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9, 第1期: 384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06
张洋,于惠琳,王延波
Yang Zhang,Huilin Yu,Yanbo Wang
摘要:
以10个中晚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东华北的5个生态区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穗部性状、农艺性状、抗倒性、抗病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对玉米产量潜力存在很大影响(F=13.53),品种间也存在较大差异(F=22.93);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为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穗部性状受不同生态区的影响程度为秃尖长>穗粒重>穗长>穗行数,秃尖长是不同生态条件下变化最为活跃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生态区抗倒性变化较小,倒伏率变异系数的变幅仅为1.24%~2.43%;在玉米病害方面,山西是病害易发区,不同病害在各生态区的发病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参试的10个玉米品种在内蒙古和山西更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抗倒性弱的品种适合在内蒙古种植,抗病性弱的品种不宜在山西种植。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温度、日照和降水量特点,合理调配播种时间、开花时节是提高玉米生态适应性的关键。
[1] |
周进宝, 杨国航, 孙世贤 , 等.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物杂志, 2017(2):4-7.
doi: 10.3969/j.issn.1001-7283.2008.02.002 |
[2] |
易镇邪, 王璞, 张红芳 , 等. 氮肥类型与施用量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源库关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12(3):294-300.
doi: 10.11674/zwyf.2006.0302 |
[3] |
王崇桃, 李少昆, 韩伯棠 . 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的参与式评估. 科技与经济, 2017(7):53-59.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06.07.009 |
[4] |
刘淑云, 董树亭, 胡昌浩 , 等. 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05,31(5):571-576.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05.007 |
[5] | 陈国平, 杨国航, 赵明 , 等. 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2008,16(4):1-4. |
[6] |
陈亮, 史振声, 李凤海 , 等. 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 种子, 2010,29(5):68-71.
doi: 10.3969/j.issn.1001-4705.2010.05.020 |
[7] | 史振声, 张飞 . 高秆稀植大穗型玉米的密植潜力研究. 玉米科学, 2009,17(2):116-119. |
[8] |
刘松涛, 刘过, 晋宏宇 , 等. 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丰产、稳产性品种筛选研究. 作物杂志, 2017(2):56-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2.010 |
[9] | 王庆成, 王忠孝, 张秀清 , 等. 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 山东农业科学, 2017(5):4-9. |
[10] |
陈传永, 董志强, 赵明 , 等.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 玉米科学, 2007,15(3):75-79.
doi: 10.3969/j.issn.1005-0906.2007.03.018 |
[11] | 赵建华, 孙建好, 陈伟 , 等. 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4):120-125. |
[1] | 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张亮,王铁军.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2): 128135 |
[2] | 张冬梅,黄学芳,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2): 115121 |
[3] | 张宇飞,刘立志,马昱萱,王晓纯,戴建军.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22127 |
[4] | 刘亚军,储凤丽,王文静,胡启国,杨爱梅.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79184 |
[5] | 董立峰,林小虎,刘春荣,侯桂双,张春璐,付金锋,王凤宝. 复配种衣剂对豌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85191 |
[6] | 高运青,李姝彤,尚启兵,石俊春,徐东旭. 施肥对蚕豆根瘤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64167 |
[7] |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卢柏山,樊艳丽. 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J]. 作物杂志, 2019, (2): 1519 |
[8] | 孙丽娟,赵志宏,贺娟,王步军. 我国鲜食玉米相关标准问题分析及对策[J]. 作物杂志, 2019, (2): 4650 |
[9] | 唐会会,许艳丽,王庆燕,马正波,李光彦,董会,董志强. 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36141 |
[10] | 向德明,张明发,彭曙光,田峰,罗建新,陈武,蔡云帆,田明慧,吕启松. 连年施用新型肥料对土壤真菌群落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56163 |
[11] |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03109 |
[12] | 张翼飞,于崧,王玉凤,杨克军,郭庄园,李瑶,孙逸珊,贾文宝,张亚凤. 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9, (1): 18 |
[13] | 欧行奇,任秀娟,李新华,欧阳娟. 小麦品种边行优势和内行表现对小区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1): 97102 |
[14] |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徐哲莉,张保军,赵广才. 立体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1): 103110 |
[15] |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夏玉米产量调控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1): 11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