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2期: 758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2.011
李洋(), 任孝慈, 李晓伟, 李伟堂, 黄威, 何中国(), 王佰众()
Li Yang(), Ren Xiaoci, Li Xiaowei, Li Weitang, Huang Wei, He Zhongguo(), Wang Baizhong()
摘要:
选用4份分枝型恢复系和6份雄性不育系材料作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配制24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组合的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百粒重、籽仁率、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7个性状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参数及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份组合的7个性状存在真实性的遗传差异。在亲本不育系一般配合力(GCA)选择的基础上,应注意组合特殊配合力(SCA)的选择,GCA效应值高的亲本育种潜力较大,组配出优势组合的概率大;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7.91%和14.89%,不宜进行早代选择;GCA较高的不育系为亲本A和亲本D,其中亲本A在各性状上均为正向GCA效应值,且在供试不育系中,其GCA效应值最大,其次为亲本D;组合1×A小区产量的SCA效应值及竞争优势最高,为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其他籽粒性状与对照相比也均有提升。
[1] | 曾芸. 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 农业考古, 2006(3):21-23. |
[2] | 张晓洁, 李浩, 张桂芝, 等. 山东省向日葵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中国种业, 2017(8):20-22. |
[3] | 曾芸, 王思明. 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 农业考古, 2006(4):191-201,203. |
[4] | 王广仿. 白葵杂一号繁殖和制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84(2):10-11. |
[5] | 王广仿, 马哓峰, 郑然泽, 等. 我国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十五年. 吉林农业科学, 1989(4):64-67. |
[6] | 妥德宝, 安昊, 张君, 等. 国内外向日葵施肥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6):1-2. |
[7] | 向理军, 雷中华, 石必显, 等. 向日葵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9):23-25,58. |
[8] | 金梦阳, 危文亮, 严新初. 我国向日葵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3):232-236. |
[9] | 奉斌, 魏忠芬, 伍林涛, 等. 向日葵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类型. 北京农业, 2015(17):12. |
[10] | 王鹏冬, 杨新元, 贾爱红, 等. 我国油用型向日葵研究发展概述. 杂粮作物, 2005, 25(4):241-245. |
[11] | 李素萍, 安玉麟, 聂惠, 等.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233. |
[12] | 王庆钰, 贾玉峰, 张新生. 利用配合力类型互补培育高产低皮壳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探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3):33-36. |
[13] | 马秀岩, 魏守恩, 徐素兰. 向日葵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辽宁农业科学, 1990(3):30-33. |
[14] | 朱军. 广义遗传模型与数量遗传分析新方法.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4, 20(6):551-559. |
[15] | 朱军.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
[16] | 朱军.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26(1):1-6. |
[17] | 王贵, 刘学文, 韩英. 向日葵不育系恢复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技, 1989(4):12-16. |
[18] | 张雷, 于学鹏, 牛庆杰, 等. 食用向日葵产量和抗菌核病的遗传分析. 宁夏农林科技, 2015, 56(7):38-40. |
[19] | 贾秀苹, 卯旭辉, 岳云, 等.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26(9):1334-1343. |
[20] | 杨海峰, 樊云茜, 段学艳, 等. 食葵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106-111. |
[1] | 李忠南, 王越人, 车丽梅, 邬生辉, 曲海涛, 宋涛, 李福林, 李光发. 通玉179六世代和DH世代4个穗部性状对比分析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2): 6468 |
[2] | 赵轩微, 赵雅杰, 田振东, 胡树平, 赵榕, 任亚宁, 包海柱, 高聚林. 向日葵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对播种期和栽培密度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3): 185189 |
[3] | 周菲, 王文军, 刘岩, 马军, 王静, 吴立仁, 关洪江, 黄绪堂. 向日葵籽仁脂肪和脂肪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1, (2): 200206 |
[4] | 邸娜, 郑娜, 韩海军, 王靖, 崔超, 郑喜清. 不同向日葵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向日葵列当萌发的刺激作用[J]. 作物杂志, 2020, (6): 197201 |
[5] | 杨海峰, 段学艳, 卫玲, 刘博.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9397 |
[6] | 单飞彪, 杜瑞霞, 王永行, 杨钦方, 刘春晖, 陈阳.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向日葵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4): 107113 |
[7] | 张海洋, 李海燕, 孟庆林, 何超群, 刘树清. 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 作物杂志, 2020, (4): 202205 |
[8] | 周子超, 侯建华, 甄子龙, 石慧敏. 152份向日葵重组自交系苗期抗旱性的鉴定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20, (3): 4752 |
[9] | 王永行,单飞彪,闫文芝,杜瑞霞,杨钦方,刘春晖,白立华. 基于向日葵DUS测试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代码分级[J]. 作物杂志, 2019, (5): 2227 |
[10] | 丁海燕,汪春林,武燕,任国领,翟祖欢,马军. 龙葵杂10号向日葵染色体核型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2): 99102 |
[11] | 白雨,韩雪莹,董海洋,乌云苏都,李冰圳,陈贵林. 轮作及农艺措施对减轻向日葵列当危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92196 |
[12] | 胡树平,孟天天,赵卉,包海柱. 深松对向日葵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1): 116120 |
[13] | 焦玉字,郭俊娒,杨俊兴,李厚恩,徐铁兵,叶勇,周小勇. 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镉积累差异性的田间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6): 8995 |
[14] | 李志华,穆婷婷,刘鑫,李会霞,田岗. 4个谷子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6167 |
[15] | 李忠南,王越人,邬生辉,曲海涛,许正学,李光发. 玉米主要性状GCA效应值的因子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2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