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5期: 22823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5.032
黄艳霞1(), 陈根辉1, 林建富2, 郭其茂1, 黄康德1, 四郎群措1, 谢丽君1, 林子龙1()
Huang Yanxia1(), Chen Genhui1, Lin Jianfu2, Guo Qimao1, Huang Kangde1, Silang Quncuo1, Xie Lijun1, Lin Zilong1()
摘要:
为探明甘薯品种龙紫9号在烟地的高效栽培条件,利用正交试验L9(34)研究套种时间、栽插方式和肥料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大薯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是栽期(A)>肥料(C)>栽期与肥料互作(A×C)>栽插方式(B),组合A2B1C2在6月1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垄两边对角栽插两株薯苗、施用腐殖酸肥15 kg/hm2配合复合肥225 kg/hm2的处理鲜薯产量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大薯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栽期,组合A1B1C1在5月20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垄两边对角栽插两株薯苗、施用复合肥450 kg/hm2的处理大薯率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淀粉含量的影响依次是肥料(C)>栽期(A)>栽期与肥料互作(A×C)>栽插方式(B),组合A1B3C3在5月20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垂直于垄栽插两株薯苗、施用海藻酸肥16 L/hm2配合复合肥225 kg/hm2的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1] | 冷鹏, 袁升凯, 崔爱华, 等. 甘薯(地瓜)套种西瓜“双瓜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2021, 34(9):127-129. |
[2] | 姚秋菊, 董海英, 王志勇, 等. 西瓜、甘薯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8, 31(8):58-59. |
[3] | 黄小燕. 东南沿海沙地西瓜-甘薯套作模式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 中国果菜, 2019, 33(9):74-76. |
[4] | 姚秋菊, 王洪庆, 韩娅楠, 等. 小麦-朝天椒-西瓜-甘薯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2020, 18(4):28-31. |
[5] | 程志强. 开封地区西瓜—花生—甘薯一年三熟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6, 29(10):54-55. |
[6] | 刘卫星, 张金宝, 张枫叶, 等. 豫东棉田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22):5764-5766,5788. |
[7] | 赵大伟, 徐宁生, 杨华才, 等. 甘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32(2):29-35. |
[8] | 房换香, 曹晓燕, 王同军. 黑芝麻、 甘薯套种技术. 乡村科技, 2014(7):1. |
[9] | 董翠, 杨新笋, 吴先国. 甘薯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增2):27-30. |
[10] | 李文平, 杨兵丽, 张顺林, 等. 西北山旱地正茬架豆套种甘薯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1(14):173-175. |
[11] | 徐小明. 福建辣椒王套种甘薯栽培模式研究. 福建热作科技, 2020, 45(3):4-5. |
[12] | 赵小莲. 烤烟套种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20, 38(4):12-14. |
[13] | Yoshimoto M, Yamakao, Suda I.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urple colored fleshed sweet potato. Food Processing, 1998, 33(8):15-17. |
[14] | 王关林, 岳静, 苏冬霞, 等. 甘薯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及抑制肿瘤作用研究. 营养学报, 2006, 28(1):71-74. |
[15] | 王平, 沈学善, 屈会娟, 等. 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 (2):230-237. |
[16] | 张辉, 张永春, 宁运旺, 等. 土壤与肥料对甘薯生长调控的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12, 43(4):995-1000. |
[17] | 唐维, 李强, 张允刚, 等. 紫心甘薯新品种徐紫薯3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3):108-113. |
[18] | 吴洁, 沈学善, 屈会娟, 等. 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川紫薯2号优化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6):120-125. |
[19] | 尤瑞玲, 李红忠, 史本林. 能源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2):118-123. |
[20]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21] | 福建统计年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10-5. |
[22] | 郭其茂.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选育研究. 中国种业, 2017 (11):61-62. |
[23] | 徐硕, 谭效磊, 杨举田, 等. 烤烟套种甘薯综合效应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36. |
[24] | 张勇跃, 刘志坚, 秦素研, 等. 烟薯套种模式中甘薯品种和甘薯栽插时间探讨. 农业科技通讯, 2011(12):43-46. |
[25] | 张勇跃, 刘志坚, 秦素研, 等. 烟薯套种模式中烟叶密度和甘薯栽插方式的探讨.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3):47-49. |
[26] | 聂明建. 适合旱土间作套种的作物―甘薯. 作物研究, 2012, 26(1):70-73. |
[27] | 郝近羽, 陈源泉, 代红翠, 等.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后砂质土壤有机碳组分结构特征.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30(11):2201-2211. |
[28] | 任改弟, 张苗, 张文越, 等. 不同来源有机物料对菜用蚕豆生长和品质及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 土壤, 2022, 54(4):740-749. |
[29] | 瞿飞, 杨静, 赵夏云, 等. 不同有机物料对菌―菜轮作土壤质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24):91-97. |
[30] | 桑文, 赵亚光, 张霁峰, 等.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液体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2):53-60. |
[31] | 王盼, 郑庭茜, 卞荣军, 等. 基于生物质裂解活性有机物的有机―无机水溶肥对空心菜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8, 49(6):1377-1382. |
[32] | 秦鱼生, 涂仕华, 冯文强, 等. 平衡施肥对高淀粉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29(5):169-173. |
[33] | 崔丹丹, 杨锦, 耿银银, 等. 海藻肥对菜心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7):1185-1197. |
[34] | Zhou G X, Qiu X W, Zhang J B, et al. Effects of seaweed fertilizer on enzyme activities,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during maize straw composting. Bio- Resource Technology, 2019,286:121375. |
[35] | 张水勤, 袁亮, 林治安, 等. 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4):1065-1076. |
[1] | 肖晓, 钟坤权, 屠小菊, 易镇邪. 低温锻炼持续时间对菜用甘薯幼苗耐寒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5): 140145 |
[2] | 陈碧伟, 鞠玺凯, 孙一鸣, 李清华, 刘庆, 曾路生. 不同时期干旱对淀粉型甘薯产量形成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141147 |
[3] | 刘亚军, 逯昀, 王文静, 胡启国, 储凤丽, 李志杰. 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对连作甘薯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168174 |
[4] | 罗元凯, 李染秋, 李宜蒙, 唐维, 刘亚菊. 栽插密度和EBR浓度对甘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231237 |
[5] | 杜清福, 商丽丽, 吕家豪, 张瑞清, 姚建刚, 邱鹏飞, 赵建伟, 何绍贞. 不同光照强度对甘薯光合特性和开花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72177 |
[6] | 徐茜, 曾新宇, 肖波, 李保证, 张兴端. 叶面肥对叶菜型甘薯茎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3): 183187 |
[7] | 贾峥嵘, 郝佳丽, 郝艳芳, 白文斌, 张建华, 郭瑞锋, 刘勇. 四种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70175 |
[8] | 王和寿.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08213 |
[9] | 刘亚军, 王文静, 王红刚, 王祁, 胡启国, 储凤丽. 作物轮作对甘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22128 |
[10] | 胡启国, 刘亚军, 王文静, 王祁, 王红刚, 储凤丽. 甘薯轮作与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53159 |
[11] | 郭琪琳,吴海云,李欢,刘庆. 不同类型甘薯茎和叶中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2): 4147 |
[12] | 孟凡来,郭华春. UV-B辐射增强对甘薯光合特性和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14119 |
[13] | 权宝全,吕瑞洲,王贵江,任杰成. 薯块膨大中期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58161 |
[14] | 刘亚军,储凤丽,王文静,胡启国,杨爱梅.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79184 |
[15] | 刘亚军,胡启国,储凤丽,王文静,杨爱梅.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商薯9号”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8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