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1期: 70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10
郜战宁1(), 王树杰1(), 冯辉1, 薛正刚1, 杨永乾1, 宋晓朋1, 介元芬2
Gao Zhanning1(), Wang Shujie1(), Feng Hui1, Xue Zhenggang1, Yang Yongqian1, Song Xiaopeng1, Jie Yuanfen2
摘要:
为更精准筛选和选育不同用途二棱大麦品种,对38份不同来源及用途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籽粒产量和不孕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二棱大麦品种(系)有效穗数、产量、穗长、不孕粒数及蛋白质含量变异丰富,株高、千粒重及穗粒数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产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有效穗数的适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均可影响产量,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二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中秆大粒型和矮秆多穗型两类。主成分分析将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以前4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分析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结果为创制优异种质及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1] | 孙远东, 朱昊华, 吕超, 等. 大麦株高类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 36(2):22-27. |
[2] | 张海成. 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3] | 张新忠, 李英哲, 郭宝健, 等. 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11):1474-1481. |
[4] | 刘亚楠, 朱娟, 吕超, 等. 二棱大麦种质的综合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4):430-439. |
[5] | 陈丽华, 张志斌, 侯志强, 等. 青海省青稞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3):439-444. |
[6] | 孟霞, 卓嘎, 大次卓嘎, 等. 西藏部分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6):1043-1047. |
[7] | 李守明. 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0. |
[8] | 赵倩, 李美玲, 李林志, 等. 2006-2012年山东省审定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11):21-24. |
[9] | 张亚静, 蒋礼玲, 吴昆仑, 等.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5):119-121. |
[10] |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等.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9, 24(增刊):155-158. |
[11] | 周伟. 二棱大麦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研究.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12] | 李洁, 李作安, 许文芝, 等. 大麦性状特异性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7):217-221. |
[13] | 韩文革, 董爱书, 高军, 等. 基于聚类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玉米品种间关系研究. 作物研究, 2016, 30(3):250-254. |
[14] | 荆瑞勇, 卫佳琪, 王丽艳,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水稻品种品质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2020, 41(24):179-184. |
[15] | 纪荣芳. 主成分分析法中数据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6(5):95-98. |
[16] | 沈甜, 牛锐敏, 黄小晶, 等. 基于层次-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无核鲜食葡萄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3):53-60,67. |
[17] | 吴琴燕, 朱建飞, 陈宏州, 等. LS-MS测定不同品种小麦中氨基酸含量及PCA分析. 生物加工过程, 2021, 19(1):53-60. |
[18] | 张娜, 张建丰, 李涛, 等. 西安地区冬小麦灌溉水分与生产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1, 37(1):9-15. |
[19] | 王海燕, 卓奕君.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统计过程控制图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与决策, 2020, 36(24):20-24. |
[20] | 高彩婷. 大麦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21] | 张中州, 赵月强, 张锋, 等. 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作物杂志, 2014 (5):32-37. |
[22] | 刘朝辉, 李红伟, 乔庆州, 等.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物杂志, 2013(5):58-61. |
[23] | 高翔, 宁锟, 杜联盟, 等.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1994(2):40-41. |
[24] | 赵倩, 姜鸿明, 孙美芝, 等.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7):42-45. |
[25] | 田纪春, 邓志英, 胡瑞波, 等.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作物学报, 2006, 32(11):1699-1705. |
[26] | 刘亚楠, 潘雨涵, 郭晖, 等. 六棱大麦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5):846-856. |
[1] | 刘子刚, 卢海博, 武敏桦, 赵海超, 魏东, 黄智鸿. 化控剂玉黄金对春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42146 |
[2] | 闫锋. 喷施多效唑对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79183 |
[3] | 冯素芬, 刘元剑, 许蕊淇, 张薇. 云南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1): 220226 |
[4] | 张胜全, 叶志杰, 任立平, 高新欢, 王拯, 杨永利, 穆磊, 董艳华, 陈兆波. “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1): 3843 |
[5] | 李文略, 陈常理, 骆霞虹, 柳婷婷, 安霞, 金关荣, 朱关林. 浙江红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1): 5055 |
[6] | 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白冬, 赵立尚, 陈杰, 朱统泉.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在黄淮麦区育种中的利用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1): 5664 |
[7] | 纪军建, 霍阿红, 寇淑君, 王瑶, 左振兴, 杨德智, 付国庆. 基于DUS测试分析华北春谷品种选育基本性状的选择趋势[J]. 作物杂志, 2022, (1): 8895 |
[8] | 李心昊, 李俊, 万林, 刘丽欣, 刘君权, 马霓. 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根系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39144 |
[9] | 谷宇超, 杨懿德, 鄢敏, 刘勇, 杨建, 向金友, 罗柱石, 李林秋, 景延秋, 杨洋. 打顶后喷施不同浓度GA3和6-BA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71176 |
[10] | 罗磊, 李亚杰, 姚彦红, 李丰先, 范奕, 董爱云, 刘惠霞, 牛彩萍, 李德明. 不同小整薯规格和药剂拌种处理对旱作重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211216 |
[11] | 安江红, 张文静, 杨晓虹, 南金生, 杨燕, 闫明霞, 韩冰. 2种裸燕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J]. 作物杂志, 2021, (6): 2835 |
[12] | 张艳茹, 杨子和, 杨荣, 韩建, 焦金龙, 赵丽, 吴元奇. 对热带玉米种质群体控制双亲混合选择适应性的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1419 |
[13] | 张琦, 魏臻武, 闫天芳. 江淮地区燕麦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146152 |
[14] | 王雨婷, 苗兴芬, 王帝. 萌发期耐莠去津谷子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194204 |
[15] | 郭宇琦, 王财金, 王洋. 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211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