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2期: 16016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3
Qiu Tian1(), Niu Lili2, Zhu Jiang2, Cai Fuge2, Wang Qingwei2
摘要:
为提高试管苗品质,优化马铃薯脱毒继代培养,以延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选用6-BA(0.5、1.0、1.5mg/L)、水杨酸(0.2、0.4、0.6mg/L)和油菜素内酯(0.01、0.10、1.00mg/L)处理试管苗,以不添加生长调节剂为对照,研究3种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根活力、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及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株高、茎粗、鲜重、平均根长、根条数和叶片数,6-BA、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分别在1.0mg/L、0.4mg/L和1mg/L处理时促进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根活力以及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和结薯特性均较好,且在水杨酸浓度为0.4mg/L时,试管苗生长最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结薯特性较好,是最适壮苗培养基。
[1] | 侯慧芝, 王娟, 张绪成, 等.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热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41(10):1582-1590. |
[2] | 王兴文, 侯贤清, 李文芸, 等. 旱作区环保型材料覆盖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其降解特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36(3):86-92,112. |
[3] | 毛玮, 王英, 金建钧, 等.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3):16257-16260. |
[4] | 李方, 陈昆松. B9和PP33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1,13(2):67-71. |
[5] | 艾辛, 夏志兰, 刘明月,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1(5):514-517. |
[6] | 闫冲冲, 江芹, 王前前, 等.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皖马铃薯1号'和'皖马铃薯2号'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46(3):515-520. |
[7] | 马爽.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8):4-7. |
[8]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9] | 白宝璋, 金锦子. 玉米根系活力TTC测定法的改良. 玉米科学, 1994,2(4):44-47. |
[10] | 李玉巧, 朱鹿鸣. PP333、GA3和BA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4,20(1):59-66. |
[11] | 赵克蓉. 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马铃薯试管苗徒长的作用. 中国马铃薯, 2000(3):150-152. |
[12] | 杨澜, 王爱华, 石乐娟, 等. 不同基因型兰花组培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7(2):257-263. |
[13] | 李胜, 李唯, 杨德龙, 等. 不同光质对葡萄试管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5,32(5):872-874. |
[14] | 卜朝阳, 董伟清, 闭志强, 等. 蝴蝶兰克隆苗根系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22(6):1737-1740. |
[15] | 杨喜珍. 不同马铃薯品种试管薯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及应用技术研究.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1] | 娄树宝, 李凤云, 田国奎, 王海艳, 田振东, 王立春, 刘喜才, 王辉. 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J]. 作物杂志, 2021, (4): 196201 |
[2] | 王慧芳, 张希, 冯小虎, 李一凡, 张红, 赵松超, 赵铭钦.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73177 |
[3] | 杨平, 陈昱利, 巩法江, 毕海滨, 高明慧. 马铃薯块茎膨大特性及其与单薯鲜重之间的相关性[J]. 作物杂志, 2021, (2): 130134 |
[4] | 段惠敏, 卢潇, 周晓洁, 李高峰, 文国宏, 王玉萍, 程李香, 张峰. 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组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60167 |
[5] | 杨云马, 杨军芳, 贾良良, 邢素丽, 樊建英, 封志明, 张淑青, 相丛超, 黄少辉, 刘学彤. 河北二季作春播马铃薯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适宜用量[J]. 作物杂志, 2020, (6): 170174 |
[6] | 缪平贵, 于显枫, 张绪成, 方彦杰,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窦学诚. 立式深旋耕作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09116 |
[7] | 何万春, 黄凯, 令鹏, 陈子雄, 王景才, 潘晓春, 张娟宁, 李鹏程.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32136 |
[8] | 刘见, 孙彬, 张伟强, 冯晓曦, 张寄阳, 宁东峰, 秦安振, 刘战东, 乔淼, 沈红丽, 徐燕. 夏玉米粒收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化学调控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3): 161168 |
[9] | 陈娟, 贺锦红, 刘吉利, 康建宏, 吴娜. 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69176 |
[10] | 郝凯,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氮素对马铃薯源-库关系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2226 |
[11] | 邱彩玲, 范国权, 申宇, 高艳玲, 张威, 韩树鑫, 张抒, 董学志, 马纪, 白艳菊.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0, (3): 7984 |
[12] | 王天文,李长忠,陈广海.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62167 |
[13] | 侯乾,王万兴,李广存,熊兴耀. 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9, (6): 17 |
[14] | 陈杨,秦永林,于静,贾立国,樊明寿.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氮肥减施依据及措施[J]. 作物杂志, 2019, (6): 9093 |
[15] | 郭津廷,滕跃,高玉亮,张雁,李葵花. 不同光质对马铃薯腋芽薯结薯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20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