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2期: 778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11
唐中杰1(), 谢德意1(), 许守明2, 聂利红1, 吕淑平1, 王明坤3
Tang Zhongjie1(), Xie Deyi1(), Xu Shouming2, Nie Lihong1, Lü Shuping1, Wang Mingkun3
摘要:
为了给转Bt基因棉花在科研和生产上多世代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转Bt基因棉花品种银山8号为试验材料,从2005年开始,连续16年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世代的增加,生物测定银山8号第2~4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铃期叶片和铃期小铃杀虫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线性上升趋势,同时皮棉产量线性回归也呈增长趋势;苗期叶片、蕾期叶片和蕾期小蕾杀虫蛋白表达量呈线性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抗虫棉的抗虫性与皮棉产量间均呈正相关,株铃数和衣分是构成皮棉产量的重要因子,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外源Bt基因转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给后代,通过卡那霉素鉴定和系统选择可以持续保持转Bt基因棉花多世代的抗虫性,甚至通过提纯复壮逐年优选,可实现转Bt基因抗虫棉特定生育时期或部分棉花器官抗虫性的提高。
[1] | 喻树迅, 范术丽. 国产转基因棉花研发及产业化. 生物产业技术, 2010(3):35-41. |
[2] | 钟云.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打破国外垄断. 致富天地, 2011(4):79-79. |
[3] | 崔洪志, 郭三堆. 我国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1):93-95. |
[4] | 郭三堆, 倪万潮, 徐琼芳. 编码杀虫蛋白融合基因和表达载体及其应用: 中国,ZL95119563.8. 1995-12-28. |
[5] | 张京飞.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研究与新品系筛选.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6] | 陈松, 吴敬音, 周宝良, 等.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棉花学报, 2000, 12(4):189-193. |
[7] | 周桂生, 周福才, 谢义明, 等. 温度胁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的表达和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09, 21(4):302-306. |
[8] | 刘海涛, 郭香墨, 夏敬源, 等.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棉花学报, 2000, 12(5):261-263. |
[9] | 余恩, 蔡芸菲, 赵茹冰, 等. 2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Bt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特性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42(1):17-22. |
[10] | 李汝忠, 王景会, 王宗文, 等.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与抗虫育种策略. 山东农业科学, 2000(5):7-9. |
[11] | 崔峰, 徐洪富, 许永玉, 等. 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29(4):371-376. |
[12] | 马宗斌, 刘桂珍, 严根土, 等.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棉花Bt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33(23):7601-7609. |
[13] | 李汝忠, 沈法富, 王宗文, 等.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棉花学报, 2001, 13(5):268-272. |
[14] | 曹涤环, 胡建辉. 转基因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 2011(5):16-18. |
[15] | 夏兰芹. Bt杀虫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棉中的表达与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1] | 史关燕, 王娟菲, 麻慧芳, 赵雄伟. 谷子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6): 8287 |
[2] | 贾秀苹, 卯旭辉, 梁根生, 刘润萍, 刘风, 王兴珍. 向日葵抗盐碱生理生化机制与生长发育特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5): 146152 |
[3] | 肖明昆, 刘光华, 宋记明, 刘倩, 段春芳, 姜太玲, 张林辉, 严炜, 沈绍斌, 周迎春, 熊贤坤, 罗鑫, 白丽娜, 李月仙. 不同木薯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品种(系)筛选[J]. 作物杂志, 2022, (4): 7782 |
[4] | 杨超振, 方海东, 苏艳, 陈晓艳, 刘晓利, 杨忠义. 云南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3): 109114 |
[5] | 王思宇, 左文博, 朱凯莉, 郭慧敏, 邢宝, 郭雨晴, 包玉英, 杨修仕, 任贵兴. 71份藜麦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3): 6372 |
[6] | 赵利蓉, 马珂, 张丽光, 汤沙, 原向阳, 刁现民. 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2): 4453 |
[7] | 王云, 乔玲, 闫素仙, 武棒棒, 郑兴卫, 赵佳佳. 山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抗旱性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4349 |
[8] | 杨海峰, 段学艳, 卫玲, 刘博.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9397 |
[9] | 王中秋, 应鹏飞, 陈梦涛, 贺琼颖, 胡鑫. 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籽粒与品质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4): 3744 |
[10] | 杨斌, 闫雪, 温宏伟, 王曙光, 逯腊虎, 范华, 景蕊莲, 孙黛珍.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持绿表型性状评价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4): 4552 |
[11] | 张彬,李金秀,王震,冯浩,李金榜.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5760 |
[12] | 唐慧娟,臧巩固,程超华,唐蜻,李育君,赵立宁. 工业大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对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5255 |
[13] | 桑利民,徐婧,赵晓清,郭元章,蹇家利,郝小玉,郭久林,高永海,韩建国,徐桂真. 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6): 140146 |
[14] | 郭建华,于崧,于立河,郭伟,薛盈文,金珊珊,梁海芸,段君君.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小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1): 113118 |
[15] | 张红岩,杨涛,关建平,杨生华,方俐,杜萌莹,宗绪晓. 蚕豆抗绿豆象种质资源的鉴定[J]. 作物杂志, 2016, (4): 86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