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2025, 41(3): 16-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3.003

专题综述

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审定品种数据分析

赫兵,1, 王晓航1, 李超1, 罗立强1, 张强2, 韩康顺3, 陈殿元1, 严光彬3, 刘振蛟,4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132101,吉林吉林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30031,吉林长春

3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34007,吉林梅河口

4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130031,吉林长春

Data Analysis of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87 to 2022

He Bing,1, Wang Xiaohang1, Li Chao1, Luo Liqiang1, Zhang Qiang2, Han Kangshun3, Chen Dianyuan1, Yan Guangbin3, Liu Zhenjiao,4

1College of Agronomy,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ilin 132101, Jilin, China

2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chun 130031, Jilin, China

3Rice Institute of Tong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ihekou 134007, Jilin, China

4Jilin Provincial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Changchun 130031, Jilin, China

通讯作者: 刘振蛟,主要从事作物育种研究,E-mail:liuzhenjiao@163.com

收稿日期: 2024-02-25   修回日期: 2024-03-7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7-23

基金资助: 吉林省青年成长科技计划项目(20220508045RC)
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202007NC)

Received: 2024-02-25   Revised: 2024-03-7   Online: 2024-07-23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赫兵,主要从事水稻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hebing02358531@126.com

摘要

1987-2022年吉林省共审定水稻品种721个,本研究分析了审定品种的数量、来源、亲本引用情况和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审定水稻品种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在2000年和2017年增加幅度较大;科研院所和高校是选育主体;亲本来源相对集中,其中日系亲本血缘占比较高;通过品种改良实现了水稻产量的显著提升;中晚熟和晚熟型品种是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的核心;2001年之后株高、穗长及穗粒数开始显著上升同时千粒重开始下降。对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影响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亲本选择和品种性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吉林省; 审定品种; 品种来源; 农艺性状

Abstract

In Jilin Province, 721 rice varieties were approved from 1987 to 2022. The number of approved varieties, their origins, the parental lines used, and their agronomic traits were all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approvals of rice varieties increased annually, among which the increase was relatively large in 2000 and 2017. Breeding efforts were primarily 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 tendency to use a concentrated pool of parental lines, particularly those of Japanese descent. There was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rice yields attributed to variety enhancement. Medium-late and late-maturing varieties constituted the focus of variet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in Jilin Province. After 2001,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an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1000-grain weigh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history of rice variet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in Jilin Province wa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variety types, selection of parental lines, and variety traits were analyzed. Prospective breeding objectives were outlined as well.

Keywords: Rice; Jilin Province; Approved varieties; Variety origins; Agronomic traits

PDF (46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赫兵, 王晓航, 李超, 罗立强, 张强, 韩康顺, 陈殿元, 严光彬, 刘振蛟. 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审定品种数据分析. 作物杂志, 2025, 41(3): 16-22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3.003

He Bing, Wang Xiaohang, Li Chao, Luo Liqiang, Zhang Qiang, Han Kangshun, Chen Dianyuan, Yan Guangbin, Liu Zhenjiao. Data Analysis of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87 to 2022. Crops, 2025, 41(3): 16-22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3.003

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水稻产量对确保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品种改良技术的发展,水稻的品种不断丰富,审定的新品种日益增多。本文分析了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通过揭示产量、熟期等关键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探讨品种改良对提高水稻产量的贡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科学的品种选择依据,为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提供数据基础。

1 品种审定数量

图1显示,1987-2022年吉林省共审定水稻品种721个,整体审定水稻品种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1987-2001年上升较缓,除1995年审定了11个品种之外,年审定品种数一直保持在10个以内。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年审定数在2002年开始迅速上升,2000- 2015年平均每年审定20个水稻品种[2]。其间,由于审定标准中提高了对抗性和品质的要求,2011年开始年审定数出现了短暂的下降。2013年,年审定的品种数量恢复至25个以上,2016年出现短暂下降后,2017年吉林省开始了水稻联合体试验和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品种审定渠道,年审定品种数量开始大幅上升,一直保持在40个品种以上[3]。其中2021年审定了68个水稻品种,为历年最多。2017-2022年共审定水稻品种309个,占1987-2022年总审定水稻品种数的42.9%。

图1

图1   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数量变化

Fig.1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rice varieties approved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2 品种来源

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数量前10家单位共审定水稻品种537个,占1987-2022年审定总数的74.5%(表1)。其中,审定品种数量居前两位的单位分别为通化市农业科学院(162个)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41个),2家单位审定品种总数占1987-2022年审定总数的42.0%。水稻品种审定前10位的单位中除丰优农业研究所和宏科水稻科研中心外,其他主要为科研院所或高校。而丰优农业研究所和宏科水稻科研中心共审定水稻品种38个,仅占总审定数的5.3%。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中包含从日本引进的12个品种和从韩国引进的1个品种。

表1   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来源前10家单位

Table 1  The top ten institutions for rice variety approval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序号
Number
单位
Institute
品种数量
Number of varieties
1通化市农业科学院162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41
3吉林市农业科学院68
4吉林农业大学54
5丰优农业研究所23
6延边州农业科学院22
7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21
8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9
9宏科水稻科研中心15
10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亲本引用

表2是对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得出的亲本使用排名前10的水稻品种。在亲本使用排名前10的水稻品种中,累计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吉粳88号”和“秋光”。其中“吉粳88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日本高产优质品种“奥羽346”为母本,以耐盐碱、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长白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来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千亩连作平均亩产达752 kg[4-5],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11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和“吉粳83”一同于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超级稻,也是自2010年吉林省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实施起第一批吉林省超级稻品种之一。“秋光”是1968年日本青森县农事试验场以“丰锦”为母本,以“黎明”为父本杂交,于1976年选育而成,197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入,1987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亲本引用品种中日本引进品种占比较高。在父本累计引用次数位居前10位的品种中,有“秋光”、“藤系138”、“秋田小町”3个日本引进品种,分别位列第2~4位。

表2   使用排名前10的亲本

Table 2  The top ten parental lines used

母本
Female (♀)
累计引用
Cumulative use
初次被引用年份
Year of first use
父本
Male (♂)
累计引用
Cumulative use
初次被引用年份
Year of first use
吉粳88号Jijing 88642011吉粳88号Jijing 88502012
秋光Akihikari161999秋光Akihikari121992
超产2号Chaochan 2102003藤系138 Tengxi 138121999
松粳3号Songjing 3102012秋田小町Akidakomachi122002
平粳8号Pingjing 892015吉玉粳Jiyujing102003
通粘1号Tongnian 192003通88-7 Tong 88-772008
通粳288 Tongjing 28882003通95-74 Tong 95-7472009
吉农大3号Jinongda 372009九稻19号Jiudao 1962003
吉玉粳Jiyujing72006长白9号Changbai 952003
通35 Tong 3572003通丰8号Tongfeng 85199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4.1 品种产量变化

图2展示了1987-2022年吉林省水稻审定品种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品种的增产率及1995-2021年吉林省水稻平均产量的变化。除了1996、1998、1999、2008和2011年外,审定水稻品种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始终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吉林省水稻平均产量约为水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的89%。1987年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430.6 kg/hm2,之后迅速上升,截至1994年增长到8248.0 kg/hm2。在1996和1997年分别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之后逐步稳定在8000 kg/hm2左右。2015年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060.9 kg/hm2,首次突破了9000 kg/hm2。2016-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一直在8800 kg/hm2上下浮动。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相比对照品种的增产率从1987年开始逐渐下降,除1989年增产波动较大之外,截止到1996年,相比对照品种的增产率从1987年的12.85%降至1996年的7.68%。1997-2005年的平均增产率为5.38%,2006-2009年的平均增产率为6.48%,2010-2014年的平均增产率为5.68%,2015-2022年的平均增产率为6.69%。

图2

图2   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生产试验产量、增产率及平均产量变化

Fig.2   Changes in yield, yield increase rate, and average yield in production trials of approved varieties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4.2 品种生育期变化

图3展示了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生育期的变化。1987-2022年审定的721个品种中,早熟品种17个,中早熟品种102个,中熟品种154个,中晚熟品种301个,晚熟品种147个。中晚熟品种数量最多,约占总审定品种的41.7%。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分别约占总审定品种的21.4%和20.4%。而中早熟和早熟品种分别仅占总审定品种数量的14.1%和2.4%。审定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从1987年的121.5 d开始逐渐上升,在200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开始稳定在139.0 d左右。

图3

图3   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生育期变化

Fig.3   Changes of growing periods of approved varieties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4.3 品种株高及穗长变化

图4显示,除了1996年株高和穗长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外,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株高和穗长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987年的株高为90.9 cm,1987-2001年株高显著上升,至2001年平均株高超过100 cm。2001年以后株高上升趋势减缓。2011-2022年审定品种的平均株高在105 cm上下浮动,2022年审定品种的平均株高达到了108.2 cm。

图4

图4   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株高及穗长变化

Fig.4   Changes i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length of approved varieties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1987-2022年审定品种的平均穗长整体变化趋势和株高基本趋近一致,随年份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整体变化幅度更大。其中1997-2006年的穗长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平均穗长为20.27 cm。之后穗长迅速下降,2010-2022年审定品种的平均穗长为18.80 cm。

4.4 品种穗粒数及千粒重变化

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的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变化见图5。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穗粒数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1990年以前审定品种的平均穗粒数为78,1991-1996年的平均穗粒数上升到了88,1997年以后审定水稻品种的穗粒数进一步上升到了110以上。1999-2006年平均穗粒数增加到了120以上,2007-2016年的穗粒数出现了一定减少,平均穗粒数为114。2017年以后审定品种的穗粒数开始迅速上升,整体穗粒数超过130。

图5

图5   1987-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穗粒数及千粒重变化

Fig.5   Changes in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approved varieties in Jilin from 1987 to 2022


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一直保持在25.5 g上下浮动。其中2016年以前审定品种的平均千粒重为25.8 g,而2017年审定品种的千粒重开始迅速下降,2017-2022年审定品种的平均千粒重为24.1 g。2021年审定品种的平均千粒重为历年最低,为23.7 g。

4.5 品种粒型变化

图6展示了2006-2022年间吉林省审定品种的粒型(长宽比)变化。2006-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的平均长宽比为1.80。其中长宽比最高的为2016年(1.97),最低的为2018年(1.73)。2022年审定品种的长宽比为1.81。

图6

图6   2006-2022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粒型(长宽比)变化

Fig.6   Changes in grain shape (length-width ratio) of approved varieties in Jilin from 2006 to 2022


5 吉林省水稻育种历程、演变与展望

5.1 吉林省水稻育种发展历程

吉林省水稻品种引育历史较早,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吉林省就有朝鲜移民带来的诸多品种,如19世纪60年代种植的“水粳子”,20世纪初开始种植的“白毛稻”、“红毛稻”和“光头稻”等[6-7]。前人[8-9]研究表明,从1913年开始直至1940年,陆续从日本引进了如“北海”、“青盛”、“札幌赤毛”、“小田代”等品种或在中国育成了如“弥荣”、“兴国”、“国主”、“兴亚”等品种。这一系列引育的水稻品种为之后吉林省自主进行水稻育种,特别是优质粳稻品种的育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亲本资源的基础。

1949年以来,吉林省的水稻品种引育可以分成7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5年,针对原有的水稻品种进行良种评选、引种和系统选育。在此期间筛选了诸如“青森5号”、“北海道”、“陆羽132”和“农林1号”等品种,同时也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等系统选育工作,为吉林省下一阶段开展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10]

第二阶段是1956-1965年,为吉林省第一批杂交选育水稻品种育成阶段。在此期间杂交组配的品系陆续完成筛选,形成水稻品种。在此阶段育成的典型品种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松辽1~5号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长白1~5号。这些首批由吉林省自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增产明显,且抗倒伏、抗病性优良,很快替代了原有品种[11]

第三阶段是1966-1979年,为吉粳系列品种的选育推广阶段。在此阶段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由原来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一家主导,发展到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延边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同选育(表1)。其中吉粳系列,如“吉粳41”、“吉粳53”和“吉粳60”等都在全省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推广,其中“吉粳60”在全省种植面积一度达到55%以上[12]

第四阶段是1980-1989年,为中日水稻合作研究阶段。1979年吉林省从日本引进了大棚盘育苗机插秧全套技术,使吉林省稻作体系发生了全新的变革,育苗和插秧期提前了10 d左右[13]。同时从日本引进的中晚熟、晚熟型的“秋光”、“早锦”和“下北”等品种在省内迅速推广,逐渐取代了“吉粳60”等原有优势品种。使吉林省水稻品种整体生育期延长了10~15 d,这也为今后吉林省水稻品种生育期筛选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开始向中晚熟熟期改变。部分引进的日本品种成为了可供选择的优质亲本资源(表2),在生产上自1956年以来再次出现了由日本品种主导的局面。

第五阶段是1990-1999年,为“八五”、“九五”育种攻关阶段。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前期不断积累的优良基因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整体DNA导入、籼粳杂交、辐射诱变等育种技术,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4]。在此阶段吉林省育成了诸如“长白9号”、“通35”、“九稻19”、“吉农大3号”和“吉玉粳”等高产、高抗、广适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逐渐成为吉林省今后品种选育的核心亲本资源(表2)。并且首次开发了水稻的近缘属——菰,其作为供体亲本进行水稻品种选育,在1993年审定了水稻品种“通31”,丰富了吉林省水稻品种的基因库[15]。1995年“通35”的成功选育确立了当时吉林省中晚熟为主的重点熟期选育方向,随后吉林省水稻育种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菰系后代选育。

第六阶段是2000-2016年,为超级稻品种选育阶段。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颁布实施后,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数量开始快速上升(图1)。此阶段共审定水稻品种339个,占1987-2022年总审定品种数的47.0%。其中2005年常规超级稻品种“吉粳88号”的成功选育迅速推动了吉林省超级稻的普遍应用推广。但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出现同时超越“吉粳88号”产量和品质的水稻品种。在此期间,吉林省针对长粒水稻品种的审定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99年审定了“吉粳73”(“吉9161”,被认定为吉林省优质米品种),但同年黑龙江省也审定了“五优稻1号”,并于2000年在吉林省被认定,于2012年打开吉林省长粒品种市场。2016年“稻花香2号”通过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进一步打开了吉林省长粒市场。吉林省为应对域外品种对长粒市场的冲击,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长粒型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2016年吉林省水稻品种粒型长宽比达到历史最高的1.97(图6)。到目前为止,吉林省持续开展长粒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工作。特别是2023年“中科发5”的广泛推广和受欢迎程度对吉林省本土长粒水稻品种育种产生了巨大冲击。

第七阶段是2017年至今的多元化品种审定阶段。在此阶段吉林省开始了水稻联合体试验和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品种审定渠道,大量种业企业开始通过联合体试验参与水稻品种审定[16]。这一时期,制定的直播稻等不同审定标准极大推动了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的进展(图1)。同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这一文件的公布,将吉林省自1995年开展的优质品种评选工作、2014年开展的优质食味组分提上了新的高度,使得吉林省水稻育种真正进入优良食味育种普及时代,这一时期优质水稻品种审定数量空前之多。

5.2 吉林省水稻品种改良与品种特性变化

1987-1996年吉林省审定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的增加趋势十分明显,相比对照品种增产率在11.5%左右。这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水稻研究合作以及“八五”、“九五”育种攻关阶段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武志海等[17]研究表明吉林省水稻产量从1958年以来通过品种改良提高了1倍以上。但在这一阶段审定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品种的增产率下降也十分明显(图2)。1997年之后审定品种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虽然仍有上升,但整体稳定在8500 kg/hm2左右,且增产率稳定在6.0%左右。在此阶段虽然育成了如“吉粳88号”等超级稻品种,但水稻育种产量方面的提升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市场针对优质水稻品种及功能性水稻品种的要求上升所致[1]

吉林省审定品种的熟期分布主要以中晚熟为主,生育期集中在137.6 d左右(图3)。从日本引进的中晚熟、晚熟型的水稻品种在吉林省的全面推广间接促使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熟期整体延长,其中部分品种在1990年后逐渐成为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的核心亲本,促使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审定数量逐年增加。吉林省审定品种的平均株高在2000年之前维持在100 cm以下,在此阶段育成水稻品种的核心亲本多为由朝鲜移民在20世纪30~40年代引种或育成的矮秆品种。同样,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矮秆育种革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吉林省水稻品种的筛选。而张三元等[18]在1999年提出适当提高株高可以增加水稻整体的生物学产量,实现水稻增产。因此,2001年后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平均株高开始显著上升,逐渐提升到105 cm左右(图4)。审定品种的穗长变化也随着株高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但变化幅度更大。这与吉林省在2000年以来确定的扩大库容,增加每穗粒数的育种目标密切相关。另外,从2000年开始采用的籼粳杂交IR系、花粉管通道整体DNA导入、水稻近缘属菰作为亲本等新育种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选育品种的穗长,其中具有籼粳杂交IR系血缘的“吉粳89号”的穗长达到了28 cm[19];转菰性状后代材料作为亲本选育的通育221的穗长达到了26 cm[20];以大豆总DN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变异群体,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吉农大19号”的穗长达到了23.5 cm[21]

吉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穗粒数变化和穗长的变化趋势相同。从1980年开始穗粒数开始上升,在1999-2006年穗粒数达到高峰后开始波动下降(图5)。张三元等[18]的研究表明吉林省育成的中早熟与中熟类型品种趋向于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和增加穗粒数,而中晚熟和晚熟类型品种趋向于增加穗数。随着2000年后吉林省育成的中晚熟和晚熟型品种逐渐增多(图3),育种和栽培方式的改良开始重视群体形成产量,使得穗粒数上升幅度趋缓。这与辽宁省水稻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的增产方式有所差异[22-23]。与穗粒数相反的是千粒重的变化,随着穗粒数的增加,根据库源协调理论,使得育成品种的平均千粒重从2016年以前的25.8 g下降到2021年的23.7 g。另外,这与2017年吉林省开展联合体试验、企业参与品种审定密切相关。因为市场对稻米加工品种的要求,出米率更高且长宽比更小的小(圆)粒型品种开始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图6)。

5.3 吉林省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吉林省的水稻育种工作历经多年演变,逐步适应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展望未来,育种方向应聚焦于3个关键领域。首先,优质香型稻种的育种应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以提高粮食的食味和营养价值;其次,针对吉林西部特殊自然环境,需育成高抗病、耐盐碱的稻种,以保障稳定的产出;最后,应对机械化直播的农业模式,培育适宜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以提高种植的效率和灵活性。这一过程中,吉林省育种者需要平衡产量与品质,关注不同粒型特别是长粒型水稻品种,同时考虑与现代种植技术的结合。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撑、农民的实践经验以及与种业公司的合作将是推动吉林省水稻育种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赫兵, 李超, 孟志伟, .

吉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北方水稻, 2020, 50(5):1-5,11.

[本文引用: 2]

张宁宁. 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本文引用: 1]

石学彬, 刘康.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变革与现代种业发展刍议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37(3):62-65.

[本文引用: 1]

张俊国, 张三元, 全成哲, .

超级稻吉粳88的优异特性及推广应用

中国稻米, 2008(3):42-44.

[本文引用: 1]

吉粳88是采用地理远缘杂交方法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其主要优点有:高产,2004~2005连续两年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到11100kg/hm^2以上;优质,除粒长外,其余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多抗,不仅抗稻瘟病,而且抗稻曲病,中抗纹枯病,耐冷性较强;株型理想,叶片直立,倒三叶平均开张角度小于15°,主蘖穗整齐,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性极强;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吉林省、辽宁省、国家品种审定,在吉林省内外累计种植面积达40万hm^2以上。

佚名.

“吉粳88”超级稻创面积和效益新纪录:千亩连片平均亩产达752公斤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6(12):42-42.

[本文引用: 1]

曹静明. 吉林稻作.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1-22.

[本文引用: 1]

姜丰裕. 民国时期日本对东北水田投资研究. 延吉:延边大学, 2013.

[本文引用: 1]

徐茂宇. 日本对中国东北水稻技术的改良与推广研究(1905- 1945).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3.

[本文引用: 1]

芮琦家. 日本在中国东北水稻品种改良与推广研究(1912-1945).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3.

[本文引用: 1]

赵国臣.

吉林省稻作生产与展望

北方水稻, 2011, 41(6):1-5.

[本文引用: 1]

张岩, 贾萍, 高敬伟, .

吉林省水稻品种演变与生产过程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5):7799-7800,7887.

[本文引用: 1]

曹静明, 苏君, 郭日希明.

水稻育种成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0, 25(3):13-17.

[本文引用: 1]

曹静明.

日本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引进,吸收,改进及其推广十年经验总结

吉林农业科学, 1989(2):73-78,87.

[本文引用: 1]

马景勇, 杨福, 凌凤楼, .

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成就、进展与前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3(4):1-5.

[本文引用: 1]

王惠梅, 谢小燕, 苏晓娜, .

中国菰资源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2):279-288.

[本文引用: 1]

赫兵, 李超, 姚亮, .

吉林省水稻种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种业, 2023(12):47-51,56.

[本文引用: 1]

武志海, 徐克章, 赵颖君, .

吉林省47年来粳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 (5):507-512.

[本文引用: 1]

对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粳稻品种的改良,产量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由1958年的6 198.68 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2 682.8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37.96 kg/hm2,增长率为2.23%。每穗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和总穗数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增加,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5**)。株高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降低,茎叶夹角显著减小,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增加,抽穗期推迟。结果表明,产量的增加主要与品种改良过程中总库容的扩大有关,其中每穗粒数的增加是关键。

张三元, 李彻, 石玉海, .

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与超高产育种目标

吉林农业科学, 1999, 24(1):5-8,12.

[本文引用: 2]

张三元, 李明生, 王景余, .

长白10号,吉粳95号,丰优307,品星一号,吉粳89号与吉粳91号

作物研究, 2004(4):275-276.

[本文引用: 1]

赵卫东, 赵剑峰, 姜立雁, .

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通育221的选育初报

作物研究, 2007(3):247,251.

[本文引用: 1]

王春生, 历艳志, 王桂华, .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1):23-25.

[本文引用: 1]

徐正进, 陈温福, 张文忠, .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1407-1413.

[本文引用: 1]

万志兵, 洪德林, 程海涛, .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1):1-5.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