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4期: 17818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27
吴可1(), 谢慧敏1, 刘文奇2, 莫并茂3, 韦国良4, 陆献5, 李壮林6, 邓森霞7, 韦善清1, 梁和1, 江立庚1(
)
Wu Ke1(), Xie Huimin1, Liu Wenqi2, Mo Bingmao3, Wei Guoliang4, Lu Xian5, Li Zhuanglin6, Deng Senxia7, Wei Shanqing1, Liang He1, Jiang Ligeng1(
)
摘要: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1] | 熊伟, 杨婕, 吴文斌, 等.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生态学报, 2013,33(2):509-518. |
[2] | Kumarathilaka P, Seneweera S, Meharg A, et al. Arsenic accumul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a L.) is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and genetic facto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642:485-496. |
[3] | 董立强, 李睿, 商文奇, 等. 东北稻区肥料施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作物杂志, 2017(6):17-22. |
[4] | Iqbal A, He L, Khan A, et al. Organic manure coupled with inorganic fertilizer:an approach for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rice by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gronomy, 2019,9(10):651. |
[5] | 鲁艳红, 廖育林, 周兴, 等.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5,52(3):597-606. |
[6] | 李成亮, 何园球, 王艳玲, 等.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21(2):179-184. |
[7] | 从夕汉, 施伏芝, 阮新民, 等.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28(4):1219-1226. |
[8] | 苑俊丽, 梁新强, 李亮, 等. 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对高效氮肥响应的整合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7):3414-3423. |
[9] | 侯云鹏, 韩立国, 孔丽丽,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4):836-845. |
[10] | 任海, 付立东, 王宇, 等. 硅磷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17):57-61. |
[11] | 徐新朋, 王秀斌, 李大明, 等.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22(3):598-608. |
[12] | Ye T, Li Y, Zhang J, et al. Nitrogen,phosphorus,and potassium fertilization affects the flowering time of rice (Oryza sativa L.).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19,20:e00753. |
[13]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第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4]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 |
[15] | 王伟妮, 鲁剑巍, 何予卿, 等.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25(6):645-653. |
[16] | Hong W X, Wei W, Li X X, et al. Effects of rice straw mulching on N2O emissions and maize productivity in a rain-fed up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8,25:6407-6413. |
[17] | 董作珍, 吴良欢, 柴婕, 等. 不同氮磷钾处理对中浙优1号水稻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5,29(4):399-407. |
[18] | 刘伟明. 杂交晚粳组合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 杂交水稻, 2013,28(2):40-42. |
[19] | 林飞荣, 贝道正, 陶永刚, 等. 嘉丰优2号新组合高产高效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 天津农业科学, 2019,25(10):36-40. |
[20] | 漆辉, 伍钧, 韩巧, 等. 陇西河流域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29(1):10-15. |
[1] | 潘高峰, 汪本福,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05111 |
[2]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3] | 佟天一, 蔡健旋, 张集胜, 李林, 马林, 何柔静, 唐湘如. 香稻专用肥料类型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52158 |
[4] | 王庆彬, 聂振田, 卢洁春, 彭春娥, 张民, 孟慧, 刘治国, 耿全政.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66171 |
[5] | 凌晨, 刘洪, 杨哲, 黄展权, 陈孟强, 饶得花, 徐振江. 双季稻栽培对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825 |
[6] | 王智华, 张凌云, 魏立兴. 不同小黑麦品种在冬闲盐碱耕地的比较试验[J]. 作物杂志, 2021, (4): 191195 |
[7] | 张全芳, 姜明松, 陈峰, 朱文银, 周学标, 杨连群, 徐建第. 山东省水稻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2631 |
[8] | 王国骄, 宋鹏, 杨振中, 张文忠. 秸秆还田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6772 |
[9] | 薛菁芳, 蔡永盛, 陈书强. 节水灌溉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8692 |
[10] | 刘天昊, 张翼飞,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4): 112117 |
[11] | 刘学彤, 郑春莲, 曹薇, 党红凯, 曹彩云, 李晓爽, 李科江, 马俊永.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0135 |
[12] | 杨磊, 金延迪, 刘侯俊. 铁、镉及其互作对水稻光合原初反应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44151 |
[13] | 梁茜, 吴清山,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6143 |
[14] | 赵宝平, 刘景辉, 任长忠. 燕麦产量形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1, (3): 17 |
[15] | 武志峰, 刘凯丽, 乐丽红, 陈忠平, 唐双勤, 李祖军, 韩瑞才, 曾研华,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吴自明. 化控措施对直播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3): 114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