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6期: 13714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20
刘振兴1(), 周桂梅1, 亚秀秀1, 陈健1, 孟庆祥1, 何国庆2
Liu Zhenxing1(), Zhou Guimei1, Ya Xiuxiu1, Chen Jian1, Meng Qingxiang1, He Guoqing2
摘要: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直立型小豆品种冀红20、冀红21和唐红201602为材料,分析6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小豆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相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49.36、99.35),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F=3.91)。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小豆株高、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有效减少主茎分枝数,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1] | 林汝法, 柴岩, 廖琴, 等. 中国小杂粮.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92-209. |
[2] |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小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14(3):440-447. |
[3] | 郑卓杰. 中国食用豆类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73-196. |
[4] | 李思平, 丁效东, 向丹, 等. 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互作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9,34(4):174-182. |
[5] | 李虎, 陈传华, 刘广林, 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6):99-103. |
[6] |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24(11):8-15. |
[7] | 邓妍, 王创云, 赵丽, 等.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倒伏率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2017,32(5):216-223. |
[8] | 孙鹏, 张金山, 贾永红, 等. 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39(7):844-850. |
[9] | 邵庆勤, 周琴, 王笑, 等. 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抗倒性能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41(5):808-816. |
[10] | 田艺心, 高凤菊, 徐冉.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39(4):476-482. |
[11] | 王程, 刘兵, 金剑, 等. 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8,27(6):936-941. |
[12] | 程须珍, 王素华, 王丽侠.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3] | 徐宁, 王明海, 王桂芳, 等. 小豆(Vigna angularis)不同种植密度效应研究. 作物杂志, 2009(4):63-67. |
[14] | 郭建华, 于崧, 于立河, 等.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小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1):113-118. |
[15] | 历春艳, 张磊, 张西亮, 等. 播种密度与多效唑组合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47(9):134-138. |
[16] | 王彦, 范保杰, 曹志敏, 等. 种植密度对小豆开花结荚规律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8,22(2):17-22. |
[17] | 张翼飞, 于崧, 杨克军, 等. 不同氮钾肥对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38(6):1741-1750. |
[18] | 吴海兵, 刘道红, 钟鸣, 等.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1):127-133. |
[19] | 李英骏, 张均, 贺德先. 磷钾肥配施对小麦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0,26(4):147-150. |
[20] | 聂萌恩, 柳青山, 白文斌, 等.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5(33):35-41. |
[21] | 禤维言, 张涛, 黄永禄, 等. 喷施多效唑对甜高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1(5):73-76. |
[22] |
陈晓光, 石玉华, 王成雨, 等. 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7):3529-353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1.17.005 |
[23] | 马瑞琦, 亓振, 常旭虹, 等.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 作物杂志, 2018(1):133-140. |
[24] | 丰光, 黄长玲, 邢锦丰.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08(4):12-14. |
[1] | 王传旗, 王红梅, 魏小星, 马祥, 周青平. 老芒麦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6): 17 |
[2] | 王会文, 李蕾, 余少波, 王强, 冯玉, 任爱霞, 林文, 孙敏, 高志强. 干旱年型深翻与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J]. 作物杂志, 2020, (6): 116122 |
[3] | 钱爱萍, 曹秀霞, 张炜, 剡宽将, 陆俊武. 不同缓释肥混配比例对旱地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28131 |
[4] | 徐林, 吴凯朝, 庞天, 邓智年, 张荣华, 黄成丰, 黄海荣, 李毅杰, 刘晓燕, 覃文宪, 王维赞. 促根剂对甘蔗单芽种茎的生长及产量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32136 |
[5] | 吕伟生, 肖小军, 黄天宝, 肖国滨, 李亚贞, 肖富良, 韩德鹏, 郑伟. 缓释型配方肥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6): 143150 |
[6] | 韩云飞, 高日平, 任永峰, 赵沛义, 刘小月, 高宇, 张鹏, 梁广荣, 高金龙. 播期对毛叶苕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51157 |
[7] | 郭丹丹, 刘哲文,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石书兵. 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58162 |
[8] | 杨婉君, 潘香逾, 王秀华, 王璐, 赵岩. 119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1722 |
[9] | 朱统泉, 宋全昊, 孟祥锋. 不同生长因素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驻马店市近10年小麦生产情况为例[J]. 作物杂志, 2020, (6): 8088 |
[10] | 张刚, 张世洁, 王德建, 俞元春. 稻麦两熟制下秸秆还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97103 |
[11] | 曹小闯, 李烨锋, 吴龙龙, 朱春权, 朱练峰, 张均华, 金千瑜. 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0118 |
[12] | 孙琪, 耿艳秋, 金峰, 刘丽新, 郑浣彤, 郭丽颖, 邵玺文.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9126 |
[13] | 郝曦煜, 肖焕玉, 梁杰, 王英杰, 郭文云. 绿豆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127132 |
[14] | 罗玉琼, 严博, 吴可, 谢慧敏, 梁和, 江立庚.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33139 |
[15] | 丁凯鑫, 单莹, 冯乃杰, 郑殿峰, 梁喜龙, 吴琼, 黄文婷.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48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