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3期: 1691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26
陈娟1, 贺锦红1, 刘吉利2,3, 康建宏1, 吴娜1()
Chen Juan1, He Jinhong1, Liu Jili2,3, Kang Jianhong1, Wu Na1()
摘要:
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露地平作(A1)、露地单垄单行(A2)、露地单垄双行(A3)、半膜单垄双行(A4)和全膜单垄双行(A5)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形成酶活性、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积累后期A5处理的总淀粉含量较A1、A2、A3和A4处理分别提高34.5%、26.1%、18.5%和12.7%。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形成酶ADPG-PPase、UDPG-PPase、SSS、SBE和GBSS活性对马铃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与马铃薯块茎总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264、0.514、0.629和0.130。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影响;A5处理产量最高,A4处理次之,分别较A1处理增产83.8%和62.9%。在宁夏半干旱区,全膜单垄双行种植模式在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淀粉形成酶活性提高和增产方面有明显优势。
[1] | 李燕山, 钱彩霞, 刘志祥 , 等. 不同高淀粉马铃薯品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2):105-108. |
[2] | 张新永, 郭华春 . 马铃薯淀粉含量与生长特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04(1):48-50. |
[3] | 刘洋, 罗其友, 高明杰 . 世界马铃薯生产及其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农业, 2011(8):46-51. |
[4] | 王效瑜, 钱爱萍, 管存学 , 等. 宁南山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S2):99-101. |
[5] | 李浩然 . 栽培方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银川:北方民族大学, 2017: 1-5. |
[6] | 孙梦媛, 刘景辉, 赵宝平 , 等. 全膜垄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含水率、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36(4):1-8. |
[7] | 金胜利, 周丽敏, 李凤民 , 等.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土壤水温条件及其产量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2):28-33. |
[8] | 包开花 . 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1-3. |
[9] | 颉炜清, 李燕山, 王鹏 , 等.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23(7):80-86. |
[10] | 王东, 卢健, 秦舒浩 , 等. 沟垄和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7):28-32. |
[11] | 温宏昌, 杨志奇, 裴国平 , 等.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29(5):66-69. |
[12] | 陈向东, 潘晓春, 姚彦红 . 马铃薯节水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中国马铃薯, 2012,26(2):80-83. |
[13] | 张君君 . 起垄与覆膜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53-54. |
[14] | 何进勤, 雷金银, 冒辛平 , 等. 马铃薯覆膜方式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2):35-41. |
[15] | 王耀 .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与播期互作对寒旱区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2016,30(3):149-153. |
[16] | 慕宇 . 高温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研究. 银川:宁夏大学, 2017: 40-41. |
[17] | 程方民, 蒋德安, 吴平 , 等.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作物学报, 2001,27(2):201-206. |
[18] | 韦威旭, 韦民政, 覃维治 , 等.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9):8939-8940. |
[19] | 李建奇, 黄高宝, 牛俊义 . 覆膜及氮磷施用量对春玉米主要品质的调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39(5):520-523. |
[20] | 吴利晓 .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银川:宁夏大学, 2016: 24-25. |
[21] | 廖金花, 李纪明, 吴瑜 . 小麦淀粉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2):18-22. |
[22] |
Maysaya T, Randi J, Maria A ,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ereal starch biosynthesis and composition.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2,56(1):67-80.
doi: 10.1016/j.jcs.2012.04.002 |
[23] |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 等.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有关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及其效应. 作物学报, 2003,29(1):75-81. |
[24] | 连玲, 叶冰莹, 陈如凯 , 等. 甘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ase)转化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的生理特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20(5):481-488. |
[25] | 刘玉汇, 张俊莲, 王蒂 . 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淀粉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中国马铃薯, 2008,22(3):168-172. |
[1] | 杨静, 高亮, 朱毅. 稻鸭共作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16 |
[2] | 宋晓, 黄晨晨, 黄绍敏, 张珂珂, 岳克, 张水清, 郭斗斗, 张玉亭. 不同耕作和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02108 |
[3] | 缪平贵, 于显枫, 张绪成, 方彦杰,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窦学诚. 立式深旋耕作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09116 |
[4] | 何万春, 黄凯, 令鹏, 陈子雄, 王景才, 潘晓春, 张娟宁, 李鹏程.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32136 |
[5] | 吕广德, 殷复伟, 孙盈盈, 钱兆国, 徐加利, 李宁, 薛丽娜, 吴科.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42148 |
[6] | 柴芳梅, 高甜甜, 柴守玺, 程宏波, 宋亚丽, 鲁清林. 种植密度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54160 |
[7] | 朱英杰, 刘富启, 张燕,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84190 |
[8] | 史丽娟, 白文斌, 曹昌林, 高鹏. 外源硒对高粱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91196 |
[9] | 郝凯,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氮素对马铃薯源-库关系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2226 |
[10] | 邱彩玲, 范国权, 申宇, 高艳玲, 张威, 韩树鑫, 张抒, 董学志, 马纪, 白艳菊.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0, (3): 7984 |
[11] | 申洪涛,张富生,李冬,邱建华,蔡兴宏,秦玉宝. 不同前茬和种植密度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05111 |
[12] |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房孟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25133 |
[13] | 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江永,韩西红,秦益民,沈宏.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34139 |
[14] | 严华,晏中文,雷杰.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40146 |
[15] | 周伟,崔福柱,段宏凯,郝国花,杨慧,刘芮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56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