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9, 第5期: 9710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5.016
刘晓亚,张立峰,张继宗,石文宾,张培月
Liu Xiaoya,Zhang Lifeng,Zhang Jizong,Shi Wenbin,Zhang Peiyue
摘要:
针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短季类经济作物缺乏,芥菜型油菜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于2017-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引种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以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为对照,监测了两品种的叶面积指数、角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平均叶面积指数高23.36%~36.73%;角果净光合速率不及大黄,N、P、K积累量高于大黄;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延长21d,干物质积累潜值高46.86%;菜子产量较大黄高22.8%~54.0%。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理气候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的优势。
[1] | 杨福存 . 冀西北高寒区大白菜防春化栽培技术研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2(5):56-58. |
[2] | 杨雪海, 张巍, 赵娜 , 等. 油菜华油杂62不同生长期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39(2):197-203. |
[3] | 刘淑艳, 刘忠松, 官春云 . 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22(3):351-358. |
[4] | 冯婷婷 . 芥菜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DNA多态性研究.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7. |
[5] | 傅廷栋, 杨光圣, 杨小牛 , 等.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研究与利用. 自然科学进展, 1995,5(3):33-39. |
[6] | 孙贵荒, 刘晓丽, 董丽杰 , 等. 大豆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辽宁农业科学, 2003,5(4):13-14. |
[7] | 王希群, 马履一, 贾忠奎 , 等.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05,24(5):537-541. |
[8] | 徐小利, 赵卫星, 常高正 , 等. 西瓜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0,24(7):84-85. |
[9] | 陈浩 . 内蒙古春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10] | 蒙祖庆, 次仁央金, 宋丰萍 , 等. 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2):242-246. |
[11] | 王强, 虢慧 . 不同播期下油菜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作物研究, 2016,30(1):4-7. |
[12] | 周可金, 肖文娜, 官春云 . 不同油菜品种角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31(3):316-321. |
[13] | Diepenbrock W . Yield analysis of winter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a review.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0,67(1):35-49. |
[14] | 王春丽, 海江波, 田建华 , 等. 油菜终花后角果和叶片光合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4,34(8):1620-1626. |
[15] | 冷锁虎 . 油菜的光合生理//江苏农学会. 江苏油作科学.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20-247. |
[16] | 张耀文, 赵小光, 关周博 , 等. 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39(5):704-713. |
[17] | 李凤阳 . 不同肥密条件下早熟油菜光合特性研究.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2. |
[18] | 张耀文, 王竹云, 李殿荣 , 等. 甘蓝型油菜角果光合日变化特性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8,17(5):174-180. |
[19] | 吴沿友, 张红萍, 吴德勇 , 等. 植物叶片和角果的碳酸酐酶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6,26(10):2094-2098. |
[20] |
李俊, 袁金展, 官春云 , 等. 油菜角果光合衰退的生理特征初步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35(6):644-649.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3.06.005 |
[21] | 赵懿 . 油菜光合功能衰退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22] | 陈婷 . 油菜叶片和角果光合对其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23] | 赵小光, 张耀文, 田建华 , 等.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光合日变化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3,26(4):1392-1397. |
[24] | 王创云, 邓妍, 赵丽 , 等.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0):62-67. |
[25] |
刘晓伟, 鲁剑巍, 李小坤 , 等.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23):4823-483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1.23.008 |
[26] | 吴丽军, 孙小凤, 张荣 , 等. 春油菜干物质积累与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3):141-145. |
[27] | 李志玉, 郭庆元, 廖星 , 等. 不同氮水平对双低油菜中双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29(2):184-188. |
[28] | 魏其克 . 雄性不育杂种油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1994,14(3):203-209. |
[29] | 蔡常被 . 油菜氮、磷、钾需肥规律初步探讨. 中国油料, 1980, 2(1):27-32,34-35. |
[30] | 任晓强 . 华北寒旱区甜菜生长和养分积累特征.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7. |
[31] | 崔婷茹 . 坝上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及高效利用策略.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7. |
[32] | 蒙祖庆, 次仁央金, 宋丰萍 , 等. 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2):242-246. |
[33] | 马驿, 汪善勤, 李岚涛 , 等. 基于高光谱的油菜叶面积指数估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36(2):69-77. |
[34] | 戴敬, 郑伟, 喻义珠 , 等. 油菜花后光合面积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23(2):20-23. |
[35] | 王春丽, 王周礼, 陈婷 , 等. 甘蓝型油菜生殖生长期叶片和角果光合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6,36(7):1417-1426. |
[36] |
赵姣, 郑志芳, 方艳茹 , 等. 基于动态模拟模型分析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对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3,39(2):300-308.
doi: 10.3724/SP.J.1006.2013.00300 |
[37] | 高玉红, 牛俊义, 闫志利 , 等.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4):440-446. |
[38] | 曹金华, 王建平, 朱家成 , 等. 双低杂交油菜‘丰油10号’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34):32-39. |
[39] |
刘秀秀, 鲁剑巍, 王寅 , 等.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36(4):483-488.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4.04.008 |
[40] | 廖星, 刘昌智, 王江薇 , 等. 油菜杂交种和常规种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吸收的比较. 中国油料, 1995,17(3):50-53. |
[1] | 张艳华,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赵广才.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09113 |
[2] |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20124 |
[3] | 梁晓红,张瑞栋,黄敏佳,刘静,曹雄. 覆膜与施氮互作对高粱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35142 |
[4] | 陈丽,张璐鑫,吴枫,李真,龙兴洲,杨玉锐,尹宝重. 河北平原麦玉两熟轮耕模式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43150 |
[5] | 姜丽娜,张雅雯,朱娅林,赵凌霄.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51158 |
[6] | 董智强,王萌萌,李鸿怡,薛晓萍,潘志华,侯英雨,陈辰,李楠,李曼华. WOFOST模型对山东省夏玉米发育期与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19, (5): 159165 |
[7] | 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武爱莲,白文斌,王立革,郭珺,韩雄,柳青山.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66172 |
[8] | 赵准,齐军仓,李剑,郭岩,令江瑞,李虎情. 新疆不同刈割期对春性大麦干草产量和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5): 180185 |
[9] | 马一峰,梁茜,葛均筑,辛德财. 冬小麦济麦22和春小麦津强8号的产量形成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5): 192195 |
[10] | 刘兴叶,邢宝龙,吴瑞香,王桂梅,刘飞. 晋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6975 |
[11] | 马凡凡,邢素林,甘曼琴,刘佩诗,黄瑜,甘晓玉,马友华.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8996 |
[12] | 闫威,李国龙,李智,曹阳,张少英. 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全覆膜旱作甜菜光合特性和块根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00106 |
[13] | 万晓菊,张国强,王克如,谢瑞芝,沈东萍,陈江鲁,刘朝巍,李少昆. 北疆春玉米覆膜、滴灌技术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4): 107112 |
[14] | 夏原野,杜志敏,杨宇尘,宫彦龙,闫志强,徐海. 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籼稻和粳稻花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39147 |
[15] | 齐德强,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梁晓艳. 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对马铃薯叶与块茎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48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