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7, 第6期: 55–5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6.010

•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郭鹏燕,王彩萍,任杰成,赵吉平,许瑛,岳茂林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032200,山西汾阳
  • 收稿日期:2017-07-31 修回日期:2017-08-12 出版日期:2017-12-15 发布日期:2018-08-26
  • 作者简介:郭鹏燕,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与小杂粮的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 基金资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攻关项目(yGG163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6yzgc003)

Genetic Diversity of Agronomic Traits of Mung Bea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ources

Guo Pengyan,Wang Caiping,Ren Jiecheng,Zhao Jiping,Xu Ying,Yue Maolin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enyang 032200,Shanxi,China
  • Received:2017-07-31 Revised:2017-08-12 Online:2017-12-15 Published:2018-08-26

摘要:

为加快绿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绿豆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70份绿豆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为35.69%,最小的是单荚粒数,为9.67%;开花至收获期的变异系数为8.29%;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株高、单荚粒数、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7、0.61、0.56、0.47、0.41;经主成分分析和各指标载荷量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单株荚数、荚宽可以成为综合评价绿豆品种的代表性指标。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Abstract:

We studied agronomic traits of 70 mung bean varieties bred or collected by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try to facilitate the using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mung bea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breeding of mung bea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yield per plant had the maximum variable coefficient, which was 35.69%, grain number per pod had the minimum variable coefficient, which was 9.67%; the periods from flowering to harvest varied most, with a variable coefficient of 8.29%; and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main stem branches, plant height, grain number per pod and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per plant,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87, 0.61, 0.56, 0.47, 0.41 respectively; Through main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load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hundred grain weight,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pod width could be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of mung bean varieties.

Key words: Mung bean, Agronomic traits, Genetic diversity

表1

70份供试绿豆材料名称和地理来源"

编号No. 材料名称Material name 来源Origin 编号No. 材料名称Material name 来源Origin 编号No. 材料名称Material name 来源Origin
1 晋绿豆1号 山西太原 25 淄博黄绿豆 山东省 49 冀绿10号 河北省
2 晋绿豆7号 山西太原 26 嫩绿豆 黑龙江省 50 冀绿7号 河北省
3 汾绿豆4号 山西汾阳 27 嫩绿1号 黑龙江省 51 冀绿11 河北省
4 晋绿豆6号 山西汾阳 28 通榆绿豆 吉林省 52 冀绿9802 河北省
5 EMS处理4号-1 山西汾阳 29 吉绿6号 吉林省 53 冀绿0312 河北省
6 EMS处理4号-14 山西汾阳 30 吉绿99036 吉林省 54 冀绿0308 河北省
7 辐光绿豆250-1 山西汾阳 31 吉绿10号 吉林省 55 冀绿9802-19-2 河北省
8 汾阳农家种 山西汾阳 32 吉绿5号 吉林省 56 C3408 北京市
9 离石绿豆 山西吕梁 33 吉L201215 吉林省 57 品绿2005-353-1 北京市
10 兴县大明绿豆 山西吕梁 34 桃南1 吉林省 58 C5652 北京市
11 石楼绿豆 山西吕梁 35 洮9947-6 吉林省 59 中绿14 北京市
12 9329-8(大同) 山西大同 36 白绿11 吉林省 60 中绿12 北京市
13 隰县绿豆 山西临汾 37 白绿522 吉林省 61 中绿5号 北京市
14 曲沃绿豆1号 山西临汾 38 白绿10号 吉林省 62 辽绿918 辽宁省
15 代县绿豆 山西忻州 39 白绿8号 吉林省 63 辽宁农家种 辽宁省
16 沁县绿豆 山西长治 40 FLD08-4 吉林省 64 辽绿10号 辽宁省
17 绛县绿豆 山西运城 41 BL11-556 吉林省 65 赤绿5号 内蒙古
18 运城绿豆 山西运城 42 BL11-561 吉林省 66 兴丰绿1号 内蒙古
19 稷山绿豆 山西运城 43 BL13-638 吉林省 67 科绿1号 内蒙古
20 郑绿9号 河南省 44 保200017-9 河北省 68 苏绿04-23 江苏省
21 安绿7号 河南省 45 保200319 河北省 69 榆林大粒 陕西省
22 安绿07-3B 河南省 46 保200330 河北省 70 榆林绿豆 陕西省
23 潍绿8号 山东省 47 保绿942-34 河北省
24 潍绿2116 山东省 48 河北绿豆2号 河北省

表2

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生育期"

生育期
Period
播种至开花
Sowing to
flowering
开花至收获
Flowering to
harvest
全生育期
Whole growth
period
均值Mean 43.77 42.11 85.89
最大值Max 52.00 54.00 82.00
最小值Min 38.00 36.00 93.00
极差R 14.00 18.00 11.00
方差Variance 11.80 12.19 8.80
标准差SD 3.44 3.49 2.97
标准误SE 0.41 0.42 0.35
变异系数CV (%) 7.85 8.29 3.45

表3

不同绿豆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

性状Traits 单株产量Yield per plant (g) 单株荚数No.of pod per plant 单荚粒数No.of seed per pod 百粒重100-seeds weight (g)
均值Mean 6.75 12.97 10.55 6.51
最大值Max 13.68 22.67 13.33 7.88
最小值Min 1.84 3.70 7.33 4.54
极差R 11.84 18.97 6.00 3.34
方差Variance 5.80 18.83 1.04 0.67
标准差SD 2.41 4.34 1.02 0.82
标准误SE 0.29 0.52 0.12 0.10
变异系数CV (%) 35.69 33.45 9.67 12.58

表4

绿豆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单株产量
Yield per
plant X1
株高
Plant height
X2
主茎分枝
Main stem
branches X3
主茎节数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 X4
单株荚数
No.of pod per plant X5
单荚粒数
No.of seed
per pod X6
荚长
Pod long
X7
荚宽
Pod wide
X8
百粒重
100-seeds
weight X9
X1 1
X2 0.56** 1
X3 0.61** 0.36** 1
X4 0.41** 0.52** 0.57** 1
X5 0.87** 0.45** 0.67** 0.32** 1
X6 0.47** 0.52** 0.28* 0.28* 0.32** 1
X7 0.14 0.20 0.14 0.24* -0.12 0.52** 1
X8 -0.02 -0.16 0.04 0.11 -0.06 -0.10 0.26* 1
X9 -0.06 -0.14 -0.23 -0.07 -0.37** 0.02 0.55** 0.43** 1

表5

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No. 特征值
Eigen value
贡献率(%)
Contribution
累计贡献(%)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3.54 39.38 39.38
2.01 22.35 61.73
1.14 12.70 74.42

表6

9个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I 0.465 -0.014 0.118 0.408 0.190 -0.229 -0.213 -0.204 -0.654
II 0.397 0.028 -0.299 -0.231 0.633 0.042 0.532 0.107 0.046
III 0.413 -0.053 0.323 -0.125 -0.550 -0.168 0.408 0.448 -0.098
[1] 郑卓杰, 王述民, 宗绪晓 . 中国食用豆类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41-163.
[2] 焦广英, 任建华 . 绿豆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与研究.作物品种资源, 1997(2):38-40.
[3] 吴忠会, 李宏高 . 绿豆营养粉深加工的探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5,23(4):44-48.
doi: 10.3969/j.issn.1000-5811.2005.04.012
[4] 纪花, 陈锦屏, 卢大新 . 绿豆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6(10):143-144.
doi: 10.3969/j.issn.1673-6273.2006.10.048
[5] 张海均, 贾冬英, 姚开 . 绿豆的营养与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2,48(1):7-10.
doi: 10.3969/j.issn.1674-506X.2012.01.002
[6] 任建华, 高平平 . 绿豆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作物品种资源, 1993(3):14-15.
[7] 郑克平, 陈璋 . 福建绿豆种质资源遗传潜势分析.中国种业, 1991(3):9-11.
[8] 陈永安, 高利平, 张先炼 , 等. 绿豆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的研究.河南农业科学, 1994(2):7-8.
[9] 杨春玲, 王阔, 关立 , 等.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杂粮作物, 2005,25(5):314-315.
doi: 10.3969/j.issn.2095-0896.2005.05.017
[10] 侯小峰, 刘静, 王彩萍 , 等. 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作物杂志, 2015(1):53-5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1.011
[11] 程须珍, 王素华 . 中国绿豆品种资源研究.作物品种资源, 1998(4):9-11.
[12] 程须珍, 王素华, 田静 , 等. 绿豆优异种质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1999,32(増刊):36-39.
doi: 10.3321/j.issn:0578-1752.1999.Z1.007
[13] 柴岩, 万富世 .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4] 盖钧益, 章元明, 王建康 ,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3.
[15] 张耀文, 赵雪英, 李秀莲 , 等. 亚蔬绿豆主要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研究//中国绿豆科技应用论文集.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102-105.
[16] 杨勇, 周斌, 杨超华 , 等. 夏播绿豆不同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作物杂志, 2015(4):65-6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4.015
[17] 朱慧珺, 赵雪迎, 闫虎斌 , 等.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绿豆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5,5(6):10-14.
[1] 马孟莉 郑 云 周晓梅 张婷婷 张晓倩 卢丙越.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21–26
[2] 王 蕾 张想平 李润喜 牛小霞 杨世梅 严宗山 张自强. 大麦农艺性状和子粒支链淀粉的多元分析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18, (5): 71–76
[3]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42–47
[4] 章星传, 黄文轩,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69–78
[5] 张春明,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3): 108–115
[6] 张彬,李金秀,王震,冯浩,李金榜.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57–60
[7] 刘晨旦,张泽燕,张耀文. 不同基因型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J]. 作物杂志, 2018, (3): 77–83
[8] 田荟遥,蒋继志,李成斌,申芬,侯宁. 中国东北地区马铃薯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168–173
[9] 李锐,白建荣,王秀红,张丛卓,张效梅,闫蕾,杨瑞娟. 144份甜玉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17–24
[10] 张帅,庞玉辉,王征宏,王黎明,陈春燕,曾占奎,王春平.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44–51
[11] 岳茂林,薛蔚荣,张瑞栋,岳忠孝,吕瑞洲,郭鹏燕. 不同行距配置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93–96
[12] 卢军帅,李云祥,王兴富,高国花,杨霞,梁婧.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97–102
[13] 张锐新,任天宝,赵喆,闻刚,赵铭钦. 移栽期对五指山雪茄烟品质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148–153
[14] 刘建霞,张晓丹,王润梅,周凤,刘文英,刘支平. 6-BA浸种对盐胁迫下绿豆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166–172
[15] 赵璐,杨治伟,部丽群,田玲,苏梅,田蕾,张银霞,杨淑琴,李培富.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18, (1): 25–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 –7 .
[2]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不同源库关系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2 –105 .
[3]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 –113 .
[4] 黄文辉, 王会, 梅德圣. 农作物抗倒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13 –19 .
[5]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 –120 .
[6]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 –125 .
[7]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 –130 .
[8] 朱鹏锦,庞新华,梁春,谭秦亮,严霖,周全光,欧克维. 低温胁迫对甘蔗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1 –137 .
[9]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 –142 .
[10]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