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2021, 37(2): 140-14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0

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

干旱年景下芸豆生长及产量对其密度的响应

李洁,, 张小宁,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海金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有机旱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030031,山西太原

Response of Kidney Bean Growth and Yield to Planting Density in the Dry Year

Li Jie,, Zhang Xiaoning, Jin Fansheng, Han Yanlong, Li Haijin

Shanxi Institute of Organic Dryland Farming,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Dry Farming,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通讯作者: 晋凡生,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和农田生态,E-mail: jinfs@sina.com

收稿日期: 2020-05-27   修回日期: 2021-03-1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4-15

基金资助: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03D211002-8)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03D221012-3)
山西省农科院创新项目(YCX2020420)

Received: 2020-05-27   Revised: 2021-03-1   Online: 2021-04-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洁,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及植物生理生态,E-mail: 13513617195@163.com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山西北部半干旱冷凉区芸豆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芸豆品种“英国红”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梯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的趋势一致。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重对实测单位面积产量贡献最大。在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拟中,密度为24万~2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山西北部干旱冷凉区,在底墒差的偏旱年份,建议芸豆品种“英国红”的种植密度为24万~26万株/hm2

关键词: 芸豆 ; 种植密度 ; 生长发育 ; 产量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kidney bean in the semi-arid and cold region of northern Shanxi.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and variety ‘Yingguohong’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and six density gradients were set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plant heigh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lanting density, plant height increased gradually,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ingle plant gradually decrease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opulation and yiel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mong the yield components, 100-grain weight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yield. In the regression fitting model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yield, the highest yield was achieved at the planting density 240 000-260 000 plant/ha. In the semi-arid and cold area with low soil moisture of northern Shanxi,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the kidney bean variety ‘Yingguohong’ is recommended to be 240 000-260 000 plant/ha.

Keywords: Kidney bean ; Planting density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Yield

PDF (64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洁, 张小宁,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海金. 干旱年景下芸豆生长及产量对其密度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37(2): 140-146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0

Li Jie, Zhang Xiaoning, Jin Fansheng, Han Yanlong, Li Haijin. Response of Kidney Bean Growth and Yield to Planting Density in the Dry Year[J]. Crops, 2021, 37(2): 140-146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0

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又名菜豆、莲豆、四季豆等,是人类食用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其籽粒营养丰富,是许多贫困地区植物蛋白的营养来源,也是发达地区调节膳食结构的良好食材,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在我国小杂粮的对外贸易中,芸豆出口量占据第一位[1,2]。芸豆抗旱、耐瘠且适应性强,具有生物固氮的作用,是很多作物的良好前茬,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4]。我国对芸豆的研究起步较晚,田间管理粗放,芸豆单产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产量成为芸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5,6,7,8]。在高密度条件下,通过增加群体库来挖掘作物的增产潜力,对提高干旱冷凉区芸豆的单产和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于崧等[3]研究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使芸豆的生长速率和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构建优良群体结构。杨广东等[9,10]认为,高寒地区芸豆的种植密度与其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不同品种在获得最高产量时的密度有所不同。王福海等[11]提出,在水分正常年份,在较肥沃的土地上保苗22.5万~30.0万株/hm2为宜,而在干旱年份,在土地贫瘠的土地上应加大保苗数,在30.0万~37.5万株/hm2为宜。孙学映等[1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提出芸豆最适种植密度为16.86万~22.76万株/hm2。程益军等[13]认为,在机械点播情况下,英国红芸豆的种植密度在20.0万~22.0万株/hm2为宜。虽然对芸豆在种植密度方面的报道很多,但是因为区域、地力、品种和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说明其他地区的试验结果并不适宜指导山西冷凉区的芸豆生产。本试验在山西北部半干旱冷凉区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本地区芸豆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山西省半干旱冷凉区芸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5-9月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进行,该区位于北纬38°02′、东经112°54′,海拔1270m,属于典型的丘陵半干旱冷凉区,年平均降雨量约440mm,年均蒸发量1995mm,无霜期约120d,年平均气温6℃~7℃,≥10℃有效积温2600℃,气侯凉爽,昼夜温差大。试验地土壤属于褐性土,0~20cm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6.57g/kg,全氮1.07g/kg,碱解氮54.21mg/kg,速效磷16.52mg/kg,速效钾158.05mg/kg。

1.2 试验设计

供试芸豆品种为“英国红”。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密度梯度处理:10万(D1)、15万(D2)、20万(D3)、25万(D4)、30万(D5)和35万株/hm2(D6);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行距50cm,行长6m,种植8行,小区面积24m2(4m×6m)。播种时各小区均采用人工精量点播,每穴3粒,出苗后间苗、定苗,每穴留苗2株。基肥在种前一次性施入,纯氮、P2O5和K2O用量均为90kg/hm2。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于5月16日人工穴播,6月7日从保护行选择壮苗进行人工移栽,补齐苗数,9月10日收获。试验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生育期无补充灌溉。

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1.3.1 降水年型划分 降水年型划分为丰水年(Pi>PN+0.33δ)、枯水年(Pi<PN-0.33δ)和平水年(PN-0.33δ≤PiPN+0.33δ)。其中,δ为多年同期降水量均方差(mm);Pi为当年同期降水量(mm);PN为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mm)[14]。多年5月至9月降水量均方差为50.38mm。

1.3.2 生长发育指标 每个小区在苗期时挑选长势均匀的10株连续的芸豆挂牌标记,在每个生育期选择3株分别测定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用直尺测量株高(地表到植株茎部生长点的高度);采用烘干法[15]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利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当前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每株芸豆选择3片上层三出复叶的中间叶片测定[16]

1.3.3 产量构成因素 在芸豆成熟期,对各处理小区内挂牌的10株取样,待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分别测定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样本总粒数。

1.3.4 产量 芸豆成熟后,将各处理小区内挂牌的10株收获,待风干后测定单株产量,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将所有小区单打单收,风干后实际测产,并折算成实测单位面积产量。

1.4 气象资料获取

2019年及历年日降雨量和温度等基本气象资料从试验基地自动气象站记录获得。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使用DPS 18.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年份芸豆生育期降水特征分析

表1所示,对芸豆生育期内降水量进行分析可知,试验年份2019年的生育期内降水量为325.3mm,比2009-2018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低14.8%。与2009-2018年相应月份平均降水量相比,2019年5月份只有3.6mm的无效降水,6月份的降水量高了62.0%,7月份的降水量少了将近一半,8月份的降水量高了35.1%。由此可以看出,试验年份的降水呈现出前期(5-7月)干旱、后期多雨(8-9月)的特征,根据降水年型公式计算后可知,2019年为枯水年。

表1   试验年份生育期降水量及与2009-2018年平均降水量比较

Table 1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growth period of tested year and the comparison of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of multi-years (2009-2018) and tested year mm

年份Year5月May6月June7月July8月August9月September5-9月May-September降水年型Precipitation pattern
20193.690.779.1109.042.9325.3枯水年
2009-2018平均值
Average of 2009-2018
34.656.0140.780.769.8381.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种植密度对芸豆株高的影响

表2可以看出,芸豆各个生育期的株高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密度的提升而逐渐升高,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同,在苗期、盛花期和结荚期最高密度较最低密度分别增加了15.6%、11.4%和14.7%。在苗期,由于6月份降水充足,充足的水分供应能够保证芸豆高密度下生长的水分需求,株高增幅大,各个密度处理间有差异,其中D2与D6差异显著;而在盛花期和结荚期,7月份降水的不足使得植株在高密度下生长缺乏水分供应,株高增长的趋势缓慢,变异系数小,各处理均差异不显著。

表2   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plant heigh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cm

处理Treatment苗期Seedling stage盛花期Full bloom stage结荚期Pod bearing stage
D134.46±0.65ab42.11±1.08a43.84±1.83a
D234.13±0.94b43.17±0.48a43.89±1.34a
D336.75±1.77ab44.22±0.78a45.40±0.47a
D437.53±0.38ab44.26±0.50a46.56±1.24a
D539.44±0.25ab45.67±1.83a47.33±2.55a
D639.83±1.80a46.89±2.41a50.28±1.41a
平均值Average37.0244.3946.22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6.513.855.27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下同

Data is "mean±standard errors".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level. The same below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 种植密度对芸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芸豆各生育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随密度的提升而逐渐降低(表3),在苗期、盛花期和结荚期,D1处理分别比D6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71.9%、172.6%和171.2%,差异显著。在苗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单株干物质积累速度缓慢,平均只有8.41g;而到了后期,植株生长加速,单株干物质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分别达到了15.56和26.56g。

表3   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ingle plan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g

处理Treatment苗期Seedling stage盛花期Full bloom stage结荚期Pod bearing stage
D111.43±1.33a23.09±2.42a36.91±4.57a
D210.87±2.89a18.83±0.44ab31.48±1.16b
D37.64±1.73b16.30±3.41ab27.33±4.79b
D46.99±1.96b14.23±3.44ab24.67±3.93b
D56.89±0.56b12.43±0.63ab25.37±2.20b
D66.65±0.33b8.47±1.49b13.61±1.72c
平均值Average8.4115.5626.56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25.5932.7429.3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芸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在结荚期达到峰值(表4)。芸豆各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变化并不相同,在苗期,芸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随着密度的提升而增加,在最高密度D6处理时达到最大,D6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D2、D3、D4和D5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高103.8%、42.9%、52.5%、33.3%和12.7%。到了中后期,即盛花期和结荚期,芸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都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都是在D5处理(30万株/hm2)时最大,在D1处理(10万株/hm2)时最小,D5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盛花期分别较D1、D2、D3、D4和D6处理高61.5%、32.2%、14.4%、4.8%和25.7%,在结荚期分别高106.3%、61.2%、39.3%、23.4%和59.8%。说明在不同的密度处理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差距逐渐增大,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速率。

表4   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处理
Treatment
苗期Seedling stage盛花期Full bloom stage结荚期Pod bearing stage
干物质积累量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kg/hm2)
占总干重的比例
Of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
干物质积累量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kg/hm2)
占总干重的比例
Of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
干物质积累量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kg/hm2)
占总干重的比例
Of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
D11143.1±49.7b16.02309.2±243.6b32.33690.7±316.4e51.7
D21630.3±290.8ab17.82821.5±81.0ab30.74722.5±129.3d51.5
D31527.8±166.8ab14.93260.0±374.2ab31.85465.0±369.5c53.3
D41748.1±209.7ab15.23558.3±354.6a31.06167.9±323.1b53.8
D52067.0±84.6a15.43728.0±86.4a27.87611.0±268.2a56.8
D62329.1±56.8a23.12965.7±223.3ab29.54764.1±169.2d47.4
平均值Average1740.917.13107.130.55403.552.4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23.918.416.75.425.25.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从不同种植密度下芸豆各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重的比例(表4)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密度处理下,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重的比例逐渐升高,与苗期相比,盛花期和结荚期在不同密度下,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重的比例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78.4%和206.5%,由此可见,芸豆花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远大于花前。在后期即结荚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重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处理D5(30万株/hm2)最大,与产量的趋势相同,可以看出,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2.4 种植密度对芸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

图1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处理下,叶片的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盛花期时最大。在各个生育期内,随着密度的增加,SPAD值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生育期的D1(10万株/hm2)处理分别比D6(35万株/hm2)处理的SPAD值高3.8%、5.7%、10.1%,可见,SPAD值在前期变化不大,在后期差距变大,说明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在低密度时比在高密度时的差距更大,这与单株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图1

图1   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SPAD值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SPAD valu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2.5 种植密度对芸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产量、芸豆折算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单位面积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表5)。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在最低密度D1处理(10万株/hm2)时,单株产量最大,达到26.11g,比最高密度D6处理(35万株/hm2)时的单株产量高132.9%;单株产量折算后得到的群体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小区产量折算后得到的实测群体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相同,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只是各自在得到最高产量时的密度不同,单株产量折算后得到的群体单位面积产量在D3处理(20万株/hm2)时最大,较最低产量D1处理(10万株/hm2)高65.2%;实测单位面积产量在D5处理(30万株/hm2)时最大,较最低产量D1处理(10万株/hm2)高33.1%。由此可见,芸豆单株产量的高低并不能决定群体产量的高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群体产量可以通过群体数量来对个体产量进行弥补,但当达到一定的密度峰值后,增加密度反而会导致群体产量的下降。

表5   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产量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of kidney bean

处理
Treatment
单株产量
Yield per plant (g)
折算单位面积产量
Yield per unit area (kg/hm2)
实测单位面积产量
Measured yield per unit area (kg/hm2)
D126.11±1.59a2610.57±164.27bc2091.32±135.26b
D222.61±3.96ab3392.20±409.11b2369.24±128.68ab
D321.56±1.75abc4311.40±159.63a2417.88±35.62ab
D415.64±0.32bcd3911.00±268.48ab2535.99±34.74ab
D513.20±1.05cd3958.70±284.66ab2782.64±126.36a
D611.21±0.54d3923.27±118.95ab2209.44±111.54b
平均值Average18.393684.672401.0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2.0416.369.5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6 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型

以种植密度(X,万株/hm2)为自变量,以折算单位面积产量(Y1,kg/hm2)和实测单位面积产量(Y2,kg/hm2)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模拟,得到回归模型Y1=-5.40X2+288.17X+331.16和Y2=-2.12X2+103.13X+1306.53。两个回归模型都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2),产量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为26.6万株/hm2时,折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最大;种植密度为24.4万株/hm2时,实测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最大。

图2

图2   折算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单位面积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

Fig.2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per unit area, measured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planting density


2.7 种植密度对芸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表6可知,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荚数、百粒重和样本总粒数都有显著影响,而对单荚粒数无显著影响。单株荚数与样本总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D1处理分别比D6处理的单株荚数与样本总粒数高117.2%、136.2%,与单株产量的趋势相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在D4处理和D5处理时表现为百粒重较高,与群体产量的趋势相同;单荚粒数在各处理间变化不大。结果说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荚数与样本总粒数;影响群体产量的主要是群体数量和百粒重;单荚粒数比较稳定,主要是受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表6   种植密度对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related traits

处理
Treatment
单株荚数
Pods per plant
单荚粒数
Seeds per pod
百粒重
100-seed weight (g)
样本总粒数(10株)
Total seed number of samples (ten plants)
D117.37±1.30a4.03±0.03a51.80±0.72b514.00±28.58a
D212.87±1.48abc4.50±0.12a51.85±1.55b422.67±72.33ab
D313.83±0.80ab4.73±0.22a51.71±0.89b418.67±24.66abc
D410.73±0.91bcd4.23±0.12a53.85±0.82a303.67±4.98bcd
D58.50±0.55cd3.90±0.12a53.93±0.53a244.33±12.41cd
D68.00±0.23d3.80±0.17a51.49±0.07b217.67±12.46d
平均值Average11.884.2052.44353.4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29.88.612.1632.9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8 芸豆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 对产量构成因子单荚粒数(x1)、百粒重(x2)和10株样本总粒数(x3)与实测单位面积产量(y)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回归方程y = - 10883.65 + 467.34x1 + 228.15x2 - 1.81x3F = 21.70, P = 0.044)。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和这3个因子均达0.05显著水平(P = 0.041、Px1 = 0.047、Px2 = 0.018、Px3 = 0.049), 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 = 0.9702, 复相关系数R = 0.9850, 说明这3个因子是影响芸豆产量的主要因子, 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达97.02%。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进行通径分析。从表7中可知, 百粒重(x2)对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总和, 而其余2个因子单荚粒数(x1)和10株样本总粒数(x3)的直接作用小于间接作用总和。说明百粒重对实测单位面积产量起主要作用, 而其余2个因子对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主要是通过百粒重间接实现的。

表7   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Table 7  Path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 and yield

因子
Factor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直接通径系数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间接作用总和
Sum of indirect action
x1x2x2
x1-0.390.69-1.08-0.43-0.65
x2-0.83*1.06-0.23-0.280.05
x2-0.42-0.860.440.52-0.08

决定系数为0.97,剩余通径系数为0.17;“*”表示P<0.05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is 0.97, remaining path coefficient is 0.17; "*" indicates P < 0.0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讨论

在底墒不好的偏旱年,土壤水分不足是芸豆生长的限制因子,密度对芸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于崧等[3]和魏建军等[17]在正常年份的试验研究结果趋势相同。说明虽然在底墒差的前期会因为水分不足导致芸豆出苗不齐,在灌浆期降水不足使得芸豆结荚率降低,进而影响产量降低,但是对于在不同种植密度梯度下芸豆的生长和产量的趋势影响不大。对产量性状而言,在本试验中,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逐渐降低,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对单荚粒数无显著影响。而杨锦忠等[18]研究认为,单位面积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本试验年份较为特殊的降水分布有关,灌浆期降水不足使得芸豆在高密度下结荚率降低,而在鼓粒-成熟期,充足的降水量能够保证芸豆在高密度下籽粒的饱满度。

作物生产是一个群体过程,合理密植能够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得个体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水分和养分,个体发育强壮,群体数量合理,冠层结构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群体生长协调,进而获得最佳产量[19]。本研究发现,随着密度的升高,在各个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而群体干物质积累在苗期时逐渐升高,在花期后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在前期即苗期时,植株生物量小,群体数量占优势,密度越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就越大;到了后期,即盛花期和结荚期,植株生长速度加快,低密度和高密度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差距拉大,群体数量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弥补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可行,但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反而降低。并且试验研究发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大并且差距加大,到后期即结荚期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重的比例最大,说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对作物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是作物产量形成的表现形式,与产量的关系非常紧密[20]。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单株产量折算后得到的群体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小区产量折算后得到的实测群体单位面积产量均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干物质积累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低密度虽然有利于个体生长,增加单株产量,但群体产量需要考虑的是单株产量和群体数量的关系。因此要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个体发育良好,群体能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等自然资源,个体与群体能够协调发展,进而提高作物群体产量。

芸豆的最佳种植密度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研究中,结果也各不相同[9,18]。在本试验年份中,单株产量折算后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在20万和30万株/hm2时最大。对折算单位面积产量和实测群体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回归模拟后,得到了最佳种植密度在24万~26万株/hm2之间。对芸豆在获得最高产量时的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这可能与品种、地理分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所以在选定适宜种植密度时,要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的影响。

4 结论

种植密度对芸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相对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的趋势一致。在山西北部干旱冷凉区,底墒差的偏旱年,芸豆品种“英国红”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万~26万株/hm2

参考文献

张耀文, 邢亚静, 崔春香, . 山西小杂粮. 山西: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 1]

李龙, 王兰芬, 武晶, .

普通菜豆抗旱生理特性

作物学报, 2014,40(4):702-710.

[本文引用: 1]

于崧, 张翼飞, 金珊珊, .

播期和密度对芸豆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6):84-90.

[本文引用: 3]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晓平, .

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13):26-36.

[本文引用: 1]

林汝法, 柴岩, 廖琴, . 中国小杂粮.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本文引用: 1]

龙静宜. 食用豆类作物.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本文引用: 1]

郑卓杰. 中国食用豆类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本文引用: 1]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晓平, .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33(6):183-192.

[本文引用: 1]

杨广东, 王强, 孟宪欣, .

高寒地区密度对中粒芸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7):20-22.

[本文引用: 2]

杨广东, 张亚芝, 魏淑红, .

种植密度对粒用芸豆的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2):24-26.

[本文引用: 1]

王福海, 将寰林.

芸豆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1996(11):19-20.

[本文引用: 1]

孙学映, 朱体超, 陈光蓉, .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矮生芸豆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3):3167-3170.

[本文引用: 1]

程益军, 欧胜伟, 袁云福 .

英国红芸豆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2001(3):20.

[本文引用: 1]

王磊, 樊廷录, 李尚中, .

株行距配置连作对黄土旱塬覆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2):79-92.

[本文引用: 1]

魏廷邦, 胡发龙, 赵财, .

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5):2916-2927.

[本文引用: 1]

汪明华, 李佳佳, 陆少奇, .

大豆品种耐高温特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高温种质筛选与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20(4):891-902.

[本文引用: 1]

魏建军, 罗赓彤, 张力, .

中黄35超高产大豆群体的生理参数

作物学报, 2009,35(3):506-511.

[本文引用: 1]

杨锦忠, 郝建平, 张晓艳.

种植密度对英国红芸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学会, 2010: 449-452.

[本文引用: 2]

赵松岭, 李凤民, 张大勇, .

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

生态学报, 1997(1):102-106.

[本文引用: 1]

李向岭, 赵明, 李从锋, .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作物学报, 2010,36(12):2143-2153.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