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4期: 657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4.008
李亚婷1,2(), 贾世琦1,2, 姚立蓉1,2, 张宏1,2, 司二静1,2, 杨轲1,2, 孟亚雄1,2, 马小乐1,2, 李葆春1,3, 王化俊1,2, 郭刚刚1,4(
), 汪军成1,2(
)
Li Yating1,2(), Jia Shiqi1,2, Yao Lirong1,2, Zhang Hong1,2, Si Erjing1,2, Yang Ke1,2, Meng Yaxiong1,2, Ma Xiaole1,2, Li Baochun1,3, Wang Huajun1,2, Guo Ganggang1,4(
), Wang Juncheng1,2(
)
摘要: 分析2000-2024年全国审定(登记)的347份皮大麦品种基本性状变化趋势,为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选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审定(登记)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以地方农科院以及高校等科研院所为主力;统计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全国大麦审定(登记)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育种方法普遍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后续仍需丰富育种方法;春大麦区啤酒大麦占比最高,冬大麦区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品种数量接近;春大麦区全部为春性品种,冬大麦区育成品种中春性品种占比为67.08%;春大麦区的新疆干旱荒漠春大麦区平均产量最高,冬大麦区的黄淮冬大麦区平均产量最高,冬大麦区产量年均增加17.33 kg/hm2,千粒重基本不变,穗粒数大幅度上升,春大麦区千粒重呈上升趋势;春大麦区啤酒大麦的α-氨基氮含量均值高于冬大麦区,两生态区的啤酒大麦库尔巴哈值处于较好水平。自2008年后,抗病品种比例逐年提升,基本保持在70%以上,条纹病抗性最突出。在今后的大麦育种过程中需突破常规育种方法,以期在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主要育种目标上获得新成就。
[1] |
宋林光, 刘银萍, 李育, 等. 浙江省大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4):903-9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33 |
[2] | 靳亚楠, 李建波, 门秀丽, 等. 碱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21(21):1-13. |
[3] |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中国大麦生产布局及其比较优势探析. 农业展望, 2017, 13(10):40-46. |
[4] |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我国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4):713-719. |
[5] | 张京.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麦青稞分册).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
[6] | 刘帆, 杨俊青, 蔡秋华, 等. 大理州大麦育种工作进展及思考.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 36(5):6-9. |
[7] | 刘婧怡. 中国大麦进口贸易风险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2. |
[8] | 段新宇, 闫文义. 我国2024年1-12月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数量、金额、吨价变化分析. 黑龙江粮食, 2025, 36(2):29-32. |
[9] | 刘志萍. 大麦主要病害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39(3):1-5. |
[10] |
蔡康锋, 郝建秦, 陈风明, 等. 大麦新品种啤用品质比较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4):949-9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88 |
[11] | 赵盟, 王春超, 张仁旭, 等. 中国大麦育成品种产量相关性状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5):1371-1382. |
[12] | 张世鲍, 农明英, 何金宝, 等. 云南省14个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53(14):49-52. |
[13] | 宋俏姮, 陈小琳, 孔亮亮, 等. 四川省鲜食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及特性分析. 中国蔬菜, 2025, 45(2):19-24. |
[14] | 文杰.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发展趋势与优化措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 28(9):154-156. |
[15] | 周军, 党爱华, 李洁. 东北啤酒大麦育种与产业现状.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 39(4):52-54. |
[16] |
李玉姗, 肖菁, 马越, 等. 169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8):3671-368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4.18.012 |
[17] |
Koebner R M D, Donini P, Reeves J C, et al. Temporal flux in the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versity of UK barley.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6(3):550-558.
doi: 10.1007/s00122-002-1065-3 pmid: 12589556 |
[18] | 高健, 朱娟, 吕超, 等. 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麦芽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10):1239-1246. |
[19] | 赵加涛, 刘猛道, 付正波. 保大麦25号高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52(13):19-21. |
[20] | 王林, 陈晓雨, 张文梦龙, 等. 大麦HvMYB2分子特性及响应干旱胁迫的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25, 51(4):1-18. |
[21] | 赵月亭. 大麦分蘖相关lncRNA的鉴定与功能验证.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22] | Rani H, Bhardwaj R D, Sen R, et al. Deciphering the potential of diverse barley genotypes for improving the malt quality.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Research, 2024, 105:102247. |
[23] | Wang C, Wang K J, Kou Y J. Genome editing creates disease- resistant crops without yield penaltie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24, 29(2):114-116. |
[24] |
Fetch Jr T G, Steffenson B J, Nevo E. Diversity and sources of multiple disease resistance in Hordeum spontaneum. Plant Disease, 2003, 87(12):1439-1448.
doi: 10.1094/PDIS.2003.87.12.1439 pmid: 30812385 |
[25] |
王帅, 张如养, 王荣焕, 等.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4):2732-274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4.14.003 |
[1] | 樊明, 李红霞, 王轲, 唐华丽, 杨乐, 李前荣, 叶兴国, 张双喜. 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宁春6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25, (3): 249254 |
[2] | 陈星宇, 孙学映, 张莉, 孙江容, 郭江瑜. 紫叶红花“酉甜紫红”甜荞品种的选育与应用价值[J]. 作物杂志, 2025, (1): 260262 |
[3] | 雷享亮, 方军, 袁晓泉, 李丹, 刘诗杰, 詹婧昀, 黄志华, 彭金剑, 江绍玫, 曾晓春. 特早熟杂交早稻选育策略及其基因渗入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1): 4653 |
[4] | 向达兵, 叶雪玲, 范昱, 刘长英, 万燕, 吴琪, 邬晓勇, 彭镰心, 赵钢, 邹亮. 苦荞新品种“成苦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24, (6): 249253 |
[5] | 刘小红, 胡祚, 宋维际, 李怀龙, 李周. 苦荞品种昭苦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24, (3): 265268 |
[6] | 潘文婧, 孙亚男, 高陆思, 曲梦楠, 张维耀, 付春旭, 姜世波, 姜成喜, 付亚书, 王金星. 中国和欧洲大豆资源农艺性状综合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4): 9197 |
[7] | 王俊珍, 周美亮, 李发良, 张凯旋, 朱剑锋, 沈阿衣, 洛古有夫, 姚聚红, 殷远杰, 伍东明, 张杰. 苦荞新品种“川荞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22, (6): 241244 |
[8] | 王家保, 冀怀远, 梅家法, 陶志国, 疏志峰, 江三桥. 玉米新品种荃科玉900的选育与栽培制种技术[J]. 作物杂志, 2022, (4): 267270 |
[9] | 刘磊, 宋娜娜, 齐晓丽, 崔克辉. 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1): 1119 |
[10] | 张少平, 耿小丽, 武慧娟, 李德明, 刘乾, 高占琪. 草燕1号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特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219224 |
[11] | 许宁, 钟大森, 吴长付. 澳大利亚农业氮肥施用概况及对我国氮肥施用的启示[J]. 作物杂志, 2021, (1): 16 |
[12] |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卢柏山,樊艳丽. 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J]. 作物杂志, 2019, (2): 1519 |
[13] |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4247 |
[14] | 戴林建,:陈武,:周田,:钟军. 利用花药培养选育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J]. 作物杂志, 2018, (1): 6670 |
[15] | 杨如达,李海,林凤仙,梁海燕. 糜子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种选育侧重性状探讨[J]. 作物杂志, 2017, (4): 50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