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4期: 19920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4.028
周吉红1(), 王俊英1, 孟范玉1, 佟国香2, 梅丽1, 刘国明3, 王燕3, 罗军2, 解春源2
Zhou Jihong1(), Wang Junying1, Meng Fanyu1, Tong Guoxiang2, Mei Li1, Liu Guoming3, Wang Yan3, Luo Jun2, Xie Chunyuan2
摘要:
为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中,不同耕作整地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设置旋耕2次、深松+旋耕、重耙+旋耕、翻耕+轻耙、翻耕+旋耕、重耙+翻耕+轻耙和重耙+翻耕+旋耕(CK)共7种耕整地方式。结果表明,在夏玉米为籽粒玉米的地块,7种耕作整地方式中CK处理的秸秆含量较少,地表及0~20cm土层平均秸秆含量较其他处理减少27.5%和28.6%,土壤与秸秆混合较均匀,0~20cm土层中每5cm土壤平均容重较其他处理变化减小30.5%,播种深度适宜,平均3.9cm,出苗质量好,缺苗断垄较其他处理降低25.7%,苗间离散度均匀,平均极差减小39.0%,穗数最多(670.5万/hm2)、产量最高(7966.5kg/hm2)、效益最高(9051.0元/hm2),与其他处理达显著性差异。在夏玉米为青贮玉米的地块,除旋耕2次和深松+旋耕的整地处理产量较低外,其余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翻耕+旋耕处理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8133.0kg/hm2和9894.0元/hm2,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1] | 范文霞. 新疆塔城地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 2020(9):63. |
[2] | 汪思胜.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特点与发展趋势.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 9(9):90-91. |
[3] | 白人朴.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学报, 2004, 35(4):179-182. |
[4] | 左娟, 毛瑞玲. 沿淮流域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农业科技, 2018(21):49-51. |
[5] | 王博, 马根众, 蒋明波, 等. 山东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 农业工程, 2020, 10(8):5-10. |
[6] | 杨丽, 张瑞, 刘全威, 等. 防堵和播深控制机构提高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7):18-23. |
[7] | 牛萌萌, 方会敏, Chandio F A, 等. 秸秆分拨引导式玉米免耕防堵机构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8):52-58. |
[8] | 牛萌萌, 方会敏, 荐世春, 等. 黄淮海东部小麦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 农业工程, 2010, 10(10):1-7. |
[9] | 马根众. 山东麦玉轮作机艺结合的障碍因素与突破途径. 农机化研究, 2012, 34(1):242-245. |
[10] | 马根众, 王博, 于靖博, 等. 山东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解决方案. 农业工程, 2020, 10(6):1-6. |
[11] | 鞠正春, 高瑞杰, 董庆裕.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
[12] | 周吉红, 毛思帅, 王俊英, 等. 构建合理群体,因苗因墒科学管理,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作物杂志, 2015(4):109-114. |
[13] | 蒋方山, 张海军, 陈昱利,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3):113-117. |
[14] | 张书良, 李文佼, 朱金英, 等. 耕作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9):26-29. |
[15] | 李太魁, 马政华, 寇长林,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6):20-24. |
[16] | 张向前, 杨文飞, 徐云姬. 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 农学学报, 2020, 10(8):23-27. |
[1] | 陈士勇, 王锐, 陈志青, 张海鹏, 王娟娟, 单玉华, 杨艳菊. 纳米锌和离子锌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07114 |
[2] | 唐建鹏, 陈京都, 温凯, 张明伟, 谢成林, 陆佩玲, 闵思桂, 王企銮, 成洁旻.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优良食味粳稻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4): 115123 |
[3] | 孙庆圣, 原程, 张玉先.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32137 |
[4] | 谢奎忠, 孙小花, 罗爱花, 柳永强, 唐德晶, 朱永永, 胡新元. 基施锌肥对长期连作马铃薯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土传病害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54159 |
[5] | 李祖军, 姜雪, 杨通莲, 吴朝昕, 张习春, 江学海, 龙武华, 张玉珊, 朱速松. 不同肥料配比对贵州禾苟当1号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60166 |
[6] | 马珂, 冯雷, 赵夏童, 张丽光, 原向阳, 董淑琦, 郭平毅, 宋喜娥. 播距和播量对张杂谷10号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72178 |
[7] | 赵世锋, 曹丽霞, 石碧红, 刘文婷, 赵雪峰, 刘君馨, 张丽霞, 李嘉豪. 国内主要饲草燕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生产潜力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4): 179186 |
[8] | 于国宜, 孔令聪, 张亮, 韦志, 王永玖, 王智, 杜祥备. 不同新型肥料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193198 |
[9] | 周武先, 李梦歌, 谭旭辉, 汪友元, 王华, 蒋小刚, 段媛媛, 张美德. 播种密度对不同季节半夏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05213 |
[10] | 乔羽佳, 卫玲, 肖俊红, 刘博, 杨海峰, 段学艳. 黄淮海夏大豆不同年份、地点的产量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4): 221226 |
[11] | 梁伟琴, 贾莉, 郭黎明, 李应兰, 胡亚峰, 陈小花, 马旭凤, 李静. 水氮耦合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与植株氮素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42248 |
[12] | 郑敏娜, 梁秀芝, 康佳惠, 李荫藩, 王慧, 韩志顺, 陈燕妮. 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燕麦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49254 |
[13] | 张海鹏, 陈志青, 王锐, 卢豪, 崔培媛, 杨艳菊, 张洪程. 氮肥配施纳米镁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55261 |
[14] | 王晓春, 朱得新, 杨天辉, 王川, 杨炜迪, 高婷, 梁小军.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苜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及干草产量比较[J]. 作物杂志, 2022, (4): 3236 |
[15] | 简俊涛, 王清华, 杨辉, 刘骏, 朱传杰, 李玉鹏, 张彬, 张震, 全洪雷, 谢彦周, 王成社. 黄淮南部小麦新品种(系)在过渡生态区南阳盆地利用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4): 46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