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2期: 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2.001
• 专题综述 • 下一篇
官春云1,3,黄璜1,3,黄国勤2,孙丹平2,梁玉刚1,3
Guan Chunyun1,3,Huang Huang1,3,Huang Guoqin2,Sun Danping2,Liang Yugang1,3
摘要:
调查分析了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通过实地考察、典型案例剖析、文献资料查阅,阐述当前稻田多熟种植的地位、研究进展和生产状况。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快速发展中存在着熟制缩减、面积下降、模式单一、效益降低、地力衰退和耕地撂荒的问题,对策实行多元化、高效化、集约化、轻型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多熟种植模式。
[1] | 沈学年. 多熟种植.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 |
[2] | 闫慧敏, 刘纪远, 曹明奎 . 近20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 地理学报, 2005,60(4):559-566. |
[3] | 李实烨, 王胜佳 . 稻田多熟制中的地力贡献.土壤通报, 1988(4):145-147. |
[4] | 李一平 . 大力发展优质多元高效农作制:湖南农作制度调查与思考.耕作与栽培, 2000(2):17-20. |
[5] | 陈小容 . 西南丘陵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6] | 高旺盛 . 耕作制度改革回顾与新世纪展望.耕作与栽培, 1999(1):1-5. |
[7] | 刘巽浩, 任天志 . 集约持续农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选择.世界农业, 1993(3):4-6. |
[8] | 卢良恕 . 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5(10):10-19. |
[9] | 左天觉 . 中外著名专家论中国农业.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
[10] | 程序 . 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
[11] | 黄国勤 .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中国稻米, 1997(4):3-8. |
[12] | 杨新春, 张文毅, 袁钊和 .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前景.中国农机化, 2001(1):20-21. |
[13] | 陈夔 . 我国南方地区多熟种植制度的模式及效益浅析. 南方农业, 2012,6(5):13-15. |
[14] | 刘建 . 沿江稻区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及其高效技术途径研究. 南京农专学报, 2000,16(3):23-27. |
[15] | 徐宝玉, 刘学进, 孙长锋 , 等. 水稻-蔬菜-马铃薯/西瓜多熟制种植模式.中国园艺文摘, 2012(8):134-135. |
[16] | 都昌华 . 太湖县粮田多熟制高效栽培模式.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8):163. |
[17] | 汤文光, 肖小平, 唐海明 , 等. 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湖南农业科学, 2009(1):36-39. |
[18] | 李朝苏, 汤永禄, 黄钢 , 等. 成都平原多熟制现状调查与分析.作物杂志, 2010(6):105-108. |
[19] | 张玉华 . 大理州农业多熟制气候区划.云南农业科技, 2008(3):6-10. |
[20] | 苏跃, 管智能 . 浅议贵州多熟农作制度发展.耕作与栽培, 2005(3):14-15,61. |
[21] | 张宝文 . 全国粮区高效多熟十大种植模式.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08-119. |
[22] | 农业部发布全国粮区高效多熟十大种植模式.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5(6):23. |
[23] | 王汉中 .粮油合理轮作促进粮食与油料协同发展//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会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2015 年10月15日至17日. |
[24] | 肖佳雷, 来永才, 邵立刚 , 等. 饲料型油菜南种北种产量及品质特征分析.中国种业, 2012(6):18-19. |
[25] | 雍太文, 刘小明, 宋春 , 等. 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23(6):659-667. |
[26] | 姜开梅, 朱有勇, 范静华 .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2):56-60. |
[27] | 李一平 . 大力发展优质多元高效农作制:湖南农作制度调查与思考.耕作与栽培, 2000(2):17-20. |
[28] | 王文刚, 庞笑笑, 宋玉祥 , 等. 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31(1):110-115. |
[29] | 李文叶, 姜鲁光, 李鹏 . 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时空格局变化. 资源科学, 2014,36(4):809-816. |
[30] | Dong J W, Liu J Y, Shi W J . China’s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and its habitat suitability in typical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1(1):36-44. |
[31] |
Liu J, Liu M, Tian H ,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cropland during 1990~2000:An analysis based on Landsat TM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5,98(4):442-456.
doi: 10.1016/j.rse.2005.08.012 |
[32] | 赵晓丽, 张增祥, 汪潇 , 等.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4,30(3):1-11. |
[33]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
[34] | 闫慧敏, 黄河清, 肖向明 , 等. 鄱阳湖农业区多熟种植时空格局特征遥感分析. 生态学报, 2008,28(9):4517-4523. |
[35] | 刘巽浩 . 中国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
[36] | 黄国勤 .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耕作与栽培, 2009(3):1-2,5. |
[37] | 黄国勤, 张桃林 . 论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6,5(2):108-115. |
[38] | 张雯, 侯立白, 蒋文春 , 等. 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辽宁农业科学, 2006(2):42-44. |
[39] | 鲁德银 . 耕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农村经济, 2002(4):14-16. |
[40] | 杨俊辉, 曾祖俊, 庞良玉 . 稻田多熟种植的经济、生态效益及生产弹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9,12(1):62-66. |
[41] | 夏俊芳, 张国忠, 许绮川 , 等. 多熟制稻作区水田旋耕埋草机的结构与性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27(2):331-334. |
[1] | 王袁,郭泽,李晓辉,徐世晓,邢学霞,张思琦,何佳,刘超,陈芳,杨铁钊. 不同温度条件下根结线虫侵染对烟草根系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61166 |
[2] | 郭丽颖,耿艳秋,金峰,宋微,邵玺文. 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4): 714 |
[3] | 魏玉明,黄杰,顾娴,金茜,刘文瑜,杨发荣. 甘肃省藜麦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 作物杂志, 2016, (1): 1215 |
[4] | 许景钢,孙涛,李嵩.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 2016, (1): 16 |
[5] | 刘巽浩, 陈阜, 吴尧. 多熟种植——中国农业的中流砥柱[J]. 作物杂志, 2015, (6): 19 |
[6] | 常玮, 王娟, 陈吉宝, 等. 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J]. 作物杂志, 2015, (5): 4145 |
[7] | 王晓鸣, 巩双印, 柳家友, 等.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J]. 作物杂志, 2015, (3): 150154 |
[8] | 王子明, 李春艳, 万世敏, 等. 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经验与战略发展思路[J]. 作物杂志, 2014, (3): 14 |
[9] | 杨才, 周海涛, 张新军, 等. 对我国燕麦产业“一链三环九点”的发展战略解读[J]. 作物杂志, 2014, (2): 14 |
[10] | 史聚宝, 李兴茂, 孟治岳.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作物杂志, 2014, (1): 129131 |
[11] | 乔治军.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J]. 作物杂志, 2013, (5): 2527 |
[12]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中国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 作物杂志, 2013, (4): 45 |
[13] | 杨国航, 吴金锁, 张春原, 等. 青贮玉米品种利用现状与发展[J]. 作物杂志, 2013, (2): 1316 |
[14] | 张洪程. 水稻栽培学研究若干进展及发展探讨[J]. 作物杂志, 2012, (6): 35 |
[15]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冯金凤. 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J]. 作物杂志, 2012, (3):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