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3期: 546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3.008
马红珍(), 许海涛(), 王月, 冯晓曦, 许波, 张军刚, 郭海斌, 王友华
Ma Hongzhen(), Xu Haitao(), Wang Yue, Feng Xiaoxi, Xu Bo, Zhang Jungang, Guo Haibin, Wang Youhua
摘要:
为精准鉴定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探明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以42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基于8个苞叶表型性状,通过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结果表明,42份玉米自交系苞叶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3.23%~26.15%,变异系数平均17.03%,苞叶干重和最长苞叶宽变异丰富,苞叶松紧度变异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53~1.99,其中苞叶干重最高,苞叶层数最低,H′越高变异系数越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自交系苞叶表型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苞叶干重与苞叶层数、长度、宽度、厚度呈正相关,苞叶层数与苞叶长度、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21%,以前3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42份玉米骨干自交系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欧式距离聚类分析发现,42份玉米自交系可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0.64。
[1] |
刘东军, 张宏纪, 张举梅, 等. 291份俄罗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16, 30(11):2112-2118.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6.11.2112 |
[2] | 杨密, 王美娟, 许海涛. 不同生态区玉米自交系苞叶动态发育差异性研究. 作物杂志, 2023(5):81-90. |
[3] | 苏丽娜. 玉米苞叶表型可塑性的GWAS分析.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4] | 马智艳, 董永彬, 乔大河, 等. 不同种质玉米杂交种苞叶性状特征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2):15-18. |
[5] | Cross H Z, Chyle J R, Hammond J J. Divergent selection for ear moisture in early maize. Crop Science, 1987, 27(5):914-918. |
[6] | 孟剑霞. 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14):78-79. |
[7] | Cross H Z. A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ear drying-rates in early maize. Euphytica, 1985, 34(2):409-418. |
[8] | 张林, 张宝石, 王霞, 等.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10):9-12. |
[9] | Cross H Z, Kabir K M. Evaluation of field dry-down rates in early maize. Crop Science, 1989, 29(1):54-58. |
[10] | Demissie G, Tefera T, Tadesse A. Efficacy of silicosec, filter cake and wood ash against the maize weevil, 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on three maize genotypes.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Research, 2008, 44(3):227-231. |
[11] |
Afolabi C G, Ojiambo P S, Ekpo E J A, et al. Evaluation of maize inbred lines for resistance to Fusarium ear rot and Fumonisin accumulation in grain in tropical Africa. Plant Disease, 2007, 91 (3):279-286.
doi: 10.1094/PDIS-91-3-0279 pmid: 30780561 |
[12] | Cantrell R G, Geadelmann J L. Contribution of husk leaves to maize grain yield. Crop Science, 1981, 21(3):544-546. |
[13] | 胡昌浩, 潘子龙. 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Ⅱ. 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转移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15(2):38-48. |
[14] | 陈坚剑, 张慧, 王婷甄, 等. 甜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19):6559-6565. |
[15] | 高永钢, 高军, 贾晋, 等. 内蒙古地区主要推广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1): 78-81. |
[16] |
郭江岸, 冯勇, 赵瑞霞, 等. 玉米骨干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茎腐病抗性鉴定. 北方农业学报, 2021, 49(4):30-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4.05 |
[17] |
刘东军, 张宏纪, 张举梅, 等. 291份俄罗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16, 30(11):2112-2118.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6.11.2112 |
[18] | 夏浩然, 徐涛, 贺伟, 等. 玉米自交系苞叶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5):23-30. |
[19] | 仇律雯, 杨扬, 范亚明, 等. 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品质及农艺性状与 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8):130-135. |
[20] | 张海波. 玉米收获期苞叶松紧度的GWAS分析及与果穗含水量的关系.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8. |
[21] | 张凡, 刘国涛, 杨春玲. 620份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54(3):15-21. |
[22] | 张振良, 黄小兰, 薛林,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甜糯玉米新组合育种潜力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31(2):19-25. |
[23] | 董永军. 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太原: 山西大学, 2018. |
[24] | 谷静丛. 110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天津: 天津农学院, 2015. |
[25] | 张亚菲, 刘松涛, 曹雯梅, 等.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种子, 2021, 40(4):96-100. |
[26] | 潘天遵, 高聚林, 苏治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44(4):1-8,13. |
[27] | 高嵩, 刘宏伟, 何欢, 等. 利用SNP芯片进行玉米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新品种选育. 玉米科学, 2021, 29 (1):39-45. |
[28] | 印志同, 薛林, 邓德祥, 等. 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5):563-566. |
[29] | 朱汉勇, 钟正阳, 李玉祥, 等. 滇东南102个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相关与聚类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4):96-101. |
[30] |
卫文星, 张红, 路风银, 等. 芝麻品种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华北农学报, 1994, 9(3):29-33.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4.03.007 |
[1] | 郭海斌, 张军刚, 王文文, 薛志伟, 许海涛, 冯晓曦, 王斌功, 王成业. 夏玉米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和产量对砂姜黑土深松增密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4, (3): 109118 |
[2] | 张林, 武文明, 周登峰, 彭晨, 王世济.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4, (3): 175179 |
[3] | 徐荣琼, 张翼飞, 杜嘉瑞, 尹雪巍, 杨克军, 孙逸珊, 李泽松, 李桂彬, 陆雨欣, 刘海晨, 李伟庆, 李佳宇. 叶面喷施钙肥对春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223230 |
[4] | 代涵, 申铁, 石桃雄, 黎瑞源. 油茶基因组SSR位点挖掘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3): 2331 |
[5] | 李佳奇, 史建国, 陈启航, 常风云, 段义忠, 柴乖强, 贾磊, 陈涛. 陕北风沙草滩区覆膜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238246 |
[6] | 卿晨, 刘正学, 李彦杰. 转录组测序分析干旱胁迫下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3239 |
[7] | 全成哲, 李淑芳, 李鹤南, 于维, 金京花. 吉林省73份审定水稻品种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4, (3): 6475 |
[8] | 杨恩泽, 谢锐, 韩平安, 张永虎, 刘锦川, 牛素清, 温蕊, 王春勇, 金晓蕾.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4, (2): 1522 |
[9] | 王怀苹, 杨明达, 张素瑜, 李帅, 关小康, 王同朝.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206212 |
[10] | 张倩, 任雯, 赵冰兵, 周秒依, 李韩帅, 刘亚, 杜何为. 玉米ZmMAPKKK2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2): 3039 |
[11] | 胡昊驰, 王富贵, 朱孔艳, 胡树平, 王猛, 王志刚, 孙继颖, 于晓芳, 包海柱, 高聚林. 秸秆还田年限及施磷水平对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8088 |
[12] | 冯勇, 侯旭光, 薛春雷, 张来厚, 宋国栋, 苏敏莉, 傅晓华, 孙宇燕. 内蒙古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划分[J]. 作物杂志, 2024, (1): 2330 |
[13] | 王海涛, 任春梅, 董岩, 李硕, 程兆榜, 季英华. 江苏淮安市高粱上玉米黄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J]. 作物杂志, 2024, (1): 233238 |
[14] | 马娟, 黄璐, 宇婷, 郭国俊, 朱卫红, 刘京宝. 玉米穗粗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预测[J]. 作物杂志, 2024, (1): 3139 |
[15] | 刘丹, 王嘉宇, 冯章丽, 冯博, 陈温福. 辽宁省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1): 40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