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2期: 15–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03

•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杨恩泽1(), 谢锐1,2, 韩平安1, 张永虎1, 刘锦川1, 牛素清1, 温蕊1, 王春勇1, 金晓蕾1()   

  1.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010031,内蒙古呼和浩特
    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071001,河北保定
  • 收稿日期:2023-02-26 修回日期:2023-03-04 出版日期:2024-04-15 发布日期:2024-04-15
  • 通讯作者: 金晓蕾,主要从事荞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E-mail:jinxiaolei123@126.com
  • 作者简介:杨恩泽,主要从事荞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E-mail:yez18548324636@163.com
  • 基金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1GG0375);2023年创新基金―区域特色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甜荞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2023CXJJN05)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Yang Enze1(), Xie Rui1,2, Han Ping'an1, Zhang Yonghu1, Liu Jinchuan1, Niu Suqing1, Wen Rui1, Wang Chunyong1, Jin Xiaolei1()   

  1. 1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Hohhot 010031, Inner Mongolia, China
    2College of Agronom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 Received:2023-02-26 Revised:2023-03-04 Online:2024-04-15 Published:2024-04-15

摘要:

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Ⅰ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Ⅴ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关键词: 苦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Abstract: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13 phenotypic traits of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 five qualitative traits was 0.7180-1.2826,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 eight quantitative traits were 1.3037-2.0727,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5.4%-43.4%,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other seven agronomic traits were all greater than 10% except the growth perio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selected tartary buckwheat resources was very rich.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ix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seed number per plant, seed weight per plant, 1000-grain weight and growth period,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yiel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extra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83.559%.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were grain weight per plant, grain number per plant, yield, plant type,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and grain shape. The 162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grouped into five groups by cluster analysis, among which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in group Ⅰ were relatively balanced, which was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eeding excellent tartary buckwheat varieties (lines). The materials of group Ⅴ had better lodging resistanc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which was a better choice for lodging-resistant parents. Through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weight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en tartary buck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bett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screened out.

Key words: Tartary buckwhea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divers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表1

试验材料名称及来源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编号
Number
代号
Code
来源
Source
1 KQ001 国家区域试验 46 KQ046 国家区域试验 91 KQ091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 KQ002 国家区域试验 47 KQ047 国家区域试验 92 KQ092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3 KQ003 国家区域试验 48 KQ048 国家区域试验 93 KQ093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4 KQ004 国家区域试验 49 KQ049 国家区域试验 94 KQ094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5 KQ005 国家区域试验 50 KQ050 国家区域试验 95 KQ095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6 KQ006 国家区域试验 51 KQ051 国家区域试验 96 KQ096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7 KQ007 国家区域试验 52 KQ052 国家区域试验 97 KQ097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8 KQ008 国家区域试验 53 KQ053 国家区域试验 98 KQ098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9 KQ009 国家区域试验 54 KQ054 国家区域试验 99 KQ099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0 KQ010 国家区域试验 55 KQ055 国家区域试验 100 KQ100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1 KQ011 国家区域试验 56 KQ056 国家区域试验 101 KQ101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2 KQ012 国家区域试验 57 KQ057 国家区域试验 102 KQ102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3 KQ013 国家区域试验 58 KQ058 国家区域试验 103 KQ103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4 KQ014 国家区域试验 59 KQ059 国家区域试验 104 KQ104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5 KQ015 国家区域试验 60 KQ060 国家区域试验 105 KQ105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6 KQ016 国家区域试验 61 KQ061 国家区域试验 106 KQ106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7 KQ017 国家区域试验 62 KQ062 国家区域试验 107 KQ107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8 KQ018 国家区域试验 63 KQ063 国家区域试验 108 KQ108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19 KQ019 国家区域试验 64 KQ064 国家区域试验 109 KQ109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0 KQ020 国家区域试验 65 KQ065 国家区域试验 110 KQ110 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21 KQ021 国家区域试验 66 KQ066 国家区域试验 111 KQ11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2 KQ022 国家区域试验 67 KQ067 国家区域试验 112 KQ11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3 KQ023 国家区域试验 68 KQ068 国家区域试验 113 KQ11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4 KQ024 国家区域试验 69 KQ069 国家区域试验 114 KQ11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5 KQ025 国家区域试验 70 KQ070 国家区域试验 115 KQ11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6 KQ026 国家区域试验 71 KQ071 国家区域试验 116 KQ11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7 KQ027 国家区域试验 72 KQ072 国家区域试验 117 KQ11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8 KQ028 国家区域试验 73 KQ073 国家区域试验 118 KQ11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9 KQ029 国家区域试验 74 KQ074 国家区域试验 119 KQ11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0 KQ030 国家区域试验 75 KQ075 国家区域试验 120 KQ12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1 KQ031 国家区域试验 76 KQ076 国家区域试验 121 KQ12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2 KQ032 国家区域试验 77 KQ077 西南大学 122 KQ12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3 KQ033 国家区域试验 78 KQ078 西南大学 123 KQ12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4 KQ034 国家区域试验 79 KQ079 西南大学 124 KQ12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5 KQ035 国家区域试验 80 KQ080 西南大学 125 KQ12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6 KQ036 国家区域试验 81 KQ081 西南大学 126 KQ12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7 KQ037 国家区域试验 82 KQ082 西南大学 127 KQ12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8 KQ038 国家区域试验 83 KQ083 西南大学 128 KQ12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9 KQ039 国家区域试验 84 KQ084 西南大学 129 KQ12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0 KQ040 国家区域试验 85 KQ085 西南大学 130 KQ13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1 KQ041 国家区域试验 86 KQ086 西南大学 131 KQ13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2 KQ042 国家区域试验 87 KQ087 西南大学 132 KQ13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3 KQ043 国家区域试验 88 KQ088 西南大学 133 KQ13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4 KQ044 国家区域试验 89 KQ089 西南大学 134 KQ13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45 KQ045 国家区域试验 90 KQ090 西南大学 135 KQ13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6 KQ13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5 KQ14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4 KQ15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7 KQ13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6 KQ14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5 KQ15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8 KQ13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7 KQ14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6 KQ15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39 KQ13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8 KQ14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7 KQ15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0 KQ14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9 KQ14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8 KQ15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1 KQ14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0 KQ15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9 KQ15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2 KQ14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1 KQ15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60 KQ16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3 KQ14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2 KQ15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61 KQ16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44 KQ14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53 KQ15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162 KQ16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表2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描述性状不同类型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

性状
Characteristic
遗传多样
性指数
H'
频率分布
Frequency distribution
1 2 3 4
株型Plant type 0.7180 0.7593 0.1111 0.1296
粒形Grain shape 0.9792 0.4691 0.1235 0.4074
粒色Grain color 1.2826 0.3457 0.3704 0.1728 0.1111
抗倒伏性
Lodging resistance
0.7454
0.0679
0.7222
0.2099
抗落粒性Anti-dropping 0.9544 0.1049 0.4753 0.4198

表3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8个数量性状的主要参数

性状
Characteristic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D
变异系数
CV (%)
遗传多样性指数
H'
株高Plant height (cm) 136.0 66.0 96.9 14.4 14.9 1.3037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19.0 1.9 8.3 3.2 38.5 1.9234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20.8 9.3 16.3 2.2 13.7 2.0071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 889.0 41.3 341.6 148.4 43.4 1.9605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 (g) 5.5 2.1 4.3 1.1 25.0 2.0008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g) 22.3 12.1 17.4 2.4 13.6 2.0144
生育期Growth period (d) 104.0 76.0 86.0 4.7 5.4 1.7608
产量Yield (kg/hm2) 268.7 33.4 159.9 45.7 28.6 2.0727

表4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性状
Characteristic
株高
Plant
height
主茎分枝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主茎节数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单株粒数
Seeds
number
per plant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千粒重
1000-
grain
weight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株型
Plant
type
粒形
Grain
shape
产量
Yield
株高Plant height 1.000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0.962** 1.000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0.952** 0.875** 1.000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 0.958** 0.990** 0.891** 1.000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 0.974** 0.996** 0.901** 0.991** 1.000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0.975** 0.903** 0.973** 0.914** 0.924** 1.000
生育期Growth period 0.917** 0.968** 0.877** 0.970** 0.966** 0.876** 1.000
株型Plant type 0.264** 0.304** 0.161* 0.304** 0.297** 0.180* 0.227** 1.000
粒形Grain shape 0.079 0.076 0.059 0.087 0.073 0.076 0.095 0.039 1.000
产量Yield 0.986** 0.951** 0.976** 0.961** 0.968** 0.976** 0.937** 0.241** 0.084 1.000

表5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性状Characteristic 因子1 Component 1 因子2 Component 2 因子3 Component 3 因子4 Component 4
株高Plant height 0.847 -0.194 -0.124 0.073
主茎分枝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0.066 0.106 0.861 -0.081
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0.945 -0.049 0.107 -0.052
单株粒数Seeds number per plant 0.965 0.120 -0.058 -0.023
单株粒重Seed weight per plant 0.971 0.105 -0.064 -0.036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0.511 -0.682 0.041 0.024
生育期Growth period 0.194 0.435 0.500 -0.197
株型Plant type 0.260 0.746 -0.418 0.010
粒形Grain shape 0.108 0.127 0.191 0.964
产量Yield 0.979 0.043 0.035 -0.032
特征值Eigenvalue 4.825 1.306 1.240 0.985
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 48.248 13.057 12.400 9.854
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 48.248 61.305 73.705 83.559

图1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表6

聚类后5类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

类群
Group
株高
Plant
height
主茎分枝数
Branch number
of main stem
主茎节数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千粒重
1000-grain
weight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株型
Plant
type
粒形
Grain
shape
产量
Yield
种质数
Germplasm
number
107.45 10.25 17.90 435.25 2.97 19.43 87.84 2.42 1.68 194.13 31
119.44 15.01 19.31 628.54 4.39 20.74 96.45 2.10 2.05 234.50 20
77.62 4.90 12.71 175.32 1.06 13.82 81.23 2.07 1.77 94.61 30
93.42 7.36 16.29 302.16 1.99 17.24 85.47 1.13 2.76 154.08 37
92.42 7.13 16.27 290.02 1.91 17.18 85.44 1.00 1.16 151.24 44

表7

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综合得分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代号
Code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KQ001 0.58 KQ034 1.28 KQ067 -0.65 KQ100 1.11 KQ133 0.04
KQ002 0.10 KQ035 0.84 KQ068 -0.57 KQ101 0.62 KQ134 -0.34
KQ003 1.92 KQ036 -1.07 KQ069 -1.04 KQ102 1.45 KQ135 0.22
KQ004 1.47 KQ037 1.58 KQ070 -1.01 KQ103 1.75 KQ136 0.41
KQ005 1.16 KQ038 -0.63 KQ071 -0.53 KQ104 1.60 KQ137 0.11
KQ006 0.80 KQ039 -1.34 KQ072 -0.80 KQ105 1.79 KQ138 -0.26
KQ007 0.49 KQ040 -1.30 KQ073 -1.41 KQ106 1.26 KQ139 -0.48
KQ008 0.14 KQ041 -0.12 KQ074 -1.09 KQ107 1.81 KQ140 0.09
KQ009 0.01 KQ042 -0.57 KQ075 -1.66 KQ108 1.32 KQ141 -0.35
KQ010 0.34 KQ043 -2.41 KQ076 -0.91 KQ109 1.17 KQ142 -0.34
KQ011 0.25 KQ044 -2.23 KQ077 -1.42 KQ110 1.24 KQ143 0.13
KQ012 -0.24 KQ045 -1.68 KQ078 -1.56 KQ111 0.77 KQ144 0.19
KQ013 0.01 KQ046 -1.99 KQ079 -1.11 KQ112 1.04 KQ145 -0.43
KQ014 1.67 KQ047 -2.29 KQ080 -1.40 KQ113 0.98 KQ146 0.86
KQ015 0.21 KQ048 -1.95 KQ081 -0.57 KQ114 0.70 KQ147 -0.51
KQ016 0.45 KQ049 -2.04 KQ082 0.40 KQ115 1.12 KQ148 -0.44
KQ017 -0.08 KQ050 -1.30 KQ083 -0.32 KQ116 0.30 KQ149 -1.00
KQ018 1.08 KQ051 -1.54 KQ084 -0.15 KQ117 0.96 KQ150 -1.20
KQ019 0.99 KQ052 -1.45 KQ085 -0.32 KQ118 0.12 KQ151 -0.85
KQ020 0.83 KQ053 -2.35 KQ086 -1.15 KQ119 1.29 KQ152 -0.35
KQ021 1.07 KQ054 -0.56 KQ087 -0.18 KQ120 1.19 KQ153 -0.05
KQ022 1.43 KQ055 -0.47 KQ088 -0.28 KQ121 1.40 KQ154 0.12
KQ023 0.71 KQ056 -1.02 KQ089 -0.16 KQ122 1.20 KQ155 0.55
KQ024 0.37 KQ057 -0.73 KQ090 -0.09 KQ123 0.19 KQ156 0.05
KQ025 -0.13 KQ058 -0.66 KQ091 -0.06 KQ124 1.30 KQ157 0.38
KQ026 -0.29 KQ059 -0.96 KQ092 0.03 KQ125 0.13 KQ158 0.29
KQ027 -0.52 KQ060 -1.01 KQ093 -0.31 KQ126 1.20 KQ159 0.15
KQ028 0.43 KQ061 -0.59 KQ094 -0.31 KQ127 1.96 KQ160 0.13
KQ029 0.92 KQ062 -0.34 KQ095 0.14 KQ128 0.16 KQ161 0.99
KQ030 0.95 KQ063 -0.98 KQ096 0.03 KQ129 0.49 KQ162 0.76
KQ031 0.90 KQ064 -0.45 KQ097 -0.29 KQ130 -0.23
KQ032 1.53 KQ065 -0.69 KQ098 0.53 KQ131 0.53
KQ033 -0.31 KQ066 -1.27 KQ099 0.32 KQ132 0.14
[1] 邓琳琼, 张以忠. 苦荞EMS诱变群体的创建及农艺性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4):3343-3347.
[2] 左茜茜, 宋英杰, 马心妍, 等. 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挖掘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4):38-51.
doi: 10.13304/j.nykjdb.2021.0521
[3] Weisskopf A, Fuller D Q. Buckwheat:origins and development. p. World Development, 2013, 33:242-257.
[4] 白永亮, 林柔敏, 吴采瑛, 等. 基于黄酮积累的苦荞萌发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4):135-142.
[5] 蔡齐宗, 王佳蕊, 陈庆富, 等. 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6(3):392-400.
[6] 李晓瑜, 方小梅, 伍浩天, 等. 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SSR标记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2, 48(12):3091-3107.
doi: 10.3724/SP.J.1006.2022.11113
[7] 张璟, 欧仕益. 荞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11):44-45.
[8] Glaszmann J C, Killian B, Upadhyaya H D. Acc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for crop improvement. Current Opinion Plant Biology, 2010, 13(3):167-173.
doi: 10.1016/j.pbi.2010.01.004
[9] 尹桂芳, 王艳青, 李春花, 等.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4):20-2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100062
[10] 潘凡, 石桃雄, 陈其皎, 等. 苦荞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2015, 33(6):829-839.
[11] 覃初贤, 覃欣广, 邢钇浩, 等. 广西荞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0):11-17.
[12] 张清明, 马裕群, 赵卫敏, 等. 苦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19(4):11-14.
[13] 汪灿, 胡丹, 杨浩, 等.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作物杂志, 2013(6):18-22.
[14] 李春花, 尹桂芳, 王艳青, 等. 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6):993-999.
[15] 李春花, 加央多拉, 陈蕤坤, 等. 苦荞种质资源性状评价及优异资源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6):19-27.
[16] 邓琳琼, 张以忠. 毕节市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5):3604-3607.
[17] 贾瑞玲, 赵小琴, 南铭, 等.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1(3):19-27.
[18] 高金锋, 张慧成, 高小丽, 等.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1(2):1-5,20.
[19] 张宗文, 林汝法.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0] 贾瑞玲, 马宁, 魏立平, 等. 50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5):11-16,89.
[21] 徐泽俊, 齐玉军, 邢兴华, 等. 黄淮海大豆种质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468-480.
doi: 10.13430/j.cnki.jpgr.20210915001
[22] 周瑜, 李泽碧, 黄娟, 等. 高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3):654-6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200922001
[23] 李祥栋, 潘虹, 陆秀娟, 等. 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1):229-2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80604003
[24] 魏晓羽, 刘红, 瞿辉, 等. 158份春兰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398-411.
[25] 杨明君, 杨媛, 郭忠贤, 等. 旱作苦荞麦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2):49-50.
[26] 张学超, 任海龙, 唐式敏, 等. 伊犁天山160份野苹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6):1521-1530.
[27]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等.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12, 38(5):829-839.
[1] 江智敏, 张仲文, 章程, 郑宏斌, 王卫民, 李思军, 侯建林, 邓小强, 吴文信, 朱林, 邓永晟, 邓小华. 稻茬烤烟下部4片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24, (2): 129–138
[2] 陈林, 姚晓华, 姚有华, 白羿雄, 吴昆仑. 青藏高原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2): 213–220
[3] 张俊, 蔡苏云, 徐子豪, 侯蕾, 贺润丽, 尹桂芳, 王莉花, 王艳青, 卢文洁, 孙道旺. 苦荞FtERF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2): 23–29
[4] 杜含梅, 谭露, 陈勃, 于秋竹, 吴丹丹, 王安虎. 苦荞苗期镉耐受性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4, (2): 40–53
[5] 郝亚妮, 裴红宾, 高振峰, 张轶珺, 杨珍平. 解磷菌协同秸秆替代磷肥对苦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204–213
[6] 刘丹, 王嘉宇, 冯章丽, 冯博, 陈温福. 辽宁省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1): 40–47
[7] 孙远涛, 龙文靖, 李元, 刘天朋, 赵甘霖, 丁国祥, 倪先林. 45份糯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1): 57–64
[8] 王月影, 范保杰, 曹志敏, 王彦, 苏秋竹, 张志肖, 王珅, 时会影, 沈颖超, 程须珍, 刘长友, 田静. 利用EST-SSR标记分析绿豆农家种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作物杂志, 2024, (1): 73–79
[9] 赵锋, 包奇军, 潘永东, 柳小宁, 张华瑜, 牛小霞. 70份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6): 54–61
[10] 杨恩泽, 王树彦, 刘瑞香, 石丰源, 张锦豪, 李佳娜, 李志伟, 郭占斌. 基于SRAP的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6): 79–85
[11] 任洪雷, 张丰屹, 韩新春, 洪慧龙, 朱筱, 王广金, 邱丽娟.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6): 94–100
[12] 张尚沛, 杨军学, 罗世武, 王勇, 张晓娟, 程炳文. 糜子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与丰产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5): 37–42
[13] 郜战宁, 杨永乾, 王树杰, 冯辉, 薛正刚. 143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5): 59–65
[14] 陈志凯, 侯万伟. 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评价及优异资源筛选[J]. 作物杂志, 2023, (4): 38–43
[15] 陈媛媛, 李光胜, 刘洋, 何毓琦, 周美亮, 方正武. 苦荞抗立枯病基因FtTIR的克隆及功能鉴定[J]. 作物杂志, 2023, (4): 44–5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