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2期: 109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2.015
张家智1,2(), 赵羽涵2, 丁俊杰1, 姚亮亮1, 邱磊1, 张茂明1, 王自杰1, 高雪冬1, 黄成亮1, 崔士泽3, 杨晓贺1(
)
Zhang Jiazhi1,2(), Zhao Yuhan2, Ding Junjie1, Yao Liangliang1, Qiu Lei1, Zhang Maoming1, Wang Zijie1, Gao Xuedong1, Huang Chengliang1, Cui Shize3, Yang Xiaohe1(
)
摘要:
“双免密苗”可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明确“双免密苗”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苗期酶活性的影响,可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设2个种子类型(G:干种子,Y:芽种)和3个播种量(B1:200 g/盘,B2:250 g/盘,B3:300 g/盘),共6个处理,研究“双免密苗”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G模式提高了水稻苗期的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在播种量因素中,2年的出苗率和成苗率B2处理均高于B1处理;胚乳残留量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数B1处理2年均高于B2和B3处理;2年茎基宽均呈B1>B2>B3趋势。种子破胸期、立针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均呈逐渐升高趋势,2.1叶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B2、B3处理α-淀粉酶活性随着幼苗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1] | 刘方华. 水稻高产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最佳NPK用量研究. 重庆:西南大学, 2014. |
[2] | 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
[3] | 张欣悦, 汪春, 李连豪, 等.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5):153-162. |
[4] | 彭亚琼, 郑华斌, 扈婷, 等. 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2, 26(7):14-17. |
[5] | 吴亦鹏. 水稻育插密播稀植秧技术值得尝试. 农机科技推广, 2019(3):15-16. |
[6] | 刘雪, 谭秀凤, 李金凤. 水稻免催芽播种试验. 北方水稻, 2020, 50(5):26-28. |
[7] | 刘义. 秧龄、 移栽密度和播种密度对双季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8] |
郑晓微, 吴树业, 刘姗, 等. 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3):41-4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484 |
[9] |
胡剑锋, 杨波, 周伟, 等. 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杂交籼稻机插秧节本增效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1):81-90.
doi: 10.16819/j.1001-7216.2017.6036 |
[10] |
李玉祥, 何知舟, 丁艳锋, 等. 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3):247-256.
doi: 10.16819/j.1001-7216.2018.7103 |
[11] | 刘晶. H2S调节萌发水稻种子中淀粉酶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效应. 海口:海南大学, 2017. |
[12] | 闻祥成, 田华, 潘圣刚, 等.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2):550-555. |
[13] | 牛春荟. 播种量和秧田水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2. |
[14] | 刘岩. 播种密度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对本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0.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3543.7.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
[16] | 李红宇. 水稻田间试验实用手册.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
[17] | 张卫星, 朱德峰, 林贤青, 等.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28(1):45-48 |
[18] | 周宏伟. 水稻籽粒在萌发过程中胚乳消耗和淀粉体形态的变化. 扬州:扬州大学, 2006. |
[19] |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6):152-157. |
[20] | 沈建辉, 邵文娟, 张祖建, 等.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30(9):906-911. |
[21] | 姜心禄, 池忠志, 郑家国, 等. 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20(5):959-964. |
[22] | 李忠芹, 孙大武, 司宏明, 等. 南粳9108钵苗机插不同播种量对比试验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34(1):33-35. |
[23] | 葛才林, 杨小勇, 孙锦荷, 等. 重金属胁迫对水稻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3):47-52. |
[24] | 李爱莉. 藜麦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及对转基因水稻发芽特性的研究. 成都:成都大学, 2021. |
[25] | 肖用森, 王正直, 郭绍川. 低温胁迫对杂交稻及其亲本幼苗内源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 杂交水稻, 1990(5):39-42. |
[26] | 刘家忠, 龚明. 植物抗氧化系统研究进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19(6):1-11. |
[1] | 邸娜, 郑喜清, 王靖, 韩海军, 李娜. 向日葵应对列当寄生的生理响应差异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2): 123127 |
[2] | 姬景红, 刘双全, 马星竹, 郝小雨, 郑雨, 赵月, 王晓军, 匡恩俊.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49154 |
[3] | 金丹丹, 隋世江, 陈玥, 李波, 曲航, 宫亮. 秸秆还田下氮肥减量对辽河平原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72179 |
[4] | 伍露, 张皓, 杨霏云, 郭尔静, 斯林林, 曹凯, 程陈. WOFOST模型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模拟的适应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2): 215221 |
[5] | 江素珍, 许超, 王中元, 郑沈, 陈建国, 朱捍华, 黄道友, 张泉, 朱奇宏. 海泡石和生物炭对水稻镉和砷吸收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241248 |
[6] | 胡聪聪, 李红宇, 孙显龙, 王童, 赵海成, 范名宇, 张巩亮.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47154 |
[7] | 徐晓征, 王建军. 光周期影响水稻抽穗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5, (1): 1525 |
[8] | 马俊美, 窦敏, 刘弟, 杨秀华, 杨勇, 年夫照, 刘雅婷, 李永忠. 烤烟与玉米间作种植对根际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227234 |
[9] | 闫娜, 谢可冉, 高逖, 胡秋倩, 崔克辉. 增施穗氮肥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生理机制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1): 8998 |
[10] | 法晓彤, 孟庆好, 王琛, 顾汉柱, 景文疆, 张耗.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对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的响应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4, (6): 18 |
[11] | 汪本福, 余振渊, 宋平原, 张作林, 张枝盛, 李阳, 苏章锋, 郑中春, 程建平. 土壤改良剂对低湖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26131 |
[12] | 曾茜倩, 张振远, 马秀娥, 方映涵, 翟金磊, 金涛, 刘冬, 刘章勇. 硅藻土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47152 |
[13] | 胡娅晴, 李春情, 王冠, 徐江. 水稻BR受体突变株Fn189拔节期生长发育及碳代谢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6): 218225 |
[14] | 孙明茂, 刘丽霞, 孙虎, 崔迪. 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花色苷及重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6): 2638 |
[15] | 孙家猛, 高原, 陈虎, 花芹, 林泉祥, 陈庆全, 李金才, 张海涛. 水稻胚乳突变体cse-2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J]. 作物杂志, 2024, (5): 17 |
|