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4期: 869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4.014
张红岩1,杨涛1,关建平1,杨生华2,方俐1,杜萌莹1,宗绪晓1
Zhang Hongyan1,Yang Tao1,Guan Jianping1,Yang Shenghua2,Fang Li1,Du Mengying1,Zong Xuxiao1
摘要:
仓储型害虫绿豆象对蚕豆的安全储藏和品质经常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蚕豆产业的发展。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绿豆象最为安全、有效的途径。在室温条件下,对500份蚕豆资源进行连续两年的绿豆象饱和侵染处理,以期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抗绿豆象种质资源,为蚕豆抗虫性种质创新利用提供依据。筛选结果显示,来源于春播区和秋播区的蚕豆资源,每粒蚕豆虫孔数分别为0.92±0.59、1.05±0.42,差异显著(P<0.05);粒色为青绿色(绿色、青绿、乳白)和深色(紫色、黑色、褐色等)的蚕豆资源,每粒虫孔数分别为1.30±0.62、0.85±0.43,差异显著(P<0.05)。利用Structure软件和Popgen、MEGA软件分别对500份材料的抗虫性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分为5个与地理分布相关的亚群。同时筛选出H0048、H0092、H0094、H001455、H001471、H001787共6份高抗绿豆象的蚕豆资源。
[1] | 张镇林.蚕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0. |
[2] | 郑卓杰 . 中国食用豆类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
[3] | 汪小华 . 蚕豆病害叶、蚕豆种子的红外光谱研究.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
[4] | 叶茵 . 中国蚕豆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5]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
[6] | 龙静宜 . 食用豆类作物.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
[7] | 黄浩东, 周光辉, 胡景兰 .蚕豆粉丝制作工艺.食品科学,1987(7):62-64. |
[8] | 李庆龙 . 粮食食品加工技术.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7. |
[9] | 李智安, 傅翠珍 .中国食用豆类营养品质鉴定与评价.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 |
[10] | 孙蕾, 程须珍, 王丽侠 . 绿豆抗豆象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8(1):113-117. |
[11] | 杨永茂, 叶向勇, 李玉亮 .瘤背豆象属4种检疫性害虫及其防治.山东农业科学,2004(3):54-56. |
[12] | 刘长友, 田静, 王素华 , 等.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2):2410-2417. |
[13] | 仲伟文, 杨涛, 段灿星 , 等.豌豆种质资源抗绿豆象鉴定.作物杂志,2014(5):43-47. |
[14] | Talekar N S . Biology,damage and control of bruchid pests of mungbean.Mungbean: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VRDC, Tainan. 1988: 329-342. |
[15] | Gujar G T, Yadav T D . Feeding of Callosobruchus maculatuts (Fab.) and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 in green gram. Ind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978,40(2):108-112. |
[16] | 张耀文, 赵雪英, 程须珍 , 等.绿豆抗豆象素材的筛选及鉴定//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16-118. |
[17] | 刘巨元, 张永芳, 刘永平 .内蒙古仓库昆虫.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
[18] |
Tomooka N, Kashiwaba K, Vaughan D A ,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ng wild species:searching for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bruchid beetles in the genus Vigna subgenus Ceratotropis. Euphytica, 2000,115(1):27-41.
doi: 10.1023/A:1003906715119 |
[19] | 陈方景, 梁璧元, 程义华 .浙西南山区景宁县绿豆象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农资科技,2004(3):22-23. |
[20] |
Morales H . Pest management in traditional tropical agroecosystems:Lessons for pest prevention research and extensio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Reviews, 2002,7(3):145-163.
doi: 10.1023/B:IPMR.0000027502.91079.01 |
[21] | 张文辉, 刘光杰 . 植物抗虫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概况. 植物学通报, 2003,20(5):522-530. |
[22] | 周吉红, 吴绍宇, 程须珍 , 等.绿豆抗豆象育种品系抗性鉴定//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19-121. |
[23] |
Tomooka N, Lairungreang C, Nakeeraks P , et al. Development of bruchid-resistant mungbean line using wild mungbean germplasm in thailand. Plant Breeding, 1992,109(1):60-66.
doi: 10.1111/pbr.1992.109.issue-1 |
[24] |
Hardie D C, Baker G J, Marshall D R . Field screening of Pisum accessions to evaluate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the pea weevil (Coleoptera:Bruchidae). Euphytica, 1995,84(2):155-161.
doi: 10.1007/BF01677954 |
[25] | 宗绪晓, 包世英, 关建平 , 等.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26] | 郑卓杰 . 中国蚕豆种质资源研究及生态区的初步划分//杭州国际蚕豆会议学术讨论会论文, 1989: 24-26. |
[27] | 刘旭明, 金达生, 程须珍 , 等.绿豆种质资源抗豆象鉴定研究初报.作物品种资源,1998(2):35-37. |
[28] | 王进忠, 田慧敏, 孙淑玲 , 等. 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20(4):25-44. |
[29] | 邓永学, 李隆术 . 温度对绿豆象地理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0,12(4):343-345. |
[30] | 吴春芳 . 鲜食蚕豆新品种通鲜1号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31] | 何会超, 吴冬梅, 汪自强 .豆类的硬实与种质资源的保存//2011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1. |
[32] | 范六民 . 植物体内的单宁. 生物学通报, 1996,36(3):33. |
[33] | 何强, 姚开, 石碧 . 植物单宁的营养学特性.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1 |
21(1):80-85. | |
[34] | 冷平, 张国军, 吴晓云 , 等. 秋冬季节柿属植物树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6(1):63-67. |
[35] | 覃伟权, 彭正强, 刘济宁 . 植物次生物质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2002,22(6):60-68. |
[36] | 黄天芳 . 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 生物学杂志, 2003,20(5):60-61. |
[37] | 姚英娟, 薛东, 杨长举 . 植物源农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粮食储藏, 2004,32(2):6-9. |
[38] | 徐汉虹, 张志祥, 查友贵 . 中国植物性农药开发前景. 农药, 2003,42(3):1-10. |
[39] | 杨长举, 杨志慧, 程志强 , 等. 对绿豆象的辐射遗传效应. 植物保护学报, 1993,20(4):331-336. |
[40] | 杨长举, 杨志慧, 邓望喜 , 等. 几种植物性物质防治绿豆象的初步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1994,9(2):4-9. |
[41] | 张文辉, 刘光杰 . 植物抗虫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概况. 植物学通报, 2003,20(5):522-530. |
[42] | Rizvi S J H, Pandey S K, Mukerji D , et al. 1,3,7-Trimethylxanthine,a new chemosterilant for stored grain pest,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Entomologie, 1980,90(1-5):378-381. |
[43] | Ahmed S M, Eapen M . Vapour toxicity and repellency of some essential oils to insect pests. Indian Perfumer, 1986,30(1):273-278. |
[44] | 陆惠生 . 温水烫杀绿豆象最适温度试验.广西农业科学,2000(2):75-76. |
[45] | 高美须, 王传耀, 张生芳 , 等. 辐照作为豆类中绿豆象的检疫处理方法. 植物检疫, 2004,18(1):11-14. |
[46] | 宗绪晓 . 蚕豆的营养特点加工技术和利用途径.中国粮油学报,1993(8):51-54. |
[47] | 王志斌, 张秀梅, 郭三堆 . 在转基因植物中利用植物凝集素防治害虫的研究. 植物学通报, 2000,17(2):108-113. |
[48] | 赫卫清, 潘一廷, 唐益雄 . 淀粉酶抑制剂与抗虫的研究进展. 生命的化学, 2002,22(2):172-174. |
[49] | 严清彪, 刘玉皎 . 不同蚕豆品种的品质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1):15153-15154. |
[50] | 朱南山, 张彬, 李丽立 .单宁的抗营养作用机理及处理措施.中国饲料,2006(17):26-28. |
[51] | 李洪山, 戴华国, 李慈厚 , 等.利用植物的防御性倡导害虫治理的新思路.大麦科学,2005(3):23-27. |
[52] | 周嘉熹, 杨雪彦, 宋占邦 .树木单宁可作为对两种星天牛的抗性指标.陕西林业科技,1996(4):15-18. |
[53] | 朱晓茵, 刘玉萍 .高粱单宁含量与粒色的关系.杂粮作物,1994(2):54-55. |
[54] | 狄莹, 石碧 .植物单宁化学研究进展.化学通报,1999(3):1-5. |
[55] | 王强, 邓永学, 王进军 , 等. 绿豆象西昌种群和沈阳种群的杂交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0(2):133-137. |
[56] | 黄建国 . 绿豆象的生物学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0(4):22-28. |
[57] | 王燕, Narayan S T, >陈斌, 等. 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25(1):34-39. |
[1] | 赵存虎 孔庆全 陈文晋 贺小勇 田晓燕. 蚕豆田除草剂筛选初报[J]. 作物杂志, 2018, (5): 167172 |
[2] | 张帅,庞玉辉,王征宏,王黎明,陈春燕,曾占奎,王春平.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4451 |
[3] | 赵璐,杨治伟,部丽群,田玲,苏梅,田蕾,张银霞,杨淑琴,李培富.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18, (1): 2534 |
[4] | 赵媛媛,张丽莉,石瑛. 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J]. 作物杂志, 2017, (4): 7277 |
[5] | 王娟,李荫藩,梁秀芝,郑敏娜. 北方主栽燕麦品种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7, (4): 2732 |
[6] | 顾旭东,孟炀,何文寿. 间作蚕豆对马铃薯干物质、氮和磷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3): 115120 |
[7] | 徐敏,胡玉枢,李憬霖,金路路,王子胜. 早熟棉创新种质资源主要性状聚类及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 2017, (1): 2531 |
[8] | 廖登群, 庞小存, 孙鹏,. 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可遗传性初探[J]. 作物杂志, 2015, (6): 5458 |
[9] | 刘化龙, 张宇, 邹德堂, 等.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遗传研究[J]. 作物杂志, 2014, (6): 2126 |
[10] | 王丽娟, 董怀玉, 刘可杰, 等. 玉米种质资源对弯袍叶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14, (6): 7275 |
[11] | 仲伟文, 杨涛, 段灿星, 等. 豌豆种质资源抗绿豆象鉴定[J]. 作物杂志, 2014, (5): 4347 |
[12] | 张标金, 聂根新, 魏益华, 等. 水稻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14, (5): 4851 |
[13] | 仲伟文, 杨晓明. 豌豆象的发生、危害、防治对策及豌豆抗豌豆象的遗传机理综述[J]. 作物杂志, 2014, (2): 2125 |
[14] | 徐振华, 金正勋, 张忠臣, 等. 黑龙江省粳稻种质资源遗传结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4, (1): 3844 |
[15] | 韩梅, 张宏亮, 郭石生, 等. 绿肥作物箭筈豌豆种质产量性状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13, (4): 67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