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2期: 17818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22
肖敏(), 郭浪, 崔璨, 程周琦, 刘玉午, 卓乐, 吴思, 易镇邪()
Xiao Min(), Guo Lang, Cui Can, Cheng Zhouqi, Liu Yuwu, Zhuo Le, Wu Si, Yi Zhenxie()
摘要:
为探究磷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与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湘早籼45号(早稻)和泰优553(晚稻)为材料,在3个施磷(P2O5)水平(P45:45 kg/hm2;P75:75 kg/hm2;P105:105 kg/hm2)与2个施用时期(全基肥,S1;基肥:穗肥=2:1,S2)下开展机插试验。结果表明,施磷量增大可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并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但施用时期无显著影响。施磷量与施用时期对产量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早、晚稻产量均以P75处理显著较高,早稻以P75S1处理最高,而晚稻以P75S2处理最高。随施磷量增大,早、晚稻磷素吸收效率与磷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钾素吸收量与吸收效率显著增大,但氮、钾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氮、钾肥偏生产力表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P75处理最高。早稻氮、磷、钾吸收与利用效率一般以S1处理较大,而晚稻表现相反。可见合理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施磷75 kg/hm2表现最好,由于早季磷肥施用会明显增加晚季土壤有效磷含量,早稻以一次性基施为宜,而晚稻以基肥:穗肥=2:1为宜。
[1] |
闫金垚, 鲁君明, 侯文峰, 等. 磷肥用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8):74-81.
doi: 10.13304/j.nykjdb.2017.0722 |
[2] | 马畅, 付雪蛟, 吕小红, 等. 施磷量对水稻盐丰47产量、需磷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47(6):20-24. |
[3] | 谢坚, 郑圣先, 廖育林, 等.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3):147-154. |
[4] | 李文西, 张月平, 毛伟, 等. 水稻磷肥施用效果、经济效益及推荐用量.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0):61-63. |
[5] |
Lee C H, Park C Y, Park K D,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forms and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in rice paddy. Chemosphere, 2004, 56(3):299-304.
pmid: 15172602 |
[6] | 戴佩彬. 模拟条件下磷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磷素转化迁移及水稻吸收利用的影响. 杭州: 浙江大学, 2016. |
[7] | 李瑞鸿, 洪林, 罗文兵. 漳河灌区农田地表排水中磷素流失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12):102-106. |
[8] | 司友斌, 王慎强, 陈怀满.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土壤, 2000, 32(4):188-193. |
[9] | 江尚焘, 王火焰, 周健民, 等. 磷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土壤, 2016, 48(6):1085-1091. |
[10] |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等.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中国稻米, 2013, 19(4):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4.001 |
[11] | 薄树升. 水稻田养分含量现状及改良措施. 农民致富之友, 2011(14):28. |
[12] | 王朋, 刘洪伏. 不同磷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24):30-31. |
[13] | 刘洪伏, 王朋, 孙杰. 磷肥运筹对华粳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97,253. |
[14] | 王丽萍, 解保胜, 顾春梅, 等. 磷肥运筹和试验品种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2):76-81. |
[15] |
钟雪梅, 黄铁平, 彭建伟, 等.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5):436-446.
doi: 10.16819/j.1001-7216.2019.8084 |
[16] | 王建新. 湖南省衡阳县提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农机科技推广, 2013, 126(4):36. |
[17] | 曾成城, 苏天明, 苏利荣, 等.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2):199-203. |
[18] | 王伟妮, 鲁剑巍, 鲁明星, 等. 湖北省早、中、晚稻施磷增产效应及磷肥利用率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795-802. |
[19] | 张锴, 马各富. 永善县玉米土壤养分丰缺及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14-15,17. |
[20] | 李前, 侯云鹏, 高军, 等. 不同供磷水平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40(3):37-41. |
[21] |
张锦滨, 王晓云, 孟圆, 等. 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效益、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96-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71 |
[22] | 侯云鹏, 孔丽丽, 李前, 等. 不同施磷水平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16, 41(6):61-66. |
[23] | 吴可, 谢慧敏, 刘文奇, 等. 氮、磷、钾肥对水稻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6):1960-1967. |
[24] |
Gor F A, Kuhne R F, Tanner D G, et al. Recovery of 15N-label urea applied 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the Ethiopian high-lands as affected by P fertilization.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2003, 189:30-38.
doi: 10.1046/j.1439-037X.2003.00006.x |
[25] | 张希忠, 温贤芳, 陈一珠, 等. 利用同位素15N和32P研究掺合肥料的肥效. 核农学通报, 1989, 10(1):24-28. |
[26] | 田玉华, 尹斌, 贺发云, 等. 太湖地区水稻季氮肥的作物回收和损失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1):55-61. |
[27] | 郭智, 刘红江, 张岳芳, 等. 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10):2263-2269. |
[28] |
Kuiper D, Schuit J, Kuiper P.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ytokinin concentrations on root growth and shoot to root ratio of Plantago majorssp. pleiosperma at different nutrient conditions. Plant and Soil, 1988, 111:231-236.
doi: 10.1007/BF02139944 |
[1] | 秦碧蓉, 尤赛雅, 陈书融, 朱练峰, 孔亚丽, 朱春权, 田文昊, 张均华, 金千瑜, 曹小闯, 刘丽. 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8996 |
[2] | 杨善伟, 梁仁敏, 赵海红, 韦贵剑, 贺登美, 黄徐谋, 胡忠银, 韦春项, 许畅, 韦敏超, 魏爽, 罗继腾, 徐莹莹, 张秀花, 韩亦, 王士强.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优质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143149 |
[3] | 宋春燕, 万运帆, 李玉娥, 蔡岸冬, 胡严炎, 周慧, 朱波, 王斌. 温度和CO2浓度升高下双季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23, (3): 159166 |
[4] | 陈中督, 徐春春, 纪龙, 方福平. 基于农户调查的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碳、氮足迹分析——以江西和湖南为例[J]. 作物杂志, 2023, (2): 229237 |
[5] | 乔江方, 张盼盼, 邵运辉, 刘京宝, 李川, 张美微, 黄璐.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86192 |
[6] | 潘俊峰, 刘彦卓, 梁开明, 黄农荣, 彭碧琳, 傅友强, 胡香玉, 钟旭华, 李妹娟, 胡锐. 长期和短期减施磷肥对华南双季稻产量与磷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241248 |
[7] | 苏雨婷, 袁帅, 李永松, 崔璨, 陈平平, 王晓玉, 易镇邪. 氮肥运筹对湘南双季杂交稻产量与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3): 225232 |
[8] | 何宇轩, 李雅娟, 周明卓,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过氧化钙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16123 |
[9] | 唐刚, 廖萍,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01107 |
[10] | 李佳慧, 程琴, 欧克纬, 谭秦亮, 庞新华, 周全光, 吕平, 宋奇琦, 唐毓玮, 朱鹏锦. 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分蘖性状比较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7986 |
[11] | 吴可, 谢慧敏, 刘文奇, 莫并茂, 韦国良, 陆献, 李壮林, 邓森霞, 韦善清, 梁和, 江立庚. 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78183 |
[12] | 张俊, 邓达孙, 刘建军, 周文喜, 黄欠如, 张卫建. 江南双季稻区再生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种植模式[J]. 作物杂志, 2021, (4): 212216 |
[13] | 赵宝平, 刘景辉, 任长忠. 燕麦产量形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1, (3): 17 |
[14] | 楚光红, 章建新, 王聪, 赵占营. 幼苗期不同节位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95201 |
[15] | 易镇邪, 王元元, 谷子寒, 帅泽宇, 屠乃美, 陈平平.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3): 65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