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1期: 1241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18
龙瑞平1(), 张朝钟2, 戈芹英2, 万卫东2, 王勤2, 李贵勇1, 夏琼梅1, 朱海平1, 杨从党1
Long Ruiping1(), Zhang Chaozhong2, Ge Qinying2, Wan Weidong2, Wang Qin2, Li Guiyong1, Xia Qiongmei1, Zhu Haiping1, Yang Congdang1
摘要:
为了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在高原粳稻区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隆科16为材料,在不施基蘖氮肥的条件下,分别施纯氮0、90、120、150、180和210kg/hm2作穗肥,按促花肥:保花肥=6:4进行施肥,并以常规施纯氮285kg/hm2作为对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25:0.25:0.25:0.25),分析了水稻的群体生长特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种轮作模式中,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用适量(180kg/hm2)穗肥氮,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持平。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不施基蘖氮肥处理的最低水稻分蘖数分别达到对照的91.09%和87.62%,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的95.05%和91.11%,成熟期有效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穗肥氮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穗率。与对照相比,施穗肥氮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阶段增量以及群体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穗肥氮用量为180kg/hm2处理,氮肥投入比对照减少36.84%,水稻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1] | Gong P, Liang L, Zhang Q. China must reduce fertilizer use too. Nature, 2011, 474(7347):284-285. |
[2] |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土壤学报, 2008, 45(5):915-924. |
[3] |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等.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肥效应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1):61-66. |
[4] |
Miao Y, Stewart B A, Zhang F. Long-term experiments for sustainabl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hina. A review.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1, 31(2):397-414.
doi: 10.1051/agro/2010034 |
[5] |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1095-1103. |
[6] | 章星传, 黄文轩, 朱宽宇, 等.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4):69-78. |
[7] | 陈盈, 杜宝芝, 王文选, 等.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减氮稳产肥密结构研究. 作物杂志, 2020(4):183-187. |
[8] | 金相灿.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1-5. |
[9] | 彭显龙, 潘新杰, 秦迎春, 等. 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2):72-77. |
[10] | 杨从党, 龙瑞平, 夏琼梅, 等. 云南水稻氮肥减量后移增效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9, 25(3):56-59,62. |
[11] | 马巍, 齐春艳, 刘亮, 等. 氮肥减量后移对超级稻吉粳8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16, 41(1):25-29. |
[12] | 秦德荣, 王沐清, 苏士华, 等. 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3(3):44-46. |
[13] | 杜永林, 苏祖芳. 氮肥运筹对水稻抽穗期群体源库质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1999(2):20-23. |
[14] | 王连敏, 郭杰, 石玉文, 等.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4):5-7. |
[15] | 李成亮, 孔宏敏, 何园球. 施肥结构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6):116-119. |
[16] | 李清华, 王飞, 林诚, 等. 水旱轮作对冷浸田土壤碳、氮、磷养分活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6):115-119. |
[17] | 王飞, 李清华, 林诚, 等. 冷浸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5):184-191. |
[18] | 龙瑞平, 张朝钟, 戈芹英, 等. 不同轮作模式下基于机插粳稻稳产和氮肥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4):646-656. |
[19] | 朱兆良, 金继运.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259-273. |
[20] | 范立慧, 徐珊珊, 侯朋福, 等. 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0):1872-1884. |
[21] | 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6-107. |
[22] | 丁艳锋, 刘胜环, 王绍华, 等. 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30(8):762-767. |
[23] | 王丽妍, 杨成林, 徐惠风. 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17, 42(5):15-19. |
[24] | 张洪程, 吴桂成, 李德剑, 等. 杂交粳稻13.5t/ 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 作物学报, 2010, 36(9):1547-1558. |
[25] | 张军, 谢兆伟, 朱敏敏, 等. 不同施氮时期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8(5):656-661. |
[26] | 巨晓棠, 张翀. 论合理施氮的原则和指标. 土壤学报, 2021, 58(1):1-13. |
[27] | 丁武汉, 谢海宽, 徐驰, 等. 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氮素淋失特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1097-1109. |
[28] | 周雯雯, 贾浩然, 张月, 等.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4):657-668. |
[1] | 刘梦红, 王志君, 李红宇, 赵海成, 吕艳东.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02109 |
[2] | 刘磊, 宋娜娜, 齐晓丽, 崔克辉. 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1): 1119 |
[3] | 崔士友, 张洋, 翟彩娇, 董士琦, 张蛟, 陈澎军, 韩继军, 戴其根. 复垦滩涂微咸水灌溉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J]. 作物杂志, 2022, (1): 137141 |
[4] | 谢慧敏, 吴可, 刘文奇, 韦国良, 陆献, 李壮林, 韦善清, 梁和, 江立庚. 海藻肥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61166 |
[5] | 段琉颖, 吴婷, 李霞, 谢建坤, 胡标林.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1): 2030 |
[6] | 李旭, 付立东, 王宇,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马畅, 杜萌, 毛艇. DEP1与NRT1.1B基因的遗传互作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2227 |
[7] | 张俊, 邓艾兴, 尚子吟, 唐志伟, 严圣吉, 张卫建.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J]. 作物杂志, 2021, (6): 230235 |
[8] | 余镁霞, 邓浩东, 谭景艾, 宋贵廷, 吴光亮, 陈利平, 刘睿琦, 邹安东, 贺浩华, 边建民.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低温影响水稻萌芽期根长和芽长QTL[J]. 作物杂志, 2021, (6): 3645 |
[9] | 苏代群, 陈亮, 李锋, 武琦, 白君杰, 邹德堂, 王敬国, 刘化龙, 郑洪亮. 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发掘水稻抽穗期新位点[J]. 作物杂志, 2021, (6): 5861 |
[10] | 石楠, 高志强, 胡海燕, 陈崇怡, 文双雅. 杂交稻有序机抛增密减肥处理对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8133 |
[11] |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银永安, 王辉. 机械旱直播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8794 |
[12] | 吴可, 谢慧敏, 刘文奇, 莫并茂, 韦国良, 陆献, 李壮林, 邓森霞, 韦善清, 梁和, 江立庚. 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78183 |
[13] | 凌晨, 刘洪, 杨哲, 黄展权, 陈孟强, 饶得花, 徐振江. 双季稻栽培对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825 |
[14] | 张全芳, 姜明松, 陈峰, 朱文银, 周学标, 杨连群, 徐建第. 山东省水稻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2631 |
[15] | 王国骄, 宋鹏, 杨振中, 张文忠. 秸秆还田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6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