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6期: 15916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23
秦猛1,2(), 崔士泽1, 何孝东3, 翟玲侠1,2, 陶博1, 王召君1, 赵海成1, 李红宇1, 郑桂萍1, 刘丽华1()
Qin Meng1,2(), Cui Shize1, He Xiaodong3, Zhai Lingxia1,2, Tao Bo1, Wang Zhaojun1, Zhao Haicheng1, Li Hongyu1, Zheng Guiping1, Liu Lihua1()
摘要:
为提高水稻栽培过程中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膨化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秸秆膨化和未膨化2种还田形态在25%、50%、75%和100%还田量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分蘖期秸秆还田虽抑制了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根系性状,但膨化还田抑制小于未膨化还田,膨化还田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呈膨化还田>未膨化还田>CK的趋势;2种还田处理对水稻产量均有促进作用,穗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膨化还田增加了稻米的精米率、钙和铁含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食味;2种还田方式均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膨化还田和未膨化还田分别以100%和75%还田量提升效果最佳。总体来说,膨化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抑制较小,有利于提高水稻后期产量、改善食味品质以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1] |
王文玉, 万思宇, 张雪松, 等. 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116-126.
doi: 10.7668/hbnxb.20191622 |
[2] | 张伟明, 陈温福, 孟军, 等. 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4):2406-2424. |
[3] | 田平, 姜英, 孙悦, 等. 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27(1):100-108. |
[4] |
李银水, 余常兵, 戴志刚, 等. 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177-186.
doi: 10.7668/hbnxb.20191303 |
[5] | 韩继明, 潘根兴, 刘志伟, 等. 减氮条件下秸秆炭化与直接还田对旱地作物产量及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9(6):986-995. |
[6] | 王月宁. 稻秆还田量与还田方式下土壤培肥效应及其对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 银川: 宁夏大学, 2019. |
[7] | 周东兴, 王广栋, 邬欣慧, 等. 不同还田量对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8, 49(4):848-855. |
[8] | 武际, 郭熙盛, 鲁剑巍, 等.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9):1741-1749. |
[9] |
Suriyagoda L, De Costa W A J M, Lambers H. Growth and phosphorus nutrition of rice when inorganic fertiliser application is partly replaced by straw under varying moisture availability in sandy and clay soils. Plant and Soil, 2014, 384(1/2):53-68.
doi: 10.1007/s11104-014-2049-1 |
[10] | 朱萍, 顾艾节, 王华, 等. 稻麦秸秆连续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34(2):60-64. |
[11] | 薛亚光, 魏亚凤, 李波, 等. 麦秸还田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2):10-14. |
[12] | 陈新红, 叶玉秀, 许仁良, 等.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1):54-57. |
[13] | 刘阳.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对施氮反应的差异. 扬州: 扬州大学, 2006. |
[14] |
Yan F, Sun Y, Xu H, et al. Effects of wheat straw mulch application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on rice root growth,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rice quality in soils of different fertility.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2018, 16(3):507-518.
doi: 10.1007/s10333-018-0643-1 |
[15] | 徐忠山, 刘景辉, 逯晓萍, 等.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 39(12):4347-4355. |
[16] |
张慧玲, 王志伟, 周中凯. 不同汽爆处理对藜麦秸秆化学组成及纤维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7):105-112.
doi: 10.13304/j.nykjdb.2017.0428 |
[17] | 任天宝, 徐桂转, 马孝琴, 等. 蒸汽爆破对玉米秸秆理化特性的影响. 高压物理学报, 2012, 26(2):227-234. |
[18] | 鲍士旦.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9] | 李思平, 丁效东, 曾路生, 等. 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指标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2):208-215. |
[20] | 赵长坤, 王学春, 吴凡, 等.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分布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27(1):96-104. |
[21] | 解文孝, 李建国, 刘军, 等. 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2):248-255. |
[22] | 赵亚慧, 王宁, 查显宝, 等.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37(2):195-201. |
[23] | 何艳, 严田蓉, 郭长春, 等. 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7):105-114. |
[24] | 何艳, 严田蓉, 唐源, 等. 栽插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1):86-95. |
[25] |
冯珺珩, 黄金凤, 刘天奇, 等.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N2O排放、水稻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9, 45(8):1250-1259.
doi: 10.3724/SP.J.1006.2019.82051 |
[26] | 陈浩, 张秀英, 吴玉红, 等.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稻田杂草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35(6):500-507. |
[27] | 崔月峰, 卢铁钢, 孙国才, 等.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北方粳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34(6):630-637. |
[28] | 张巳奇, 朱晶, 冉成, 等.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2(3):254-260. |
[29] | 金鑫, 蔡林运, 李刚华, 等.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5):80-85. |
[30] | 常勇, 黄忠勤, 周兴根, 等. 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0):47-51. |
[31] | 袁玲, 张宣, 杨静, 等.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3, 39(2):350-359. |
[32] | 马立晓, 李婧, 邹智超, 等.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我国土壤碳循环酶活性影响的荟萃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9):1913-1925. |
[33] | 朱晶, 张巳奇, 冉成, 等. 秸秆还田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46(1):42-46,51. |
[34] | 韩新忠, 朱利群, 杨敏芳, 等.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11):2192-2199. |
[1] | 周浩, 邱先进, 徐建龙. 磁化水灌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6): 16 |
[2] | 温蕊, 陈茜午, 赵雅杰, 贾祎明, 卢旭东, 张继宏, 李焕春, 赵沛义, 张永虎. 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模式谷田水温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6): 111117 |
[3] | 熊又升, 熊汉锋, 郭衍龙, 王海生, 刘威, 严与向, 谢媛园, 周剑雄, 杨立军. 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18123 |
[4] | 陈燕, 陈强, 何轶, 喻会平, 郜军艺, 赵二卫, 陆引罡. 植烟生态区、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32138 |
[5] | 杨妍, 徐宁生, 潘哲超, 李燕山, 杨琼芬, 张磊. 多效唑和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39144 |
[6] | 梅丽. 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作物杂志, 2022, (6): 1422 |
[7] | 郭巨先, 黄家昕, 李桂花, 符梅, 罗文龙, 王俊, 陆美莲. 芋头挥发性代谢物分析及其品质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6): 167173 |
[8] | 马春梅, 田阳青, 赵强, 李江余, 吴雪琴.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81185 |
[9] | 乔江方, 张盼盼, 邵运辉, 刘京宝, 李川, 张美微, 黄璐.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86192 |
[10] | 惠超, 杨卫君, 邓天池, 陈雨欣, 宋世龙, 张金汕, 石书兵. 生物炭用量对灌区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01207 |
[11] | 王和寿.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08213 |
[12] | 姜树坤, 王立志, 杨贤莉, 张喜娟, 刘凯, 迟力勇, 李锐, 来永才. 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6): 214219 |
[13] | 冯钰, 邢宝龙. 高寒区不同豇豆品种生长特性及饲用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6): 220225 |
[14] | 种浩天, 尚程, 张运波, 黄礼英.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26233 |
[15] | 闻丹妮, 鲍聆然, 刘蒙蒙, 沈波. OsWD40过表达水稻根系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6): 42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