21,推断出G03叶片光合产物向子粒的转化率比G07和G21要高。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及其转移率直接决定穗部生物量的大小,能够较好协调茎、叶、穗生物量分配的品种才具有产量提升的生物学潜力[1,4,17,19]。G03成熟期叶生物量降低,茎秆、单穗生物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光合产物转化率和实现较高产量的生物学基础。谷子品种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营养生长期茎、叶生物量的积累会增强,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茎、叶积累的光合产物大量向子粒转移,成为谷子产量形成关键过程[19]。收获期G03的茎秆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生物量和单穗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可推断G03叶片光合产物向穗部转化比例较大;G21茎秆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得出G21茎、叶之间资源竞争作用较大,向子粒的同化物转化受阻,产量最低;G29的茎秆生物量与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生物量和单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证明G29叶片光合产物向穗部的潜在转化率较大。谷子品种茎秆、叶、单穗生物量对比结果显示:G03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资源竞争较小,干物质向子粒的转化具有更强的优势,是生物量和产量同步提升的根本原因。总之,收获期茎、叶生物量的显著正相关,单穗生物量与叶片生物量的显著负相关,充分说明茎、叶生物量转移率越高,灌浆后期单穗生物量则越高。谷子茎、叶生物量是穗生物量形成的2个贡献体,茎秆除了机械支撑功能外,还具有同化物转移潜力,有效协调两者同化物转移方式和转化率是谷子产量形成的关键[19]。谷子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充分体现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上,尤其是在谷子发育的关键生育期如抽穗期、灌浆期或收获期,叶片、茎秆生物量分配的生育期差异是子粒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差异的根本来源[20]

收获指数可以反应作物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出的能力,是评价作物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稳定性是作物产量的根本保障,较高的收获指数是群体高产的标志[21]。在干旱逆境环境下,为了达到最佳生存状态,谷子品种会通过调整其形态发育来适应干旱环境[22]。本试验结果显示,G03收获指数最大,分别较G07、G21和G29提高了23.5%、29.4%、44.6%,充分说明G03具有较好的器官生物量优化分配机制,具备实现旱地谷子高产高效的生物学特质。品种形态发育特性决定了谷子对于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1)单秆大穗型谷子品种靠个体生长夺取资源,形态发育对群体所处环境比较敏感;(2)耐密型谷子品种的群体产量对于环境比较敏感;(3)群体和个体发育并重夺取高产的谷子品种表现为形态发育的先行性,为产量构成提供物质基础,保证单穗重和穗粒重的稳定形成[5,20]。对比而言,G03具有第3种环境适应模式,有利于干旱环境下实现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G03试验产量平均显著高出其他3个品种产量18.9%,证明了G03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增产能力。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是干物质总量与生育期总耗水量之比,是反映谷子品种抗旱性和丰产性的重要指标[23,24]。本试验不同品种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G21<G29<G07<G03,G03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高出其他3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19.4%,G21耗水量最大,对应了其较高的茎、叶生物量积累;G29耗水量最小,推断其整体抗旱性和根系水分利用能力较弱;品种G03和G07耗水量居中,综合产量较高,是品种特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更适合陕北旱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的生物学特性需求,值得进行下一步试验验证和大面积推广。

4 结论

谷子植株器官生物量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其后期的转化转移规律是制约谷子高产高效的生物学关键。品种对比试验证实:G03收获指数较其他3个品种平均高出18.9%,主要归因于G03收获期具有较高茎生物量和单穗生物量及较低的叶片生物量,呈现出较高的叶片向子粒干物质转化率。收获期G03、G21和G29单穗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具有较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向子粒汇聚的增产潜力。G03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G07、G21、G29平均增加18.9%和19.4%,充分验证了G03生物量分配机制对于产量的重大贡献。G03品种特性可作为谷子品种选育的参考,可作为旱地适宜谷子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张艾英, 郭二虎, 刁现民 , .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23):4486-4495.

[本文引用: 6]

刁现民 .

中国谷子产业与未来发展

//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20-30.

[本文引用: 3]

杜虎平 .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本文引用: 2]

栾素荣, 王占廷, 李青松 .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10,14(11):115-116,118.

[本文引用: 3]

秦岭, 管延安, 杨延兵 , .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08(9):10-13.

[本文引用: 2]

王小林, 张岁岐, 王淑庆 , .

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下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

生态学报, 2012 ( 23):7383-7390.

[本文引用: 1]

王明泉 .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24) : 6-10.

[本文引用: 1]

姜净卫, 董宝娣, 司福艳 , .

地膜覆盖对杂交谷子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32(6):154-158,194.

[本文引用: 2]

崔纪菡, 赵静, 孟建 , .

铵态氮和硝态氮对谷子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19(10) : 66-72.

[本文引用: 1]

李玉欣, 师长海, 乔匀周 , .

不同水分条件下作物蒸腾效率的比较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6):40-46.

[本文引用: 1]

董孔军, 杨天育, 何继红 , .

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1):36-40.

[本文引用: 1]

王建国, 樊军, 王全九 ,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11(3):556-564.

[本文引用: 1]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 .

密度对四季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增长模式的制约性调节

生态学杂志, 2013(3) : 515-521.

[本文引用: 1]

马青荣, 李社宗, 赵海青 , .

郑州市夏玉米生物量积累与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2007(4):430-432.

[本文引用: 1]

韵晓茹, 卢成达, 李阳 .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8):21-22

[本文引用: 1]

Enquist B J, Niklas K J .

Global allocation rules for patterns of biomass partitioning across seed plants

Science, 2002,295:1517-1520.

DOI:10.1126/science.1066360      URL     [本文引用: 1]

张凤霞 .

密度、个体大小和种子大小对作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引用: 2]

张丽娜, 李阳, 郭志利 .

不同品种谷子生长发育及光合水分特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3(9) : 911-913.

[本文引用: 1]

张明聪, 战英策, 何松榆 , .

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1):141-146.

[本文引用: 3]

马天乐, 章建新 .

不同复种方式麦茬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

作物杂志, 2018(1):156-159.

[本文引用: 2]

卢海博, 龚学臣, 乔永明 .

张杂谷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14(1):121-124.

[本文引用: 1]

袁蕊, 郝兴宇, 胡晓雪 , .

干旱对谷子灌浆期光合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7(6):396-401.

[本文引用: 1]

Wallace J S .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iciency to meet future food productio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0,82(1/3):105-119.

[本文引用: 1]

孙冬雪, 张爱军 .

底施锌肥对谷子抗氧化性及干物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6):160-164.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