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观赏藜麦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Ornamental Quinoa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4-05-9 修回日期: 2024-07-9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27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4-05-9 Revised: 2024-07-9 Online: 2025-01-2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小雨,主要从事观赏性藜麦研究,E-mail:
为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藜麦材料,拓宽藜麦的应用领域并加速推广应用,以甘肃东乡、天祝地区推广种植的22个观赏藜麦为试验材料,对穗长、穗色、穗型、叶色、叶形、病虫害、茎色、整齐度和抗倒伏等进行鉴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影响藜麦综合观赏性的评价指标中,层次总排序权重占比最高的前3个依次为整齐度(0.1144)、倒伏(0.0742)和茎色(0.0471)。根据综合指数分值将分别适种于天祝和东乡两地的22份材料分为4个等级,天祝区域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材料有3份,Ⅱ级有12份材料,Ⅲ级有3份材料,Ⅳ级有4份材料,东乡区域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材料有4份,Ⅱ级有7份材料,Ⅲ级有8份材料,Ⅳ级有3份材料。东乡和天祝两地对部分材料的分级存在影响,如XG662在东乡为Ⅰ级,在天祝为Ⅲ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对藜麦综合评价和分级,权重占比高的3个指标对观赏藜麦的筛选和育种具有重要参考。CHLi-207、CHLi-211、CHLi-223和CHLi-265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田间观测表现优良,可作为观赏藜麦的优良品系进行推广。
关键词:
In order to screen out quinoa materials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quinoa and accelerate its popularization, 22 ornamental quinoa materials popularized in Dongxiang and Tianzhu of Gansu Province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their spike length, spike color, spike shape, leaf color, leaf shape, pests and diseases, stem color, neatness and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identified. The 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was appli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rnament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f the ten evaluation indexes influencing the overall ornamental qualities of quinoa, neatness (0.1144), lodging (0.0742), and stem color (0.0471) had the highest weights in the hierarchical total ranking. The 22 material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ianzhu and Dongxiang respectively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ades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e index scores, and there were three materials evaluated at grade I, 12 materials at grade II, three materials at grade III, and four materials at grade IV in Tianzhu region, while there were four materials evaluated at grade I, seven materials at grade II, eight materials at grade III, and three materials at grade IV in Dongxiang region. The two regions of Dongxiang and Tianzhu had influence on the grading of some materials, such as XG662 was grade Ⅰ in Dongxiang while grade Ⅲ in Tianzhu. Using AHP can effectively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grading of quinoa, and the three indexes with a high weight proportion ar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screening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quinoa. CHLi-207, CHLi-211, CHLi-223 and CHLi-265 had high scores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field, which can be promoted as excellent strains of ornamental quinoa.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李小雨, 黄杰, 杨钊, 柴继宽, 杨发荣, 魏玉明, 刘文瑜, 拜伟俊.
Li Xiaoyu, Huang Jie, Yang Zhao, Chai Jikuan, Yang Farong, Wei Yuming, Liu Wenyu, Bai Weijun.
近年来,藜麦逐渐受到国人喜爱。藜麦色彩艳丽,形态优美,生育期短,持续时间长,成本较低,差异化强,不同藜麦品种的叶片、茎秆和籽粒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作园林绿化。藜麦具有耐旱[5]、耐寒[6]、耐盐碱[7-8]和耐瘠薄[9]等特性,在海拔4500 m以内、年降水量50.00~2000.00 mm地区均可种植,但在海拔1000 m以上更为适宜。在贵州六盘水[10]海拔1900~2100 m的地区均能正常出苗、生长、开花和结实,且顺利完成生育期;在浙西南海拔1018 m、年平均降水量1765.30 mm、pH值5.52的黄土地区也能正常成熟[11],说明藜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藜麦资源丰富多样,观赏价值高的藜麦可以在生长发育时期丰富园林绿化格局,也可以在成熟后收割作为粮食作物,还可用于特色生态旅游开发[12]。
花卉及作物的观赏评价常用方法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于数据要求比较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但主观性过强,部分指标的最优值难以确定。熵值法是根据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指标权数,避免了主观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但忽略了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有时确定的指标权数会与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对呈现模糊性的资料做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但计算复杂且对指标权重矢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把定性与定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13-14]。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究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花卉景观评价[15]和植物品种评价[16]等方面。董钠等[1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4个酢浆草属植物的观赏性状指标进行评价,建立酢浆草属植物观赏性评价体系,筛选出观赏性高、适应性强,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优良植物材料。王莹等[18]对8个紫薇种质资源观赏性、生态适应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彩叶紫薇品种。
本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和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地种植的22个藜麦材料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藜麦观赏评价模型[19],对22个藜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观赏性好的品种,为推动园林化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和中部西北面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洒勒村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祥瑞新村藜麦育种基地(103°52′67″ E,36°71′92″ N)进行。洒勒村海拔2283.00 m,年均高温14.00 ℃,低温-1.00 ℃,年均降水量200.00~500.00 mm,年均日照时数2500 h,平均无霜期138 d[20]。天祝县松山镇祥瑞新村海拔2604.00 m,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2.80 ℃,降水量250~300 mm,日照2600~2800 h,土壤类型为黄绵土、栗钙土,是典型的高原寒旱农业区。
1.2 供试材料
供试的22份材料为甘肃推广应用的藜麦(表1)。编号1~11的材料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提供,编号12~22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提供。
表1 22份藜麦资源表观性状
Table 1
编号Number | 名称Name | 穗色Panicle color | 茎色Stem color |
---|---|---|---|
1 | CHLi-195 | 紫 | 紫 |
2 | CHLi-207 | 紫 | 紫 |
3 | CHLi-211 | 紫 | 紫 |
4 | CHLi-223 | 紫 | 紫 |
5 | CHLi-225 | 绿 | 绿 |
6 | CHLi-251 | 绿 | 绿 |
7 | CHLi-255 | 绿 | 绿 |
8 | CHLi-265 | 紫 | 紫 |
9 | CHLi-267 | 黄 | 黄 |
10 | CHLi-295 | 紫 | 紫 |
11 | Li-4F-1331 | 绿 | 绿 |
12 | XG101 | 绿 | 绿 |
13 | XG102-1 | 紫 | 绿 |
14 | XG104-1 | 黄 | 黄 |
15 | XG304 | 绿 | 绿 |
16 | XG305 | 黄 | 绿 |
17 | XG447-1 | 黄 | 黄 |
18 | XG662 | 紫 | 紫 |
19 | XG686 | 黄 | 黄 |
20 | 航228-28 | 黄 | 黄 |
21 | 航228-43 | 绿 | 绿 |
22 | 航228-49 | 绿 | 绿 |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播种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每份材料重复3次。两地播种面积与方式相同,每小区面积30 m2(5 m×6 m),每份材料总面积90 m2,行距0.25 m,24行区。小区间隔1.5 m。2个试验地均于2023年4月底点播,每穴点播3~5粒种子,播种深度2 cm。于6叶期定苗,每穴定苗1~2株,在生育期进行田间管理,于成熟期参照《藜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进行穗长、穗色、叶色、叶形、倒伏、病虫害和茎色等农艺性状的调查并评分。
1.3.2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
根据对观赏藜麦材料的分析,筛选出10个与观赏价值有关系的评价指标,构成层次分析模型(表2)。
表2 观赏藜麦观赏价值评价模型
Table 2
层次 Arrangement of ideas | 层次分析法模型 AHP model |
---|---|
目标层(A) Target layer (A) | 观赏藜麦的综合评价(A) |
约束层(C) Constraint layer (C) | 穗部特征(C1)、叶片形状(C2)、适应性(C3)、植株性状(C4) |
标准层(P) Standard layer (P) | 穗长(P1)、穗色(P2)、穗型(P3)、叶色(P4)、叶形(P5)、倒伏(P6)、病虫害(P7)、整齐度(P8)、茎色(P9)、分枝数(P10) |
层次分析模型把不同特性按照属性分成4组,形成不同的层次,使得上一层对下一层有支配作用,下一层对上一层有影响作用。目标层:观赏藜麦的综合评价;约束层:由穗部特征(C1)、叶片形状(C2)、适应性(C3)和植株性状(C4)构成,反映观赏藜麦的主要评价准则;标准层由10种主要农艺性状构成,与约束层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中与穗部特征关联的特性有穗长(P1)、穗色(P2)和穗型(P3);与叶片性状关联的特性有叶色(P4)和叶形(P5);与适应性关联的特性有整齐度(P8)、倒伏(P6)和病虫害(P7);与植株性状关联的特性有茎色(P9)和分枝数(P10)。
1.3.3 观赏价值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有必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采用1~9的标度来转化农艺性状10个因素的统一量纲,定量性状按相对数量等级也划分为1~9级,表3为各个标度的含义。
表3 各因素间相关性的重要意义
Table 3
标度Scale | 定义与说明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 |
---|---|
1 | 表示2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
3 | 表示2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
5 | 表示2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
7 | 表示2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
9 | 表示2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
2,4,6,8 |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
分数 Score | 若A比B重要,则在A行B列标5,若B比A重要,则标1/5 |
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应特征向量W,对W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某一层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中某一项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求解判断矩阵权重的公式如下:
式中,Wi为权重;aij为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n为矩阵维度(行数和列数均为n)。
按公式计算指标权重,即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22]。
按照公式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
CI=0表示完全一致,CI越大越不一致。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应n=1~10,RI值分别为表4(这是通过随机的方法生成的一组标准指标)。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
表4 随机一致性指标
Table 4
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RI | 0.00 | 0.00 | 0.58 | 0.90 | 1.12 | 1.24 | 1.32 | 1.41 | 1.45 | 1.49 |
当CR<0.1,认为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1.3.4 层次总排序权值
在计算出标准层P的各评估指数关于其所属的约束层C的加权值之后,再将其与这个约束层C的权重进行加权合成,就可以得到标准层P对于目标层A的总体排序权值[22]。层次总排序权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cj为上一层次C的单排序权重;pij为当前层次P对Cj的单排序权重;pi为P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
1.3.5 等级划分
天祝和东乡试验地回归方程分别为y= 0.1373x-0.1786和y=0.1556x-0.3432,WRSR值如表5所示。
表5 综合评价分级标准
Table 5
地点Site | 分级Grade | 分级原则Principles of grading | 评价等级Evaluation rating | 含义Meaning |
---|---|---|---|---|
天祝Tianzhu | Ⅰ | 6<Probit | 0.6452<WRSR | 可广泛推广利用 |
Ⅱ | 5<Probit≤6 | 0.5079<WRSR≤0.6452 | 可适度开发利用 | |
Ⅲ | 4<Probit≤5 | 0.3706<WRSR≤0.5079 | 可选择性开发利用 | |
Ⅳ | Probit≤4 | WRSR≤0.3706 | 不推荐开发利用 | |
东乡Dongxiang | Ⅰ | 6<Probit | 0.5904<WRSR | 可广泛推广利用 |
Ⅱ | 5<Probit≤6 | 0.4348<WRSR≤0.5904 | 可适度开发利用 | |
Ⅲ | 4<Probit≤5 | 0.2792<WRSR≤0.4348 | 可选择性开发利用 | |
Ⅳ | Probit≤4 | WRSR≤0.2792 | 不推荐开发利用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2份藜麦材料进行观赏特性综合评价。本试验将总目标(观赏藜麦的观赏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将问题层次化,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权重,最终将各因素的加权后得分相加得出不同观赏藜麦材料的综合排名。
表6 各评价因子的评分标准
Table 6
编号 Number | 评价因子 Evaluation factor | 赋值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 ||||
---|---|---|---|---|---|---|
5 | 4 | 3 | 2 | 1 | ||
1 | 穗色 | 色彩鲜艳(深粉、深红、 黄色、绿色、紫色 | 色彩较为鲜艳 | 略有淡色 | 色彩暗淡,无观赏性 | |
2 | 穗长 | 穗长一致,无过长或过短 | 穗长几乎一致,少有 几株过长或过短 | 部分长短不齐 | 多数长短不齐 | 整体长短不齐 |
3 | 穗型 | 紧 | 适中 | 适中偏散 | 散 | |
4 | 茎色 | 色彩艳丽、光亮 | 有明显色 | 色暗淡 | 色暗淡、有斑 | |
5 | 叶色 | 色彩艳丽、光亮 | 色明显、观赏性较好 | 色暗淡 | 色暗淡、有叶斑 | 叶褶皱,枯萎,叶斑严重 |
6 | 叶形 | 均匀、规则、有形 | 叶生长均匀,几乎无不规则 | 叶生长均匀,偶有不一致 | 形不一致 | 整体不规则,无明显形 |
7 | 病虫害 | <10% | <30% | ≈50% | >70% | >90% |
8 | 倒伏 | 无倒伏(高抗) | 少数倒伏(抗) | 一半倒伏(中抗) | 多数倒伏(低抗) | 几乎全倒伏(不抗) |
9 | 有效分枝数 | ≥15 | ≥11 | ≥8 | ≥5 | <5 |
10 | 整齐度 | 整齐性较高 | 少有几株过高过低 | 部分不齐 | 多数不齐 | 整体不齐 |
在成熟期邀请5位专家对穗色、穗型、穗长、叶色、叶形、倒伏、整齐度和有效分枝数等10个性状依据打分表(表6)按照5级标准进行打分,综合打分结果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藜麦材料的观赏价值并进行等级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观赏性评价
2.1.1 判断矩阵的构成
表7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Table 7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 判断矩阵Judgment matrix | 一致性检验Consistency test | |||||
---|---|---|---|---|---|---|---|
A-C | Ci | C1 | C2 | C3 | C4 | W | CR:0.0386 λmax:4.1031 |
C1 | 1.0000 | 0.3333 | 0.2500 | 1.0000 | 0.1187 | ||
C2 | 3.0000 | 1.0000 | 0.5000 | 1.0000 | 0.2427 | ||
C3 | 4.0000 | 2.0000 | 1.000 | 3.0000 | 0.4715 | ||
C4 | 1.0000 | 1.0000 | 0.3333 | 1.0000 | 0.1671 | ||
C1-P | C1-Pi | P1 | P2 | P3 | W | CR:0.0517 λmax:3.0537 | |
P1 | 1.0000 | 0.5000 | 0.5000 | 0.1976 | |||
P2 | 2.0000 | 1.0000 | 2.0000 | 0.4905 | |||
P3 | 2.0000 | 0.5000 | 1.0000 | 0.3119 | |||
C2-P | C2-Pi | P4 | P5 | W | CR:0.0000 λmax:2.0000 | ||
P4 | 1.0000 | 4.0000 | 0.8000 | ||||
P5 | 0.2500 | 1.0000 | 0.2000 | ||||
C3-P | C3-Pi | P6 | P7 | P8 | W | CR:0.0517 λmax:3.0538 | |
P6 | 1.0000 | 3.0000 | 0.5000 | 0.3338 | |||
P7 | 0.3333 | 1.0000 | 0.3333 | 0.1416 | |||
P8 | 2.0000 | 3.0000 | 1.0000 | 0.5247 | |||
C4-P | C4-Pi | P9 | P10 | W | CR:0.0000 λmax:2.0000 | ||
P9 | 1.0000 | 4.0000 | 0.8000 | ||||
P10 | 0.2500 | 1.0000 | 0.2000 |
2.1.2 各指标所占权重
根据表7利用指标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藜麦材料影响权重,根据层次总排序权重的计算公式得出层次总排序权值。从表8可知,从一级指标来看,权重大小依次为适应性(0.4715)、植株性状(0.2427)、穗部特征(0.1671)和叶片性状(0.1187);从10项指标所占权重来看,整齐度和茎色的权重占比最高,分别为0.2474和0.1942,占比最小的指标为叶形(0.0237),其余指标在0.0330~0.1574之间;从总排序权重看,整齐度和倒伏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0.1144和0.0742,其次为茎色、病虫害、穗色、有效分枝数、叶色、穗型、穗长和叶形,所占权重为0.0028~0.0471,其中叶形为权重系数最小的因素,为0.0028。
表8 观赏藜麦各因素影响权重
Table 8
一级指标Level 1 indicator | 权重Weight | 二级指标Level 2 indicator | 权重Weight | 总排序权重Total ranking weight |
---|---|---|---|---|
叶片性状Leaf trait | 0.1187 | 叶色 | 0.0949 | 0.0113 |
叶形 | 0.0237 | 0.0028 | ||
植株性状Plant trait | 0.2427 | 茎色 | 0.1942 | 0.0471 |
有效分枝数 | 0.0485 | 0.0118 | ||
适应性Adaptability | 0.4715 | 倒伏 | 0.1574 | 0.0742 |
病虫害 | 0.0667 | 0.0314 | ||
整齐度 | 0.2474 | 0.1144 | ||
穗部特征Spike trait | 0.1671 | 穗长 | 0.0330 | 0.0055 |
穗色 | 0.0820 | 0.0137 | ||
穗型 | 0.0521 | 0.0087 |
2.1.3 观赏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对总得分进行计算后,再根据具体评分情况对藜麦材料进行分级。整齐度高、茎色观赏价值高和抗倒伏能力较强的材料综合评分相对较高,符合大众人群对观赏特点的要求。
由表9可知,在天祝试验点,共有3份材料处在Ⅰ级,12份材料在Ⅱ级,3份材料在Ⅲ级,4份材料在Ⅳ级。说明CHLi-223、CHLi-207和Li-4F- 133-1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CHLi-223的穗色、穗型、茎色和倒伏都得到较高分数,穗色与茎色均为紫色,色彩鲜艳,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整齐度;CHLi-207的穗色和茎色虽为紫色,但茎色不如前者观赏性好,整齐度也没有CHLi-223高,但相较于其余材料,也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Li-4F-133-1的穗色与茎色不太突出,但具有较高的整齐度与抗倒伏能力,在专家评分中得分较高,具有较高观赏性。得分最低的为XG102-1、CHLi-225、XG447-1和航228-43这4份材料,得分分别为0.2944、0.2904、0.2823和0.2637,这是因为4份材料的颜色均不明显,且穗型相对其他材料较为松散,整齐度也较差,XG447-1和航228-43的抗倒伏能力也不强,在试验地多有倒伏。就整齐度与抗倒伏能力来说,CHLi-255和CHLi-267都具有较高的整齐度与抗倒伏能力,与排名第1的CHLi-223相差无几,但CHLi-255的穗型较为分散,得分不高,且穗色与茎色不突出,CHLi-267的穗色与茎色同CHLi-255一样不突出,且穗长不理想。2个材料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观赏价值不高。
表9 天祝22份材料观赏评价得分
Table 9
编号 Number | 材料名称 Material name | WRSR值 WRSR value | 等级 Grade |
---|---|---|---|
1 | CHLi-223 | 0.7385 | Ⅰ |
2 | CHLi-207 | 0.7298 | Ⅰ |
3 | Li-4F-133-1 | 0.6811 | Ⅰ |
4 | XG305 | 0.6453 | Ⅱ |
5 | XG304 | 0.6253 | Ⅱ |
6 | 航228-49 | 0.6203 | Ⅱ |
7 | CHLi-195 | 0.6197 | Ⅱ |
8 | 航228-28 | 0.6083 | Ⅱ |
9 | CHLi-255 | 0.5742 | Ⅱ |
10 | CHLi-267 | 0.5528 | Ⅱ |
11 | CHLi-265 | 0.5518 | Ⅱ |
12 | XG686 | 0.5443 | Ⅱ |
13 | CHLi-211 | 0.5373 | Ⅱ |
14 | CHLi-295 | 0.5256 | Ⅱ |
15 | XG104-1 | 0.5012 | Ⅱ |
16 | XG662 | 0.4520 | Ⅲ |
17 | XG101 | 0.4469 | Ⅲ |
18 | CHLi-251 | 0.4024 | Ⅲ |
19 | XG102-1 | 0.2944 | Ⅳ |
20 | CHLi-225 | 0.2904 | Ⅳ |
21 | XG447-1 | 0.2823 | Ⅳ |
22 | 航228-43 | 0.2637 | Ⅳ |
由表10可知,东乡试验地共有4份材料处在Ⅰ级,7份材料在Ⅱ级,8份材料在Ⅲ级,3份材料在Ⅳ级。XG662、CHLi-207、CHLi-211和CHLi-265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XG662的穗色、穗型、茎色和倒伏都得到较高分数,该材料的穗色与茎色均为玫红色,色彩鲜艳,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整齐度与抗倒伏能力;CHLi-207的穗色、茎色为紫色,色彩鲜艳,虽穗型不如XG662,但同XG662一样具有较高的整齐度和抗倒伏能力;CHLi-211的穗色和穗型均为紫色,与CHLi-207一样茎色突出,得分最高,同样也有穗长与穗型不理想的缺点;CHLi-265的穗色和茎色为红色,得分很高,但与排名第2、3的2份材料具有同样的穗型与穗长,但相较于其他材料,总体观赏性还是很强的。得分最低的为XG686、航228-43和XG447-1,得分分别为0.2265、0.1911和0.1576,这是因为3份材料的整齐度较差,高低参差不齐,且穗色与茎色色彩不明显。XG686的抗倒伏能力也较差,在试验中部分倒伏。就整齐度与抗倒伏能力来说,CHLi-223的抗倒伏能力较强,但整齐度较差,穗色虽较为鲜艳,但整体看不如Ⅰ级的4份材料;XG304的整齐度非常高,抗倒伏能力也很强,但穗长层次不齐,穗色与茎色也不突出,CHLi-223和XG304同样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观赏价值一般。
表10 东乡22份材料观赏评价得分
Table 10
编号 Number | 材料名称 Material name | WRSR值 WRSR value | 等级 Grade |
---|---|---|---|
1 | XG662 | 0.7085 | Ⅰ |
2 | CHLi-207 | 0.6927 | Ⅰ |
3 | CHLi-211 | 0.6678 | Ⅰ |
4 | CHLi-265 | 0.6349 | Ⅰ |
5 | CHLi-255 | 0.5674 | Ⅱ |
6 | CHLi-195 | 0.5564 | Ⅱ |
7 | CHLi-295 | 0.5532 | Ⅱ |
8 | 航228-28 | 0.5493 | Ⅱ |
9 | CHLi-223 | 0.5212 | Ⅱ |
10 | XG305 | 0.5167 | Ⅱ |
11 | CHLi-267 | 0.4184 | Ⅱ |
12 | 航228-49 | 0.4182 | Ⅲ |
13 | XG304 | 0.3941 | Ⅲ |
14 | XG101 | 0.3896 | Ⅲ |
15 | XG102-1 | 0.3872 | Ⅲ |
16 | CHLi-251 | 0.3812 | Ⅲ |
17 | XG104-1 | 0.3406 | Ⅲ |
18 | CHLi-225 | 0.3361 | Ⅲ |
19 | Li-4F-133-1 | 0.3106 | Ⅲ |
20 | XG686 | 0.2265 | Ⅳ |
21 | 航228-43 | 0.1911 | Ⅳ |
22 | XG447-1 | 0.1576 | Ⅳ |
本次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无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在藜麦观赏评价中的适用性。
2.2 供试品种试验地综合评价分析
从最终评价结果及图1和图2来看,列入Ⅰ级的材料有CHLi-211、CHLi-223、CHLi-265,这些材料在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等方面均得到较高分数。同样列入Ⅰ级的XG662与Li-4F-133-1虽然在东乡或天祝试验地表现优异,但在另一试验地表现较差,主要影响因素为2份材料试验地适应性较差,证明部分材料在特定气候生境下才可表现优异,所以2份材料均不推荐大面积用作观赏。同样推荐观赏用的材料还有CHLi-255、CHLi-195、航228-28、CHLi-267和XG305,这些材料均出处于评价结果的中上游,且两地评分差距不大,说明这些材料虽生境不同,但种植结果差异不大,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可用作推广。XG101、XG02-1、CHLi- 251、CHLi-225、航228-43和XG447-1等观赏价值不高,被列入Ⅲ级甚至Ⅳ级,原因主要是受抗逆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得分不高。
图1
图2
3 讨论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可针对一些复杂而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便且灵活的方法,适用于植物观赏价值体系的建立。在层次分析法中,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确定观赏藜麦不同指标的影响权重,消除了由偶然因素或主观因素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25]。本研究中计算方法及对22份材料排序分级均参照李宇泊[23]等的方法。孙明等[26]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地被菊品系综合评价研究中,结合育种实践,拟定了整株性状、花部性状、抗性及适应性等作为评价准则,其中整株性状的权重最高,花部性状和抗性及适应性次之。将对藜麦材料进行评价的10个指标分为4部分,分别为适应性、植株性状、穗部特征及叶片性状。权重值的排序为适应性>植株性状>穗部特征>叶片形状,其中适应性最为重要。西北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27],土地贫瘠,土壤碱化较严重,植物种植成活难度较大[28],因此,在这种特殊生态环境下,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成为了观赏藜麦的10个评价因子中的重要指标。
蒋欣琪等[12]关于秋播藜麦生长发育规律及观赏特性研究中,对秋播藜麦的发育期及观赏性做了统计,主要体现在株型、穗型、叶片和茎秆等,不同材料叶色、茎色、穗色差异较大,筛选出Q2、Q4、Q6具有较好的综合特性。在黄青云等[29]的观赏藜麦在亚热带地区的引种研究中,将7个藜麦品种在福建播种,对其农艺性状、生育期及景观效果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呈现出多种色彩,是非常好的季节景观营造物种。本研究以农艺性状和抗性等10个指标作为观赏评价标准,将甘肃即将推广应用的藜麦材料进行观赏性评价,筛选既适合景观栽培又能兼顾作物经济产量收入的藜麦材料,得出CHLi-207、CHLi-211、CHLi-223、CHLi-265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为拓宽藜麦在多领域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观赏藜麦材料的筛选以及后续育种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未来可结合藜麦材料的耐寒、耐旱及耐盐碱性再筛选出更优良材料,也可结合22份藜麦材料的营养品质分析,筛选出营养价值高的同时具有观赏性的藜麦材料,做到粮景兼用。
4 结论
本研究以评价甘肃地区藜麦材料的观赏性为主要研究目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分析模型,对22份观赏藜麦材料进行了评价,筛选出CHLi- 207、CHLi-211、CHLi-223和CHLi-265共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藜麦材料,可作为观赏藜麦的优良品系进行推广应用。同样可用作推广的材料还有CHLi-255、CHLi-195、航228-28、CHLi-267和XG305,这些材料均处于两地评价结果的中上游,且在两地的种植结果差异不大,适应性好。
XG447-1和航228-43两份材料的观赏性不高,抗倒伏性和整齐度较差,不建议用作推广。
参考文献
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DOI:10.11686/cyxb2016412
[本文引用: 1]
为研究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本试验以3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分别用100、200、300、400、500 mmol/L NaCl浓度模拟盐胁迫处理3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藜麦耐盐机制,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不同藜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减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先增加后下降;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抗坏血酸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在300 mmol/L Na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盐胁迫初期可通过采取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等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从而促进适宜盐浓度下幼苗生长。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耐盐阈值为300 mmol/L;陇藜1号耐盐性最强,陇藜3号次之,陇藜4号最弱。
藜麦的耐盐性评价及在滨海盐土的试种表现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17.01.0145
[本文引用: 1]
为了评价不同藜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差异,以123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设置4个盐浓度(100、150、250和350mM)进行苗期盐胁迫处理试验,并鉴定其盐胁迫表型。结果表明,分别有3、20和94份种质能够耐受350、250和150mM浓度的盐胁迫,所有藜麦种质对100mM盐处理均不敏感。之后选取可耐受350mM盐浓度的3份种质PI 614921、Ames 13726、Ames 13761和另外3个可耐受250mM盐浓度的现代藜麦品种Pasto、Atlas和Riobamba进行全生育周期盐胁迫处理试验,盐浓度为100、150和250mM,检测盐处理后4周和收获期藜麦的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结果表明,藜麦植株的各生理指标和盐处理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藜麦根系干重受盐胁迫影响最大,籽粒产量所受影响最小。最后选取Pasto、Atlas和Riobamba在电导率为7.0 mS·cm<sup>-1</sup>的盐土耕地上进行株行距密度分别为5 cm×12.5 cm和5 cm×50 cm的小区试验,收获后检测各小区的产量。3个品种的折算产量最高分别可达2.18、2.48和2.26 t·hm<sup>-2</sup>,其中Atlas和Pasto适于高密度种植、Riobamba适于低密度种植。综上所述,藜麦是一种普遍耐盐的物种,但是不同种质的耐盐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盐胁迫对于藜麦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盐土环境下种植不会使其经济价值大幅度下降。藜麦良好的耐盐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对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利用盐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酢浆草属植物观赏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0-2561.2020.09.007
[本文引用: 1]
通过运用层析分析法筛选出株型、株高、花色等14个酢浆草属(Oxalis)植物观赏性状评价指标,对随机选择的40个球根酢浆草属植物进行观赏性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从观赏性方面对酢浆草属植物进行评价。14个指标中,株型、花色、冠幅、花量所占权重值均较大(>0.09),是影响酢浆草属植物观赏价值最重要的指标。在评分标准中,心形叶、白花、肉质叶、大花径分值较高,均为5分。为酢浆草属植物观赏盆栽品种(种)的选择、DUS测试指南性状指标的筛选、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40个参评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有钝叶酢‘锂辉石’(O. obtuse ‘Kunzite’)、芙蓉酢‘晨光’(O. purpurea ‘Alba’)和迷糊酢(O. ambigua)等6种,其得分均>3.499,这几种植物观赏性高、适应性强,是极具开发和应用价值的优良植物材料。
基于AHP的黄土高原乡土地被植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22.07.027
[本文引用: 2]
以充分发掘黄土高原地区乡土地被植物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兰州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中指标权重值的排序为生态适应性>园艺学特性>园林观赏性>开发新颖性,生态适应性最为重要,符合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绿化需求;在兰州市共调查采集到乡土地被植物70种,其中开发利用价值高的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共13种;地被特性较好、可适度开发的有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等共31种;开发利用价值一般的有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等共14种;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等12种植物对生境要求严格,繁殖难度大,不适宜在兰州市作地被应用。该评价体系把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相结合,能准确、快速反映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特点,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提供参考。
天然草原在防治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00.02.001
[本文引用: 1]
天然草原是黄河上中游流域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长期以来,天然草原因疏于管理与保护而被不断开垦,加之掠夺式放牧利用,导致生产力严重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业已成为华夏心腹之患。天然草原是黄河上中游地带性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化和演替,而适应当地干旱与高寒的严酷生境,对于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良与提高天然草原的植被盖度,维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利用的建设措施,已成为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流域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关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