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6期: 677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6.012
张春明,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Zhang Chunming,Zhao Xueyin,Yan Hubin,Zhu Huijun,Zhang Zeyan,Zhang Yaowen
摘要:
选用5个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间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小豆品种花荚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及其产量经济性状变化,旨在为山西中部科学选择适应性强、光利用效率高的小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荚期阶段,在小豆/玉米间作模式下,小豆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远低于对照(无遮阴),中红10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中红6号次之;无遮阴条件下,各个小豆品种的Pn高于遮阴条件下的Pn,晋小豆5号Pn最高,中红6号次之。收获后,不同小豆品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红6号是一个在山西中部适应性和光利用能力较强的小豆品种。
[1] | 张耀文 . 山西小杂粮.太原: 山西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
[2] | 陈永欣, 翟广谦, 董立红 , 等. 晋鲜糯玉米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13,41(10):1037-1041. |
[3] | 刘巽浩, 牟正国 . 中国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108-133. |
[4] | 刘巽浩, 邹超亚 . 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5] | 宋艳霞, 杨文钰, 李卓玺 , 等. 套作遮荫对大豆不同品种苗期氮代谢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32(3):390-394. |
[6] |
闫艳红, 杨文钰, 张新全 . 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花后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20(3):233-238.
doi: 10.11686/cyxb20110329 |
[7] | 焦念元, 赵春, 宁堂原 , 等.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5):981-985. |
[8] |
焦念元, 宁堂原, 赵春 , 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6,32(6):917-923.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6.06.022 |
[9] | 杨磊, 吴晗, 赵立华 , 等.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及光合效率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7(1):39-43. |
[10] |
王丽侠, 袁兴淼, 张涛 , 等.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的豆沙特性评价与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16(4):883-8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9 |
[11] | 张春明, 赵雪英, 郭志利 , 等. 间作模式下小豆光合特征及产量效益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3):226-231. |
[12] | 刘玉华 . 间混作效果定量评价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0,30(5):490-493. |
[13] |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 等. 小豆玉米间作行比与密度研究.耕作与栽培, 2012(1):27-28. |
[14] | 王绍辉, 郝翠玲, 张振贤 . 植物遮荫效应的研究与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29(1):130-134. |
[15] | 孙婴婴, 燕晓娟, 张岁岐 , 等, 黄土高原不同年代旱地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光和特性对密度的响应.作物杂志, 2016(2):32-38.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