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5, 第6期: 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6.001
• 论文 • 下一篇
刘巽浩, 陈阜, 吴尧
摘要: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为目标的多熟制适合中国国情与需要,遍布南北的多熟种植是中国农业的中流砥柱,必须加以保护、支持与发展。集约化是中国多熟制的主要特征,持续化是多熟制的重要保证,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式的多熟农业集约化与持续化相结合的道路,半个多世纪中国农业实践和研究证明,通过艰苦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是可能的,不能盲目跟着西方的模式或时兴口号走。中国多熟制的前途是和中国农业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要坚持以多熟为主体的集约持续农业战略,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现代化、科学化。
[1] | 官春云,黄璜,黄国勤,孙丹平,梁玉刚. 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作物杂志, 2016, (2): 17 |
[2] | 赵秉强, 戴小枫. 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 作物杂志, 2004, (2): 47 |
[3] | 李志田, 高三基. 试论我国集约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J]. 作物杂志, 2000, (3): 13 |
[4] | 刘巽浩. 学习·分析·筛选·中国化——关于农业引进的讨论[J]. 作物杂志, 1999, (6): 14 |
[5] | 许瑞秋, 朱锦斌, 余张强. 古田县优质稻生产发展的前景[J]. 作物杂志, 1999, (1): 3536 |
[6] | 吴大付, 常欣, 高旺盛. 集约农作制生态经济效率可持续性的研究[J]. 作物杂志, 1998, (6): 3134 |
[7] | 张明荣, 曾文才, 缪凡, 等. 绿豆新品种南绿1号[J]. 作物杂志, 1998, (1): 1212 |
[8] | 吴智泉, 王梅荣, 封桂兰, 等. 粮田多熟种植模式与发展途径[J]. 作物杂志, 1997, (3): 1921 |
[9] | 贺喜全, 安瑞春, 盛良学. 玉米湘玉7号的特性及制种技术[J]. 作物杂志, 1996, (6): 88 |
[10] | 韩秉进, 贾红, 郑贵仁, 等. 高寒地区井灌水稻施钾肥的效果[J]. 作物杂志, 1996, (5): 3636 |
[11] | 周立达, 唐明珍, 施佩芳, 等. 吨粮田建设的新形势和发展对策[J]. 作物杂志, 1995, (4): 57 |
[12] | 高旺盛, 黄高宝, 胡恒觉, 黄鹏, 李同祥,. 西北高原少热灌区多熟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技术原理[J]. 作物杂志, 1994, (2): 1112 |
[13] | 刘巽浩. 再论高产高效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方向[J]. 作物杂志, 1993, (1): 45 |
[14] | 易维希. 湖南吨粮田开发效益的浅析[J]. 作物杂志, 1991, (4): 14 |
[15] | 吴纪. 粮经牧结合集约化生产是农区粮食生产迅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J]. 作物杂志, 1989, (3): 2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