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3期: 899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3.017
谢阳姣,何志鹏,李耀燕,闫国跃,符标芳
Xie Yangjiao,He Zhipeng,Li Yaoyan,Yan Guoyue,Fu Biaofang
摘要:
以不同来源苦玄参药材为研究对象,以苦玄参苷IA和IB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种质及不同生长条件对苦玄参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材料苦玄参苷IA和I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种苷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广西凭祥更适合苦玄参苷IA的积累,云南大部分地区更适合苦玄参苷IB的积累。紫色花植株苦玄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白色花植株。不同部位,苦玄参苷花苞含量最高,其次为叶,根中含量极少。与梧州相比,龙州生产的材料苦玄参苷含量更高。不同生育条件下,以2月播种、生育期5个月、7月收获的材料苦玄参苷含量最高。
[1] |
蒋妮, 白隆华, 董青松 , 等. 苦玄参褐斑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因素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3,52(16):3836-3838.
doi: 10.3969/j.issn.0439-8114.2013.16.020 |
[2] | 黄燕, 肖艳芬, 甄汉深 , 等. 苦玄参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广西中医药, 2008,31(1):46-47. |
[3] | 吴建璋, 文永新, 黄永林 , 等. 苦玄参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32(16):1303-1304. |
[4] |
陈君, 甄汉深, 韦建华 . 苦玄参叶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海峡药学, 2013,25(2):23-25.
doi: 10.3969/j.issn.1006-3765.2013.02.008 |
[5] | 王力生, 马学敏, 郭亚健 , 等.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4,29(2):149-152. |
[6] | 黄月纯, 谢镇山, 任晋 , 等. 3种种源铁皮石斛叶黄酮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比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1(24):37-40. |
[7] | 梁娟, 郭泽宇, 叶漪 , 等.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皂苷含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2014(1):56-60. |
[8] |
刘芬, 崔浪军, 何刚 , 等. 不同生长季节丹参营养器官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 植物科学学报, 2011,29(1):93-98.
doi: 10.3724/SP.J.1142.2011.10093 |
[9] |
余苗, 钟荣珍, 周道玮 , 等. 虎尾草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及其在瘤胃的降解规律. 草地学报, 2014,22(1):175-18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1.027 |
[10] | 谢阳姣, 何志鹏, 林伟 .茉莉酸甲酯对苦玄参生长及苦玄参苷积累的影响研究.作物杂志,2013(2):80-84. |
[11] | 吴媛琳, 赵听, 张凯煜 , 等. 枇杷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30(1):196-201. |
[12] |
陈君, 甄汉深, 韦建华 . 广西苦玄参不同药用部位的薄层鉴别与含量鉴定. 华夏医学, 2007,20(6):1179-1181.
doi: 10.3969/j.issn.1008-2409.2007.06.004 |
[13] | 钟军, 仇萍, 曾维军 , 等. 鱼腥草药材道地性评价策略. 作物研究, 2014,28(1):112-115. |
[14] |
全健, 索风梅, 谢彩香 , 等.使君子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2):339-345.
doi: 10.11842/wst.2014.02.023 |
[15] | 杨伟俊, 谢彩香, 地力努尔 , 等. 荒漠药用植物刺山柑产地适宜性数值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1):100-104. |
[1] | 刘颖慧,郭明,贾树利,尹建国. 影响青贮玉米品质因素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2): 610 |
[2] | 吴建富,卢志红,胡丹丹. 科学认识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 作物杂志, 2017, (5): 16 |
[3] | 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李璐璐,明博,侯鹏,初振东,张万旭,刘朝巍. 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2): 7680 |
[4] | 赵苗苗, 张文忠, 裴瑶, 等. 农田温室气体N2O排放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3, (4): 2531 |
[5] | 谢阳姣, 何志鹏, 林伟. 茉莉酸甲酯对苦玄参生长及苦玄参苷积累的影响研究[J]. 作物杂志, 2013, (2): 8084 |
[6] | 严雯奕, 叶胜海, 董彦君, 等. 植物叶片衰老相关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0, (4): 49 |
[7] | 华国栋, 李冠喜, 浦汉春, 等. 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及种子贮藏技术[J]. 作物杂志, 2009, (6): 8991 |
[8] | 王芳. 无土基质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关键技术[J]. 作物杂志, 2008, (5): 97100 |
[9] | 马盾, 刘健. 新疆大豆褐斑、硬实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杂志, 1995, (1): 37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