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5, 第1期: 127–13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1.02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薯类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李娟, 林位夫, 周立军   

  • 发布日期:2018-08-25

  •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为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薯类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以间作4种薯类作物的胶园为处理,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为成龄胶园薯类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间作的4种薯类作物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除间作红薯外)、全氮(除间作红薯外)、全磷、速效磷含量、pH值、土壤腺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除间作红薯外)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除间作芋头外),不同程度增加了按态氮、稍态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薯类作物能改善土壤稍态氮、按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关键词: 成龄胶园间作, 薯类作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1] 梁晋刚,张正光. 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4): 1–6
[2] 张文超,王玉凤,张翼飞,徐晶宇,吴琼,陈天宇,张鹏飞,庞晨,唐春双,付健,杨克军. 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4): 123–128
[3] 王金云,程宪国,郭继斌,王莉. 设施桃园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评价[J]. 作物杂志, 2017, (3): 96–103
[4] 贾有余,任永峰,高宇,赵沛义,尹秀兰,李彬,蒙美丽.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2): 130–134
[5] 庞荔丹,孟婷婷,张宇飞,马昱萱,周森,王福林,戴建军. 玉米秸秆配氮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1): 107–112
[6] 王润莲,张志栋,刘景辉,刘慧军,赵宝平. 免耕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134–138
[7] 李瑞平, 郑金玉, 罗洋, 等. 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6): 132–135
[8] 蔡丽君, 张敬涛, 刘婧琦, 等. 玉米一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07–110
[9] 马斌, 刘景辉, 张兴隆. 褐煤腐殖酸对旱作燕麦上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34–140
[10] 张皓, 何腾兵, 林昌虎, 等. 不同轮作方式对黔产半夏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2): 101–106
[11] 郭小强, 毛宁, 张希彪,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6): 123–126
[12] 沈雪峰, 方越, 董朝霞, 等. 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5): 55–58
[13] 关颂娜, 吴凤芝, 姜爽.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黄瓜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1): 68–72
[14] 董守坤, 刘丽君, 马秀峰, 等.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1, (1): 53–55
[15] 刘立雄. 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 (3): 69–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 –7 .
[2]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 –113 .
[3]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 –19 .
[4]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 –120 .
[5]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 –125 .
[6]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 –130 .
[7] 朱鹏锦,庞新华,梁春,谭秦亮,严霖,周全光,欧克维. 低温胁迫对甘蔗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 –137 .
[8]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 –142 .
[9]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 –148 .
[10] 李红燕,王永宏,赵如浪,张文杰,明博,谢瑞芝,王克如,李璐璐,高尚,李少昆. 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子粒脱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作物杂志, 2018, (4): 149 –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