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2024, 40(2): 15-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03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杨恩泽,1, 谢锐1,2, 韩平安1, 张永虎1, 刘锦川1, 牛素清1, 温蕊1, 王春勇1, 金晓蕾,1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010031,内蒙古呼和浩特

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071001,河北保定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Yang Enze,1, Xie Rui1,2, Han Ping'an1, Zhang Yonghu1, Liu Jinchuan1, Niu Suqing1, Wen Rui1, Wang Chunyong1, Jin Xiaolei,1

1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Hohhot 010031, Inner Mongolia, China

2College of Agronom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通讯作者: 金晓蕾,主要从事荞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E-mail:jinxiaolei123@126.com

收稿日期: 2023-02-26   修回日期: 2023-03-4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3-31

基金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1GG0375)
2023年创新基金―区域特色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甜荞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2023CXJJN05)

Received: 2023-02-26   Revised: 2023-03-4   Online: 2023-03-3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恩泽,主要从事荞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E-mail:yez18548324636@163.com

摘要

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Ⅰ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Ⅴ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关键词: 苦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Abstract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13 phenotypic trait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 five qualitative traits was 0.7180-1.2826,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 eight quantitative traits were 1.3037-2.0727,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5.4%-43.4%,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other seven agronomic traits were all greater than 10% except the growth perio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selected tartary buckwheat resources was very rich.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ix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seed number per plant, seed weight per plant, 1000-grain weight and growth period,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yiel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extra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83.559%.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were grain weight per plant, grain number per plant, yield, plant type,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and grain shape. The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grouped into five groups by cluster analysis, among which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in group Ⅰ were relatively balanced, which was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eeding excellent tartary buckwheat varieties (lines). The materials of group Ⅴ had better lodging resistanc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which was a better choice for lodging-resistant parents. Through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weight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en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bett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screened out.

Keywords: Tartary buckwhea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divers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DF (65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杨恩泽, 谢锐, 韩平安, 张永虎, 刘锦川, 牛素清, 温蕊, 王春勇, 金晓蕾.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4, 40(2): 15-22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03

Yang Enze, Xie Rui, Han Ping'an, Zhang Yonghu, Liu Jinchuan, Niu Suqing, Wen Rui, Wang Chunyong, Jin Xiaolei.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Crops, 2024, 40(2): 15-22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03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属蓼科(Polyg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Mill.),是荞麦的2个栽培种之一,为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1]。苦荞是一种药食同源小宗作物[2],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冷凉、耐贫瘠和适应性较强等特点[3],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4-5]。苦荞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矿质元素[6]、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此外,苦荞还含有芦丁这种黄酮类物质,有特殊的药用价值[7]。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材料基础[8],尹桂芳等[9]对22份参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到6份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且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材料;潘凡等[10]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47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苦荞种质资源;覃初贤等[11]鉴定了58份荞麦资源,筛选出6份优异种质,并发现单株粒重和单株结籽数等性状是荞麦产量构成的主要指标;张清明等[12]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及分析,发现所有农艺性状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汪灿等[13]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分枝数、单株粒重、株高和千粒重是苦荞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李春花等[14]研究了48份苦荞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苦荞资源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之后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及分析,共筛选出了14份高产大粒的优异苦荞种质资源[15]。邓琳琼等[16]对32份苦荞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千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因此,苦荞育种时,在考虑增加千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主要因素的同时,应适当控制株高。贾瑞玲等[17]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7份具有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高金锋等[18]利用形态学标记方法分析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发现大粒型苦荞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本试验以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为内蒙古地区苦荞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参加国家荞麦联合区域试验品系材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荞麦课题组多年收集、引进和创制的资源材料,具体信息见表1。试验地点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位于阴山北麓,海拔1682 m,年降水量355 mm,平均温度3 ℃,无霜期110 d左右。试验地为栗钙土,土壤pH 7.83,含有机质21.2 g/kg、全氮0.52 g/kg、全磷2.65 g/kg、碱解氮61.35 mg/kg、速效磷36.67 mg/kg、速效钾165.35 mg/kg。

表1   试验材料名称及来源

Table 1  Names and sources of test materials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1KQ001国家区域试验46KQ046国家区域试验91KQ091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KQ002国家区域试验47KQ047国家区域试验92KQ092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3KQ003国家区域试验48KQ048国家区域试验93KQ093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4KQ004国家区域试验49KQ049国家区域试验94KQ094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5KQ005国家区域试验50KQ050国家区域试验95KQ095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6KQ006国家区域试验51KQ051国家区域试验96KQ096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7KQ007国家区域试验52KQ052国家区域试验97KQ097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8KQ008国家区域试验53KQ053国家区域试验98KQ098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9KQ009国家区域试验54KQ054国家区域试验99KQ099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0KQ010国家区域试验55KQ055国家区域试验100KQ100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1KQ011国家区域试验56KQ056国家区域试验101KQ101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2KQ012国家区域试验57KQ057国家区域试验102KQ102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3KQ013国家区域试验58KQ058国家区域试验103KQ103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4KQ014国家区域试验59KQ059国家区域试验104KQ104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5KQ015国家区域试验60KQ060国家区域试验105KQ105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6KQ016国家区域试验61KQ061国家区域试验106KQ106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7KQ017国家区域试验62KQ062国家区域试验107KQ107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8KQ018国家区域试验63KQ063国家区域试验108KQ108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9KQ019国家区域试验64KQ064国家区域试验109KQ109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0KQ020国家区域试验65KQ065国家区域试验110KQ110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1KQ021国家区域试验66KQ066国家区域试验111KQ11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2KQ022国家区域试验67KQ067国家区域试验112KQ11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3KQ023国家区域试验68KQ068国家区域试验113KQ11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4KQ024国家区域试验69KQ069国家区域试验114KQ11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5KQ025国家区域试验70KQ070国家区域试验115KQ11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6KQ026国家区域试验71KQ071国家区域试验116KQ11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7KQ027国家区域试验72KQ072国家区域试验117KQ11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8KQ028国家区域试验73KQ073国家区域试验118KQ11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9KQ029国家区域试验74KQ074国家区域试验119KQ11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0KQ030国家区域试验75KQ075国家区域试验120KQ12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1KQ031国家区域试验76KQ076国家区域试验121KQ12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2KQ032国家区域试验77KQ077西南大学122KQ12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3KQ033国家区域试验78KQ078西南大学123KQ12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4KQ034国家区域试验79KQ079西南大学124KQ12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5KQ035国家区域试验80KQ080西南大学125KQ12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6KQ036国家区域试验81KQ081西南大学126KQ12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7KQ037国家区域试验82KQ082西南大学127KQ12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8KQ038国家区域试验83KQ083西南大学128KQ12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9KQ039国家区域试验84KQ084西南大学129KQ12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0KQ040国家区域试验85KQ085西南大学130KQ13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1KQ041国家区域试验86KQ086西南大学131KQ13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2KQ042国家区域试验87KQ087西南大学132KQ13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3KQ043国家区域试验88KQ088西南大学133KQ13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4KQ044国家区域试验89KQ089西南大学134KQ13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5KQ045国家区域试验90KQ090西南大学135KQ13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6KQ13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5KQ14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4KQ15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7KQ13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6KQ14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5KQ15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8KQ13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7KQ14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6KQ15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9KQ13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8KQ14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7KQ15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0KQ14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9KQ14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8KQ15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1KQ14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0KQ15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9KQ15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2KQ14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1KQ15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60KQ16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3KQ14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2KQ15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61KQ16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4KQ14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53KQ15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62KQ16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2021年连续2年对苦荞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依据《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9]调查测定荞麦农艺性状。包括株型、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粒形、粒色、落粒性及抗倒伏性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份材料种植3行,行距30 cm,行长5 m,重复间留1 m宽过道。每个小区随机选10株测定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调查生育期、株型及抗倒性;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10株考种,统计粒色、粒形、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19处理数据,计算各性状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采用SPSS 23.0和DPS 16.05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指数(H′=-∑Pi×lnPi)”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H′),式中,Pi指某一性状第i个级别出现的频率[20]。为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将162份苦荞种质的10个表型性状函数值定义在[01]区间内,计算公式Uij= (Xij-Xjmin)/(Xjmax-Xjmin)。Uij表示隶属函数值,Xij表示品种i在指标j的测定值,XjminXjmax表示试验材料j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对标准化后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标准化表型性状数据乘以相应主成分因子得分系数,计算各个主成分的得分(Fn),结合主成分因子权重(Vn)计算每个种质综合得分(F值)[21]F=V1F1+V2F2+…+VnFn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荞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表2显示,162份苦荞资源的5个质量性状的H′变化范围是0.7180~1.2826,其中粒色H′最高,株型最低。从性状的频率分布来看,株型以紧凑为主,所占比例是75.93%,粒形主要为长锥和心形,短锥所占比例较少,粒色以灰色、黑色为主,两者之和所占比例大于70.00%,抗倒伏性、抗落粒性强的资源材料较少,大部分资源材料以中抗倒伏为主,所占比例72.20%,落粒性以中和重为主,两者所占比例超过85.00%。

表2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描述性状不同类型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

Table 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index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describing different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性状
Characteristic
遗传多样
性指数
H'
频率分布
Frequency distribution
1234
株型Plant type0.71800.75930.11110.1296
粒形Grain shape0.97920.46910.12350.4074
粒色Grain color1.28260.34570.37040.17280.1111
抗倒伏性
Lodging resistance
0.7454
0.0679
0.7222
0.2099
抗落粒性Anti-dropping0.95440.10490.47530.4198

株型1~3分别为紧凑、半紧凑、松散;粒形1~3分别为长锥、短锥、心形;粒色1~4分别为灰、黑、褐、棕;抗倒伏性1~3分别为强、中、弱;抗落粒性1~3分别为轻、中、重。

Plant type 1 to 3 are compact, semi-compact and loose; grain shape 1 to 3 are long cone, short cone and heart shape; grain color 1 to 4 are gray, black, brown and brown; lodging resistance 1 to 3 are strong, medium and weak; and anti-dropping 1 to 3 are light, medium and heavy, respectively.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苦荞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表3可知,162份苦荞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其中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株高最小。162份苦荞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5.4%~43.4%,平均变异系数为22.89%;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3.4%,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4%。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较高,均在10%以上。

表3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8个数量性状的主要参数

Table 3  Main parameters of eigh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性状
Characteristic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D
变异系数
CV (%)
遗传多样性指数
H'
株高Plant height (cm)136.066.096.914.414.91.3037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19.01.98.33.238.51.9234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20.89.316.32.213.72.0071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889.041.3341.6148.443.41.9605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 (g)5.52.14.31.125.02.0008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g)22.312.117.42.413.62.0144
生育期Growth period (d)104.076.086.04.75.41.7608
产量Yield (kg/hm2)268.733.4159.945.728.62.0727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表4可知,株高和主茎分枝与除粒形之外的所有农艺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生育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型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千粒重、生育期、株型、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千粒重、生育期、株型、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生育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型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株型、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型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4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性状
Characteristic
株高
Plant
height
主茎分枝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主茎节数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单株粒数
Seeds
number
per plant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千粒重
1000-
grain
weight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株型
Plant
type
粒形
Grain
shape
产量
Yield
株高Plant height1.000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0.962**1.000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0.952**0.875**1.000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0.958**0.990**0.891**1.000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0.974**0.996**0.901**0.991**1.000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0.975**0.903**0.973**0.914**0.924**1.000
生育期Growth period0.917**0.968**0.877**0.970**0.966**0.876**1.000
株型Plant type0.264**0.304**0.161*0.304**0.297**0.180*0.227**1.000
粒形Grain shape0.0790.0760.0590.0870.0730.0760.0950.0391.000
产量Yield0.986**0.951**0.976**0.961**0.968**0.976**0.937**0.241**0.0841.000

*”和“**”分别表示0.05和0.01水平显著和极显著相关。

*”and“**”indicate significant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0.05 and 0.01 levels, respectively.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4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间主成分分析

对162份苦荞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由表5可知,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559%。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4.825,贡献率为48.248%,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是其主要指标,此类指标主要与产量构成有关。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1.306,贡献率为13.057%,株型为其主要指标,此类指标主要与植株形态有关。第3主成分特征值为1.240,贡献率为12.4%,主茎分枝数为其主要指标,此类指标主要与植株茎秆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特征值为0.985,贡献率为9.854%,粒形为其主要指标,此类指标主要与籽粒形态有关。

表5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Table 5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性状Characteristic因子1 Component 1因子2 Component 2因子3 Component 3因子4 Component 4
株高Plant height0.847-0.194-0.1240.073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0.0660.1060.861-0.081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0.945-0.0490.107-0.052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0.9650.120-0.058-0.023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0.9710.105-0.064-0.036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0.511-0.6820.0410.024
生育期Growth period0.1940.4350.500-0.197
株型Plant type0.2600.746-0.4180.010
粒形Grain shape0.1080.1270.1910.964
产量Yield0.9790.0430.035-0.032
特征值Eigenvalue4.8251.3061.2400.985
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48.24813.05712.4009.854
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48.24861.30573.70583.55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5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间聚类分析

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使用平均联结(组间)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图1),得到各类群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表6)。在遗传距离为14时,162份苦荞种质可以分为5类。如图1表6所示,类群Ⅰ包括31份苦荞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生育期适中,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但株高较高,株型多为半紧凑或松散型、抗倒伏性较差,产量较高,属于中熟、高产型种质。类群Ⅱ包括20份苦荞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单株粒数最多,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株型多为半紧凑或松散型且主茎分枝最多,抗倒伏性最差,属于晚熟、高产型种质。类群Ⅲ主要包括30份苦荞资源,其主要特征为早熟,株高最矮,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最低,属于早熟、小粒种质。类群Ⅳ主要包括37份苦荞资源,主要特征为较早熟,株高较矮,粒形为短锥形,千粒重适中,产量适中,属于早熟、小粒种质。类群Ⅴ主要包括44份苦荞资源,该类群种质的主要特征为较早熟,株高最矮,粒形为长锥形,主茎分枝数适中,千粒重适中,株型紧凑,属于早熟、大粒种质。

图1

图1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表6   聚类后5类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

Table 6  Statistic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kinds of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after clustering

类群
Group
株高
Plant
height
主茎分枝数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主茎节数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千粒重
1000-grain
weight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株型
Plant
type
粒形
Grain
shape
产量
Yield
种质数
Germplasm
number
107.4510.2517.90435.252.9719.4387.842.421.68194.1331
119.4415.0119.31628.544.3920.7496.452.102.05234.5020
77.624.9012.71175.321.0613.8281.232.071.7794.6130
93.427.3616.29302.161.9917.2485.471.132.76154.0837
92.427.1316.27290.021.9117.1885.441.001.16151.244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6 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将标准化后的10个表型性状值代入上述4个主成分中,可得到4个主成分的得分公式如下,F1= 0.847X1 + 0.066X2 + 0.945X3 + 0.965X4 + 0.971X5 + 0.511X6 + 0.194X7 + 0.260X8 + 0.108X9 + 0.979X10F2= -0.194X1 + 0.106X2-0.049X3 + 0.120X4 + 0.105X5-0.682X6 + 0.435X7 + 0.746X8 + 0.127X9 + 0.043X10F3= -0.124X1 + 0.861X2 + 0.107X3-0.058X4-0.064X5 + 0.041X6-0.500X7-0.418X8 + 0.191X9 + 0.035X10F4= 0.073X1-0.081X2-0.052X3-0.023X4-0.036X5 + 0.024X6-0.197X7 + 0.010X8 + 0.964X9-0.032X10。根据F1F2F3F4数值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权重(0.577、0.156、0.148、0.118),由每个品种的综合得分公式(F=0.577F1 + 0.156F2 + 0.148F3 + 0.118F4)计算出F值,根据F值对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表7),F值越大,表明综合性状越好。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平均F值为-0.00012。KQ127的F值最高(1.96),KQ043的F值最低(-2.41),说明KQ127的综合表现最好,KQ043的综合表现最差。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KQ127、KQ003、KQ107、KQ105、KQ103、KQ014、KQ037、KQ032、KQ004、KQ102。

表7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综合得分

Table 7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KQ0010.58KQ0341.28KQ067-0.65KQ1001.11KQ1330.04
KQ0020.10KQ0350.84KQ068-0.57KQ1010.62KQ134-0.34
KQ0031.92KQ036-1.07KQ069-1.04KQ1021.45KQ1350.22
KQ0041.47KQ0371.58KQ070-1.01KQ1031.75KQ1360.41
KQ0051.16KQ038-0.63KQ071-0.53KQ1041.60KQ1370.11
KQ0060.80KQ039-1.34KQ072-0.80KQ1051.79KQ138-0.26
KQ0070.49KQ040-1.30KQ073-1.41KQ1061.26KQ139-0.48
KQ0080.14KQ041-0.12KQ074-1.09KQ1071.81KQ1400.09
KQ0090.01KQ042-0.57KQ075-1.66KQ1081.32KQ141-0.35
KQ0100.34KQ043-2.41KQ076-0.91KQ1091.17KQ142-0.34
KQ0110.25KQ044-2.23KQ077-1.42KQ1101.24KQ1430.13
KQ012-0.24KQ045-1.68KQ078-1.56KQ1110.77KQ1440.19
KQ0130.01KQ046-1.99KQ079-1.11KQ1121.04KQ145-0.43
KQ0141.67KQ047-2.29KQ080-1.40KQ1130.98KQ1460.86
KQ0150.21KQ048-1.95KQ081-0.57KQ1140.70KQ147-0.51
KQ0160.45KQ049-2.04KQ0820.40KQ1151.12KQ148-0.44
KQ017-0.08KQ050-1.30KQ083-0.32KQ1160.30KQ149-1.00
KQ0181.08KQ051-1.54KQ084-0.15KQ1170.96KQ150-1.20
KQ0190.99KQ052-1.45KQ085-0.32KQ1180.12KQ151-0.85
KQ0200.83KQ053-2.35KQ086-1.15KQ1191.29KQ152-0.35
KQ0211.07KQ054-0.56KQ087-0.18KQ1201.19KQ153-0.05
KQ0221.43KQ055-0.47KQ088-0.28KQ1211.40KQ1540.12
KQ0230.71KQ056-1.02KQ089-0.16KQ1221.20KQ1550.55
KQ0240.37KQ057-0.73KQ090-0.09KQ1230.19KQ1560.05
KQ025-0.13KQ058-0.66KQ091-0.06KQ1241.30KQ1570.38
KQ026-0.29KQ059-0.96KQ0920.03KQ1250.13KQ1580.29
KQ027-0.52KQ060-1.01KQ093-0.31KQ1261.20KQ1590.15
KQ0280.43KQ061-0.59KQ094-0.31KQ1271.96KQ1600.13
KQ0290.92KQ062-0.34KQ0950.14KQ1280.16KQ1610.99
KQ0300.95KQ063-0.98KQ0960.03KQ1290.49KQ1620.76
KQ0310.90KQ064-0.45KQ097-0.29KQ130-0.23
KQ0321.53KQ065-0.69KQ0980.53KQ1310.53
KQ033-0.31KQ066-1.27KQ0990.32KQ1320.1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讨论

3.1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质资源是作物品种改良最基本的材料[22],也是遗传研究与育种应用的基础[23],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能直观地表现出个体之间的表型差异[24],对现有苦荞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13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与贾瑞玲等[20]研究结果一致。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大部分材料抗倒伏性与抗落粒性均适中。

本研究中,8个数量性状中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62份苦荞材料间各性状均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有利于苦荞优异种质的筛选,在育种工作中,该批资源是苦荞种质创新、遗传改良的理想材料。通过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苦荞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该种质群体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且能够为苦荞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亲本材料。

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株高与除粒形之外的所有农艺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均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说明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2个性状与产量形成有紧密关联。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杨明君等[2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育种工作中,选择千粒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较高的材料,能有效地提高苦荞产量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可通过降维的方式将测定指标简化,同时排除原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干扰[26]。本文中主成分分析共提取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产量的影响,说明植株长势高大,单株粒重大,单株粒数多的表型产量较高;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株型的影响,说明株型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株型越紧凑,产量越高;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了主茎分枝数的影响,说明主茎分枝数对产量形成也具有一定影响,主茎分枝数少的材料产量相对较高。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粒形的影响,籽粒越饱满,越大,产量就越高。李春花等[15]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苦荞农艺性状分为籽粒形状因子、产量因子、籽粒大小因子及株型因子,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在遗传距离为14时将162份苦荞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材料的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为稳定,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Ⅱ材料的各农艺性状表现较其余类群最优,株高最高、分枝数最多、生育期最长,是高产型苦荞亲本的较优选择,但要考虑株高以及生育期的影响;类群Ⅲ材料的生育期短、株高最矮,但其余农艺性状表现最差;类群Ⅳ材料的生育期较短,株高较矮,千粒重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表现适中,适宜作为培育早熟品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Ⅴ材料株高最矮,主茎分枝数等产量构成性状表现均适中,株型紧凑,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

3.2 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基于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已在其他作物[27]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以表型性状综合得分F值的大小为依据进行评价,其中,KQ127的F值最高(1.96),KQ043的F值最低(-2.41),说明KQ127的综合表现最好,KQ043的综合表现最差。

4 结论

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2份苦荞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所选苦荞遗传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了10份综合表现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邓琳琼, 张以忠.

苦荞EMS诱变群体的创建及农艺性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4):3343-3347.

[本文引用: 2]

左茜茜, 宋英杰, 马心妍, .

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挖掘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4):38-51.

DOI:10.13304/j.nykjdb.2021.0521      [本文引用: 1]

苦荞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苦荞的8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进行SSR标记挖掘,并基于Primer 3.0设计SSR引物,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共检测到51 485个SSR 位点,平均发生频率为114.07 Mb-1,二核苷酸重复型最多(78.20%),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型(17.76%)。苦荞SSR中包含361种类型重复基元,具有碱基偏好性,优势基元为AT/TA (69.60%)、AAT/TTA (2.49 %)和AGA/TCT(2.10 %)。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2~228 bp,长度12~20 bp的占比57.93 %,长度大于20 bp 的占比42.07 %。SSR位点分布在每条染色体上的数量和种类特征较为一致,不同染色体能检出的SSR种类具有特异性。根据不同类型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56对引物,筛选出17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42份苦荞地方品种资源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美姑县的黑苦荞遗传多样性最高,布拖县的样品多数聚为同一分支,多样性显著低于美姑县和昭觉县的品种,西南种质库保存的野生苦荞与其他栽培品种明显分离。通过大量SSR的挖掘特别是染色体特异性SSR位点的挖掘,对苦荞种质资源的鉴定分析以及苦荞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意义;遗传多样性检测也显示了SSR分子标记的可用性,以及黑苦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苦荞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Weisskopf A, Fuller D Q.

Buckwheat:origins and development. p

World Development, 2013, 33:242-257.

[本文引用: 1]

白永亮, 林柔敏, 吴采瑛, .

基于黄酮积累的苦荞萌发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4):135-142.

[本文引用: 1]

蔡齐宗, 王佳蕊, 陈庆富, .

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6(3):392-400.

[本文引用: 1]

李晓瑜, 方小梅, 伍浩天, .

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SSR标记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2, 48(12):3091-3107.

DOI:10.3724/SP.J.1006.2022.11113      [本文引用: 1]

分析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筛选与苦荞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 为苦荞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本试验以318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 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千粒重)及籽粒特征值(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籽粒圆度)进行了表型鉴定, 并通过分析2年的表型数据计算出BLUP值。77对具有良好多态性的SSR标记扫描群体, 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变异, 基因多样性均值为0.52, PIC值平均为0.46; 聚类分析将318份苦荞资源分成4大类, 平均遗传距离0.44; 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上述SSR标记分别对这1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 共检测有54个SSR标记与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极显著关联, 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77%~16.40%, 其中25个标记在3个环境中均检测到, 47个SSR标记同时和2个或以上的表型性状呈极显著关联。该研究结果对苦荞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挖掘和高产苦荞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张璟, 欧仕益.

荞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11):44-45.

[本文引用: 1]

Glaszmann J C, Killian B, Upadhyaya H D.

Acc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for crop improvement

Current Opinion Plant Biology, 2010, 13(3):167-173.

DOI:10.1016/j.pbi.2010.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尹桂芳, 王艳青, 李春花, .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4):20-25.

DOI: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100062      [本文引用: 1]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 份苦荞、8 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 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 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 时,聚为3 类,将8 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 时聚为3 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潘凡, 石桃雄, 陈其皎, .

苦荞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2015, 33(6):829-839.

[本文引用: 1]

覃初贤, 覃欣广, 邢钇浩, .

广西荞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0):11-17.

[本文引用: 1]

张清明, 马裕群, 赵卫敏, .

苦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19(4):11-14.

[本文引用: 1]

汪灿, 胡丹, 杨浩, .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作物杂志, 2013(6):18-22.

[本文引用: 1]

李春花, 尹桂芳, 王艳青, .

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6):993-999.

[本文引用: 1]

李春花, 加央多拉, 陈蕤坤, .

苦荞种质资源性状评价及优异资源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6):19-27.

[本文引用: 2]

邓琳琼, 张以忠.

毕节市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5):3604-3607.

[本文引用: 1]

贾瑞玲, 赵小琴, 南铭, .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1(3):19-27.

[本文引用: 1]

高金锋, 张慧成, 高小丽, .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1(2):1-5,20.

[本文引用: 1]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 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 份苦荞资源的7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 %。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 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 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 为41.11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 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 水平上可聚为4 个大类, 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张宗文, 林汝法.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 1]

贾瑞玲, 马宁, 魏立平, .

50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5):11-16,89.

[本文引用: 2]

徐泽俊, 齐玉军, 邢兴华, .

黄淮海大豆种质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468-480.

DOI:10.13430/j.cnki.jpgr.20210915001      [本文引用: 1]

以 303 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和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对 11 个农艺性状和2 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通过主成分、相关性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评价指标筛选,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 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 5.52%~27.61%,生育日数、每荚粒数、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等 4 个性状较稳定,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 5 个性状变异丰富;13 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 1.9906~2.0956。聚类分析将 303 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 7 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黄淮海大豆育种的优质亲本。主成分分析将 13 个性状简化为 4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 75.051%,第 1 主成分与单株荚数、粒数有关;第 2 主成分与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第 3 主成分与籽粒大小有关;第 4 主成分与单株产量有关。303 份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F 值均值为 0.549,ZDD04189 涟水天鹅蛋的 F 值最高(0.935),ZDD23089 晋品 42 的 F 值最低(0.20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生育日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蛋白质含量等 5 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黄淮海大豆种质表型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周瑜, 李泽碧, 黄娟, .

高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3):654-664.

DOI:10.13430/j.cnki.jpgr.20200922001      [本文引用: 1]

对434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高粱种质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型、穗形和叶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0454、0.9244和1.1718,株高、穗长、千粒重、穗柄长和穗粒重的H'值较高,依次为2.0463、2.0259、2.0093、1.9807和1.9210。株高与穗长、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434份高粱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类群I可作为饲草或能源进行开发,类群II可从中筛选适合作工艺(帚)用的资源,类群III可作为粒用高粱材料创新及杂交育种的种质源。

李祥栋, 潘虹, 陆秀娟, .

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1):229-238.

DOI:10.13430/j.cnki.jpgr.20180604003      [本文引用: 1]

旨在评价薏苡属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108 份薏苡属种质资源的22 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和分类。结果表明,全部材料涵盖了薏苡属的2 个种和4 个变种,除了花药色表现一致,9个描述型性状(芽鞘色、叶鞘色、幼苗叶色、柱头色、幼果颜色、果壳色、喙的有无、总苞形状、总苞质地)的多样性指数在0.55~1.65 之间,12 个数值型性状(株高、着粒层、主茎粗、叶长、叶宽、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主茎节数、分枝节位、百粒重、粒长、粒宽)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3.0%~60.1%。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分为5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4%。聚类分析将108 份资源划分为3 个类群,Ⅰ类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节数少和分枝节位低等特点;Ⅱ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南方地区及东南亚的较低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高度、茎粗、节数及叶片大小等表现中等、分蘖数偏低等特点;Ⅲ类分布中国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植株茎秆高大粗壮、叶片大、节数多和分枝节位高、分蘖多、生物量大等特征。大部分材料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同的表型特征,可以作为薏苡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魏晓羽, 刘红, 瞿辉, .

158份春兰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398-411.

[本文引用: 1]

杨明君, 杨媛, 郭忠贤, .

旱作苦荞麦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2):49-50.

[本文引用: 1]

张学超, 任海龙, 唐式敏, .

伊犁天山160份野苹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6):1521-1530.

[本文引用: 1]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12, 38(5):829-839.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