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5期: 13313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20
Luo Yuqiong(), Yan Bo, Wu Ke, Xie Huimin, Liang He, Jiang Ligeng()
摘要: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自2008年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规耕作+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规耕作(CT)和常规耕作+稻草翻压还田(CT-SR)5个处理,于2018年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5~10和10~20cm)测定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稻田不同土层肥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0~5、5~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次下降。NT-SMR处理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10和10~20cm土层,稻草还田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CT-SR处理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8.52%和7.99%,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7.55%;2018年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17.78%和10.30%,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3.88%和19.39%。因此,免耕和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稻田耕作层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
[1] | 高旺盛.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12):2702-2708. |
[2] |
王改玲, 郝明德, 许继光, 等.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7(3):539-544.
doi: 10.11674/zwyf.2011.0388 |
[3] | 严洁, 邓良基, 黄剑.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机化, 2005(2):31-34. |
[4] |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等.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水稻土剖面形态特征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2,44(4):696-703. |
[5] | 薛建福. 耕作措施对南方双季稻田碳、氮效应的影响.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5. |
[6] | 陈尚洪, 朱钟麟, 吴婕.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6):141-144. |
[7] |
蔡晓布, 钱成, 张永青, 等.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土壤环境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9(4):411-415.
doi: 10.11674/zwyf.2003.0406 |
[8] | 杨敏芳. 不同耕作措施与秸轩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碳库的影响.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3. |
[9] | 陈尚洪, 朱钟麟, 刘定辉, 等.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4):2192-2199. |
[10] | 梁文伟, 罗培敏, 沈莹, 等.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杂交水稻, 2006,21(S1):93-95. |
[11] | 韩新忠, 朱利群, 杨敏芳, 等.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11):2192-2199. |
[12] | 张水清. 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性质和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3-34. |
[13]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2000. |
[14] | 康轩, 黄景, 吕巨智, 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6):2339-2343. |
[15] | 李龙, 姚云峰, 秦富仓. 内蒙古赤峰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杂志, 2014,33(11):2930-2935. |
[16] |
Franzluebbers A J. Soil organic matter stratification r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2,66(2):95-106.
doi: 10.1016/S0167-1987(02)00018-1 |
[17] | 张海林, 孙国峰, 陈继康, 等.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效应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12):4275-4281. |
[18] |
薛建福, 赵鑫, Dikgwatlhe S B, 等.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13,33(19):6006-6013.
doi: 10.5846/stxb201305121021 |
[19] |
Sainju U M, Singh B P, Whitehead W F. Long-term effects of tillage,cover crops,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andy loam soils in Georgia,USA.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2,63(3/4):167-179.
doi: 10.1016/S0167-1987(01)00244-6 |
[20] |
López-Fando C, Pardo M T. Use of a partial-width tillage system maintains benefits of no-tillage in increasing total soil nitrogen.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2,118:32-39.
doi: 10.1016/j.still.2011.10.010 |
[21] |
Puget P, Lal R.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a Mollisol in central Ohio as affected by tillage and land use.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5,80(1/2):201-213.
doi: 10.1016/j.still.2004.03.018 |
[22] |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等.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土壤剖面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3):2648-265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3.009 |
[23] | 杨彩玲, 刘立龙, 赵泉, 等. 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6(3):26-31. |
[24] |
刘禹池, 曾祥忠, 冯文强, 等.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20(6):1450-1459.
doi: 10.11674/zwyf.2014.0615 |
[25] | 高云超, 朱文珊, 陈文新.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4,27(6):41-49. |
[26] | 叶文培, 谢小立, 王凯荣, 等.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8,22(1):65-70. |
[27] | 张洪熙, 赵步洪, 杜永林, 等.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轻简栽培水稻的生长特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08,22(6):603-609. |
[28] | 廖育林, 郑圣先, 聂军, 等.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10):3541-3550. |
[29] | 汤秋香, 谢瑞芝, 章建新, 等.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2):469-477. |
[30] | 李孝勇, 武际, 朱宏斌, 等.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31(5):870-871. |
[31] | 王居里, 袁向方, 何希杰, 等.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1,7(2):48-49. |
[32] | 王晓炜, 冉成, 张巳奇, 等. 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水稻产量构成及物质生产比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40(6):45-50. |
[33] | 张庆, 何翔, 杨佩文, 等. 红壤坡耕地免耕有机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32(11):2646-2651. |
[34] | 王忍, 黄璜, 伍佳, 等.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0,34(1):8-15. |
[35] | 肖国华, 欧阳先辉, 陈同旺, 等. 稻草覆盖还田晚稻免耕节水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作物研究, 2006,20(3):220-222. |
[36] | 王苏影, 吴建富, 黄山, 等. 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40(3):454-463. |
[37] | 李如平, 唐茂艳, 杨为芳, 等.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21(S1):96-99. |
[38] | 黄炳林, 王孟雪, 金喜军, 等. 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6):104-113. |
[1] | 顾克军,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张恒敢,吴晶晶,樊平声. 黄河故道滨海中低产田耕作与增施有机肥对土壤性状及稻-麦周年产量的短期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7680 |
[2] | 马凡凡,邢素林,甘曼琴,刘佩诗,黄瑜,甘晓玉,马友华.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8996 |
[3] | 张萌,芶久兰,魏全全,陈龙,何佳芳.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贵州高海拔春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32136 |
[4] | 郭笑, 王首驿, 袁天怡, 叶玉婷, 张翼夫, 金亦富, 张瑞宏, 张洪程. 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作物杂志, 2019, (2): 3945 |
[5] | 毛丽萍,巫东堂,郭伟民,任君. 芦笋种植对冷凉沙化区土壤改良的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1): 180185 |
[6] |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120 |
[7] | 宋莉,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罗毅,廖珺,吴卫国. 旱地作物间作绿肥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6): 711 |
[8] | 王润莲,张志栋,刘景辉,刘慧军,赵宝平. 免耕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134138 |
[9] | 张洋洋,鲁剑巍,王友珠,王振,李小坤,任涛,丛日环. 钾肥施用方式对直播和移栽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1): 110114 |
[10] | 蔡丽君, 张敬涛, 刘婧琦, 等. 玉米一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07110 |
[11] | 孙贵臣, 冯瑞云, 陈凌, 等. 深松免耕种植对上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 (4): 129132 |
[12] | 盖志佳, 刘睛琦, 刘爱群, 等. 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3, (6): 48 |
[13] | 郝洪波, 崔海英, 李明哲, 等. 免耕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5): 104108 |
[14] | 张喜娟, 孟英, 唐傲, 等. 功能性材料生物炭的农田应用效应[J]. 作物杂志, 2013, (4): 2024 |
[15] | 秦华东, 肖巧珍, 江立庚. 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3): 79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