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5期: 576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9
Liu Xin(), Yang Fang, Deng Junbo(), Wang Aiai, He Nian, Chen Yan
摘要:
种质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以64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同时探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供种质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系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9%~46.95%,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067%。由农艺性状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分析可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7个农艺性状可作为大豆品系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64份大豆品系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31份,类群Ⅱ24份,类群Ⅲ 9份,类群Ⅲ大豆品系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1] | 崔宁波, 刘望.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变化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及对策选择. 大豆科学, 2019, 38(4):629-634. |
[2] | 赵团结, 盖钧镒, 李海旺, 等.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29-37. |
[3] | 刘明, 卜伟召, 杨文钰, 等. 山东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40(3):344-351. |
[4] |
王一, 杨文钰, 张霞, 等. 不同生育遮阴时期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3, 39(10):1871-1879.
doi: 10.3724/SP.J.1006.2013.01871 |
[5] | Wang J C, Yao L R, Li B C,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cultured suspension cells of the halophyte halogeton glomeratus by iTRAQ provides insights into response mechanisms to salt stres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6, 7:110. |
[6] | 王燕平, 宗春美, 孙晓环, 等.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18(5):837-845,859. |
[7] | 韩秉进, 潘相文, 金剑, 等.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大豆科学, 2008, 27(1):67-73. |
[8] | 周恩远, 刘丽君, 祖伟, 等. 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2):145-149. |
[9] | 张海燕, 焦碧婵, 李贵全.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数量性状关系的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34(2):27-29. |
[10] | 胡国玉, 张丽亚, 黄志平, 等.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大豆科学, 2008, 27(2):215-220. |
[11] |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等.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9):10059-10060. |
[12] | 晁毛妮, 郝德荣, 印志同, 等.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14, 40(1):7-16. |
[13] | 谭千军, 吴雨珊, 刘卫国, 等. 西南夏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大豆科学, 2015, 34(6):921-926. |
[14] | 赵海东, 冯乃杰, 郑殿峰, 等. 东北北部高寒区大豆品系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 大豆科学, 2018, 37(3):329-336. |
[15] |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6] | 周桂梅, 刘振兴, 陈健, 等. 小豆品种形态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15(5):1144-1149. |
[17] | 邱丽娟, 常汝镇, 袁翠平, 等.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7(1):1-6. |
[18] | 邱丽娟, 李英慧, 关荣霞, 等.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2009, 35(4):571-579. |
[19] | 孙亚东, 梁燕, 吴江敏, 等. 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5):297-301. |
[20] | 刘念析, 李穆, 秀平, 等.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13, 32(4):570-572. |
[21] | 梁江, 陈渊, 程伟东.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广西农业科学, 2000(3):126-128. |
[22] | 刘亚娜, 杨小红, 耿阳阳, 等. 不同野生榛子果实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20, 11(17):1-6. |
[23] | 曲志华, 白苇, 张丽丽, 等.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19(4):77-83. |
[24] | 杨航, 于二汝, 魏忠芬, 等. 贵州地方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21(2):369-376. |
[25] | 白苇, 胡杨, 杨素梅, 等. 冀西北食葵地方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21(1):54-59. |
[1] | 王雨婷, 苗兴芬, 王帝. 萌发期耐莠去津谷子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194204 |
[2] | 亓晓蕾, 李兴锋, 吕广德, 王瑞霞, 王君, 孙宪印, 孙盈盈, 陈永军, 钱兆国, 吴科.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泰山/泰科麦系列小麦遗传解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6471 |
[3] | 张全芳, 姜明松, 陈峰, 朱文银, 周学标, 杨连群, 徐建第. 山东省水稻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2631 |
[4] | 郭强, 马文清, 秦昌鲜, 施泽升, 彭崇, 闭德金, 何洪良, 梁永检, 唐利球. 甘蔗新品系的DTOPSIS法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4): 3237 |
[5] | 杜晓宇, 李楠楠, 邹少奎, 王丽娜, 吕永军, 张倩, 李顺成, 杨光宇, 韩玉林.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3845 |
[6] | 冯艳飞, 杨威, 任国鑫, 邓杰, 李文龙, 高树仁. 黑龙江省部分玉米杂交种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4): 4650 |
[7] | 李自林, 陆亚春, 赵磊峰, 范东升, 韦忠, 周文亮, 黄利广, 黄阳, 黄经鹏, 顾新权, 年夫照. 靖西市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3): 155160 |
[8] | 贾瑞玲, 赵小琴, 南铭, 陈富, 刘彦明, 魏立平, 刘军秀, 马宁.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3): 1927 |
[9] | 曲祥春, 王鼐, 石贵山, 于淼, 李海青, 高悦, 徐宁, 陈冰嬬. 同异分析法在粒用高粱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 2021, (3): 4650 |
[10] | 周启龙. 西藏阿里19个燕麦引进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1): 2631 |
[11] | 潘晓雪, 胡明瑜, 王忠伟, 吴红, 雷开荣. 不同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与发芽期耐寒性鉴定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1): 4753 |
[12] | 白苇, 胡杨, 杨素梅, 张宝英, 崔金丽, 靳涛, 白海花. 冀西北食葵地方资源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1): 5459 |
[13]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彭秋. 贵州不同地区高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与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5460 |
[14] | 杨学乐, 张璐, 李志清, 何录秋.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5358 |
[15] | 孙道旺, 王艳青, 洪波,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莉花. 云南冬播燕麦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80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