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是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中的招标课题。该项研究的主要攻关指标为建立0.33~0.66hm2单产9000kg/hm2以上的样板田,并系统总结出相应的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我们课题组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小麦高产栽培资料,借鉴国内外小麦高产栽培经验及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原理,集成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单项技术,结合当地生产情况,进一步深入开展试验研究,提出综合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从探索小麦高产规律和生产管理诊断的需要考虑,实行超高产栽培
[1] | 王俊英,周吉红,孟范玉,毛思帅,杨建国,张金良,刘亚佳,李小龙. 北京市冬小麦节水节肥节药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 2016, (6): 99–106 |
[2] | 罗文姬,江立庚,覃丽玲,梁天锋,罗必敬. 氮肥基追比对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5): 119–123 |
[3] | 王俊英, 周吉红, 孟范玉, 等. 北京市小麦高产指标化技术体系集成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 2015, (5): 85–89 |
[4] | 侯迷红, 范富, 宋桂云, 等. 氮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1): 102–105 |
[5] | 杨余, 刘晓光, 范燕, 赵雪飞. 唐花11号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12, (3): 151–151 |
[6] | 吴政卿, 何盛莲, 雷振生, 等.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12, (2): 146–147+163 |
[7] | 杨升辉, 张延和, 刘晶,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1, (6): 38–41 |
[8] | 张云江. 寒地早熟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27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11, (4): 104–105 |
[9] | 赵桂范. 窄行密植专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11, (2): 128–128 |
[10] | 宋慧欣, 付铁梅, 杨殿伶, 等. 以增加密度为核心,集成推广玉米高产创建技术体系[J]. 作物杂志, 2010, (5): 114–117 |
[11] | 赵桂范.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丰56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10, (2): 122–122 |
[12] | 任永峰, 刘景辉, 李倩, 等. 不同水分胁迫对裸燕麦根系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9, (2): 17–21 |
[13] | 姚杰. 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研讨会纪实[J]. 作物杂志, 2008, (2): 18–20 |
[14] | 张洪权. 合玉20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7, (4): 105–105 |
[15] | 张琳, 吴华聪, 张数标, 等. 双季晚稻机械插秧的配套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7, (3): 104–105 |
Viewed | ||||||||||||||||||||||||||||||||||||||||||||||||||
Full text 95
|
|
|||||||||||||||||||||||||||||||||||||||||||||||||
Abstract 108
|
|
|||||||||||||||||||||||||||||||||||||||||||||||||
Cited |
|
|||||||||||||||||||||||||||||||||||||||||||||||||
Shared | ||||||||||||||||||||||||||||||||||||||||||||||||||
Discuss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