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7, 第5期: 13614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23
刘倩,侯松,刘庆,李欢,史衍玺
Liu Qian,Hou Song,Liu Qing,Li Huan,Shi Yanxi
摘要:
为探讨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示范园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外观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时期提前,甘薯移栽后50d内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与最后一个移栽时期相比,提前移栽甘薯的最长蔓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减少了7.1%~44.9%、10.4%~68.4%、21.1%~101.8%,处理间差异显著;收获期甘薯产量增加,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和大薯块所占比率增加,不同处理差异显著;随移栽时期提前,收获期烟薯25号薯块表皮条筋发生率增加,外观品质下降,按时间先后,4个移栽时期烟薯25号薯块条筋发生率分别为41.40%、27.41%、22.47%和15.43%,差异显著;提前移栽可提高收获期甘薯淀粉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含量降低,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不显著。生产中可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来提高商品薯率、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实现甘薯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1] |
高璐阳, 房增国, 史衍玺 .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29(6):189-194.
doi: 10.7668/hbnxb.2014.06.032 |
[2] |
宋永康, 余华, 姚清华 , 等. 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福建农业学报, 2009,24(6):504-507.
doi: 10.3969/j.issn.1008-0384.2009.06.003 |
[3] | 张立明, 王庆美, 王荫墀 . 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 杂粮作物, 2003,23(3):162-166. |
[4] | 刘鲁林, 木泰华, 孙艳丽 . 不同品种甘薯块根营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08,23(1):39-43. |
[5] | 马代夫, 李强, 曹清河 , 等.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江苏农业学报, 2012,28(5):969-973. |
[6] | 史春余, 王汝娟, 梁太波 , 等.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1):3878-3885. |
[7] |
后猛, 张允刚, 王欣 , 等. 食用型甘薯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4,30(1):31-36.
doi: 10.3969/j.issn.1000-4440.2014.01.006 |
[8] |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 等.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38(9):1728-1733.
doi: 10.3724/SP.J.1006.2012.01728 |
[9] |
刘桂玲, 张鹏, 郑建利 , 等. 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差异. 中国粮油学报, 2012,27(2):10-13.
doi: 10.3969/j.issn.1003-0174.2012.02.003 |
[10] |
后猛, 刘亚菊, 王欣 , 等. 氮钾配施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28(1):260-264.
doi: 10.16213/j.cnki.scjas.2015.01.049 |
[11] |
唐忠厚, 魏猛, 陈晓光 , 等.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9):1705-171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09.005 |
[12] | 陆国权 . 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 GB/T 5009.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
[14] | 何照范 . 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5: 290-294. |
[15] |
柳洪鹃, 李作梅, 史春余 , 等. 腐植酸提高食用型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的生理基础. 作物学报, 2011,37(4):711-716.
doi: 10.3724/SP.J.1006.2011.00711 |
[16] | 马代夫, 李强, 李秀英 , 等. 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亲本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3):798-808. |
[17] |
Noda T, Kobayashi T, Suda I .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on the starch properties of sweet potatoe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1,44(3):239-246.
doi: 10.1016/S0144-8617(00)00227-7 |
[1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甘薯栽培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
[19] |
张真, 徐进, 张光进 , 等. 扦插时期对迷你型甘薯生长和商品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7,19(3):21-22.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07.03.007 |
[20] |
孙健, 岳瑞雪, 钮福祥 , 等. 淀粉型甘薯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12,38(3):479-486.
doi: 10.3724/SP.J.1006.2012.00479 |
[21] | 梁媛媛, 傅玉凡, 孙富年 , 等. 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0(4):56-61. |
[22] | 梁媛媛, 傅玉凡, 孙富年 , 等.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1(6):20-25. |
[1] | 赵 鑫 陈少锋 王 慧 刘三才 杨修仕 张宝林.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2732 |
[2]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3] | 吴荣华 庄克章 刘 鹏 张春艳.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18, (5): 104109 |
[4] | 宿飞飞 张静华 李 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 曦 高云飞 胡林双 吕典秋. 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br# 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7103 |
[5]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6]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7] | 高文俊 杨国义 高新中 玉 柱 许庆方 原向阳 孙耀武.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
[8] |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 雄 张 静.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br# 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50155 |
[9] |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125 |
[10] |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130 |
[11] |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142 |
[12] |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148 |
[13]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3236 |
[14] |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4247 |
[15] | 章星传, 黄文轩,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69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