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5期: 535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08
Yang Xuele(), Zhang Lu, Li Zhiqing, He Luqiu()
摘要:
为了解苦荞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26个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个苦荞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性状之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茎分枝数,为33.3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日数,为6.13%。相关性分析表明,苦荞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大多数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9.55%。聚类分析将26个苦荞种质资源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性状不突出,第Ⅱ类属于高产型,第Ⅲ类属于矮秆型。
[1] | 林汝法, 柴岩, 廖琴, 等. 中国小杂粮.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2] | 林汝法. 苦荞举要.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3] | Bonafaccia G, Marocchini M, Kreft I. Com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our and bran from common and tartary buckwheat. Food Chemisity, 2003,80(1):9-15. |
[4] | Fabjan N, Rode J, Kosir I J, et al.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as a source of dietary rutin and quercit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ity, 2003,51(22):6452-6455. |
[5] | 李春花, 王艳青, 卢文洁, 等. 播期对苦荞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18):92-95. |
[6] | 王炎, 周良, 李振宙, 等. 不同播期对苦荞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7(10):3456-3460. |
[7] | 马祥, 刘勇, 魏小星, 等. 不同播期对苦荞‘黑丰一号’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28):7-10. |
[8] | 王慧, 杨媛, 杨明君,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3,41(6):572-574. |
[9] | 靳建刚, 田再芳.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9,47(7):1182-1184. |
[10] | 张艳军, 胡选江, 饶敏,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8(9):172-174. |
[11] | 张伟丽, 白文琴, 白文明, 等. 氮磷钾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2):105-112. |
[12] | 向达兵, 赵江林, 胡丽雪, 等. 施氮量对苦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40(14):57-59. |
[13] | 马祥, 魏小星, 刘勇, 等. 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25):16-20. |
[14] | 张清明, 马裕群, 赵卫敏, 等. 苦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19,39(4):11-14. |
[15] | 程晓彬, 向达兵, 赵钢, 等. 川西高原不同苦荞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种子, 2017,36(10):63-65,68. |
[16] | 赵鑫, 陈少峰, 王慧, 等.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作物杂志, 2018(5):27-32. |
[17] | 王欣欣, 卜一, 李炳海, 等. 苦荞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17,45(1):10-13. |
[18] | 张宗文, 林汝法.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
[19] | 聂石辉, 彭琳, 王仙, 等. 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16(1):64-70. |
[20] |
Keylock C J. Simpson diversity an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as special cases of a generalized entropy. Oikos, 2005,109(1):203-207.
doi: 10.1111/oik.2005.109.issue-1 |
[21] | 边巴卓玛, 金涛, 杨素涛, 等. 西藏引种苦荞产量稳定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33):25-31. |
[22] | 汪灿, 胡丹, 杨浩, 等.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作物杂志, 2013(6):18-22. |
[23] | 李月, 石桃雄, 黄凯丰, 等. 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26(1):35-41. |
[24] | 杨明君, 杨媛, 郭忠贤, 等. 旱作苦荞麦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2):49-50. |
[25] | 赵璐, 杨治伟, 部丽群, 等.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18(1):25-34. |
[26] | 张帅, 庞玉辉, 王征宏, 等.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8(2):44-51. |
[27] | 郜战宁, 冯辉, 薛正刚, 等. 28个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18(1):77-82. |
[1] | 曹小闯, 李烨锋, 吴龙龙, 朱春权, 朱练峰, 张均华, 金千瑜. 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0118 |
[2] | 孙琪, 耿艳秋, 金峰, 刘丽新, 郑浣彤, 郭丽颖, 邵玺文.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9126 |
[3] | 郝曦煜, 肖焕玉, 梁杰, 王英杰, 郭文云. 绿豆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127132 |
[4] | 罗玉琼, 严博, 吴可, 谢慧敏, 梁和, 江立庚.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33139 |
[5] | 丁凯鑫, 单莹, 冯乃杰, 郑殿峰, 梁喜龙, 吴琼, 黄文婷.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48153 |
[6] | 康楷, 刘丽华, 秦猛, 郑桂萍, 张雪松, 白重阳, 赵爽, 高小慧. 垄作双深与株行配置对水稻光合作用、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64169 |
[7] | 罗兴录, 黄小凤, 吴美艳, 刘珊迁, 赵博伟. 5个木薯品种生理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182187 |
[8] | 周海涛, 赵孟圆, 张新军, 李天亮, 刘文婷, 刘振宁, 杨晓虹, 袁卉馥. 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0, (5): 188193 |
[9] | 贾苏卿, 禾璐, 杜艳伟.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谷根系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94198 |
[10] | 郑地, 文春燕, 沈显华, 胡标林, 车菊芹, 熊运华, 王智权, 吴延寿. 藏区不同海拔条件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米质变化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199203 |
[11] | 王芙蓉, 张建学, 郭岷江, 张亚宏, 范提平, 王亚宏, 张岩, 裴国平, 雷建明. 苗后除草剂喷施时期对杂草防治及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204208 |
[12] | 卢晓玲, 何铭, 张凯旋, 廖志勇, 周美亮. 苦荞鼠李糖基转移酶FtF3GT1基因的克隆与转化毛状根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3340 |
[13] | 孙道旺, 王艳青, 洪波,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莉花. 云南冬播燕麦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8087 |
[14] | 杨海峰, 段学艳, 卫玲, 刘博.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9397 |
[15] | 张晓艳, 王晓楠, 曹焜, 孙宇峰. 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4): 121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