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8, 第4期: 374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4.007
梁海燕,李海,林凤仙,张翔宇,张知,宋晓强
Liang Haiyan,Li Hai,Lin Fengxian,Zhang Xiangyu,Zhang Zhi,Song Xiaoqiang
摘要:
对45个糜子育成品种抗倒性进行了田间鉴定,选取其中7份不同倒伏级别的糜子品种统计分析植株农艺、力学性状与田间倒伏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45个糜子品种中有宁糜13号、陇糜7号、陇糜8号、雁黍8号等7个品种倒伏级别为0级,抗倒伏性较好。对7份不同倒伏级别糜子品种研究表明,倒伏系数与田间倒伏级别相关系数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植株机械强度、根重、株高是倒伏系数的较大影响因素,其中机械强度的影响最大,根重次之。
[1] | 柴岩, 王玉玺, 王智才 . 糜子.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2] | 柴岩 . 糜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 |
[3] | 徐启程, 孙常春, 徐立辉 . 小麦抗倒伏的力学分析.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3(6):667-670. |
[4] |
王勇, 李晴祺 . 小麦品种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5,10(3):84-88.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5.03.018 |
[5] |
蒲定福, 周俊儒, 李邦发 , 等. 根倒伏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0,9(1):58-61.
doi: 10.7606/j.issn.1004-1389.2000.1.015 |
[9] |
李金才, 尹均, 魏凤珍 .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5,31(5):662-666.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05.023 |
[7] | 王勇, 李斯深, 李安飞 , 等. 小麦种质抗倒性评价和抗倒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0,20(1):79-85. |
[8] | 杨惠杰, 杨仁崔, 李义珍 , 等.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福建农业学报, 2000,15(2):1-7. |
[9] | 张秋英, 欧阳由男, 戴伟民 , 等. 水稻基部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05,31(6):712-717. |
[10] |
黄海, 陈德龙, 常莹 , 等. 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37(4):22-30.
doi: 10.7685/j.issn.1000-2030.2014.04.004 |
[11] | 王莹, 杜建林 . 大麦根倒伏抗性评价方法及其倒伏系数的通径分析. 作物学报, 2001,27(6):941-945. |
[12] |
田伯红 . 禾谷类作物抗倒伏性的研究方法与谷子抗倒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14(2):265-269.
doi: 10.3969/j.issn.1672-1810.2013.02.012 |
[13] | 刘艳丽, 田伯红, 张建新 , 等. 谷子育成品种的抗倒性评价. 河北农业科学, 2014,18(4):8-12. |
[14] | 王星玉, 王伦, 崔彩霞 , 等.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 | 杨如达,李海,林凤仙,梁海燕. 糜子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种选育侧重性状探讨[J]. 作物杂志, 2017, (4): 5057 |
[2] | 姜超,殷建军,郭秀娟. 6种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 作物杂志, 2016, (5): 167169 |
[3] | 马金丰, 刁现民, 李志江, 等. 莠去津对糜子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4): 138142 |
[4] | 李金梅, 赵威军, 张福耀, 等. 甜高粱抗倒伏性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J]. 作物杂志, 2014, (2): 5660 |
[5] | 乔治军.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J]. 作物杂志, 2013, (5): 2527 |
[6] | 张萌, 张永清. 不同品种糜子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响应[J]. 作物杂志, 2013, (5): 98103 |
[7] |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等. 抗倒伏甜高粱品系的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 2013, (5): 4450 |
[8] | 李占成, 张丽丽, 李玮, 李海. 盐胁迫对糜子种子发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1, (6): 122123 |
[9] | 田再芳. 糜子新品种晋糜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1, (2): 112112 |
[10] | 傅永斌, 霍阿红, 杨素梅, 等. 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J]. 作物杂志, 2011, (1): 104107 |
[11] | 于永涛, 刘成, 吕玲, 等. 玉米品种耐旱性评价及相关鉴定指标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08, (4): 5558 |
[12] | 董孔军, 何继红, 杨天育. 甘肃省糜子区试品种(系)稳定性的AMMI分析[J]. 作物杂志, 2008, (3): 7376 |
[13] | 程炳文, 容霞, 买自珍, 等. 宁糜15号选育报告[J]. 作物杂志, 2007, (4): 7979 |
[14] | 赵久然, 段民孝, 郭景伦, 等.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京科345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06, (1): 3536 |
[15] | 杨天育, 董孔军, 何继红, 等. 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育种的实践[J]. 作物杂志, 2005, (5): 6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